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雖說5月11日才是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正式開幕的日子,但聖馬可廣場早已熱鬧非凡。實際上,從5月8日金獅獎的評選日開始,威尼斯雙年展就已經開始向全世界觀眾敞開大門。


中國館的策展人邱志傑把布展工作完成於5月8日,並於這一天開啟首場現場展演。可見,邱志傑對於金獅獎有著莫大的期待和野心。我們期待著這片位於軍械庫最遠端的風水寶地能夠給國內藝術界帶來好消息。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從聖馬可廣場沿著水邊前行,過兩座橋就來到了雙年展。左轉是軍械庫,中國館的所在地,細看上圖紅牆上也有Arsenale(軍械庫)的黃色標示;繼續前行是綠園城堡,則是英法美德日韓俄等國家館的所在地。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如果是初次到威尼斯雙年展現場,軍械庫展區的入口是一個不太容易尋找的地方,拐到窄窄的巷子里才能發現。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這裡並不像綠園城堡Giardini那樣真的像一個城堡那樣美麗,卻是一個能夠看到義大利歷史和傳統建築的地方。斑駁、滄桑卻不失宏偉。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Arsenale(軍械庫)展區的入口並不起眼,就像是北京胡同里的一個不起眼的門面,但進去卻是一片廣闊的天空。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穿過高高矮矮的建築、主題展和多個國家館,想要走到中國館,還有好幾條巷子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如果你經過了一段白色石子路,不小心會灌一鞋小石子,那麼中國館就不遠了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還記得徐冰的鳳凰嗎?2015年那兩隻從船塢里奮發起飛的鳳凰,他們就是在這裡展出,繞過這兩間船塢,就到了東道主義大利館和我們的中國館。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在雙年展正式拉開帷幕之日,我們的關注點當然凝聚於這場國際大展上的中國面孔和中國藝術力量,他們分別是來自中國館的湯南南、鄔建安、汪天穩、姚惠芬與策展人邱志傑,聲音藝術家楊嘉輝和著名行為藝術家謝德慶分別代表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參展本屆威雙,耿建翌、關小、郝量、劉建華、劉野、周滔等6位藝術家參與了本屆雙年展主題展。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原來我們大爺大媽們買菜專用的小拉車也踏上了威尼斯水城,洋氣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不息,就從這裡開始


中國館:生生不息

由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擔任策展人的中國館,本屆主題為「不息」,想要呈現中國藝術家愚公移山式的、尊重師承關係的情懷。「我要的就是這種生生不息的東西,因為中國人是不相信『不朽的』,只相信『不息的』,太行山是不朽的,但愚公家是不息的,不朽的太行山碰到不息的愚公就廢掉了,這是中國人的方式。」邱志傑在談到展覽主題時講到。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進入中國館,首先感受到的是湯南南的《鑄浪為山》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繞進內部展廳,先來幾張全景圖感受下氛圍。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鄔建安《白日夢樹林》系列


「合作」是邱志傑談及的這次中國館4位藝術家們的核心創作方式,4位藝術家之間相互交叉合作,就像互聯網的關係一樣,既有兩人之間的合作,又有一人對多人,多人對多人的合作。仔細看下作品,是不是每一件作品都有兩位以上藝術家的影子?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邱志傑為「不息」而畫的地圖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藝術家們的相互合作示意圖


對於藝術家們的作品,我們先來看一下整個展覽的「引文」之作:姚惠芬繡的作品。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不同版本的《骷髏幻戲圖》和局部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刺繡的馬遠《水圖》


展覽現場由兩件重要宋畫——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和馬遠的《十二水圖》作為「引文」,這兩件作品均為姚惠芬以上百種針法再現,作品涉及到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的構成,尤其是生死觀和時間觀,他們共同指向了「不息」的意象。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鄔建安《九重天》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鄔建安《五百筆》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湯南南與汪天穩合作的《逍遙遊》系列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湯南南與汪天穩合作的《逍遙遊》系列


此次展覽四位參展藝術家以一對三、二對二相互合作的方式參展,邱志傑本人也會與他們一同參與一場綜合的表演項目,比如姚惠芬會參與湯南南《遺忘之海》和鄔建安《崖山》系列的創作;而湯南南則會參與姚惠芬《精衛》的創作。湯南南會分別與汪天穩、姚惠芬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在此展中他們針對馬遠《水圖》和山海意象展開新的創作。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最後則是走出中國館之後,可以看到湯南南的作品所作的帳篷,當觀眾走遍了軍械庫的所有展廳,並逛完中國館,想必這裡的沙灘椅將會是他們的最愛。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展覽現場中國館策展人邱志傑在與觀眾交流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邱志傑說,中國館輝煌登場了。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中國館展覽現場觀眾在與作品互動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中國館策展人邱志傑在向觀眾介紹中國館內的藝術家師承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觀眾經過文獻資料


與往屆中國館截然不同,本屆中國館展廳特別設置了文獻區,展示四位藝術家各自的師承,鄔建安的老師是呂勝中先生,呂勝中先生的老師是楊先讓先生和馮真先生,楊先讓的老師是徐悲鴻,馮真的老師是蘇聯畫家莫伊謝延科……汪天穩的恩師是李占文,李占文的恩師是李三喜,湯南南的大學老師是徐里……每一位中國藝術家,有著各自的師承,也都同時是一個教師。在這樣一種雅俗新老之間重重疊疊的唱和以及代代相傳、無窮盡的接力中,聚集起的是不息的能量場。當代的中國藝術,一脈相承,這是展覽對於「藝術永生」的回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觀眾在現場體驗毛筆寫字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現場表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現場表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現場表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現場表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中國館活動安排


開幕儀式


5月11日,15:00


LEAP FORUM


5月10日,14:00-15:30


多媒體皮影表演


5月11日,11:00及15:30


5月12日,10:30及16:00


與威尼斯大學亞非研究系共同主辦


講座及論壇


5月10、13、14日,11:00及16:00


《尋海記》


5月12日,14:00-18:00


工作坊


5月13日、14日,14:00


在長達半年的展期中,中國館不僅讓觀者在繪畫、影像、裝置、雕塑、行為、攝影與蘇綉、皮影等多元展演形態中遊走古今;還會通過多媒體皮影劇表演、皮影工作坊以及《全球沙灘考古計劃》之《威尼斯》和《尋海記》等公眾創作活動,不斷充實和更新觀者的多維體驗。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回到聖馬可,中國台灣館總是聖馬可廣場值得一逛的地方。謝德慶,這個中國當代藝術界無人不知的行為藝術家,今年代表台灣館來參展。


謝德慶:「做時間(Doing Time)」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官方代表藝術家為謝德慶,展覽以「做時間(Doing Time)」為主題,首次完整展現謝德慶數件「一年行為表演作品」,同時展出的還有他早期創作於台灣的未發表作品;而正是這些早期的創作,為他隨後史詩般的行為表演作品奠定了基礎。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謝德慶


談及此次參展威尼斯,謝德慶表示:「這次展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能夠展出我之前在台灣創作的很多從未公開過的早期作品,同時還能夠給予我在紐約創作的『一年行為表演』全新的理解。」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謝德慶,《一年行為表演1980 - 1981年(打卡)》


Road Repair Tehching Hsieh 1973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JUMp Tehching Hsieh 1973


此次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覽標題「做時間(Doing Time)」不只意味著謝德慶長時間的藝術創作投入,還蘊含著他的個人哲學和對藝術史的參與。他在創作其首個一年作品《一年行為表演1978 - 1979年(籠子)》時,曾在一個木製的囚籠中待了一整年。作為台灣館的固定展示場所,歷史上曾經作為總督府監獄的,滄桑的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用來承接謝德慶的展覽作品將無比合適;在這裡,觀眾能夠更精準地去理解謝德慶關於自由和囚禁的氣息。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One Year Performance 1981-1982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一年行為表演1981 - 1982年(室外)》,謝德慶,1981 - 1982年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Exposure Tehching Hsieh 2016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謝德慶,《一年行為表演1981-1982年(室外)》


來自英國的著名學者和策展人艾德里安·希思菲爾德(Adrian Heathfield)作為此次謝德慶展覽的策展人。據希思菲爾德介紹說:「『生命刑期』遠不是一次簡單的陳列史。謝德慶的作品一直都在持久地審問文件、檔案和表演之間的關係,即『過去是可以停留在現在的一種方式。』」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楊嘉輝


1979年生於香港、後完成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音樂博士課程的的楊嘉輝,此次代表香港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獨立策展人郭瑛(Ying Kwok)負責展館策劃,M+博物館執行總監、首席策展人鄭道煉(Doryun Chong)擔任顧問策展人。這也是香港藝術發展局繼2013年和2015年之後第三次M+博物館合作威尼斯雙年展項目。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楊嘉輝將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2017新作《賑災專輯》


(圖片截取自視頻預告片,視頻來自馬凌畫廊)


楊嘉輝創作的領域涉及錄像藝術、舞蹈、裝置藝術以及多媒體等。2015年5月,其基於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研究創作出的《Pastoral Music》在香港巴塞爾展出,探討了藝術家在戰爭中的角色,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楊嘉輝將代表香港呈獻最新作品《賑災專輯》(2017),闡述了慈善單曲承載著悲劇留下的歷史印記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以楊嘉輝為代表的聲音藝術家群體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非常突出——包括土耳其藝術家代表塞弗迪特·伊萊克(Cevdet Erek,、冰島藝術家代表艾吉爾·薩比楊森(Egill S?bj?rnsson)以及代表法國出征威雙的現年53歲的藝術家夏威爾·威爾汗(Xavier Veilhan)。


主題展:藝術萬歲


本屆威雙主題展分為九大板塊,分別是藝術家與書籍、喜悅與恐懼、共通、地球、傳統、通靈、狂歡、色彩、時光與無限。 關於雙年展的策劃,策展人克里斯汀·馬塞爾在談到時表示:「作為一名策展人,我每次去看雙年展都會被震驚,一到現場我馬上可以看到展覽目錄,然後將藝術家一個個對上號。如果不努力這樣做,你幾乎會忘記看到的所有東西。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雙年展規模太大,如果不能讓觀眾產生留在腦海中的情緒,他們自然會忘記大部分藝術家。這對雙年展來說是災難性的:到頭來沒有人記得藝術家與作品。我在建造這場展覽時正是要避免這一點。」


本屆主題展有6位中國藝術家參加,他們分別是耿建翌、關小、郝量、劉建華、劉野、周滔等。其中藝術家耿建翌算起來是第二次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作為「八五新潮」的藝術家代表,耿建翌早在1993年就和丁乙、李山、王廣義、王友身以及余有涵等藝術家參加了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這也是中國藝術家首次進入威尼斯雙年展。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藝術家耿建翌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展覽現場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展覽現場


此次耿建翌參與的是主題展位於綠園城堡的「藝術家與書籍」板塊。這是展覽的中心地帶,藝術家通過書本的形式,來審視自己的實踐,回味藝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此次呈現了耿建翌近70餘件「書」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了從1990年耿建翌第一個書系列作品《讀物》,到90年代中期《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最後到2000年《浸泡》和《之所以為經典》。1990年至2000年左右,耿建翌進行了一系列與「書」有關的創作。在跨越十年的時間裡,他的創作除了上述的作品之外,還有《閱讀方式》、《36種打擊》、《分解動作》、《直到磨平》、《蟲食》、《書頁》、《怎一個「的」字了得》等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在傳統觀念中,書籍往往被認為是文化、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但在他的作品中,文字並不是重要的元素,因此在他的書籍的內容往往被消除,只留下書籍重點表現的人與書籍相關的閱讀方式。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The Reason Why Classic Is (133)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The Reason Why Classic Is (134)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Ten Seconds Immersion (8-2)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Reading Material (166-2) 讀物 (166-2)-採用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From the first page to the last page (1)


比如作品《浸泡》,裝訂好的空白書冊被浸泡在有色液體中,顏色浸染到書頁上,這樣書頁的四邊就會染上自然形成的不同形狀的色跡。由於每一本書浸泡的時間不同,頁邊的顏色也因浸泡的時間不同而呈現出寬窄不同的痕迹,實際上,這也是時間存在的證據。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劉野


與藝術家耿建翌同樣在「藝術家與書籍之館」參展的還有藝術家劉野,此次展出了他《Book Painting No.9 》、《書10號》等8件關於書的繪畫作品。


劉野,1964年生於北京,1989年就讀於中央美院壁畫系,1994年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並獲碩士學位,作品廣為海內外美術館、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收藏。在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劉野是留學時間最長、對歐洲藝術傳統了解最深入的藝術家之一,在他的繪畫中有一種內容和形式的衝突感:在天真幼稚的兒童形象背後,承載著成人世界的複雜情緒。劉野關於書的創作始於2013年,《Book Painting(書本繪畫) 》系列所包含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本打開的書。在該主題最初的幾幅畫中,書頁是空白的,既無標題,也無文字,書的內容是個謎。同系列的其它作品則蘊含了一個線索:「包豪斯」是唯一能讀到的辭彙,映襯在色彩明艷的背景上,別無他物。書,原是象徵信息,從而成為涵義的儲庫。然而,如此的劉野之書,它們裹藏著自己的秘密。正如這些神秘莫測的圖像所顯示的,這些物體承載著藝術家的個人異想。視線焦點雖神秘如謎,卻引人入勝。與他所有作品所共通的是,劉野為圖案所賦予的意義既是具體明確的,卻也是難以捉摸的。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藝術家關小


同為1983年出生的當代藝術家關小與郝量在軍械庫展區「傳統」板塊呈現他們的作品,具有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們從文學、詩歌等不同領域追尋那些珍貴的、甚至快要消失的傳統。關小的作品位於32號展位,此次展出的是她2013年創作的錄像作品《大衛》,關於這件作品,他在談到時表示:「我在創作這件作品的時候,原本是想找一些經典雕塑,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雕塑的錄像,我想到,大衛非常有名,應該很容易就找到,結果我在YouTube上翻了一百多頁之後發現沒有一條視頻是可以用的,相反,我看到了大量觀眾隨意拍的視頻,他們去哪旅遊,然後拍個記錄一下。這些是品牌的亂七八糟了可以說非常可怕,拍攝這並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拍下來的也不好看,上傳之後他們也可能不會在觀看了,後來,我決定把所有這些看起來像垃圾的、本來是作廢的素材放在一起,於是就製作了這件作品。」


《大衛》


此外,她還強調:「這件作品放置在威尼斯,是策展人的意圖,我在做這部片子的時候,文藝復興或義大利的歷史背景等因素是不在我考慮的範圍之內的,在這件作品裡面,我並沒有把大衛這件雕塑或者任何一件經典雕塑當成是一種歌頌藝術本身崇高性的表現,這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這部片子討論的重點,當然我對於藝術是有熱情和信心的,但這並非與人本主義或創造性直接相關。」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藝術家郝量


郝量的作品在35號展位,此次他展出的是《瀟湘八景》,關於《瀟湘八景》的創作郝量在談到時表示:「瀟湘首先是地理概念,有歷史故事,然後是文化概念。當進入繪畫的創作後,它的演變也很有意思,在一定時期是徹底從地理概念抽離開的,然而到近代又回到地理屬性。古代繪畫中,瀟湘是有一個大的概念,這也是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是關於自然觀的問題。我為什麼在展覽前面放了一個牧溪的畫,其實那個最能說明問題,就是到了傅抱石和陸儼少他們繪的畫,跟牧溪都還是同一個自然觀,這個自然觀簡單來說,就是自然把人包裹著,所以人起點景作用,在自然當中是可居可游的,都是這一套,只是說情緒可能不一樣,圖式不太一樣,內在是一樣的。古代中國的瀟湘繪畫都很小,基本上都是手卷,講究詩與畫的關係,到我這兒是單張很大的尺幅,但實際上自然觀是變小了,這些自然景色都是假象,沒有哪個空間是一個正常的時空,山水都是摺疊起來的,特別近觀的一個空間和一個俯瞰的空間,平行在一個空間內,好像是很自然的過渡,其實這裡頭是不對的,好多比例是失調的,人也進不去這個山水。這個東西是我對當下感受的一種表達,當然這種感受還是要回到繪畫本身。」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瀟湘八景-琳琅》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瀟湘八景》里的雲(局部)


至於為何會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他表示:「克里斯汀準備策劃本屆雙年展之初,便找到了我,也大致交流了對我工作的看法,在她策展思路中需要體現我這類工作,她深知這種從傳統藝術出發探索當代性的工作,是有危險性的,大部分作品會流於表面裝飾,但她還是從我的作品中看到了開放性與強度,這可能是最吸引她的。再有就是她在求學之初去過台北故宮,也比較了解古代中國繪畫藝術。」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劉建華


雕塑和裝置藝術家劉建華與藝術家周滔的作品同在最後一個板塊「時光與無限」中。這一板塊圍繞著時間和永恆的主題展開,試圖回答一個問題:藝術從哪裡來,它將駛向何處?藝術家劉建華生長於以陶瓷聞名的江西省,並在景德鎮工作和生活了14年之久,早期作品多以陶瓷作為媒介,通過陶瓷堅硬與脆弱並存的特性隱喻現代人對物質的迷戀與不安,揭示出現代社會特有的精神特徵。隨著創作的深入,劉建華近年逐漸轉向綜合媒材的利用與試驗。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藝術家劉建華與本屆雙年展主題展策展人克里斯汀·馬塞爾(Christine Macel)在展館現場,佩斯北京供圖


2003年他曾代表中國館參展威尼斯雙年展,本次是他首次受邀參加主題展,展出作品「方」,關於這件作品,劉建華談到時表示:「《方》是我在2014年創作的,大約花了一年的時間來製作。我將工業質感的鋼板與中國的傳統材料陶瓷結合在一起,二者均『火』的外力施加下呈現出不同的物質形態。陶瓷在黑色的鋼板上以金色液體的形式呈現,在陶瓷看似堅硬卻脆弱無比的材料特性外,偽裝出溫和甚至熾熱的、帶有強烈的慾望感的液體狀態,就像被物慾裹挾的心理狀態。這種材料之間並存的對抗性與依賴性在純粹的形式中得到體現,這種純粹性也來自於人的內心對物質的一種理解和感應。」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劉建華作品在主題展「時間與無限之館」中展出,佩斯北京供圖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劉建華作品在主題展「時間與無限之館」中展出,佩斯北京供圖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劉建華作品「方」局部細節,佩斯北京供圖


而在講到此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感受時,他表示:「這一次與2003年中國第一次在威尼斯雙年展設立中國館,與我當時參加中國館的狀態有很大不同,雖然當初最終因為非典的原因沒有能來成,只是在國內完成了作品的呈現。這一次來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通過近一年的工作準備、包括布展過程,感受到了威尼斯雙年展悠久的歷史和團隊專業的工作方式——這和我以前的想像及有距離的觀看還是不一樣。有些事物還是應該要有深入的介入和體會,才會有更好的了解。」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藝術家周滔


藝術家周滔此次參展的作品是他2017年的新作《凡洞》,他一直以來的工作都與地點有關,特別是近幾年,都是在很多具體的地點展開工作,周滔稱它為「地形」研究,他用兩個簡述來探討這個「地形」是發生於何處。首先,這個地形不是發生在導演、劇本、演員、排演的這種技術系統搭建出來的「室內」的工作方式,不是「作者型影像」,也就是說我的創作不是根據大腦中激發的想像和圖景來重新製作,而是直接發生在與現實相處的「室外」。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凡洞》


關於作品《凡洞》,他在談到時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凡洞》,從人工山體的皴褶與源於自然『山水』極為衝突的分裂感中開始,影像嘗試發現它的地形。在新城開發區土地被全部連根拔起之後的傍晚,在宏偉藍圖開始實施的前夜,戾氣下沉之後,地塊重新聚合,這個時刻曾經發生在『趙孟頫重新發現石頭』的那個地面上,而今天所不同的是,往返行動欲將穿透科幻式的末世死皮,再次發現地面,重塑地形。」


「如今,世界上充斥著各種紛爭,藝術見證著我們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最寶貴的部分。藝術是反射、是個人情感、是自由、是基礎問題的象徵;藝術是最後的堡壘,是一座培育一種超前或退後的潮流和個人審美的花園。」策展人克里斯汀·馬薩爾總結展覽時講到。


對於策展人來說,她希望藝術本體重塑世界,雖然這個希望並不總能成功,但去構想一個可能世界的過程,是人類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可以導向具體的行動,至少可以保持希望的存在,這或許就是雙年展重要的原因吧,也是藝術之所以重要的所在吧。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的中國面孔 點擊播放 GIF/176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山嵐靄色,氣韻淋漓—張大千《雲山古寺》領銜佳士得香港春拍
陳東升:浩浩蕩蕩的中國創業大潮,不可阻擋!
美物成雙——粉彩過枝綉毬花蝶紋盤一對
倫敦又放衛星:何朝宗款銅造像力斬800萬!
聽說這裡的寶藏是當年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

TAG:藝狐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轉譯空間不確定性之「船」 / 2018威尼斯雙年展上的中國面孔(一)董功
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徐妍:「深夜發媸」背後的多張面孔
2018米蘭時裝周上驚艷的中國面孔
亞洲最帥100面孔前5公布,中國3人上榜,朱一龍位列第5
2017全球最美面孔出爐,迪麗熱巴上榜排行第26,在日本也被封「中國最美女星」
五四特刊 | 1919-2018,中國青年的百年面孔
歐洲乒乓球比賽奇景:領獎台上3個中國面孔,年齡加起來132歲
2018蜂鳥中國面孔展覽 北京國際攝影周即將開展
2017年時尚面孔亞洲女明星:倪妮第二,朴信惠第三,第一實至名歸
亞太區最帥100張面孔:鄧倫第9,千璽第13,首帥是中國硬漢
2018年全國「兩會」上的東檯面孔
2018全球最美100張面孔出爐!今年的中國第一美是她?
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沈南鵬蟬聯第一,超1/5中國面孔上榜
2018「全球最美面孔」:中國只有四位,林允上榜!
新面孔Model】王一諾斬獲#2019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7場大秀
2017年時尚面孔亞洲女明星:裴秀智朴信惠上榜,第一實至名歸
2017亞洲最時尚面孔排名:迪麗熱巴力壓倪妮奪冠,第三名來自韓國
世界盃中國隊3.0:回顧那些年的老面孔
2017亞洲時尚面孔男性榜單:GOT7王嘉爾名列第二,張藝興排名第六
新面孔Model】呂佳納斬獲#2019春夏中國時裝周#7場大秀2個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