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

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

文/李開元(日本就實大學),原文標題「亡秦必楚」的真正意義。


陳勝大澤鄉起兵、項氏會稽起兵和劉邦沛縣起兵,是決定秦楚漢間歷史動向的三件大事,後來歷史的發展,大體由陳勝、項羽和劉邦三位英雄主導。這三個人,都與楚國有著緊密的關聯。戰國末年流傳一時的讖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由此可以得到索解。


陳勝建立張楚政權,開創誅暴滅秦的大業;項羽消滅秦軍主力,決定秦亡的命運,奠定分割天下的基礎;劉邦攻入關中,迫使秦政府投降,最終成就帝業。司馬遷綜述這一段歷史說:發難反秦,由陳勝開始;暴厲滅秦,出於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成就帝業,則是劉邦。

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



楚國一直是秦國的強勁對手


五年之間,天下政局的主導遞次嬗變於三人,自開天闢地以來,天命之授受移轉,未曾有過如此急切。《史記》將陳勝的一生入於王侯世家,將項羽和劉邦寫入帝王本紀,無一不予以高度的評價;司馬遷又著「秦楚之際月表」,將從秦末之亂到漢王朝建立之間的這一段歷史,視為秦楚之際,強調的是楚國楚人在秦末歷史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陳勝是南陽陽城人,吳廣是陳郡陽夏人,他們在大澤鄉起義。這些地方,戰國末年都是楚國的領土;隨同陳勝、吳廣起兵的九百戍卒,也都是出身於楚國地區的貧民;陳勝所建立的政權號為張楚,取「張大楚國」的意義。


項氏是楚國的名門貴族,封地在陳郡項縣,後遷徙到泗水郡下相縣;項梁、項羽起兵於會稽郡吳縣,都是楚國的舊土。隨同項氏的八千江東子弟兵,也無一不是楚人。項梁後來擁立懷王,復興楚國王政;項羽統領楚軍殲滅秦軍主力,自封西楚霸王,宰割天下,時時處處都是楚人楚國。


劉邦是泗水郡沛縣人。戰國末年,沛縣是楚國的領土,沛縣吏民隨同他起兵於沛縣,也是楚國人起於楚國舊土。劉邦起兵以後,被推舉為沛公,是楚制的沛縣長官。他始終在楚國的旗幟下奔走。攻入關中收降秦王時,他是懷王楚國的碭郡長。


然而,自東漢歷史學家班固著《漢書》以來,陳勝和項羽被貶入臣民列傳,「秦楚之際月表」被「異姓諸侯王表」取代,秦楚漢之間的這段歷史,被視為秦漢之間的歷史。在這種對於歷史的修改當中,曾經主導天下政局的楚國之存在被抹殺,張楚王陳勝和西楚霸王項羽被淡化,劉邦曾經是楚國臣民、漢出於楚的歷史也被掩蓋。


班固綜述這一段歷史說:劉邦沒有封土王侯的依託,憑藉一劍之任,五年成就帝國偉業,有史記載以來,未曾有過。論述同一段歷史,在班固這裡,只強調西漢建國和劉邦偉業。歷史認識的差異,直接影響到對於歷史事實的處理。

解讀歷史,有解讀者的識見參入其中;編著歷史,受編著者認識的左右。《史記》由司馬談和司馬遷父子兩代寫成。司馬氏父子的時代,距離秦楚漢間不過百十來年,時代的遺留尚在,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


《史記》是私人著作,未受官方政府的指導限制,能夠實實在在地撰寫,成就古風信史。《漢書》是班彪、班固父子的著作,寫成於東漢,距離秦楚漢間已經有三百來年,王朝循環交替的歷史已經固定,正統觀念的史觀已經形成。


《漢書》編成以後,成為官修正史的開端,後代王朝編撰前代王朝歷史的義例體裁,天命在前後王朝之間移轉的歷史觀念,也成為中國史學的主流和傳統。正因為此,出於統一王朝有序交替的觀念,西漢王朝被視為秦王朝天命的承接者,秦漢之間難以容納承接天命的第三者出現,於是歷史被按照既定的型樣剪裁。


在這種剪裁當中,不僅曾經主導天下的楚國楚人被抹殺;伴隨這種抹殺,秦末之亂的本質是否定秦帝國的統一而回復戰國,其歷史特點是戰國以來七國關係的重演,如此種種時代精神的真相也被塗抹後重新勾畫。模糊扭曲的成見,誤導國人二千年。


閱讀歷史,最微妙的是把握時代精神。入史學之門以來,我多年受成見誤導,也隨時流在秦漢之間迷惘,不知秦漢之間有楚,更何遑想到過連接漢—楚—秦一直到戰國時代。

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



田餘慶


1982年,我在北大選修田餘慶先生的秦漢史,聽先生講課,眼前豁然一亮,識見洞然開啟。1989年先生《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討論》一文正式發表,我長年置於手邊,反覆拜讀至於今天。史家治史論史之難,莫過於時代精神論,或流於空泛,教條無物,或陷於淺顯,牙慧學舌,多視為畏途,敬而遠之。

先生獨闢蹊徑,著眼於長沙馬王堆漢墓的遺留,從出土曆書上的張楚年號入手,究明西漢初年陳勝張楚法統的存在,進而勾沉考證,再現秦漢間被抹殺的楚國楚人,又索隱推斷,連接戰國,指出秦楚漢間的歷史特點,是戰國末年以秦楚關係為主的列國關係的重演和發展;這種重演和發展,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楚承秦重新走向統一。


「張楚之立,重新開始了秦楚之爭;劉邦滅秦,完成了張楚之軍西擊秦所未曾完成的任務。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勝利的楚以劉邦為代表,轉化為漢的皇權,這同時又是秦始皇已開其端的統一的回歸,帝業的勝利。」


何等深刻的史論,卓識遠見,撥開兩千年史識之迷誤,引導我解讀秦楚漢間的歷史真相。


總而言之,在戰國以來的秦楚角力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人,而成就楚人最後勝利的三位功勞者是陳勝、項羽和劉邦,這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真正意義。


我由此承繼生髮,著眼於秦楚漢之間的歷史連續性,有後戰國時代論。秦末歷史回到戰國,從秦楚之間一直到西漢初年,歷史進入後戰國時代,類似列國並立紛爭,諸子百家、遊俠豪傑重現,王業—霸業—帝業轉移的種種歷史特點,延續變遷約有六十年之久。直到漢武帝即位,第二次統一完成,歷史才又進入新的統一帝國時代。不過,這又已經是後話了。

秦楚之爭,最後的勝利者是楚



---送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這場大火,一夜之間毀掉一個東北縣城,破壞力世界史上最強
葛兆光:楊聯陞日記里的學術八卦
除了讀書,還有哪些好習慣讓你受益終生?
羅志田:學界也是一種江湖,無暇也要讀書
從10本經典重新認識中國的邊疆

TAG:歷史研習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會有「朝秦暮楚」這個典故?秦楚兩國之間的關係還真是微妙
秦崛起之秦晉聯姻,晉國屢戰屢敗,秦楚嘗到聯姻的甜頭!
田榮:秦楚交戰讓齊國坐觀成敗的投機者,因得罪項羽被剿殺
春秋初期排名,秦楚進不了前三,哪個諸侯實力最強?
為何我們只說「秦漢」而不說秦楚漢,西楚統一全國為何不算朝代
秦楚一柱,絕頂道觀,山前行無路,卻有一觀,何不登頂一覽?
春秋五霸對應當今強國,當今世界誰是晉秦楚齊?
秦楚之戰,為何老將王翦開口要大軍六十萬?他究竟想到了哪一步?
為什麼秦國一統楚人怨氣最大,沒辦法秦楚關係太緊密!
戰國鮮為人知的名將,世傳不孝,秦楚多次被迫稱臣!
春秋初期諸侯國力前10排名,秦楚不是前三,第一出乎意料
每期一個小故事│秦楚之間四百年的「愛恨情仇」
秦楚對戰,秦軍派出60萬大軍,卻有50萬是後勤士兵,為何?
秦楚的塑料花友誼,為什麼從基情滿滿變成了你死我活?
戰國七雄秦楚趙魏齊韓燕,第八雄是哪國?
秦楚古道走出生態新路子
陝西商洛漫川關古鎮 昔疆秦楚之塞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素有「秦楚咽喉」之稱!
「秦楚邊城·美麗白河」陝西大長安國畫院寫生創作展
誠邀市民賞花 2018年秦楚古道杜鵑花節開幕式在陝西柞水縣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