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此為修正版本。


如果你想成功那你就寫一本教別人成功的書吧!如果你想發財就寫一篇教別人發財的書吧「吸引力法則」就是一個危害極大的偽科學,至於它荒謬在哪裡,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你或許會在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月巴帝王


科學,在於整理事實,發現客觀規律,其最根本和最首要的,就在於其真實性。而偽科學往往打打著科學的金字招牌,對荒謬的神論進行大肆宣傳炒作,與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科學背道而馳,反而把自己標榜為「科學」,吹得無所不能。


有一天,我的QQ好友里突然多了一個27歲女子,她一張口就積極向我推銷所謂的「吸引力法則」。我點開了她的日誌一看,滿是和「吸引力法則」相關的東西。

首先,請各位必須明確: 「吸引力法則」是完完全全的偽科學,影響力極廣、危害極大。我正打算寫文章來反這個偽科學,於是決定和她繼續聊下去,一直說到勞倫斯·克勞斯寫的反「吸引力法則」的文章和邁克爾·舍默的反「吸引力法則」的文章,並判斷「吸引力法則」是一個偽科學。她的回答卻讓我大吃一驚。她說:「你不知道中央新聞聯播都播出了,整個宇宙中暗物質佔90%以上。因為你沒有見證你知道嗎?我處在一個每天都有奇蹟發生的群,見證無數幾乎可以扭轉一切,只要是掌握了秘密重心的人。」哦,從暗物質扯到奇蹟再扯到秘密這也太跳躍了吧!


玄之又玄的「吸引力法則」為何能使一個青年人迷信到如此走火入魔的程度?它源於近代「吸引力法則」運動的旗手——朗達·伯恩(也譯朗達·拜恩)的三部曲《秘密》《力量》《魔力》的出版,以及聲稱「紀錄片」實為」忽悠片」的《秘密》的發行。


「吸引力法則」作為一個哲學觀點早在朗達·伯恩之前就有了,但是到了朗達·伯恩的手上就完完全全變了味。先從《秘密》這一書的發行開始說起吧。《秘密》(Secret,Simon & Schuster出版社,2006年)一書在據此拍攝的影片在各種各樣的營銷推動下,發行量在2009年就已經超過300萬冊。其宣稱: 「物以類聚」原則,你頭腦中的積極想法就像磁石一樣,會將你所需要的任何東西吸引過來,包括金錢。」書中宣稱,「任何人缺錢的原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的思維堵塞了財源。」以此類推,非洲人貧窮的根源必然在於其自身的悲觀厭世,而中東地區的石油也一定是當地人吸引過來的。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書店裡滿滿一排的《秘密》


《秘密》影片(大陸地區最先漢化該影片的就是聲名狼藉的覺醒字幕組)的推廣宣傳中,充斥著虛榮腐朽的散發著拜金主義惡臭的金錢頌,例如,「所到之處,點石成金」;「我是一塊吸金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是「此時此刻,更多的鈔票正在為我印製」。喂喂喂!隨便印刷鈔票可是會引發通貨膨脹的啊!稍有理性的人,也會把這些話當成瘋子的囈語吧!熒屏上,一個個名人以優雅的姿態粉墨登場,他們有各種頭銜,甚至物(超)理學家。他們信誓旦旦地向觀眾保證:「《秘密》一書具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利用名人效應騙取著人們的盲從。


先來說說影片中的一個物(超)理學家吧!


《秘密》影片中的「量子物(超)理」學家,約翰.賀格林(John Hagelin),是一個可以和趙大師媲美的超理學家。曾經有一次,約翰.賀格林帶領四千之眾的超越冥想信徒聚集在美國首都華頓「發」了幾星期的「功」。事後,在公布發功研究結果的新聞發布會上,這位賀教授大言不慚地說:在發功時期,當地的犯罪率下降了18%, 而當然這一變化是「發功」造成的。當一位記者問他,這18%是與什麼相比得出來的? 他就開始東拉西扯。後來人們調查發現,在「發功」時期當地的犯罪率幾乎達到有史以來的頂峰。賀教授對此辯白:如果沒有發功,犯罪率會更高(你的話連可證偽性都沒有)!


美國有一個惡搞獎叫做「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每年獎給「不可能或不應該被重複的成就」 。 因為這一次臭名昭著的偽科學研究,賀教授榮獲1994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的和平獎。在此之後,曾經與他合作過的物理學家停止了和他的來往。賀教授轉而研究所謂的「超越冥想與量子力學之關係」,卻再也無法發表任何一篇物理學論文。現在,陰魂不散的他又開始忽悠「吸引力法則了」!( In 1994, Hagelin received the Ig Nobel Prize for Peace, an annual parody award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which "honor[s] achievements that first make people laugh and then make them think".[87] The Master of ceremony and award s founder Mark Abrahams called it the world s most "(un)coveted award for achievements that cannot or should not be reproduced" which are given to "honor the world s largely overlooked scientists and other contributors to modern culture, who bring smiles and guffaws to others, whether intentional or not."[88][89] Hagelin received the prize for his "experimental conclusion that 4,000 trained meditators caused an 18 percent decrease in violent crime in Washington, D.C.)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7月14日在中心書城把朗達·伯恩的「吸引力法則」的三部曲給看完了。現在我可以很負責地說:《秘密》該書平均每一頁就有3個極度荒謬的錯誤。以下是我駁「吸引力法則」三部曲里最為荒謬滑稽的幾個片段。


科學已證實,積極思維的力量比消極思維強大幾百倍。


請問,你是通過什麼儀器來測量,得出積極的思維力量比消極的思維力量強大百倍之結果的?如果沒有,為何要加上「科學已證實」這幾個字?騙取信任、吸引眼球嗎?


更何況積極思想和消極思想這種模糊的概念,是如何用用數學關係表示出來,單位是什麼,又用什麼公式計算,由什麼儀器觀測出這一結果?


歷史上也有很多性格消極的成功人士,例如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他就很消極。在那個教會強烈的抨擊「演化論」的年代,他很少通過演講的方式來宣傳「演化論」,就是害怕面對人們的抨擊與謾罵。不過這並不妨礙達爾文取得巨大的成就。捷克小說家卡夫卡也是一個消極的人,但是他寫的小說卻是留給人們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消極的人往往可以看見積極的人看不到的憂患,憑什麼說積極的人在成功這一方面相對於消極的人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疾病,讓我們反思,使我們了解身體的失衡狀況,但是很少有人喜歡或感激疾病的這種機能。


想想那些不領情的絕症患者吧。


一個人體內蘊含的能量足以為任何一個城市提供長達一個星期的照明。


我並不知道這麼大的能量能不能讓任何一個城市提供長達一個星期的照明,但這又和「吸引力法則」有什麼關係?

人的思想會發出磁力訊息,磁力同性相吸......


噗,哈哈!當我還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知道了磁體是異性相吸,即正極與負極相互吸引。


每個想法都有特定的頻率。反覆思考某個想法,就可以發射這個想法的頻率。


額,首先你是用什麼儀器測量出每個想法的特定頻率的?比如說我想錢那麼錢的頻率是多少赫茲(Hertz)?


在突觸傳遞(synaptic transmission)中,大腦的確可以通過在神經細胞中流動的離子流產生腦電波,而根據第四個麥克斯韋方程式(Maxwell s equations),任何電流都可以產生磁場。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人體確實有生物電流,那麼自然而然的也會產生人體磁場。但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拉塞爾·A·波爾德瑞克(Russell A. Poldrack)教授表示,首先,腦電波產生的磁場非常微弱,只能在一個嚴密與外界磁源隔離的房間內,用極其靈敏的超導量子干涉儀(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QUID)才能測量出來


另外,還要考慮到平方反比定律的作用,即能量波的輻射強度與能量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果兩個物體大小相同,而一個物體與能量源的距離是另的兩倍,它所接收到的能量只是另一個物體接收能量的1/4。10-15特斯拉(tesla,磁感應強度/磁通量密度單位,符號為T,1T=1N/Am)的腦磁場不但會在頭骨中快速消散,而且會迅速被其他磁源覆蓋,更不用說10-5特斯拉(500-600毫高斯)的地磁場了,它會以超出10個量級的強度覆蓋腦磁場


退一步講,如果真能靠腦磁場吸引金錢、成功甚至妹子什麼的。那麼其他的磁源也可以做到,那麼朗達·伯恩為什麼不去製作一個根據「吸引力法則」來吸引好事好東西的機器呢?

再從生物學角度來反駁,腦調節人體生命的基本活動,以及激素水平、含氧量,血壓等等,是神經系統的中樞。腦可以劃分成各個不同的區域,全腦的功能是通過各個腦區共同協作而體現的,各個腦區的活躍度以及活躍的方式都會影響腦的功能與其行為(也就是思考、情感等等),而各個腦區某種意義上相互獨立而相互協作,腦中存在許多線程並行,把全腦的功能簡化成單線程輸出的說法是在耍流氓。然後大腦的腦電當然存在頻率,但是各腦區是不同的,否則人們在研究大腦的儀器上插一堆電極幹啥?如果頻率單一的話,找個電極往身上隨便哪裡一搭不就好了?


假設吸引力法則成立,你這個腦區發射吸引錢的頻率,說不定另一個腦區就發射吸引翔的頻率。另外人和人大多是大同小異,但還是存在個體差異,有些甚至是很顯著的個體差異,比如說超憶症患者對自己感知的描述就和常人的有所不同。而且性別年齡身體狀態(例如有無發燒)的不同即使是想同一個東西的不同人所發出的頻率也會有差別。總的來說就是,腦是很複雜的,思考和腦區的位置有關,和腦區的相互協作有關,和神經遞質有關,和你的基因有關,等等等等


人類的思想燦若星辰,若是每個想法對應一個頻率,想法之間的頻率是會有多麼緊湊,假設「吸引力法則」成立,我集中注意力書寫或者過馬路小心都會吸引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還不讓人活了?


物體都有固定的頻率,而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會相互吸引。


今年端午節我和中科大的電子物理學以及實驗物理學的博士——謝明璞先生共餐,我順便問了他物體有沒有固定的振動頻率。他回答,第一,物體有振動的固有頻率而不是固定的頻率,這個固有頻率由物體本身所決定的,但是處於做受迫運動的物體的振動頻率不一定是和物體的固有頻率相吻合。第二,共振的物體也不會相吸引。共振的英文是sympathy,也有和諧的意思,共振就是指輸入物體的頻率和物體的固有頻率吻合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在那個時候物體振動的振幅(離開物體受力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是最大的。就像你玩鞦韆一樣。


湊巧的是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也是在解釋共振的時候提到了鞦韆,我想可能是鞦韆這個物理模型實在是太經典了。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費曼物理學講義第一章》的受迫運動)這裡的彈簧是指費曼解釋諧振子相關的東西時用來舉例的彈簧。當然這個彈簧也可以是悠悠球的線還可以是鞦韆的鋼絲......


此外,別忘了多普勒效應的作用,即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受到波的頻率與波源發出的頻率並不相同。物體無時不刻在運動,假設「吸引力法則」成立,由多普勒效應,你發射出去可以把錢吸引過來的頻率因為觀測者和波原後相對運動可能會變成吸引成一坨翔的頻率。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另外,「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會相互吸引」這句話本身就槽點無窮。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有質量的東西都會吸引。什麼你說朗達·伯恩的意思是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會變大?額去,根據W=FL,假設「吸引力法則」成立那麼處於共振的物體在L不變的情況下F增大W也會隨之增大。這這這,這連能量守恆都違反了啊!看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朗達·伯恩的吹水能力。


量子力學證明宇宙由思想構成。


既然已經證明了,快請拿出證據來給我們大家瞧一瞧。這句話就是隨便拿一個科學術語,然後往它身上安一大堆東西,讓讀者雖不明但覺厲,稀里糊塗地去相信。


宇宙不會管你要還是不要,你想什麼就會吸什麼。例如你不想讓湯汁濺到自己的身上,可是自己發射出去的想法確實我想被湯汁濺到,你在想你不想虧錢可是發射出去的頻率是想虧錢。你不想得感冒,可是你發射出去的信號是我想得更多更多的病。之後這些信號會反饋到你身上。


荒謬至極!好比說一個母親拉著自己的孩子:小心!別被車撞著了。那麼這個母親不是發射了自己孩子被車撞的的訊息了嗎?小時候我去逗瘋狗,結果我媽媽叫道:不要去!小心得上狂犬病!那麼根據吸引力法則我媽媽既不是向宇宙發射了:要去,得上狂犬病!如果當時我母親有這種想法那麼她還會叫住我嗎?但是根據我們最基本的生活經驗,母親制止了我,我就不會去逗瘋狗,不會得病,難道所謂的真理就是與常識作對?


「吸引力法則」這個偽科學是多麼的邪惡啊!流感大流行了,我是班上最擔心得流感的人於是我便第一個打了疫苗,若我最不想生病,我發射的豈不是「我想生病」的信息?最後班上一半的人都得了流感我卻好好的。這和基本常識都背道而馳而且自相矛盾,竟然可以貼上「科學」的標籤,真當令人汗顏。每次放假我們的校長都會在散學典禮上說:「別去水庫游泳,小心溺水!」如果吸引力法則成立那麼校長發出的訊息既不是「要去水庫游泳……」咳咳,表示如果真有校長說:「要去水庫游泳……」第二天就會有人查他家水表。


你的每一個思想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


科妄們天天妄想自己搞出永動機,可是,還是搞不出來。

同類相吸。


泡利不相容定律告訴我們全同費米子吸不起來。


你反對「吸引力法則」因此你會找到反「吸引力法則」的證據,你的行為證明吸引力法則成立。


我反能量守恆,因此我就可以做出一個永動機?


吸引力法則就像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那樣公平公正,信還是不信都是靈的。


我以上列舉的證據表明,「吸引力法則」這個荒謬的偽科學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都是不靈的。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謠言像毒蛇一樣傷害著我們,那就是我們的資源不夠用了,被這個謠言侵蝕的人生存在了恐懼中貪婪吝嗇這些負面思想就開始蔓延了。其實整個宇宙有數不清的財富對於我們來說是綽綽有餘的。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混賬偽科學——「吸引力法則」像毒蛇一樣傷害著人們,憑這句話,給朗達·伯恩他們扣上反人類的帽子也不為過!我們的資源確實不夠用,正是這樣我們才把勤儉節約奉為一個美德。如果資源夠用,我們為什麼還要花大把的錢和人才精力去研究超導體,轉基因糧食,乙醇燃料,雜交水稻,核能以及能讓小麥畝產1800的金坷垃?事實是,環境問題和資源短缺是全球性的問題,事實就是事實。


如果人類很傻很天真的認為我們的資源綽綽有餘,我看人類離滅絕也不遠了。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反人類啊!宇宙的資源確實很多,例如月球上的氦3全部利用的話可以供人類上千年,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小學開始我們就被教育要保護資源,難道你自欺欺人的認為資源是綽綽有餘的話人類就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我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了?


在理想狀態下,積極想法當然比消極的好。但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前景看上去多麼美好,環境都不可能永遠處於理想的平衡狀態。對於這一點,你可以去問問奧斯維辛(Auschwitz)集中營的倖存者們。如果「吸引力法則」真的成立,那麼,歷史上死於大屠殺的人、被整族屠戮的北美土著以及遭受種族歧視的美國黑人還有在金融危機中破產的人豈非都是作繭自縛了?尤其諷刺的是,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在個人網站上還對《秘密》一書表示大力支持:「一個人發射到世界中的能量——無論好壞與否——都會實實在在地反饋到自己身上。人們日常的選擇創造了自身的生活環境。」如此說來,飽受歐洲人奴役的局面難道是非洲人「發射能量的反饋」造成的?

《秘密》《力量》《魔力》三本書中《力量》可以說是《秘密》的擴充版,為了不浪費篇幅我也不轟《力量》了。不過魔力什麼的還是有些不同的,《魔力》的中心是要懷著一坨感恩的心和什麼感覺的力量。


擔憂,批評,恐懼都是負面的東西。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寵思辱,居安思危。擔憂這東西是可以幫助人們生存的,很多時候一個團隊裡邊必須有一個懂得擔憂擅長發現憂患的人。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批評是很有必要的,這些道理都是老師們解釋過的。只要不是侮辱誹謗,批評對一個人有反省自身的作用。一個人如果聽不得批評,他就無法進步,一個社會也是這樣。批評反省正是社會和思想發展的動力。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了溢美之詞,那麼我們如何進步呢?


恐懼更是個好東西,恐懼失敗便讓人走上成功,恐懼愚昧會增強你的求知慾,恐懼被傷害會讓你渴望自己變得強壯。恐懼飢餓會讓人辛勤工作。恐懼死亡則會讓你知道生命的珍貴。例如你恐懼出車禍你便會系好安全帶,那些不把安全當回事的人往往會成為悲劇的主角。不知道恐懼對人的重要意義的人別說成功就是連生存都會有問題。


要常懷著一坨感恩的心,感恩一切。


(PS我這裡沒有指反對感恩的意思,我這裡用「一坨」的目的是為了諷刺拿感恩這類美好的東西來給偽科學打掩護的無恥行為。)


我現在正在懷著一坨感恩的心把這偽科學反了,如果沒有迷信過這個偽科學的經歷我也不知道理性和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你的感覺是真實的。


一會兒說想法是真實的,一會兒說感覺是真實的,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吸引力法則」連自洽性都沒有!好吧,感覺就感覺吧!人的感覺不一定是真實的。如果這樣的話我們也不需要像顯微鏡、螺旋測微器這樣的精密儀器來強化我們的感覺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然的魔法》,裡邊詳細的講了什麼感覺是真實的,什麼感覺是不真實的,我們又該如何強化我們的感覺。


讓我們來看看「吸引力法則」危害人們的案例。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再講講我的黑歷史,高一的時候我中二的加入了以翻譯各種神論視頻著稱的覺醒字幕組,而它喜聞樂見地翻譯了《秘密》影片,於是我就迷上了這個偽科學。一開始,由於對它還是有所懷疑,我問了我的物理老師,結果老師說是真的。然後我就徹底迷信上了這個東西,例如寫相關摘抄啊,在網路上發宣傳「吸引力法則」的帖子啊blabla的,甚至是國慶節放假把自己關在房子里花40多個小時的時間,用「吸引力法則」去解釋什麼各種各樣的中二到爆表的東西。


由於熱忱宣傳偽科學和神秘主義的覺醒字幕組越來越神論,甚至連全球變暖都否定後,徹徹底底的對覺醒字幕組失望的我,就此退出了字幕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中二病也慢慢地好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批判「吸引力法則」是偽科學的文章,我的大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內疚感充滿了我的思想世界,最後當我看到了邁克爾·舍默那篇有確鑿證據的反「吸引力法則」的文章後我才清醒過來……後來我找了個機會問了當年的物理老師,結果她回答道:是為了給大家信心。


唉!這讓我聯想到了那個廣為流傳的偽科學——一般人的大腦只開發10%。這個常常在中小學老師口中蹦出來的偽科學......也是為了給學生信心。知道真相後,我便懷著一坨感恩的心笑了笑。


最後,再講一講在網路上流行著一篇宣傳吸引力法則的文章——《量子力學揭示了吸引力法則的理論根據》。這篇文章充滿了滿滿的低幼級錯誤,居然還有不少人深信不疑。

量子理論,可以解釋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宇宙的運轉。茫茫宇宙,看似無始無終,為何日月星辰如此有條不紊地沿著各自軌道運轉?是誰設計出這個精密的宇宙體系?我相信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的運轉。沒有它,地球怎麼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保持運轉狀態?沒有它,我們如何迎來一年四季?整個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球,各自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相安無事,井然有序。是誰在指導著這一切?好像紅綠燈指導著來往穿梭的車輛一樣,宇宙中也有著一種神秘的能量在指揮並控制著一切,這種能量既然能夠引導著日月星辰,就能夠引導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我們所說的吸引力。


首先,能量和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能量是標量力是矢量,能量的一個公式是W=FL但是如果能量和力是一個東西的話那麼這個公式應該寫成W=F才對,這個錯誤實在是太離譜了了。比雷紹武的錯誤還離譜。


「這種能量既然能夠引導著日月星辰,就能夠引導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這句話根本就沒有邏輯!另外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層面的運動,它不能解釋宏觀的運轉,關於行星宏觀的運轉,那是廣義相對論的內容。當繞,在研究恆星的時候,量子力學還是有用的,因為那涉及到原子核聚變。另外什麼星球的運動井然有序,相安無事?天體和天體之間的碰撞在宇宙中常常發生碰撞,坑坑窪窪的月球表面就是證據。


現代量子力學表明,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構成的。能量在振動,產生振動頻率,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不同的振動頻率,所以萬事萬物都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面貌,這正好和佛教所說的萬事萬物皆由因緣而聚合如出一轍——科學再次驗證了佛教中深奧的哲理。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不僅能夠組成各種肉眼可以看見的物體,也組成了我們的思想、意念和情緒。前面那個藏傳佛教活佛能夠感應到我們思想和行為的記述,證明了人的振動頻率的存在並可以被人感知,被宇宙萬物感知。


波函數處於一堆本徵態的疊加態,怎麼可能有固定的振動頻率?然後頻率的高低和波原的能量確實有關能量越大頻率也就越大,反之亦然,總之就是能量決定頻率,但是不能說成是能量的振動頻率,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量子力學裡邊的波是概率波,概率波的頻率和振動有一毛錢關係?另外,佛教?!神論帝的火星思維果然不是我能理解的,竟然可以把散發著腐朽拜金主義撲鼻惡臭的「吸引力法則」和提倡寡慾的佛教搞在一起……還有,從量子力學直接跳躍到藏傳佛教已經活佛?真可是玄而又玄了,把偽科學和宗教捆綁在一起是騙子們的常用手段,這樣做可以使人更加迷信這個害人的偽科學。


量子力學理論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鳴。我們的意念、思想、情緒具有可感知的能量,而我們的腦電波不斷產生振動頻率,只要有振動,就會影響其他同樣在振動的事物。我們的大腦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磁鐵」,我們的起心動念,無時不在向宇宙發出信號,和你的腦電波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統統被你吸引過來。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科學又一次驗證了佛陀在2500多年前所說的「唯心所見,唯識所變」的哲理。


頻率相同會吸引?這個老梗我在前面已經吐槽完了,現在說說其他的吧!如果是無耗散體系的同頻驅動,可能會造成朗道發散。但是這裡顯然不是,而所謂的吸引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如若反對,至少請給出同頻粒子的吸引表達式吧?究竟是波函數的整體位移呢,還是說用嚴格論證的修正哈密頓算符巧妙地微繞論設計出了精確地求解?都沒有吧!


偽科學在找不到理由,詞窮之時,就搬出宗教里的概念,開始故弄玄虛了。問題是宗教理論是非科學啊!然後,為了進一步的迷惑人們,騙子們就赤裸裸地宣稱自己理論的完美無缺,比如下面這段:


「吸引力法則」是宇宙的規律之一,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打破它、改變它。聖人在冥想中得到的靈感和智慧,總是在被科學不斷地檢驗、求證。那些總是要等到科學明確無疑地證實了聖人智慧的人,當他醒悟的時候為時已晚。


為什麼要放棄治療?


迷信偽科學到病入膏肓的人是難以醒悟的。科學存在了上千年還在不斷完善不斷發展中,科學僅僅服從於事實,科學發展的標誌就是更為精確的描述事實,而不像「吸引力法則」這樣與事實相悖偽科學直接把自己標榜成為真理。至於「聖人的冥想」,那就真是玄虛之至了。科學確實證明了不少聖人的思想例如萬法歸一(這裡指大統一理論)和原子論云云,但是科學也證偽了不少聖人的思想。如果聖人的思想都經得住科學的檢驗,並被科學證明了的話,我們還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去建設實驗室嗎?我們學物理的時候還需要花那麼多的時間用在讓人腦漿炸裂的高數上嗎?我們還需要發展科學嗎?


其實像「吸引力法則」三部曲這樣的神論跳大神勵志書還挺多的,現在連「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爺都開始寫跳大神的勵志書了。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偽科學勵志書籍和CD


去偽存真是科學進步的手段,偽科學被粉碎是無法逃避的命運。願大家不要再被這些偽科學蒙蔽雙眼。「吸引力法則」之類的偽科學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在這個急於求成的年代,誰不想一步登天呢?誰不想快點喝到牛奶吃到麵包呢?於是,很多人就迷信上了各自不靠譜的東西,迷信「吸引力法則」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去偽存真是科學進步的手段,偽科學被粉碎是任何一個偽科學無法逃避的命運。若讀者們能由此意識到「吸引力法則」之類的偽科學的危害,本文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願大家不要被這些偽科學蒙蔽雙眼。


如果你想改變現實困境,你就要立即付出實際行動。「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個隱藏在常識中的道理,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去接受呢?


參 考 資 料


《麥克斯韋與科學獃子》——卡爾·薩根


《費曼物理學講義》——理查德·費曼


《戰戰兢兢一整年》——勞倫斯·克勞斯


《有點石成金術嗎? 致富秘訣與自然吸引法則》——邁克爾·舍默


《吸引力法則——偽科學包裝的新興宗教信仰》——佚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牛頓晚年醉心於神學,是個人偶然還是科學必然?
孤懸敵後戰虎穴——「東江縱隊」與盟軍情報合作碎片
辣是一種說得出的痛
自繪Mandelbrot集合(六)
楊振寧:我不是反對中國做加速器,是現在不要做

TAG:科學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極具吸引力的宇宙學著作
魔法世界的吸引力
心理學 吸引力的秘密
掌握吸引力的秘密
吸引力提升:有科學背書的男性魅力秘籍
9種讓你變得更有吸引力的科學方法
吸引力法則的原理詳解
成功、健康、財富,皆唾手可得!-吸引力法則
法國積極推進「吸引力外交」
反派,危險的吸引力
什麼是真正的吸引力
致命吸引力:海龜和塑料
個人責任和吸引力法則
提升異性眼中你的吸引力大法
吸引力法則:想吸引更優秀的下屬,就要先成為你想吸引的那類人
套裝的獨特吸引力
n-3PUFAs:極具治療潛力和吸引力的精神疾病防控藥物
讀書·房子的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秘密
「吸引力法則」為何沒有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