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竟然派妓女兵上陣退敵,驚呆了!
讀清史,有時就像看一幕卓別林的滑稽劇。乾隆39年,山東王倫發動白蓮教起義,亂軍圍困臨清城。城裡守軍向敵軍開炮,但不能命中,敵軍仍然衝鋒不止。
守將葉信急中生「智」,將雞血、糞汁灑在城上,還叫來一些妓女脫掉褲子,站在城牆上以陰門向敵,希望以此打敗敵軍。
1840年6月,中英之間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剛開戰,清國即被打得一敗塗地。7月,浙江定海失陷,1841年元月,廣東的大角、沙角炮台又被英軍攻佔。
因此大發告示,收集婦女用的馬桶,將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馬桶口對著敵艦,命令一位副將在木筏上掌控,以破邪術。
清代官員愚蠢至極,某些老百姓也幼推可笑。1870年,曾國藩聽從容閎建議,聯合李鴻章等人上奏,建議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以培養未來的洋務人才,不久,清廷發話同意。
按照規劃,朝廷決定挑選120名12歲左右的學生,分4年派赴美國,每年30名。當時的人們認為只有讀四書五經、以科舉入仕才是正途,第一批30名留學生在上海居然招不滿。
清政府只好將留學名額作為任務攤派給地方。廣東一地方官員為了完成任務,到窮苦人家動員他們把小孩送去留學。政府出錢讓小孩出國留學。
本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然而,老百姓並不積極,好不容易有人報了名,立即又撤消了,說是西方野蠻人會將他們的兒子活活剝皮,再將狗皮接種到他們身上,
當怪物展覽賺錢。
為此,這個地方官員不得不請出容閎,讓他以自己的赴美留學經歷現身說法,證明留學並不會被剝皮展覽。
大家知道,晚清出現過義和團。
義和團的種種做法都充分顯示了他們的矇昧無知。
義和團運動初起,一些團民出面收集各家麵粉。
做成小面人以代表洋人,再在十字路口上燒掉,當時有一首民謠唱道:「七家面,八家水,十字路上燒洋鬼」,就是說的這種現象。
後來一些團民覺得如此做太浪費糧食,
改成將面人拿到十字路口上烹煮,「千家面,百家水,活活煮死小洋鬼。」義和團還叫老年婦女們手持笤帚疙瘩和菜刀,嘴裡念著:「先剁腦袋後剁腚,剁的毛子死個凈」,到十字路口焚紙香詛咒洋人死亡。清朝官民普遍愚昧,首先與清朝皇帝自身的無知有關。清政府在整個統治時期,都致力於愚民政策,尤其是前期的閉關鎖國和文字獄,
堵塞了國人通過科技創新獲得豐厚物質回報的通道,國人自然也就對科學沒有感覺。但更主要的還是滿清統治者為了維持既得利益,故意讓臣民閉目塞聽。
滿清皇室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時時擔心政權翻盤,他們防備漢人,更恐懼洋人,一直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發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知識根本進不來。
即使進來了,也是對漢人防之又防。比如說鐵路,清政府千方百計阻撓漢族大臣關於修鐵路的建議,滿清政府自己卻在京津地區修了好多鐵路。
科學進不來的地方,愚昧必然暢通無阻,最先影響的是士大夫組成的官員團體。士大夫掌握了大量社會資源,可以強迫平民百姓干這干那,他們的愚昧肯定會傳染給老百姓。
你傳染我,我傳染你,無休無止,愚昧也就成為一個時代的社會艾滋病。
歷史終究無法在愚昧中前行,到了近代,滿清的畫皮被一層層的扒下,引發了漢人的激烈反抗。在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中,滿清走向了滅亡。
看文章不過癮?掃碼關注,更多精彩等你來
。


※被誣陷與和尚私通?唐太宗愛女很可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蘇聯43位元帥無一人戰死疆場,卻有9人死於袍澤之手!
※汶川地震9周年祭:因為忘不了,所以才記得!
※討論朝鮮問題,關鍵是要站穩中國立場!
※這組清朝酷刑現場老照片揭秘大清劊子手生涯:行刑有技巧,砍頭有絕招
TAG:世界歷史 |
※皇帝:幾天能退敵?將軍:三天足矣!最後敵退了,他也被斬了
※皇帝問將軍多久能退敵?將軍:三天,三天過後果然退敵,他卻被殺
※敵軍圍城,皇帝:如何退敵?大臣:請下令免房租,敵軍果然退兵
※上甘嶺他獨守陣地20小時,打退敵人七次進攻,退伍後卻要變賣勳章
※皇帝:幾日能退敵,大將:三日!結果敵兵退了,他也被殺了!
※明朝無賴王爺,官員跪求其犒軍退敵,他卻說:沒錢,把椅子賣了吧
※皇帝問大將幾天能退敵,大將:三天!結果敵退了,他也被斬頭了!
※敵軍圍城,他說給我三天即可退敵,敵人被打退,他卻被陷害,而後國亡
※敵軍潮水般湧來,己方敗局已定,皇帝急的親率五十餘騎竟殺退敵軍
※他是北宋第一神箭手,曾兵不血刃震退敵軍,最後卻被奸臣所害
※他是唐朝救命將軍,花甲之年仍帶兵退敵,出征時只有二十騎兵
※裸體退敵?靚仔警察,請馬上停止你的紳士行為!
※皇帝派大軍去圍剿弟弟,他在城頭臨時想了一招退敵,堪比諸葛亮
※聞雞起舞的翩翩少年,月下清嘯退敵的大英雄,他的墓室竟如此簡陋
※士兵:我們已被60萬敵軍包圍!將軍:不必驚慌,我有退敵之策
※宋朝最牛青樓女子,憑藉自己三寸不爛之舌,擊退敵人十萬大軍
※白髮:容樂嫁給無憂,她用一己之力退敵,卻被容齊擄走生下了兒子
※稱帝第二天,敵軍就來了,此人僅用6個人就計退敵兵!
※幫皇帝三日退敵,卻被突然撤職,國破,寧死不降
※數萬敵軍來犯開國上將用了什麼妙計?不費一槍一彈 兩次嚇退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