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名氣不大卻排張良、韓信之前,連劉邦死前都指定要其當丞相

此人名氣不大卻排張良、韓信之前,連劉邦死前都指定要其當丞相

曾國藩曾說:

「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岳,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曾國藩所列之人皆當世冠絕,而其中唯有曹參最為特殊,為相三年,花天酒地,竟得後世如此讚譽,令人不得不佩服曹丞相的為官之道。

屈居次席的首功之臣

滅掉項羽後,劉邦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其實,劉邦這句話暗含了很深的政治考量。

劉邦政治集團大致可分為三個派系,

  • 第一派系包括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這是劉邦的核心班底,從沛縣起兵一直追隨劉邦,可稱為沛縣派系;

  • 第二派系包括張良、陳平、張耳、酈食其等,這是後來投靠劉邦的六國豪傑,可稱為六國派系;

  • 第三派系包括韓信、黥布、彭越、魏豹等,這是接受劉邦領導的地方武裝,姑且稱為諸侯派系。

跟劉邦最親的肯定是沛縣派系,這是原始股東,六國派系是後來的加盟商,而諸侯派系則是合作夥伴。

此人名氣不大卻排張良、韓信之前,連劉邦死前都指定要其當丞相

(圖)劉邦

劉邦舉這三個人,其實是從三個派系裡各選一個頭頭,一併表彰,緩和派系矛盾,並不是功臣大排名。

沛縣派系與劉邦最親,因此在劉邦心目中,蕭何排第一是肯定沒錯,但排第二的絕對不是張良、韓信。

劉邦臨終前,說出了心中的人選。

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

曹參其實就是漢初的第二大功臣,要不是劉邦偏心偏向,曹參絕對可以當得起第一功臣。

曹參的功勞主要是戰功,直接上數據:「參功:凡下二國,縣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侯、御史各一人。」

這比起韓信來,差不到哪裡去。

因此在劉邦論功的時,群臣皆推曹參首功是很有道理的。

劉邦之所以把曹參排在第二,主要原因是蕭何跟劉邦關係太好了,劉邦未發跡時,蕭何百般照顧劉邦,起兵後,蕭何把全族人都拉進起義團伙,加上蕭何本人工作特別出色,因而贏得了劉邦高度信任。

從這一點來講,曹參也只能屈居老二了。

此人名氣不大卻排張良、韓信之前,連劉邦死前都指定要其當丞相

(圖)張良

三年酒肉的無為宰相

楚漢相爭時,曹參也曾短時間擔任過假左丞相(相當於國務院第二副總理)之類的文職,但主要還是作為一名武將攻城略地。

劉邦登基後,曹參擔任了一個比較尷尬的職務——齊國丞相,說它尷尬原因有二:

  • 其一,曹參功勞卓著,竟沒列三公九卿,反而當了一個諸侯國的二把手;

  • 其二,這個諸侯國不簡單,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封國,而且這個封國還是當時漢朝經濟最發達的地方。

當然,時隔千年,我們無法揣測劉邦當時的用意,但這一任命確實成就了曹參,使他由一名武將徹徹底底轉變一名擁有成熟治國理念的大國宰相。

漢初,齊國飽經戰火蹂躪,百廢待興,人心思安。

針對這一情況,曹參召集國內賢達,詢問對策,結果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令曹參難以取捨。

後來曹參聽聞膠西有一叫蓋公的高人,信奉黃老之言,於是把他請來請教對策。

蓋公清靜無為的治國之道深合曹參心意,用來治理齊國,九年齊國大治。曹參的治國思想也就在這一時期徹底形成。

此人名氣不大卻排張良、韓信之前,連劉邦死前都指定要其當丞相

(圖)曹參

劉邦死後第三年,蕭何也死了,遵照劉邦遺命,呂后任命曹參接替相國之位。

誰知曹參履職後,「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整日飲酒縱樂、不務政事。堂堂一國丞相、開國元勛干出這等事來,漢惠帝(呂后之子)看不下去了,使人委婉批評曹參,曹參進宮謝罪。


曹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皇帝?」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

參曰:「陛下觀參孰與蕭何賢?」

上曰:「君似不及也。」

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皇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漢初休養生息的國策即誕生在這君臣問答中。

曹參之所以採取這種保守的治國方略,原因有三。

1、

政治環境不允許曹參改革。劉邦死後,呂后實際執掌國政,不斷打擊劉氏宗族,培植呂氏勢力,劉呂矛盾形同水火,一旦處理不當,極可能引發全國性的動亂也就是說曹參顧不上改革。

2、

經濟條件也不允許曹參改革,秦末混戰八年,劉邦登基後,為剿滅異姓王,連年用兵,導致國庫空虛,百姓貧弱,一方面政府拿不出錢來有所作為,另一方面百姓食不果腹,迄待休養,反對政府干預。

3、

正如曹參所說,劉邦和蕭何確實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國政體系,當前面臨的問題不是怎樣去完善這一體系,而是怎樣把這一體系確定下來。因此,曹參選擇不作為,的確是當時的上上之策。

此人名氣不大卻排張良、韓信之前,連劉邦死前都指定要其當丞相

(圖)呂后

漢武盛世的奠基者

曹參當了三年丞相就駕鶴西去了。

三年的時間太短,漢王朝不可能恢復多少元氣,百姓也不可能驟然富足殷實,因此,曹參的政績不可能太突出。

儘管如此,後世依舊把曹參列位明相,其原因又在哪裡呢?

其實,曹參用這三年確立了一種治國理念,即以道家的無為思想治理國家,最大限度保證社會穩定,用時間修復飽受重創的國家。

而這種理念很好地被繼任者延續了下來。

作為開過元勛,而且還是超一流的功臣,得益於崇高的政治威信,曹參的治國理念極易被後繼者繼承。

而縱觀曹參之後的丞相人選,才能比肩蕭曹的幾乎沒有。

曹參之後,王陵繼任丞相,秉性剛烈,為人正直,因反對呂后,罷免歸家。

王陵之後,陳平繼任丞相,權謀有餘,惜身自保,難有作為。

陳平之後,周勃繼任丞相,一介武夫,不暗治國之道。

文景年間,諸侯做大,朝廷忙於削弱諸侯權柄,更無暇更張國策。

因此曹參所定的休養生息政策,竟然奇蹟般地延續到了武帝時期,直到竇太后駕崩,長達58年。

經過近一個甲子的蓄力,整個漢王朝終於煥發出蓬勃的張力,適逢一大有為的雄主,漢人的榮耀也即將在新的歷史時期流光溢彩,橫絕四海!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寒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人物 | 漢朝最「無用」的丞相,看似無能卻讓天下太平
此國是亞歐四大強國之一,連羅馬軍都敗給它,最後卻消失在歷史中
中國近代落後被挨打這個黑鍋,不應該全部由清朝來背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諸葛亮臨死前,指定兩人當自己的接班人,為何姜維卻不在其中?
孫中山病危,為何不指定接班人,蔣介石是如何上位的?
鰲拜以兵變相逼,為何孝庄堅持將滿洲下人之女,指定為康熙皇后?
張學良遺物,為何指定交給美國,而不是中國?真相讓人淚崩
如果皇太極在去世之前,指定了儲君之人,那這個人會是誰?
此人得劉伯溫指定祖墳,並預言:你的子孫世世都是高官,果真應驗
她是乾隆指定的皇后,也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道光因她而死
此人是蔣介石第一心腹,蔣介石臨死前,指定他輔佐蔣經國
孫中山去世後,並未指定繼承人,蔣介石又是如何爬上權力巔峰的?
沙海:西王母指定張家做守靈人的背後,其實和「終極」無關!
於正指定要她演絕色美人,看完定妝照,網友感慨:當之無愧!
中國人自己的猛犬,卻無人知曉,康熙皇帝指定為宮廷御用,如今瀕臨滅絕
慈禧指定他為狀元,還說是大清的吉兆,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武則天倒台全因他,狄仁傑指定接班人張柬之
他曾被指定為孫中山的繼任者,可惜後來犯了錯,否則蔣介石沒有機會
她才是鄭曉龍指定的「甄嬛」,因為懷孕婉拒,才成就了現在的孫儷
孫中山從未指定接班人,是誰把蔣介石推上權利的巔峰,意想不到
喬治可以指定下家,威少當然也可以,這個舉動再明顯不過了吧!
此人曾惹怒劉備被免官,後來卻被諸葛亮指定為接班人
晒晒陳翔住的豪宅,如今一家人換了大房子,連傢具都指定要歐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