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1861年春未遂的漢口戰役:太平天國命運轉折點

1861年春未遂的漢口戰役:太平天國命運轉折點












1861年春未遂的漢口戰役:太平天國命運轉折點

2017-05-13 好奇心日報

1861年春未遂的漢口戰役:太平天國命運轉折點



一直以來人們都傾向於認為太平天國走向頹勢是始於天京事變,在那場事變中太平天國最具將才的東王楊秀清和翼王石達開,一個被誅,一個負氣出走,結果導致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不過後來清廷也流年不利,先是洪仁玕、李秀成和陳玉成等一批新銳將領崛起,連破清軍江南江北大英,而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則令咸豐皇帝驚慌出逃一病不起,清廷不僅顏面盡失,對東南半壁江山的遙控能力也被進一步削弱。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平天國和清廷在 1860 年代初又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太平天國方面還略佔上風,因為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蘇浙皖的大部以及核心城市如蘇州杭州也在他們的手中。在《天國之秋》的作者裴士鋒看來,最後導致勝利的天平向清廷傾斜的關鍵在於英國的干涉。


在江南江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之後,雙方都意識到太平天國的命運繫於南京上游的安慶,如果安慶不保,則湘軍可順流而下慢慢扼住太平天國的喉嚨。為此雙方在安慶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圍城與反圍城的絞殺戰。1860 年一整年雙方都在安慶附近廝殺不止,戰鬥主要集中安慶周邊和北方的集賢關附近。前者主要是由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發動的圍城戰,後者主要發生由清軍將領多隆阿率領的馬隊和由安徽桐城出發前去解救安慶的陳玉成部隊之間。


由於始終突破不了多隆阿的防線,李秀成和陳玉成決定暫時放棄對安慶的解圍,轉而聯手進攻上游的武漢,如果順遂,則下可順流而下進攻圍攻安慶的湘軍水師,往上則可與正在四川轉戰的石達開部互通聲氣甚至連成一片。


為此陳玉成部在繼續佯攻多隆阿的時候出奇兵往西南襲取了緊鄰武漢三鎮的黃州。眼看漢口如探囊取物,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就是曾被僧格林沁拿下的英國談判代表巴夏禮以及英國艦隊司令何伯及其率領的艦隊。他們來到此地是為了給在《北京條約》中列為通商口岸的漢口派駐領事。


由於此前負責制定太平天國外交政策的干王洪仁玕認為贏得英法尤其英國的支持是控制長江中下游領域的關鍵,並嚴令各王要與洋人交好避免發生衝突,因此英王陳玉成便與巴夏禮舉行了會談,通報了自己的意圖。

巴夏禮堅拒英王奪取漢口的計劃,對於英王提出的妥協方案即雙方可在武昌與漢口做生意,而英王和即將抵達的李秀成不可拿下漢陽也堅決反對。在巴夏禮強硬姿態的背後,有著當時特殊的國際背景。其時美國內戰正如火如荼,英國眼看要失去美國光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在英國人看來長江沿岸的通商口岸一定要盡量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在表面不捲入中國內戰的中立姿態背後,英國人更傾向於支持在他們看來更具合作態度的清朝地方政府和軍隊,而非表面上與他們擁有同一個上帝的太平軍。

1861年春未遂的漢口戰役:太平天國命運轉折點



考慮到干王的嚴令,英軍艦隊的火力優勢,以及前年李秀成部在上海近郊與英法洋槍隊的遭遇,陳玉成開始猶疑起來。他一邊等待來自遠在下游的干王的指令,一邊等待長江對岸的忠王早點到來與他會合,然後再決定下一步的進退。


正是在這個猶豫和等待的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戰機一去不復返了。武漢三鎮的清軍加強了防務,甚至開始威脅黃州的防線。陳玉成不得已留下部分兵力防守黃州,自己又帶主力返回集賢關,重新開始與多隆阿的苦戰。

等到忠王李秀成千里迢迢千辛萬苦來到長江南岸武漢地區附近時,他發現漢口並不在太平軍的手中,而關於陳玉成部隊下一步的打算也沒有準確的消息。由於長江水平上有湘軍的水師巡邏,他和留守黃州的陳玉成的部隊始終無法建立直接聯繫。後來李秀成請漢口的英國領事代為轉交信函給黃州守軍,在信中他表示自己對英王在北岸的行動詳情所知甚少,請他們立即告知情況,以便他相應規劃部隊的調遣。英國領事把信留下來當做紀念品,留守黃州的陳玉成部從來沒收到過這封信,英王和忠王聯手進擊漢口再合擊安慶的計劃就此夭折。


人生地不熟的忠王沒辦法只能掉轉頭突破湘軍的圍追堵截回到他位於華東的安全領地,而英王則陷入了集賢關附近的苦戰。忠王的離去使得曾國藩可以全力支援曾國荃對安慶的攻城戰,而巴夏禮等人嚴令英國船隻不得通過長江向安全太平軍輸送物資更令守軍日益逼仄的糧食供應雪上加霜。到了 1861 年 9 月 5 日,安慶終於落入湘軍手中。


此前的八月二十二日,咸豐帝駕崩。考慮到後來朝中一段時間內的權斗和亂象,不難想見如果安慶之圍失敗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曾國藩朝中的靠山肅順在由慈禧和恭親王聯手發動的辛酉政變中被砍掉了腦袋,一時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如果沒有安慶的勝局帶來的喘息之機,曾國藩及湘軍上下如何熬過在那段擾攘不安的日子尚未可知。及至慈禧和恭親王選擇繼續依仗以曾國藩為首的漢人新軍事集團,才逐漸穩定了前方陣營。


在處死肅順兩個星期之後,清廷新領導核心以年幼皇帝的名義發布一連串上諭,再次確認此前咸豐帝在肅順敦促下授予曾國藩的軍政大權:曾國藩仍是管轄皖贛蘇三省的兩江總督,同時節制三省省軍務,擁有前敵指揮大權。此外,慈禧和恭親王還更進一步提高他的職權,將浙江省的軍務也歸他節制。這意味著清帝國最富裕、人口最稠密的四省都歸他管轄,這是清朝開國以來第一次有漢人被委以如此大的權力。朝廷希望曾國藩能充分體會身上的隆恩及重擔:舉國上下都指望曾國藩的湘軍能儘快拿下南京,奪回東南膏腴之地。

安慶一役之後,信心大增意氣風發的曾國荃帶領湘軍向東順流而下一步步穩紮穩打向天津逼近。南京在失去了安慶強有力的屏障後,漸漸開始喘息困難。令情勢更加惡化的是,李鴻章的淮軍在英國蒸汽商船的幫助下輕而易舉穿過了太平軍的防線來到上海,從那裡他們將發起對南京的仰攻和對長江三角洲太平軍的掃蕩戰。在曾國荃和李鴻章的夾擊之下,太平天國的命運開始了倒計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它生長在山間無人問,用它們泡水喝,清除體內垃圾、排宿便
不惜與美國翻臉 關鍵時刻美鐵杆盟友幫了中國大忙
小人作亂,熬過未來100天後大富大貴的4大生肖
Girls Day方敏雅生日快樂及詳細資料
一天做到一字馬,有可能嗎?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1932年和1937年,兩次淞滬戰役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2019年4月16日,當年今日,解放海南島戰役開始
二戰時最慘烈的戰役,士兵平均活9分鐘,200天戰死200萬人
二戰最殘酷的戰役:125萬對114萬,打了302天,每天死傷2500人!
5千名日本兵集體跳崖自殺,2萬平民陪葬,1944年塞班島戰役
1944年7月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德國501重裝甲營撤退的最後攻勢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結束之後,東北野戰軍共有多少個軍?
1944年8月20號羅馬尼亞戰役,德國軍15天之內陣亡15萬人
1933年喜峰口戰役:一國軍士兵手刃日寇60餘人
二戰1944年10月3日英軍解放克里特島戰役德國第133要塞師的死守
二戰時最血性的戰役,200天戰死200萬,上了戰場就等於送死
遼瀋戰役9天如何運送10萬大軍
1949年1月,三大戰役進入尾聲
賀龍50多天內,收復了9座城池,殲滅閻軍8600餘人,結束晉北戰役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1938年4月7日,國民黨著名將領李宗仁指揮的台兒庄戰役勝利。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之中,華東野戰軍共有多少個縱隊?
他19歲痛擊蘇軍,25歲當上少將,45歲升中將,48歲死於金門戰役
二戰最慘烈戰役:出動4880萬軍士,犧牲4140萬
1939年德國各戰役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