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環《經行記》

杜環《經行記》

杜環《經行記》



說到杜環《經行記》,不能不提到歷史上著名的怛邏斯之戰。天寶九年(750),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以「無藩臣之禮」為由,出兵征討石國。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和好,但不久背信棄義,攻佔石國,大肆殺戮,並將其國王獻於闕下斬首,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遂向正在擁兵東指的大食求救。次年,高仙芝率唐軍3萬人(一說7萬人)長途奔襲,孤軍深入七百餘里,在怛邏斯與大食軍隊遭遇,爆發激戰。其間唐軍中的葛邏祿部臨陣反叛,唐軍受到大食與葛邏祿部兩面夾擊,腹背受敵,無力支撐而潰不成軍,僅高仙芝率數千人逃回安西,近萬人被俘。怛邏斯之戰後唐朝退出中亞的爭奪,大食完全控制了中亞,中亞開始了整體伊斯蘭化的過程。

杜環是杜佑的族子,作為隨軍書記官參加怛邏斯戰役,被俘之後流離大食12年,遍游黑衣大食全境,並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並有著作的中國人。寶應元年(762)搭乘商船回國,根據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著《經行記》。惜原書久佚,惟杜佑在《通典》卷一百九十三《邊防典》中摘引數段,雖僅存1510字,但因資料翔實可靠,《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通志》、《文獻通考》等均有轉引。


《經行記》翔實地記載了拔汗那國、康國、師子國、波斯國、碎葉、石國、大食等國的地理環境、山川河流、土產風物、生活風俗、宗教、節日娛樂等諸方面的情況,為我們研究這些國家的歷史文化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原始資料。如杜環曾隨高仙芝轉戰西域各地,對西域各地的相關情況了如指掌。如碎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唐朝曾在此設立碎葉鎮,為安西四鎮之一。據杜環記載,天寶七年(748)碎葉城屢遭戰火摧毀,邑居零落,但在原來交河公主的居止之處所建大雲寺猶存,清楚地反映了唐朝對碎葉的管轄和經營。


《經行記》是中國記載伊斯蘭教的最早漢文典籍,杜環也成為第一位準確理解伊斯蘭教的中國人。杜環被俘期間正是伊斯蘭教「率土稟化,從之如流」的興盛和繁榮時期,他客觀準確地記錄了伊斯蘭教的信仰、禮拜、齋戒以及行為規範、飲食、衣飾、禁忌等教義、教法。杜環還記載了襖教、基督教、佛教的情況,這對研究世界宗教的演變發展和傳播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經行記》還記載了阿拉伯高度發達的醫學,當時阿拉伯的醫學中心在埃及和敘利亞,而阿拉伯醫學則充分學習和借鑒拜占庭醫學,杜環稱「其大秦,善醫眼與痢,或未病先見,或開腦出蟲」。


《經行記》還記載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西傳的歷史,唐朝被俘士兵中有不少身懷絕技的金銀匠、畫匠、綾絹織工、造紙匠等,他們將中國先進的科技成就,特別是造紙術帶到當地,並在撒馬爾罕開辦第一個造紙作坊,之後逐漸擴展到大馬士革、開羅以及摩洛哥與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平滑柔和、適於書寫的中國紙張很快取代了此前廣泛使用的埃及紙草、羊皮、樹皮等書寫載體,西方文明也因此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白壽彝在《從怛邏斯戰役說到伊斯蘭教之最早的華文記錄》中把《經行記》對於伊斯蘭教的記敘與中國造紙術的西行並列為怛邏斯之戰的「兩種影響」,是中世紀阿拉伯帝國與唐王朝間文化交流的成果,成為研究中國伊斯蘭教史和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關係史的珍貴史料。研究《經行記》的重要著作有丁謙的《經行記地理考證》、王國維的《古行記校錄》、張一純的《經行記箋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何時開始認識西方
帝制時代中國的西方形象
宋代官府藏書制度考
晚清聯日外交的一次實踐——以1898年上海亞細亞協會為視角
《尚書》是先秦眾多思想流派的文獻之源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杜環的《經行記》:唐朝戰俘第一次記錄歐洲大陸
閱讀與欣賞 介紹宋濂《杜環小傳》
唐朝杜環第一個遊歷地中海和非洲,旅行起因卻很奇特
唐朝杜環第一個遊歷地中海和非洲,旅行的起因卻很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