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筆者此前對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與趨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梳理,在閱讀本篇文章的同時,也可以參閱:《離機動戰士有多遠?淺析智能機器人發展》以及《智能機器人行業為何迎來爆發增長》這兩篇文章。


與其它行業相比,機器人行業(本文只談非工業類機器人,所以不涉及發那科、安川、KUKA、ABB等工業類機器人)兩極化非常明顯。為何這麼說?


先以我們所熟悉的PC行業為例,不管聯想、惠普、戴爾、華碩等等這些廠商在產品理念和定位上有何不同,其最終的產品在本質上並未有什麼太大的差異。即便是拿這些老牌OEM品牌的產品去與一些不太知名的,諸如戴睿、中柏、博本等等這些小眾品牌產品相比,其實都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另外像汽車行業也同樣如此,不管是豐田、本田、日產,還是通用、大眾、克萊斯勒,亦或是長城、吉利、中華,它們所推出的產品雖有高低之分,但歸根到底在功能上並無本質差異。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而放眼機器人行業,則似乎並沒有如此準則。我們不妨舉出三個品牌,相信大家就能理解這其中的含義:


第一個是近兩年來全球範圍內大火的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已脫離谷歌並被豐田收購),以及其研發出的各類足式(輪式)機器人。來幾個動圖感受一下: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Handle機器人:越過障礙並保持平衡非常難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Spot機器人:足式機器人保持平衡非常困難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Spot機器人:舵機、減速器控制力量拿捏物品對於機器人來說是個難題


第二個是顏值、造價、演出費皆位於高富帥中的高富帥行列的、由本田公司研發的Asimo。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本田Asimo類人型機器人


第三個是一組群像,多來自於中國本土,具體如下圖所示: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搜索「智能機器人」關鍵字 顯示在電商頁面的產品

面對這三類同樣被稱為「機器人」的產品,相信大家對於機器人行業的兩極分化已經有了概念:一方是以波士頓動力、本田等為代表的基於尖端技術研發而來的機器人,前者強調尖端技術,後者則與我們理想中的機器人更為接近;另一方看起來則更像是孩子們的玩具。所以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機器人的意義是什麼?這些「玩具」能不能被稱為機器人?


說到這裡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笑話」:


2015年我去第19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賽做報道,其中有一家主打老年人陪護機器人的參展商。當時他們展出了一款老人陪護型機器人產品,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主要有兩個功能:


其一是通過語音識別與老人做簡單交流;


其二是如果老人獨自在家摔倒時,機器人會緩慢靠近老人,並對其拍照,之後將老人狀態的照片發給與之綁定的手機APP,告訴家人老人可能出事了。


當時在場的所有人對第二項功能都非常關注,大家都在等待工作人員繼續深入介紹這一功能時,現場卻出現了一陣沉默。十數秒之後現場有同行小聲問了一句:「然後呢?」


工作人員略顯尷尬:「目前就是拍個照……」


總結一下就是,家裡老人摔倒了,機器人通過攝像頭檢測到老人摔倒了,然後緩慢靠近老人,並給摔倒在地的老人拍了個照,然後發給了與機器人綁定的手機APP……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請問怎麼助老?


其實從這次經歷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機器人的功能距離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真正的價值依然沒有被體現出來。市面上不少所謂的「智能機器人」,更像是打著機器人幌子的的「智能音箱」、或是具備語音識別技術的「大手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這樣的「物件」距離「機器人」這三個字還很遙遠。


·魚龍混雜問題多多


以技術、應用價值高低為參照,時下機器人產品有三個極:


其一,是以波士頓動力為代表的「炫技」(無貶義)型企業,可以被看作是展現技術的極。無論是助其名聲大噪的足式機器人,還是近期研發的Handle輪式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將仿生學、控制論以及對伺服舵機、減速器等諸多層面的軟、硬體應用都幾乎做到了現在能夠做到的極致。


其二,是以本田Asimo為代表的、未來或可定位為高端家庭、行業應用類的機器人,可以被看作是展現應用的極。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好的這類企業有優必選、能力風暴等幾家公司。


其三,就是存在問題最多、爭議最大的那些掛著羊頭賣狗肉的、所謂的「智能機器人」廠商。他們在行業亂世中做著投機倒把、混淆視聽的事情。把語音識別、攝像頭放到蛋形、人形、或者其它形狀物體中當作機器人來賣,把攢機的方法熟練運用到做「機器人」上。這些廠商往往抱著一鎚子買賣的心態,這個行業不行了就會迅速轉型瞄準下一個風口行業,對於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並不能夠從推動技術層面、應用層面發展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這樣的機器人……

因此,對於機器人行業、以及機器人產品本身而言,前兩類企業存在的意義不言而喻,而第三類企業,往往會在行業高速發展中——就像以往的PC行業一樣——被逐漸清洗掉。


現下,消費類機器人產品的立足點在三個方面:


其一,陪護型機器人。


其二,服務型機器人。


其三,教育型機器人。


其中,掛著羊頭賣狗肉現象最為泛濫的當屬陪護型與教育型兩類機器人產品。


陪護型機器人目前所能夠具備的功能,正如筆者之前所講的那次經歷一般,非常有限。陪護型機器人的作用我想並不單單是加入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網路等功能,來與人對話、或者做一些圖像監控類的事情。而是能夠在突發事件中參與到諸如救助、建議、應急處理等實質性工作當中來。我想這才是技術到價值的最終體現。


比如陪護型機器人如果發現老人、孩子出了事情,能夠在通知監護人的情況下做一些向急救中心的預警通知等工作,我想其實用價值會比現在更加受認可。


而教育類機器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魚龍混雜。有些所謂的教育類機器人其實就是加入語音、攝像頭、以及互聯網功能的音箱。這些產品雖具備一定的教育功能,但能否被冠以「機器人」的名號,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此外,服務型機器人雖然相對陪護型、教育型機器人來說沒有那麼多濫竽充數的產品,但在實用性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服務型機器人已經能夠基本做到自動壁障、拿捏玻璃製品、人臉識別、語音服務等功能,但由於市場化落地緩慢,加之造價昂貴,在外形設計上還很難做到像電影中展現的那樣擬真。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圖為:電影《太空旅客》中的片段,吧台服務員就是一台「終極形態」的服務型機器人


普通消費類機器人行業存在諸多亂象,但像波士頓動力、本田等等這樣的尖端技術廠商,同樣面臨著不小的問題……


·利益與基礎研發間的悖論


首先來說波士頓動力。去年5月28日,豐田從谷歌手中收購了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雖然谷歌沒有明確出售原因,但從外媒披露的Google內部文件中可以看到:「難以在短時間內帶來商業利益」以及「合作理念不一致」是谷歌出售波士頓動力的主要因素。


而豐田能夠最終完成收購,主要原因在於波士頓動力與豐田在硬體上的契合,再加上研發人員、相關技術一併歸入豐田,使得豐田從中能夠獲取可觀的回報。


2015年底,丰台公司在Palo Alto投資10億美元建立人工智慧研究院。2016年1月,豐田研究院(TRI)正式在矽谷成立,其大部分研發技術與汽車有關,但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家用人工智慧產品,後者未來可能跟日本助老助殘機器人業務發展有關,而豐田收購波士頓動力的主體其實就是豐田研究院。而從波士頓動力研發的足式、輪式機器人來看,其特性也對助老助殘機器人研發有著推動作用。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豐田研究院收購波士頓動力,又領先了一大步


其實從波士頓動力被谷歌出售這件事情可以看到,時下具備尖端技術的機器人產品面臨兩大問題:


其一,研發時間長,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巨大。一旦與投資方方向不契合,那麼就會陷入到泥潭之中。好在波士頓動力憑藉卓越的技術能夠從泥潭中迅速脫身。


其二,短期內很難形成商業化,帶來商業利益。波士頓動力以及與其相似的研發團隊所研發的產品普遍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從Atlas到Spot再到Handle,雖然這些產品都展現出逆天的技術,但造價昂貴、難以量產,很難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商業利益,這為其發展帶來了諸多阻力。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本田Asimo。


Asimo與波士頓動力所研發的機器人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在定位上都有很大的不同。Asimo的特性在於仿生和擬真,它能夠將人類的動作模仿得惟妙惟肖,能跑能走、能夠上下階梯,還會踢足球和開瓶倒茶倒水,動作十分靈巧。不過相對於波士頓動力研發的各類機器人而言,Asimo更偏向於通過表演來展現技術特性。


因此,相比之下以Asimo為藍本的人形足式機器人在目前的消費級市場就較為常見了,如NAO、優必選、能力風暴等都有相似形態的產品。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Asimo雖好,但造價高,不利於量產


然而Asimo本身卻很難實現量產化,主要就是因為其造價十分昂貴。雖然本田始終對Asimo造價諱莫如深,但專家預估Asimo造價在400萬美元左右。而其單場演出價格——此前有媒體披露——就高達10萬元人民幣左右。


因此從Asimo身上我們也能夠理解時下相類似的機器人為何跟我們的理想距離有些遠:


首先,想要達到Asimo同等的精準動作模仿,其造價必定不菲,對於一般的機器人創業團隊或公司來說,很難從中獲得維持發展和研發的收益。


退一步講,即便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現下有多少家機器人公司具備本田的技術水準也要打個問號。在成本與技術雙雙面臨壁壘的情況下,時下機器人產品真正能夠做到名副其實的就屈指可數了。


其實從波士頓動力以及本田Asimo這兩個案例來看,目前機器人行業除了面臨兩極分化、產品魚龍混雜兩大問題之外,第三個問題就是利益與基礎研發之間的矛盾,這一點在國內體現尤其明顯。


之前筆者採訪中國航天院(涉密單位)某位研發人員時,他就感慨說:「現在想要安安心心做基礎技術研發實在是太難了,即便是航天院這樣的國家單位,很多時候都需要看到利益才會去做,而且也並不會給你很長的時間來做研發。」


其實,科技進步離不開基礎技術、基礎科學的突破。我國機器人產業為何難以出現像波士頓動力、本田、發那科、安川、KUKA、ABB等等這樣的企業?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利益>研發」。所以現在在市場上能夠看到的這些機器人產品,大多給人的印象就是加了語音識別的音箱、或者大手辦,很多所謂的機器人廠商,其實是在用做電子產品的模式去做機器人,但這可能並不是機器人行業發展所需要的。


·構建生態尋求技術利益平衡點


機器人行業步入消費市場不過是近幾年才開始的,再加上這個行業的特殊性,使其與現有的絕大多數數碼產品都有著極大的差異。相對於PC、手機等等這些常見設備而言,真正的機器人產品門檻非常高,絕不是現有的那些濫竽充數、坑蒙拐騙的東西所能代表的。

現在不少打著機器人幌子的產品套路單一,卻能夠對群眾造成誤導。把音箱、或人形態玩具加入語音識別和攝像頭,再跟深度學習扯上邊,最後美其名曰教育機器人、陪護機器人、寵物機器人等等,凡此種種皆與真正的機器人相距甚遠。


人類之所以不遺餘力的進行機器人研究,最主要的方向並不在於要將其娛樂化、消費化,而是力求能使機器人代替人類去做一些或無意義、或具危險性、或可起到輔助意義的事情。簡單的娛樂化並不是機器人存在的意義。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替代人類做一些或無意義、或危險性高的事情是機器人的發展方向,而不僅僅是娛樂化


比如,時下的掃地機器人就是為了替代人去做掃地這件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再比如防爆機器人、高空作業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也都是為了替代人類去完成一些高難度、危險係數高的工作而研發出來的。


那麼放到民用、消費類機器人領域,如何讓機器人變得更有意義呢?


還是以之前的老人陪護型機器人舉例。如果能夠在提醒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幫助、救助老人的功能,如提重物、醫療輔助、助力、危急情況預警等功能的話,相信這類產品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尷尬。


現階段,機器人行業其實能夠完善的事情有很多,這對於未來整個產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其一,讓機器人設計更容易,能夠有效控制設計成本;


其二,讓機器人步入真正智能化,而非簡單的語音識別;


其三,加強行業協作,促進生態構建,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從而讓機器人造價成本下降,提高收益率。


其四,建立機器人開放創新平台,促進機器人技術標準化,推進國內外技術團隊交流等,也是促進機器人產業走向高速發展的強心劑。



飛機、航母都有了,中國機器人何時與世界較勁?



構建、完善產業生態鏈


此外,對於中國機器人產業來說,核心技術缺失是面臨的最大問題。無論是伺服舵機、減速器這些關鍵硬體,還是諸如深度學習、仿生控制等這些技術、理論層面的環節,我國與日、美、德這樣的機器人產業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不過,國產圓珠筆頭、國產C919大型客機、國產航空母艦都已取得突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突破又怎會遙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精彩文章:

成本200多元 小白網店主如何搭建拍照台
WannaCry勒索病毒升級 周一如何安全開工
國產品牌的榜樣:352 X83空氣凈化器評測
新一代王者 惠威M200MKII WiFi版評測

TAG:中關村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機器人的世界
下一代機器人或將「與人共融」 中國如何抓機遇?
小覓智能:有了這雙「眼睛」,機器人和無人車在任何環境中都不會迷路
霓虹國為什麼執著於與機器人談戀愛,有一位機器人妹子竟然是楪祈?
德國步入「機器換人」的時代 機器人會威脅人類的就業嗎?
機器人的世界到來了嗎?
平常人家的日子,何時才能有機器人幫手?魔都有個大平台,正為國產機器人「補補氣」!
全球最先進的模擬機器人,中國只有一家公司入圍,太厲害了!
當國外的機器人還在嗯嗯啊啊的時候,我國的機器人已經會跟人聊天了
中國機槍已裝備國外戰鬥機器人,離機器人主宰戰場的那天還遠嗎?
機器人,蠻可愛的
哈佛的機器人創新:會飛的「小蜜蜂」,還有穿在身上的機器人鵬越·科技
人工智慧美女機器人,國外的和國內的,你更喜歡哪一個?
我國第一個美女機器人橫空問世,機器人女友時代將到來?
人性恐怖漫《機器人》,也許你的身邊就有機器人
國內第一個美女機器人橫空問世,機器人女友時代已經到來?
機器人宇航員!國際空間站將迎來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伴侶
未來機器人將由「奴僕」變「夥伴」!「人機共融」時代,中國該如何搶抓機遇?
中國製造:女性機器人,可以做家務
機器人浪潮來襲 中國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