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五類書,做個高境界的人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人為什麼要涉獵多種書?
錢穆說,一是培養情趣,二是提高境界。
讀書,能從有情趣,有見識的人,得知如何過得有趣,這些有趣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從他們的文字里,又能得到許多人生借鑒。
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
一、修養類的書:最好的修身養心之道
《論語》能改變人心。
對於《論語》,台灣著名學者哲學家朱高正先生曾這樣評論,讀《論語》,還沒有讀《論語》的時候是這麼一個人,讀了《論語》之後就變了另外一個人;如果說你讀了《論語》之後還是原來那個人,表示你沒有把《論語》讀到腦子裡頭。
這也就是說,如果真正讀懂了《論語》,不僅是語句、文法,連同思想、體系、義理、精神內核一併讀懂,與作者血肉互通、骨脈相系。
自然會在為人處世,待事待物上發生顯著的變化,而其風貌、談吐也會不同以往,這即代表氣質發生了變化。
《孟子》:人生在世,需要一些教養
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其實和動物沒啥大的區別,只有一點區別,但這一點區別,很多人丟了,只要少數人保存下來了。
這一點是什麼?
是教養。
孟子又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當人吃飽了,穿暖之後,整天躺在床上無所事事,混吃等死,這種人其實和禽獸差別就不大了;
豬吃飽了之後,也能每天躺下曬太陽,等著有人來把它賣掉,或者等著有一天自己被殺掉燉肉吃。
如果人做的事和豬做的事沒有差別,人和禽獸還有什麼差別。
所以,人生在世,需要一些教養。需要一些浸潤靈魂的東西,需要一些內在精神力量,需要自我驅動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人不能只簡單地追求物質滿足,只追求吃好穿好。物質富足當然重要,如果飯都吃不飽,去談靈魂談理想,就沒有意義了。但是如果已經達到了孟子所說的「飽食、暖衣、逸居」卻還是「無教」,沒有教養,人活得就和禽獸沒有差別了。
《老子》:不爭,方能成就一切
《老子》雖說只有五千字,但卻蘊含著人生大道理。
老子在幾千年前給我們遺留下來了一句萬能金句:「夫唯不爭,故無尤。」
不爭,並非喪失鬥志,而是在同樣複雜的環境里,如何放空自己的心靈,看開一切,由此消除一切孽緣煩惱。
自古以來,無數有識之士的不爭做法,都印證了這一切:
范蠡不爭權勢,從王佐之才到平民百姓,泛舟四海,誠信經商,造就了自己功成身退的一生;
陶潛不為五斗米為鄉下小兒折腰,毅然下南山,採菊悠遊,優哉游哉,復得返自然。
……
嘴裡要爭個輸贏的人,無非是執念太重:放不下那些無謂的尊嚴、捨不得那些可有可無的蠅頭小利……但有一點事實是無法避免的——嘴裡贏得了一時,最終定會輸得最多,包括你身邊的朋友、正要起步的前程……
《莊子》:心無旁騖專註於一件事,結果都不會太讓人失望
人生在世,一定要明白兩件事: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不在乎,並非是對人生的放任,而是因為有更值得在乎的東西。
「乘物游心」,典出《莊子·人世間》,所謂乘物,就是脫出凡塵俗世,而游心,就是順其自然,獲得精神的自由。
莊子主張清靜無為,一切順其自然,摒棄「人為」,這「無為」二字乍一看有些消極避世,然而所謂「無用之為大用」,在莊子不滯於外物的自然隨性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處事法則,那就是以「不在乎」的心態去追求在乎的東西,這種心態有時候甚至比進取本身更容易靠近成功。
不在乎得失,才有好心態;不在乎名利,方有好心境;不受外物所累,便可更專註。乘物以游心,只心無旁騖專註於做好一件事情,結果都不會太讓人失望。
二是欣賞類的書: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也許已經面目全非,這個浮躁功利的世界也許已經詩意無存,可是在《詩詞大會》上,當武亦姝淺笑吟出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時候,我們的內心還是一下子被擊中了。
那擊中我們的到底是什麼?是美。博爾赫斯說:「詩就埋伏在街角那頭,詩隨時都可以撲向我們。」
詩歌給不了你什麼立竿見影的具體功用,所以你可以認為它是無用的。但「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我們生而為人,和飛禽走獸不同,不僅因為更高的智商、更豐富的情感,還因為我們能欣賞美。什麼是欣賞?朱光潛先生說:「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欣賞也就是無所為而為的玩索。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
他說,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令人惋惜!
春天,走在濕漉漉的街上,遇見街邊老人用針線把茉莉花串起來賣,一串兩塊錢的小花是我遇見的小確幸,因為我想起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夏天,午睡醒來人蔫蔫的,耳朵卻聽見窗外孩童追逐嬉鬧的聲音,心中莞爾,因為我想起來「人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秋天,梧桐葉子落了一地,踩在干透的葉子會發出脆響,我總要多看幾眼林子,因為我想起了「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冬天,下過雪的夜裡回宿舍,風裡把自己裹得只剩下兩隻眼睛,還是覺得冷,又想起「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我們不應該向外界索要詩意,而應該在自己的內心尋找詩意。以詩詞為心,來對抗眼前的苟且。
人生不免風雨,心裡喝一聲:「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見過人心的複雜,那就嘆一句:「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想賺好多好多的錢也是不錯的願景,大可喊一回,我要「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詩詞的好處只有進入詩詞世界的人才懂。
詩詞里,我們看到時間,我們看到人生,我們的榮辱辛甘、悲歡離合,和詩人的榮辱辛甘、悲歡離合,發生共鳴的那一剎那,那種心頭大亮的愉悅,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
推薦書目:《唐詩三百首》《唐宋詞選釋》《元曲三百首》《古文觀止》《詩經選》《楚辭選》《李白詩選》《杜甫詩選》《白居易詩選》《蘇軾詞選》《李清照詞選》《辛棄疾詞選》等等。
三是博聞類的書: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春秋左傳》——跌宕不群,縱橫自得
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譯文】多幹壞事,一定會自取滅亡。
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譯文】百姓的生計全在於勤勞,只要勤勞生計就不會睏乏。
4.《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一年》
【譯文】《書經》上說:「處於安樂的環境之中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想到危難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沒有了禍患。
《史記》漢?司馬遷——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1.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譯文】: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2.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
【譯文】:大丈夫甘願為了解和賞識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願為愛慕自己的人修飾容貌。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漢書》漢?班固——斷代為限,一朝國史
1.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漢書?王吉紀》)
【譯文】:百里之內風俗不同,千里之內教化各異。
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傳》)
【譯文】水清到極點就沒有魚,人太苛求就沒有夥伴。
4、欲投鼠而忌器。(《漢書?賈誼傳》)
【譯文】要投擲東西打老鼠卻又顧忌損壞器物。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漢書?疏廣傳》)
【譯文】知足的人不蒙受羞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不遭遇危險。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簡而且周,疏而不漏
《三國志》晉?陳壽——分述三國史,合為一部書
《戰國策》西漢?劉向集錄——縱橫四方,睥睨天地
《列女傳》漢?劉向——女子無才便是德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不類信史,反類小說
《人物誌》三國魏?劉邵——知人善任,書中伯樂
《山海經》——山中奇譚,海外奇觀
《水經注》北魏?酈道元注——別開生面,妙不可言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鑒於往事,資於治道
這類書也沒有硬性規定,只求自己愛讀,史傳也好,遊記也好,科學也好,哲學也好;性之所近,自會樂讀不倦,增加學識,廣博見聞;年代一久,自不尋常。
四是新知類
我們生在這時代,應該隨時在這時代中求新知。這類知識,可從現代出版的期刊雜誌上,乃至報章上找到。這一類更不必詳說了。
五是消遣類
其實廣義說來,上面所提,均可作為消遣;因為這根本就是業餘讀書,也可說即是業餘消遣。但從狹義上講,如小說、劇本、傳奇等,這些書便屬這一類。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可作是消遣。
生活忙迫,該在什麼時候讀呢?其實人生忙,也是應該的;只在能利用空閑,如歐陽修的「三上」,即:枕上、廁上和馬上。上床了,可有十分一刻鐘睡不著;上洗手間,也可順便帶本書看看;今人不騎騾馬,但在舟車上讀書,實比在馬上更舒適。古人又說「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者晴之餘。
現在我們生活和古人不同,但必有很多零碎時間,如:清晨早餐前,傍晚天黑前,又如臨睡前;一天便有三段零碎時間了。恰如一塊布,裁一套衣服以後,餘下的零頭,大可派作別的用場。
人不是為了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而是為了成為怎樣一個境界的人。常讀那些大師的書,循此以往,人生境界自然會高,人生情味也會厚。
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輯整理
轉載須授權,侵權必究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聘作者計劃
——誠意招募——
文章題材為中國傳統文化類,各方向均可
不限地區,簽訂合同,有償約稿,穩定合作
有意者請將簡歷及代表作發送至郵箱:
期待你的加入


※中國27大最美古鎮,美到時光靜止
※齊白石:人生最好的境界,聽從內心,返璞歸真
※母親節必讀:一個人最大的教養,是善待父母
※50年前的彩色中國,不經意的過往就是時光
TAG:京博國學 |
※德為才先的「五好」人生:做好人 求好學 讀好書 走好路 行好事
※讀書的秘訣是,多讀書,讀好書:《觀書有感》
※讀好書,好讀書
※讀好書,交高人,成就不悔人生
※錢穆:讀好這五類書有大用
※讀好書的時間
※賀知章流傳最廣的古詩,一個簡單的字眼卻讓我錯讀好多年
※讀好書,走好路
※壁紙:學生時代最遺憾的,大概就是書沒讀好,喜歡的人也沒在一起
※讀好書——《巨人的隕落》
※必讀好文:職場遇小人,要麼走,要麼斗!沒有第三種選擇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多讀書讀好書
※春天讀好書,一年都順心——你有讀書的方向感嗎?
※柳傳志:咬著牙讀好書的孩子,我更高看一眼
※讀好中醫書的三個建議
※讀好書,解放思想,做新時代的人
※最近超火·失戀博物館·背景圖:書沒讀好,喜歡的人也沒在一起!
※多讀好句,提升自己的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