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永遠的痛,燕雲不丟,宋朝不亡,為什麼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

宋朝永遠的痛,燕雲不丟,宋朝不亡,為什麼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

今天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燕雲十六州,誰弄丟的,怎麼丟的,失去它的意義,它在各個朝代中的發展歷史及後人的正確評價。我們開始介紹:宋朝永遠的痛,燕雲不丟,宋朝不亡,為什麼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失嶺北(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幽雲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之於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於北方,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元朝稱之為腹里。

相信凡是熟悉北宋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幽雲十六州」的丟失讓北宋吃盡了苦頭,因為這一帶正好是抵禦異族鐵騎入侵的天然屏障。連亡國皇帝宋徽宗當初和金人「海上之盟」約定攻遼時提出的條件都是索要「幽雲十六州」之地,可想而知,這片土地早已成了歷代北宋皇帝內心的頭等大事。

  當然,說到「幽雲十六州」的丟失,肯定繞不開一個人,便是五代時的軍閥石敬瑭,正是由於他急於向遼國求援來對抗當時的後唐政權,才主動割讓了「幽雲十六州」。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是為(後)晉高祖。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後,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北宋共發動了三次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戰爭

第一次是在979年滅北漢後,宋太宗率軍攻到幽州城下,在高梁河之戰中大敗。第二次是在986年,宋軍兵分三路再度攻遼,在陳家谷之戰中楊業部全軍覆沒,最終失敗。第三次是在1125年宋金聯合攻遼,只分到了幾座空城,毫無價值,並且很快金軍便大舉攻宋了。十六州最終全部落入金人(女真人)之手。看一下詳細的經過。

幽雲十六州地區(即下文所說的"南京")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東面大海,南望華北平原,西部和北部群山環抱,有居庸關、松亭關、榆關、紫荊關、古北口五關拱衛。古人對此早有精闢評述:「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而太行之山自平陽之絳西來,北為居庸,東入于海,龍飛鳳舞,綿亘千里。重關峻口,一可當萬。獨開南面,以朝萬國,非天造此形勝也哉!」這種特殊的地形意味著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誰若控制了此地,誰就可能佔據主動地位問鼎整個中國。遼天顯十一年(936),後晉皇帝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遼太宗立刻在會同元年(938)升幽州為南京,成為遼朝的陪都之一,這也揭開了其通向首都之路的序幕。遼太宗的這一舉動本身就證明對南京的重視程度。中原王朝分別發動了幾次北伐戰爭欲收回此地,也是基於對幽州之地的重視。後周顯德六年(959,即遼應歷九年),後周世宗不顧身患重病,依然下詔發兵北伐。四月宋軍接連攻佔了益津(今河北霸縣)、瓦橋(今河北雄縣)、淤口(今霸縣信安鎮)三關以南之地,五月初又攻克瀛州、莫州。此時遼朝的統治者正是有名的昏君「睡王」遼穆宗,此帝嗜酒常醉,酣睡長久,醒後愛殺人,對於朝政疏於管理。面對後周的進攻,遼朝極有可能喪失幽燕之地。但不幸的是後周世宗在即將攻打幽州之前突然病逝,使得後周軍隊群龍無首,被迫班師回朝,第一次北伐失敗。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遼景宗乾亨元年),宋太宗在收復北漢以後,揮師東進欲一舉攻下幽燕。六月,宋太宗親率大軍從鎮州出發北上攻入遼境。宋軍經過數月戰爭已經將士疲乏,人心渙散,使得交戰之時士氣低落;又加戰線過長,兵力消耗過大,宋軍在戰爭過程中顧此失彼。相反,遼軍則兵強馬壯,士氣高漲,作戰勇敢。面對宋軍進攻,權知南京留守韓德讓指揮遼軍固守住南京城堅固的城池,頑強抵抗,遼景宗派遣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部救援。雙方在南京郊外高梁河發生激戰,宋軍三面受敵,潰不成軍,宋太宗僅乘驢車南逃而歸,第二次北伐失敗。

宋雍熙三年(986,即遼聖宗統和四年),三月,于越休哥上奏北宋大軍兵分三路進攻,東路由曹彬、米信率領,從雄州(今河北雄縣)挺進;中路由田重進統率出飛狐口(今河北蔚縣黑山嶺),西路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帶領宋軍出雁門關,攻打雲州(今山西大同市)、朔州(今山西朔州市)。除此之外,宋太宗還命宋軍沿海道北上趨平州(今河北盧龍北)、營州(今河北昌黎),截斷遼軍水路,最後三路大軍匯合於南京城下。面對來勢兇猛的宋軍,蕭太后親攜聖宗揮師南下,精心部署積極應戰,沿途督戰並鼓舞士氣。「統和四年五月丁亥,發南京,詔休哥備器甲、儲粟,待秋大舉南征。六月丁未,度居庸關。」聖宗派身經百戰的大將耶律休哥任主將,在東路攔截曹、米大軍;命耶律斜軫等人迎擊潘、楊軍隊;命勤德從平州截斷宋軍水路。東路大將曹彬率軍曾經兩次佔領南部重要城鎮涿州,但是又兩次主動放棄,這使得軍心不穩,同時造成將士疲乏不堪,這恰好給了遼軍喘息的機會。大批遼軍集結在燕京城下,蕭太后親臨戰場欲一舉反攻。五月,遼兵追擊宋軍至歧溝關,雙方激戰,宋軍人畜死傷大半,曹彬夜渡拒馬河而逃。另股東路宋軍與遼軍相遇於孤山,宋軍再次戰敗。在西路,由於宋軍內部不和造成主將楊業在朔州狼牙村中埋伏,被耶律斜軫的軍隊生擒,楊絕食而亡,宋軍其他將領不戰而逃,西路大軍潰敗。至此,北伐的兩路主力大軍遭到重創,也就意味著宋軍的這次北伐全面失敗。

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光義繼位,消滅山西的北漢政權和收復幽雲十六州自然就落在了他的頭上。公元979年正月,北宋大軍與北漢的軍隊交上了火,經過幾個月激戰北漢投降,緊接著趙光義命令軍隊繼續北上,想攜滅北漢的餘威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

  這個命令下的深受後世史學家和軍事家抨擊,因為消滅完北漢之後,宋朝大軍已經人困馬乏了,還要繼續從太原向北京進發,太原與北京的直線距離是400多公里,還要翻越太行山,這是典型的遠距離奔襲,而且主要靠兩支腿走過去。

  果然,當宋軍抵達幽雲十六州後,起初打了幾場勝仗,但是最終受阻於幽州城下,隨後遼國各路援軍到來,高粱河一戰,宋軍大敗,趙光義也受了傷,慌亂之中,趙光義乘坐驢車南逃。此戰讓宋軍產生了畏敵心理。

  從此幽雲十六州就成了宋朝君臣心中的痛。其實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最好時機就是宋太宗趙光義時期,正值開國初年,北宋也消滅了各割據政權,軍力強盛,可惜趙光義急功近利,率疲憊之師長途跋涉,最後還受阻於堅城之下,犯了兵家大忌。

  高粱河一敗,宋朝再也無力發動如此大規模的北伐。使得幽雲十六州離開漢族統治400多年,直到徐達北伐。失去了幽雲十六州也客觀導致了北宋滅亡,使歷史在這一戰之後發生了轉彎。

遼聖宗時遼國全盛,甚至今天俄國人都為當時的遼國的強盛稱呼中國為Kitan(契丹),總之,北宋奪不回幽雲十六州的問題不只在於自己內部,還在於遼國的到達鼎盛了,而南宋,則因為趙構那一脈相承於五代的忌諱武將兵權膨脹的思想。還有運氣很背的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巨奸。把最有希望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機會錯過了。再後來,趙構死後二十五年,幽雲十六州被鐵木真拿去了,這時再提收復就可笑了。

失去燕雲宋朝為何無法收復?

偉人說過:「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的確,宋人不僅在戰術上不反省,在戰略上也不反省,北宋連金抗遼,南宋連蒙抗金,可以說宋朝在這條戰略的陰溝里,竟然連續翻了兩次船,可惜了。

下面說一下燕雲十六州的歷史和歸屬

五代十國時期

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為天平軍節度使,並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懷疑末帝對他起疑心,便舉兵叛變。後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唐軍。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為父,自稱兒皇帝,然後向後唐都城洛陽進軍,末帝在閏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後唐遂亡。沙陀人石敬瑭滅後唐後,建立後晉,並在938年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

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遼朝)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游牧民族,向游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過渡。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

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率軍攻遼,水陸並進,一個多月內收復瀛、莫、寧(天津靜海縣南)三州,以及益津關(河北霸縣)、瓦橋關(涿縣南)、淤口關三關。五月,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時,因病重班師,六月十九日,卒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北宋

宋朝開國之後,面對遼朝(契丹)鐵騎由燕雲十六州疾馳而至的威脅,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廣植樹木。宋太祖趙匡胤不忘收復燕雲,曾在內府庫專置「封樁庫」,打算用金錢贖回失地。宋朝還在河北南部興建「北京」大名府和遼國對峙。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地區,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之後北宋與遼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一直未能佔領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後與遼國在澶州定下了停戰和議,史稱「澶淵之盟」,之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滅遼後,金歸還宋燕雲十六州。於是北宋預置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把遼天祚帝趕到燕山以西之後,於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後明在此建內長城)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如約歸還。但阿骨打死後,金以張覺事變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佔領燕京地區。第二年金國大舉南下,俘虜了徽欽二帝,佔據了中原地區,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1127年,宋舊皇室趙構衣冠南渡,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偏安政權,後來遷都臨安(杭州)。

金朝

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1123年金太宗完顏晟即位,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1153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再擴建燕京為金中都,定為首都。

元朝

1213年,燕雲十六州被蒙古帝國佔領。成吉思汗大軍南下,橫掃河北,1215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克金中都,並改名為燕京,1234年,蒙古滅金朝。1276年,元朝滅南宋,1279年,元朝消滅南宋殘餘抵抗勢力,統一全國。1264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67年忽必烈遷都位於中原的中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突厥語稱汗八里,帝都之意),將上都作為陪都。

明朝

燕雲十六州在非漢族的統治者統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後,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燕雲十六州得以重新併入漢人勢力範圍。古代騎兵的定為相當於今天的戰鬥機。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自殺,明朝滅亡。

清朝

1644年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清世祖順治皇帝定都北京,燕雲十六州再次由滿族經略,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皇帝,趙匡胤的內容
宋朝的事情,趙匡胤皇帝
揭秘: 講真, 為什麼在宋朝發動一次摧枯拉朽的農民起義就那麼難?
想不到他是宋朝最強人事HR?!
號稱宋朝的第一猛將,不是岳飛而是此人,武力值超岳飛 你絕對想像不到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致使「終宋不振」,成為宋朝永遠的痛
為什麼明朝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卻不能呢?
宋朝收復幽雲十六州為什麼失敗?簡直就是不作不死
從明朝的祖訓可看出,為何宋朝收復不了「燕雲十六州」明朝卻可以
積弱的宋朝為何連燕雲十六州也沒法收回?其實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原因
為何宋朝不能成為中國的驕傲?宋朝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唐朝人口不如隋朝,戰爭勝率不如宋朝,為什麼還叫「盛唐」?
宋朝和明朝同是精銳北伐收燕雲十六州,為何結果卻不盡相同?
經常黑明朝的進來看看,明朝剛建國就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什麼宋朝不能
宋朝為什麼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都怪這個皇帝把家底敗光了
燕雲十六州的作用被誇大了,宋朝軍事弱根本不是因為沒有燕雲
唐朝與宋朝的奴婢有什麼不同?
同樣是花錢求和,為何宋朝能扛住,而漢朝、唐朝、明朝卻扛不住?
宋朝不修建長城,為何也養不起戰馬?其實宋朝也有難言之隱!
這場戰爭的失敗讓宋朝永遠失去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
經常黑明朝的進來看看,明朝剛建國就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不能
為何朝代順序表中的「唐宋元明清」,有宋朝卻沒有遼金二朝呢?
宋朝三百年都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 為何明太祖朱元璋一年就能成功?
我們為什麼不愛宋朝?經濟落後,思想保守,比明朝都不如
歸順宋朝後,六郎楊延昭護駕有功,為何卻得不到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