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廣州模式」 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128988名參訓教師,2000 余學時培訓課程,1679個工作坊,十餘萬教師參照「一師一優課」曬課標準提交了研修作業……這是廣州市施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兩年來交出的成績單。數據之外,大批名師名課例、示範校、示範區、優質管理服務團隊和可推廣可示範的「廣州模式」,更是廣州為「提升工程」貢獻出的豐碩成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已成為許多國家及國際組織發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務。2013年國家教育部門頒布「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把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一個戰略層面來實施。廣東省政府部門對此項工程也高度重視,將其列為省政府部門重點專項督辦工程。
廣州市歷來重視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全市範圍內開展過多次的信息技術相關培訓。在此基礎上,廣州市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省教育部門的號召,申請並成為廣東省五個試點地市之一,樹立了「構建一套發展測評標準化體系,創建一個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遴選一批優秀實踐應用課例,培養一批中小學名師典型,打造一批示範校、示範區」的「五個一」目標。全市圍繞「五個一」目標積極落實各項工作,加強項目研究、匯聚優質資源、開展培訓測評與自主選學、深耕網路研修與校本應用,創新實施、分步推進,形成了一定特色,助力廣州教育現代化,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爭創全國示範。廣州市「提升工程」辦公室一直秉承著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認真嚴肅對待每一階段的工作,取得了高效優質的工作效果,受到各級教育主管的一致認可。
健全組織架構
形成工作機制
為貫徹落實廣州市能力提升工程的順利實施,廣州市教育部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和執行辦公室,先後多次派隊參加國家教育部門開展的能力提升工程高級研修班,為項目的實施進行了前期積澱。經過深入一線充分的調研、專家論證,制定了《廣州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為各區、中小學校和中小學教師開展「提升工程」提供綱領性文件。
廣州市在全國工程辦的指導下,本著「認真貫徹國家教育部門『標準引領,模式創新,按需實訓,突出應用』」的頂層設計,實行邊建設、邊試點、邊改進、邊應用、邊推廣的整體原則,納入廣州市全員培訓統籌實施,培訓流程基於診斷測評和智能推薦相結合的教師自主選學,遴選了5個試點區,建立了28所試點校,為後期工作的開展積累經驗。
搭建網路平台
優化培訓資源
廣州市專門定製開發了「廣州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主頁」,作為「提升工程」的基本支撐平台。優化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實現學習、研修、生活三社區融合,集教、學、督、管功能於一體,充分體現「提升工程」要求的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混合培訓的常態化和常規化理念。平台功能涵蓋個人中心、研修社區、課程超市、移動學習等,集專家引領學習、主題協作研修、興趣活動分享三位於一體,實現信息發布、專家團隊、資源展示、區校活動、技能競賽等活動的開展,個性化、智能化的支撐環境支持PC端、手機、平板、有線電視等多類終端的學習。該工程不僅豐富和完善了學習操作體驗,研修模式富有特色,滿足教師專業發展,而且有效地支撐了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培訓,烘托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氛圍,支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和交流,構建了有廣州特色的提升工程培訓資源地圖。
課程體系規劃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通過自建、遴選及引進三種途徑打造了300多門、逾2000學時、涵蓋27個課程主題的課程資源體系,滿足教師分崗、分類、分層培訓需求。同時,學員按要求提交提升工程優秀實踐作業、匯聚生成性資源截至2016年12月共計18.6萬多件,初步形成資源雲雛形。
創建「廣州模式」
革新培訓體系
廣州市「提升工程」培訓基於前測與智能推薦相結合的教師自主選學,採用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培訓模式。混合式研修通過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實現。網路研修依託網路研修工作坊進行,共建立1679個工作坊,每個工作坊配備1名研修主持人和數名研修助理。先後共配置6000多名研修助理,覆蓋到了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科。校本研修課程以網路研修工作坊的形式開展培訓,同一學校、同一學科的教師將被分在同一個工作坊,一個工作坊包含數所學校、相同學科的教師。
該工程建設了功能強大的個人研修系統,搭建平台,智能化、個性化的多元終端學習系統有效地支撐了網路研修和校本研修的整合培訓。採用網路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混合研修模式,按需實訓。
傳播先進理念
培養優秀團隊
廣州市「提升工程」非常重視隊伍的建設,先後舉辦多期市、區級管理者、培訓者高級研修班,基本形成一支教學管理經驗豐富、綜合素質較高、積极參与試點工作的教學支持、服務保障隊伍包括市、區級管理者,市、區、校輔導教師,學科專家,督學教師,課程建設教師,技術支持隊伍等。尤其是,培訓過程線上配備工作坊主持人(坊主)主持網路研修,指導研修助理開展工作,線下配備研修助理組織校本研修,督學教師巡查督導,專家網路巡迴指導等機制,充分保障了網路研修的培訓質量以及優秀教學成果的形成。
發掘應用典型
提煉區域特色
為發揮優秀學校示範引領作用,及時推廣學校層級開展「提升工程」的經驗模式,經過遴選、對比,建立了首批、28所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試點校。試點校在測評與培訓組織、混合式研修的開展以及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應用等多方面進行探索,積累的優秀經驗將在全市範圍進行推廣。
各試點區結合區域特色,在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創新模式。
關注教師成長
研製發展測評
廣州市先行先試,構建「L+U」形式的發展測評指數體系,實現基於大數據理念的智能分析。嘗試具有「大數據」特徵的「L+U」形式的發展測評:L模塊 (Localization,本地化)為教師的學習行為分析,使用本地化系統數據,通過診斷測評與選課及過程性基本數據分析交互參與度和教學實踐情況;U模塊(Universalization,通用化)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使用通用系統採集數據,採用情景測試的形式,包括同質群體分析、教學環境分析、學習結果評估、應用水平評估、專業發展評估。截至目前,發展測評平台已經在5個試點區、11所學校完成了近2000名教師的發展性測評,為每一位教師出具了一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性測評報告。憑藉診斷性測評和發展測評,將為老師們提供按需精準師訓,指導教師專業發展。預計2017年內將完成廣州市14萬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促進廣州市教育信息化進程,縮小城鄉、地區差距,助力廣州建設成為教育現代化示範市。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5日第8版


※做一位追求卓越的「跑者」
※2017大V店中國繪本節舉行
※講好孩子愛聽的「中國故事」
※藝術化生存的實現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研修模式變革
※學院大力開展培訓和技能鑒定工作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全省「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發布會邵逸夫醫院專場,展現「微創技術臨床應用」浙江樣板
※西昌市強化技能型人才培訓助力旅遊服務質量提升
※教師繼續教育信息能力提升培訓與合格證書申報流程
※堅持科教融合 加強科技創新 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動態模板技術提升電子印刷工藝
※行業資訊:虛擬現實VR電力培訓系統如何提升供電局技術人員技術水平
※藉助VR技術提升診斷水平,技術創新正在重塑醫療培訓
※推動提升中醫健康服務能力水平
※中國醫療質量水平與技術能力實現「雙提升」
※3D掃描技術提升混合現實技術應用能力
※信息化工程設備管理品牌來源,機械指揮官黑科技效率提升?
※影評寫作能力提升技巧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夏虎:以大數據技術服務國家教育與人才戰略
※海風教育上線情緒識別系統,用 AI 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漢嘉設計:堅持提升建築藝術創作和工程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
※技術市場快速發展提升北京朝陽創新力
※惠州農行強化科技創新提升服務品質
※計算機行業:政策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助力醫療信息化需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