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長沙老茶館老戲園復興 老長沙的韻味又回來了

長沙老茶館老戲園復興 老長沙的韻味又回來了

「胡大姐,我的妻,你把我比作什麼人啰?」泡杯清茶,搬把椅子,在老街的茶館或戲園聽戲,曾經是長沙人喜聞樂見的消遣方式。但隨著歌廳、酒吧等更時尚休閑方式的普及,這一傳統漸漸被長沙人所淡忘了。不過最近,長沙的老茶館老戲園似乎又有了復興的跡象。每周二至周五晚上8時,在太平街江西會館長沙老戲園,知名的湘劇、花鼓戲、相聲演員便會在此與觀眾歡聚一堂;而在長沙城北湘春路畫意江南茶樓,每周六晚,紅星曲藝傳承社的掌門人蘆克寧便會帶著他的弟子給觀眾帶來快板與相聲。老長沙的韻味又回到了市民生活中。

長沙老茶館老戲園復興 老長沙的韻味又回來了

插圖/周偉

民國年間 長沙陸續開辦50來家戲園

湘劇、花鼓戲、彈詞,長沙一城地方戲曲曲藝種類著實不少,好熱鬧的長沙人又對看劇聽曲有著天生的熱愛。而除了廟會之外,容納這些民間藝人表演的場所無外乎兩種:下里巴人的茶館和陽春白雪的戲園。

一杯白沙水,幾片茶葉,便可泡出傾城的茶香。老長沙的茶館多得數不清,老龍潭的沙河茶館、碧湘街的達仁樓、南門口的慶興樓都是當時長沙的老字號,有首打油詩「一去二三里,茶園四五家,樓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便描述了長沙當時茶館的興旺景象。長沙史志專家陳先樞還把西牌樓的洞庭春茶館、黃興南路的德園、八角亭的大華齋、老照壁的徐松泉並稱為民國時期四大茶館。

而有人氣的地方自然就是生意活絡的地方,不少民間藝人便在茶肆里賣唱表演。據史料記載,百年老店洞庭春就是被茶汁澆沃的戲窩子,店裡供應珍珠燒賣,糖、肉、鹽菜來佐茶看戲,樓座備有布吊扇由人拉扯取風,每天有專人送發戲劇節目單。聽說,當年湘劇班裡有個男旦演員梁八爹,每天到洞庭春呷茶,都帶年少的彭俐儂(湘劇表演藝術家)去坐茶館,唱「桌子戲」。

長沙還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老話——「長沙茶館數不清,不如彭爹喊一聲」。彭爹就是著名的「長沙彈詞活化石」彭延坤。當時,彭延坤抱著月琴,在桌子旁低吟淺唱,便能吸引茶客無數。

而在娛樂方式並不發達的當時,能趕場廟會、去戲園子里聽戲就更是一場盛事了。長沙人、清代戲劇理論家楊恩壽在其著作《坦園日記》中就記載了60多處戲檯子,其中長沙有55處。這位「戲痴」看遍長沙城,去得最多的便是今天的火宮殿、當時的祝融宮,有記載的共計40次。不過現在火宮殿人氣很旺,當時的祝融宮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楊恩壽在接踵摩肩的人群中常常被擠得腳不沾地,而萬壽宮和長沙城隍廟都是楊恩壽常去之地。

民國年間,長沙漸漸有了固定的戲園與劇場,長沙一城陸續開辦有50來家戲園,當時的茶園戲場壽春園、景星園、湘春園被長沙的戲迷、票友並稱為湘劇三大名園。

我們翻閱歷史可以發現,這些賓客雲集的茶館戲園多分布在湘春路以南、南門口以北的區域內,以坡子街及五一大道兩側最為密集,這也是一直以來長沙城的最中心。如今,江西會館長沙老戲園就坐落在太平老街、賈誼故居的對面,地理位置本身就象徵著一種傳承。

長沙老戲院老闆邱建榮介紹說,他之所以創辦長沙老戲園,就是他不想看到省會赫赫有名的太平街只是小吃一條街、購物一條街。全國各地冠名歷史文化老街的街道太多了,但它們大多數都成為小吃和購物一條街,千街一面,太過平庸。太平街是一條有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老街,江西會館對面就是賈誼故居。他願意發掘長沙生動的曲藝文化,讓老街上迴響「地道長沙話唱出的精彩湖南腔」,讓一座城市的文化活起來,讓精彩的湖南曲藝絆住外地人逛街的匆忙步伐,更留住長沙人對本城文化痴心守候的眷戀。

畫意江南茶樓坐落在湘春路上,畫意江南茶樓表演的紅星社相關負責人王祖洪告訴記者:「從形式上我們就有意去繼承和保留一些傳統的東西,增加一些儀式感。比如有客人進來聽節目,在入門的時候會有專人幫著挑帘子,這代表著對客人的敬重。相聲里還有個行話,叫『板凳頭』,最早的時候,相聲一講就是大半天,下午場的客人走了,但晚場的客人還沒到,場中還有客人,總不能讓人干坐著。這時就會有位行家裡手,上場來一段單口相聲,把場內的客人留著作為過渡。長沙城有時很堵,客人到得參差不齊,我們也有人來當這個傳統的『板凳頭』。」

長沙老茶館老戲園復興 老長沙的韻味又回來了

徐紹清雕像

湘劇有「五大名旦」 花鼓戲有「四大天王」

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茶館戲台多了,唱戲的生旦凈末丑各種角色也就多了。有了角色,自然會有所謂「名角」。王祖洪就表示:「有人說戲曲曲藝是以故事演歌舞,有人說是以歌舞演故事,我更傾向於後者。因為曲藝中很多故事,比如《空城計》《單刀赴會》其實觀眾都已經耳熟能詳了。觀眾來戲園聽戲看曲並不是好奇故事怎麼樣發展,會有怎樣的結局,而是去看演員的表演。所以大家下意識地會說,我去看梅蘭芳了,我去看馬三立了,而不會說我去看《單刀赴會》了,我去看《貴妃醉酒》,大家看戲都是沖名角去的。」

民國時期長沙看戲之樂已蔚然成風,上世紀30年代,長沙的報紙副刊上最受讀者歡迎的欄目是「梨園花絮」,湘劇女藝人旦角是這個欄目的重要題材。當時明德中學有位叫鄭際旦的國文教員,擅長詩詞,酷嗜湘劇。曾在報紙上以詩、詞、歌、賦4種文體品評了長沙城的「湘劇四大名旦」。因為其文采絢麗,這篇文章也不脛而走,而受其點名的郭福霞、鄭福秋、黃福艷、彭福仙的4位旦角也成為享譽全城的人物。而當時有位報社主編並不服氣他的排名,認為湘劇女旦中彭福娥演藝不亞於前4人,便以「黃衫客」知名,用古傳記體的形式,撰寫《湘劇五大名旦傳》,刊之報端,四大名旦順勢變成了「五大名旦」。此外,「湘劇高腔大王」、湘劇藝術家徐紹清也從民國年間一直活躍到解放後。

湘劇一直是湖南地區的傳統劇種,後來受到江西地方戲劇的影響,湖南的花鼓戲又興盛起來,一直流行至今。而花鼓戲自然也有自己的台柱子。長沙老戲園的資深花鼓戲表演者鍾君偉就向記者介紹道:「湘劇歷史悠久,有不少名角名旦,而花鼓戲也不乏出色的表演藝術家。我們業內就把龔谷英、鍾宜淳、劉趙黔、李小嘉四位老師叫做『四大天王』。」

如今,茶館戲園的檯子上也不乏名角,因出演《一家老小向前沖》中「祝嬸子」一角而被觀眾熟知的劉趙黔老師,目前仍活躍在江西會館長沙老戲園的舞台上。而近期,長沙老戲園引入「笑工廠」,更是讓戲台上添了另一位名角——大兵。

大家都很熟悉的周衛星也經常在長沙老戲園登台表演節目,記者採訪當日,就見到他的形象出現在了戲園附近的宣傳海報上。新生代相聲演員刁子和熊壯也在湖南電視台的諸多綜藝節目和地鐵屏幕上的小短劇中成為了觀眾的熟臉。

長沙老茶館老戲園復興 老長沙的韻味又回來了

知名笑星熊壯(左)與刁子。

票價親民 過去銀元一角 現在80來塊

時至今日,長沙一些老字號茶館仍賣著3塊錢一碗的茶吸引著念舊的老人們。而如此親民的價格,茶館的主要顧客自然不是達官貴人,茶館從誕生之日起,就帶著一種「草根」屬性。1936年的《長沙市指南》就寫道,當時茶館的主要顧客「以車夫、菜販居多,中下階級,亦復不少。」

民國記者嚴怪愚同一時期的新聞報道《茶館裡的眾生相》也佐證了這一點:長沙的茶館不是士紳階級、不是有閑分子消遣的地方。一般來說,茶館是勞動階級的休憩處,是無業游民飽肚的地方而已。當時老字號中就有手藝工人偏愛老照壁徐松泉,行棧老闆及上街先生、經紀人則愛在西牌樓洞庭春茶館聚會等說法。

而如今流連於茶館戲園的人士又是哪些呢?邱建榮就介紹:「我們營業以來吸引了不少顧客,老的少的各個年齡段都有,也有爺爺輩帶著孫子輩來聽戲的,也有80後、90後。不過相對而言,年輕人對戲曲的興趣不是那麼濃厚,我們主要的受眾群體還是中老年人。在他們成長的時代戲曲是流行的娛樂方式,聽戲的習慣也就保存了下來。」

而駐紮在畫意江南茶館的紅星曲藝社,除了師傅蘆克寧之外,團隊成員以80、90後年輕人為主,他們希望吸引的也是同樣的年輕群體。王祖洪就向記者介紹:「為了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年輕粉絲,我們十分注重在表演中注入『時尚長沙』元素,段子的編排也緊跟時事。之前老版《西遊記》的導演楊潔去世,掀起了一陣懷舊之風,我們就緊接著推出了《歪評西遊》,最近國外螃蟹泛濫,網上都調侃說放中國人過去吃就沒事了,我們也把這個段子寫進了《『吃』心不改》里。」

聽戲看曲的票錢歷來是不高的,茶館本身不要票錢,點杯清茶便可落座,藝人演完一段敲敲鑼鼓,伸出小碗來討點賞錢,一般叫做「打鈴錢」。在座的茶客捧錢場的扔幾個銅板,捧人場的鼓鼓掌不給錢也就對付了。而戲園的票價也是「親民」的,據史料記載,1925年,孫中山逝世,全國一夜停止娛樂,導致長沙劇場戲園上座率低落。由湘春園發起,戲園將每日演出時間,改為三場,每場演出折子戲四齣,日中二場,每場僅收銅圓160文(折計約合銀元五分),晚場改銅圓三百文(約計銀元壹角)。

時至今日,長沙的茶館戲園仍舊保持著低廉的票價。據記者了解,長沙老戲園一張票80元便可入座,畫意江南茶館的表演票價分兩個檔次,有60元的,有80元的,通過官方微信號訂票還能享受20元的折扣。

來源:長沙晚報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涼橙子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這些名言竟然還有下半句!
你的姓氏發源地在哪裡?中國25大姓氏起源!
全球每年「懶死」300萬人 這麼多病都是「懶」出來的?
收藏!9圖教你「食補」各種維生素
吃貨必收!最實用的夏季水果挑選攻略

TAG:清涼橙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從「海上有戲」到「湘滬有戲」:長沙博物館呈現「戲墨之美」
魏斌:吳簡釋姓:早期長沙編戶與族群問題
袁隆平在長沙接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獎盃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