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動漫中看出更深層的內涵?知道這個概念你也可以做到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同一件事物,內行人和外行人看出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就像在普通人眼中,蘋果永遠只是蘋果,而牛頓卻通過蘋果悟出了萬有引力——
那些內行人是怎麼做到的?他們在思想上和普通人究竟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在一個領域中如何從一個外行變成內行?
今天阿政就想來聊聊這個問題。
先聲明一點,動漫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不需要看出什麼門道,僅僅是一種娛樂和放鬆,
而阿政接下來要說的東西會有點燒腦,只想放鬆的人看到這裡就可以離開了,
這篇文章僅面向那些喜歡對動漫進行深挖的盆友。
OK,言歸正傳,能看出門道的內行相比那些只懂看熱鬧的外行,
他們在思想上究竟有什麼區別?
三個字,元認知。
內行人在看待事物時,腦中有一種被稱為元認知的能力被激活了,
他們是通過元認知才領悟到了普通人領悟不到的內容。
元認知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拉威爾於1976年提出,
約翰弗拉威爾
他認為元認知能力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
因為根據他的研究發現,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包括財富、事業、戀愛、家庭、興趣等幾乎所有人生維度),就取決於元認知的強弱。
元認知是如此重要,那它具體是什麼?
所謂元認知就是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聽著有點難懂哈,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把自己從當前狀態中剝離出來,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事方法。
比如說自己看動漫時感覺很爽,與此同時,自己也能知道自己正處於「很爽」的狀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齣戲」。
聽上去是不是覺得沒啥大不了,很簡單?
NO!!!做起來可一點都不簡單,要不然真正的專家就不會那麼少了,只有少數人才能將元認知給應用到極致。
那元認知具體該怎麼應用?
阿政結合個人看動漫時的感受,來細說一下吧,
它主要有三個步驟,分別是:一、提問;二、延伸;三、縫接。
一、提問
元認知激活的第一步就是跳出當下狀態,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理解,怎麼理解?
用問題去理解,舉個栗子,給你五秒鐘,看看下面這張圖——
OK,時間到,問你路飛衣服上有多少粒扣子?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都答不上來,
但如果帶著問題再回去看一次,只要不是瞎子應該都能知道答案。
怎麼樣?是不是對那張圖片的理解加深了一些?
帶著問題去看待事物是增強對事物理解的最好方式。
而所謂理解自己的思考過程就是對自己的思考方式提出問題,
比如自己在思考某件事情時能跳出思考,對自己提問——
·我為什麼會這樣思考?
·這樣的思考方式有什麼好處/壞處?
·我的思考方式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所有的問題我都考慮到了嗎?
......
不斷對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提問,就能對自己的思想理解得更加透徹,也就知道如何改進和升級自己的思想。
在看動漫時激活元認知,也是同樣的原理,一樣是跳出自己當下的感覺,對自己提出問題,
比如剛看了一集《海賊王》感覺很開心,但在開心的同時還能對自己提問——
·為什麼會感覺開心?
·裡面哪個情節/人物/場景讓自己開心?
·為什麼自己會喜歡這樣的情節/人物/場景?
......
帶著問題看和不帶問題看,你的眼界會完全不一樣。
說來很easy,你自己試試就知道它有多難了(/"≡ _ ≡)/~┴┴
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跳出當前狀態對自己提問。
舉個栗子——
你現在就在看阿政的文章,那你有沒有對自己的當下狀態進行提問?
問一下這篇文章的觀點你是否認同?哪部分認同?哪部分又不認同?為什麼?
而在娛樂時激活元認知的難度更大,因為娛樂之所以能被稱為娛樂,就在於它能讓人暫時放下思考,不要去想那麼多問題。
可如果想在某個領域進行深挖的話,就必須要帶著問題去看待那個領域中的事物。
像是立志從事電影業的人,都有個叫「拉片」的基本功——
它的本質就是帶著問題去看電影,看一部電影不僅僅是享受電影帶給自己的愉悅,
自己還要知道這份愉悅從何而來?是裡面哪些情節觸動了自己?那些情節是如何構建出來的?還有哪些類似的情節也能實現相同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能對自己當下的狀態提出問題就意味著元認知已經被激活了。
可具體提出什麼問題,這就要看個人的興趣偏好了。
比如前面說到牛頓被蘋果砸了,他提出的問題就是「為啥這個蘋果會落下?是什麼物理定律決定的?」,這樣一點點深入挖掘,才發現了萬有引力。
可如果換一個醫學家,他提出的問題可能就是「自己被砸中是受到了哪種等級的傷害?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等級又是什麼程度?什麼治療手段能迅速消除這種疼痛?」等等。
再換一個植物學家,他提出的問題可能就是「這個蘋果是什麼科什麼屬?含有哪些元素?產地一般是什麼地方?」等等。
動漫領域中也是一樣的,看一部動漫,喜歡畫面的盆友就會問裡面色彩如何?構圖是否優秀?而喜歡哲學的盆友會問主題思想怎樣?傳達出的觀念是否具有顛覆性?
阿政對動漫的個人偏好是編劇方面,所以喜歡帶著編劇方面的問題去看動漫,比如哪段劇情能給自己怎樣的感受?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受?
【動漫雜談】里的文章都是根據這個思路寫出來的,
比如看了網上說的那些「有深度」的動漫之後,阿政想了想所謂「深度」到底是什麼?「有深度」的定義究竟是個啥?
由此有了這篇文章——
動漫雜談:什麼才是有深度的動漫?
以上就是對自己當下狀態進行提問的方法。
但是,這還僅僅是元認知激活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後續的步驟。
二、延伸
元認知激活的第二步是延伸,將自己提出的問題不斷延伸,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繼續提出新的問題。
比如之前阿政寫的文章《動漫雜談:什麼才是有深度的動漫?》。
裡面談到所謂「有深度」就是觀念重塑,具體也分成了三個層面來談,
比如動漫中要帶有顛覆性的觀念,並且這個觀念要比較好理解, 也容易讓人接受。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觀念顛覆到什麼程度才算是顛覆?怎樣才算是好理解?怎樣才算是容易接受?
阿政最近就在思索這幾個問題,雖然還沒具體的答案,
但阿政敢打賭,這幾個問題解決之後,每個問題下又會衍生出N個更細緻的問題。(吐槽一下,這真TM讓人抓狂。)
在某個領域中探索就是這樣,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然後又不斷延伸出新的問題。
對某個領域研究得越深入,提出的問題就越細緻入微。
所以才有人說,從一個人提問的水平就能看出這個人在他自己領域中的專業程度,提出的問題越精細、越具體,就說明這個人越專業。
而搞定了越多的精細問題,對細節的把控力就越強。
對細節把控到極致會是什麼樣?
舉個乒乓球領域的例子吧。
2007年有一個關於乒乓球的記錄片《國球長紅》——
第三集里談到這樣一件事,上海紅雙喜廠是乒乓運動器材的製造商,時任廠長黃勇武對乒乓球的製造精度有些不滿,
當時乒乓球的重量精度是0.001克,比黃金的0.01克精度還要高,這種精度需要非常高昂的製作成本才能實現。
如果能降低製造精度的話,就能為工廠省下一大筆錢,黃勇武認為乒乓球根本不需要這麼高的精度,
因為如此細微的重量運動員肯定感覺不出來,於是他打算做個試驗,用事實來說話。
他下令做了十個球,每個相差0.001克,拿到北京國家隊,問乒乓球世界冠軍江嘉良,「你們打得出來嗎?」
如果連世界冠軍都打不出來,那就說明根本不需要這麼精細的乒乓球,完全可以降低製造精度。
結果,江嘉良一一試打之後,把十個球完全按輕重順序排了出來,一個不差。
從此,黃勇武再也沒提過降低製造精度的話。
其他領域中的高手也是一樣的,他們對各自領域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瞭若指掌——
·譬如色彩領域,普通人只能看出比較顯眼的色彩,而行家卻能分辨出十幾種不同的白色。
·譬如紅酒領域,普通人只能嘗出索拉諾和拉菲有哪些不同,而紅酒品鑒師卻能知曉83年拉菲和84年拉菲有多大差距。
阿政想在動漫劇情領域深入研究,在這個領域中,阿政還只是個剛起步的初學者,努力想提出更深入、更細緻的問題,
之前有人問阿政,為啥阿政寫的是動漫文章,但總會扯到心理學方面去?
這是因為動漫本來就是調動人情緒的內容,將問題不斷延伸之後,總會接觸到心理學的領域。
比如之前寫的《哪種動漫會讓你覺得有趣?》,在這篇文章中談了在劇情上如何編排能激發出「有趣」的心理感受——
哪種動漫會讓你覺得有趣?
這些文章都是阿政自己對動漫細節的各種提問與回答。
但阿政的水平有限,還沒有研究到更高深的層次,所以還無法提出更精妙的問題,像這種——
能提出這種問題的人對劇情的研究肯定比阿政更深入。
只是,能提出更細緻的問題,將自己的思路延伸到細節中這就夠了嗎?
NO,這樣依然不夠,元認知的激活還有第三步。
三、縫接
元認知激活的第三步是縫接。
經過第二個步驟,自己的思路已經延伸到細節里,能知道細節中的各種信息,但是,僅僅是知道的話,還是然並卵。
就像我們常聽到的那句話「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時代,
網上什麼深度好文、深度乾貨之類的玩意一抓一大把,那些內容並非不好,有些東東談細節還是談得很透徹的。
可為啥很多人看了之後啥都沒變,生活該咋樣還咋樣,一點起色都木有呢?
就是因為缺少了「縫接」這個步驟。
從細節中提煉出的信息是碎片化的、零散的、孤立的,要把信息變成自己的知識,
最關鍵的是要將那些信息像縫紐扣一樣縫接在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
OK,那如何縫接?
兩個字,應用。
比如前面談到的那篇文章《哪種動漫會讓你覺得有趣?》,那是阿政從動漫的細節中提煉出來的信息,讓大家知道了所謂「有趣」就是「不確定性」。
然後呢?知道了以後呢?能上天嗎?
很直白的告訴你,如果只是單純地知道的話,P用都木有。
那只是一個孤立的信息點,想把信息變成知識,就必須把它應用起來。
比如用在這幾個方面——
·編故事,如何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個人發展,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談戀愛,如何讓自己在戀人眼中看起來更有趣?
·演講,如何讓自己的演講聽上去更有趣?
·寫作,如何讓自己的文章看上去更有趣?
·聊天,如何讓自己的在閑聊中顯得更有趣?
.....
把接受到的信息多思考幾個應用場景,讓自己下次遇到對應情況時能立刻把這些信息給用起來,
能用起來的才叫知識。
結語:
總結一下,元認知的激活目前是這三個步驟。
首先在看待事物時對自己的思考過程提問,然後將問題一點點細化,通過這些細化的問題提煉出寶貴的信息,再將這些信息縫接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上。
比如阿政上次看《心理測量者》,在第9集中談到了領袖魅力的三個要素——
如果激活元認知之後再來看,就會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他說的是否正確?
·這三要素有沒有論據支持?
·它們有什麼前提條件?
.....
隨著問題的逐漸細化,對這段信息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然後,再想好幾個應用場景,將它變成自己的知識。
比如可以用在這幾個方面——
·編故事,可以根據這三要素在故事中塑造一個充滿領袖魅力的人物。
·個人發展,可以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要素,增強自己的領袖魅力。
·漫評,可以在評價動漫人物的領袖魅力時引用。
·談資,可以和別人聊到領袖魅力時說出來,提升逼格。
......
So,如果想從動漫中看出更深層次的內容。
那就用這幾個步驟來激活自己的元認知,用元認知去看吧。
由於阿政才疏學淺,只寫出以上三個步驟,歡迎朋友們指正和補充。
另外,阿政主要是想在動漫領域中有所研究,所以寫的是從動漫中看出門道。
但實際上,元認知可以與任何領域縫接,比如賺錢、戀愛、社交、健康等等巴拉巴拉一大堆領域。
就像最開始說的,元認知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
最後,阿政用這篇文章回答一下上次在知乎提的一個問題吧,怎樣看漫畫?
有人是這樣回答的——
這個答案當然正確無比。
只是,除了這個答案之外,阿政在這裡還給大家提供另一種思路。
那就是,用元認知去看。
PS:看得不過癮?來微信公眾號:阿政說動漫(ID:azhengshuo)逛逛吧,這裡沒有乏味的資訊和圖片,只有深度的動漫評析和最實用的動漫資源,喜歡動漫的盆友都在這裡。

※自己意志力不夠?學學這幾位意志剛強的動漫人物吧
※虐心神作!看完足以讓你感嘆人生凄涼的動漫
※這部漫畫的男主根本不會劍術,卻用自己的劍做到了天下無敵
※吾王美如……等等,吾王你怎麼變醬紫了?
※這部動漫的編劇是虛淵玄,而女主的下場居然不慘?
TAG:阿政說動漫 |
※你後來才知道的震撼的概念有哪些?
※你後來才知道的震撼概念有哪些?
※這兩個概念如果你還搞不懂,你就別指望能夠得到他的心
※喝茶前需搞明白的三個概念,再忙都要看看,也許真的幫助很大
※以太坊關鍵概念十一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普洱茶的這些概念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幾個?
※對於一些茶概念的疑問,我想我們是時常概念不清晰的
※一個知道後就再也回不到原來世界的概念——自證預言
※怎麼形容宇宙的廣袤無垠?我們這樣理解一下光年的概念就知道了
※這幾種概念車你知道的有哪些
※再看《星際穿越》,了解了這7個必要概念就容易懂了
※有人說時間是人為定義的概念並不存在,你怎麼看?
※要想存出好普洱,這幾個倉儲概念必須知道
※動物有數的概念嗎?如果丟了一個孩子它知道嗎?
※「轉基因人」這個只在電影中出現過的概念可能會實現,但倫理問題怎麼解決?
※真需求還是炒概念,如何看待眼前這波VR看房潮?
※拼多多讓我看懂了自己的階層,賺窮人的錢和靠窮人賺錢這是兩個概念別偷換!
※維度是一種人為臆想的概念,還是真實的存在?維度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其實你家根本就不適合弄的那麼高大上!這些概念圖都是假象!
※慢熱是內向嗎 你可別搞混了這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