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圖片:窮游er 古SIR2012


明天就是第70屆戛納電影節開幕的日子了,作為電影界、服裝界、八卦界的年度盛事,錦囊君和大家一樣都是緊張又興奮呢。


雖然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每年五月被戛納刷屏,但戛納是一座怎樣的城市,這座城市又如何與電影結緣,又有哪些可玩的地方呢。錦囊君就帶著大家一起漲姿勢,來了解一下戛納這座因為電影而聞名的城市吧。

電影節 世界打開戛納大門的鑰匙


電影節是戛納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不妨就當作認識戛納這座南法小城的鑰匙吧。


戛納因為電影節而聞名,那這個被稱為「電影節中的電影節」有為何選址戛納?其實滿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節是1932年開始舉辦的威尼斯電影節,當時的世界正處於戰爭凄風苦雨的威脅之下,義大利的法西斯化使得剛剛誕生的威尼斯電影節成為法西斯政權的宣傳工具。


在這種情勢下,「自由世界」覺得必須要舉辦一個新的電影節進行回擊。在電影節的選址問題上,戛納笑到了最後。這背後和藝術的關係不大,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蔚藍海岸的豪華酒店和旅行社的老闆們,他們的出價擊敗了大西洋沿岸的海濱城市比利亞茨,讓電影界人士將這個「自由世界」的電影盛會放在了戛納。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圖片:戛納電影節官網


戛納雖不是為電影而生,卻是因電影而紅。每年 5 月中旬開始,原本 7 萬多人口的小城就會變得人聲鼎沸(單是記者每年也會有 4000 多人),而每年的這個時候,戛納的紅毯也會成為世界的焦點。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全世界著名的大導演、大明星、大製片、大金主彙集於十字大道(La Croisette)上的影節宮前,隨之而來的就是層層疊疊的長槍短炮架於紅毯兩旁。閉上眼睛聽一聽聲音,就能知道當時的場面。豪車交錯急馳的聲音、此起彼伏的快門聲、粉絲的尖叫聲、無數次響起的掌聲、觥籌交錯聲、浪花拍岸聲、靠岸又離港的遊艇聲……就連棕櫚樹好像也搖擺得更起勁了。所有的風采在此刻盡情釋放,這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戛納。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目光從紅毯移開,來到影節宮前的這條著名的十字大道上,它的風頭也並不比紅毯小,因為這條 3 公里長的大道堪稱戛納的門面擔當以及吸金擔當。大道兩旁棕櫚樹的樹影搖曳婆娑,一輛輛豪車從樹下駛過。臨海一側是撐起整齊遮陽座椅的海灘,港口中是滿滿的私人遊艇(要知道在戛納,遊艇就像汽車,是「有錢人家」的標配)。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除了閃光燈不斷的影節宮,名人下榻的星級酒店和各種高級時裝品牌店也在街邊依次排開。雖然十字大道看上去高大上得有些距離感,但是任何人都可以漫步其中感受南法的蔚藍風情,偶遇明星則可以當作是額外的福利了。


探尋本源 發現一個安靜的戛納


離開時尚又現代的十字大道和影節宮,往高處走抑或前往不遠的小島上,那裡才是戛納原本的面貌。從影節宮向西走,從任何方向上的小道拾級而上,你會來到戛納的搖籃——蘇給舊城區(Le Suquet)。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既是老城,便可以探訪戛納最初的模樣——卡斯特博物館、古老的城牆、方塔、教堂,這裡時刻透露著戛納作為南法小城的傳統血液。值得一提的是,在方塔可以俯瞰整個戛納的繁華:十字大道、戛納港、電影宮、酒店。老城就像戛納的母親一般,一邊守護著戛納的文化古迹,一邊飽含深情地凝望著戛納作為藝術先鋒時,棕櫚樹旁的車水馬龍。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不想拾級而上,也可以乘坐小船約 15 分鐘前往雷蘭諸島(Lerins islands)——戛納的世外桃源。諸島主要指聖瑪格麗特島和聖奧諾阿島,前者因鐵面人的傳說和歷史古迹而名聲四起,後者的修道院內則藏著戛納的好酒。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俯瞰孤獨聖瑪格麗特島,被藍色海水包圍,松樹林和桉樹綠意盈盈。島上已經規劃好了徒步路線,可以看到舊時皇家城堡改建的海洋博物館,也能看到路易十四建造的古老監獄,關於鐵面人的傳說或許能在這裡找到蛛絲馬跡。信步閑庭地逛一逛,就能忘掉對岸的人聲鼎沸。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聖奧諾阿島的面積更小一些,稱之為葡萄酒的秘密花園並不為過。如果你對建於五世紀的修道院、禮拜堂不太感興趣,不如去看看修士們打理的葡萄園,再喝上一杯葡萄酒。眾所周知,最好的葡萄酒都藏在修道院里,這裡同樣不會讓人失望。


成名故事 王室貴族的後花園


了解完戛納現代的風貌,不妨把時針往回撥一撥,來探討下舊時的戛納如何吸引人。


歷史上第一位來戛納避寒的英國勛爵亨利·布魯厄姆(Henry Brougham)對戛納冬季溫和的氣候和海岸風情甚是喜愛,不但一發不可收拾地在戛納住了 34 年,還成為戛納「代言人」,邀請身邊的人也來戛納度假。逐漸地,維多利亞女王來了,瑞典、丹麥等國的國王來了,莫泊桑、雨果、畢加索等作家和藝術家也來了。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圖片:1883 年的戛納 By Janci CC BY SA 3.0


相應地,豪宅、酒店、節慶場所紛紛落於此地,如今還能見到一些遺留下來的城堡和別墅。與其配套的休閑運動娛樂設施也跟上步伐,法國第一座紅土網球場落成,最初的遊艇運動也在逐步發展為一直延續到現在還在舉辦的皇家賽艇會。如今的老港還是不乏私人遊艇的存在。由此可見,戛納的貴族氣息由來已久,如今的戛納電影節打造的城市形象也就順理成章了。在戛納閑逛,真有一種闖入王室貴族的後花園的感覺。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社交能手 節日不斷的小城


電影節之外的戛納其實也不冷清,一年下來,每個月都在承辦各種各樣的活動,雖然不如電影節引人矚目,但戛納成熟的配套設施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使其成為眾多國際活動的舉辦地。戛納半馬、國際遊戲節、國際馬術障礙賽、煙火節、遊艇節、皇室賽艇節、舞蹈節、尼斯戛納馬拉松、潘迪耶羅音樂節……多到無法列舉全面,稱其為各行各業的社交能手一點兒也不過分。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總結來看,戛納因為自身冬暖夏涼的宜居氣候和碧海藍天的高「顏值」為其帶來了如今這番熱鬧景象。在這裡可體驗典型的南法風情、可與明星或王室貴族相關的一切偶遇 、可以感受電影人的夢想情懷,也可以避開人潮,去島上「荒度」時光。


如果有人說戛納不如其他城市更令旅行者心水,那只能怪電影節的魅力過於強大。不過,那又有什麼關係,這就是戛納啊。


彩蛋的分割線


每年的戛納紅毯都是環肥燕瘦、搖曳生姿,那親歷戛納紅毯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下面,錦囊君為大家介紹一位窮游錦囊的好朋友和忠實用戶,同時也是巴黎錦囊的大使,她就是演員黃璐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圖片由黃璐提供


她有著非同一般的親歷戛納電影節的經歷,不是作為觀眾,也不是作為記者,而是作為入選了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Critics Week)長片競賽單元一部影片的主演。


她主演的新加坡影片《A Yellow Bird》入圍了去年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Critics Week)長片競賽單元。其實早在十年前黃璐就憑藉出演電影《盲山》參加了2007年戛納電影節首映會。除此之外2014年憑藉《中國姑娘》獲得第62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同年《推拿》獲得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戛納:電影之名,山海之間



圖片:黃璐2007年攜作品《盲山》現身戛納紅毯@黃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窮游錦囊 的精彩文章: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TAG:窮游錦囊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沙漠之花
國產電影之光
周末電影之夜
新電影!《海洋深處》:雷神「錘哥」下海遇到鯨魚之神!
雪夜的紐約:讓人彷彿置身電影之中
經典回溯《廣島之戀》:劃時代的現代電影開山之作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獎項公布,賈樟柯監製《海上浮城》獲獎;濱海國際微電影節落幕,13個獎項塵埃落定
博納《紅海行動》《追龍》逆襲 提名微博之星香港電影金像獎
電影《天使之城》,墜落人間的天使!
北京國際電影節:認識了蔡琴,卡梅隆
電影說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喧鬧之下的刻意與拔高
90年代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大陸電影的巔峰之作
電影 《愛樂之城》
博納影業《紅海行動》《追龍》逆襲 提名微博之星香港電影金像獎
微電影:梅山莊的春天
《天堂電影院》: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之一 對電影本身的致敬
韓國電影新人之小花旦篇
電影《古墓麗影:源起之戰》來襲,好萊塢女星坎妹飾演勞拉!
以這5部電影之名,緬懷去世的台灣搞笑主持天王豬亮哥!
電影《兇手還未睡》改編同名小說,入圍香港國際電影節,美國靛藍月亮電影節最佳劇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