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U11 體驗:除了邊框壓感,相機也是目前最好?
對於智能手機來說,2007 年是一個分水嶺。那一年,喬布斯帶著初代 iPhone 將智能手機帶入了「現代社會」,而基於電容式的多點觸摸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智能手機最主流的交互方式。
在這之後的 10 年裡,雖然手機行業也嘗試了在交互體驗上做了一些創新,比如 HTC EVO 3D 的 3D 屏幕,iPhone 6s 上的 3D Touch 壓感屏,但這些創新依然停留在屏幕的觸摸交互上。除了屏幕本身,智能手機的交互方式還能不能做一些創新?
在 HTC 剛剛發布的年度旗艦手機 U11 上,我們就看到了一些獨特的東西。
外觀:八曲面玻璃 + 與眾不同的後蓋顏色
在聊交互創新之前,我們先看看 HTC U11 的工業設計。
HTC U11 延續了今年一月份發布的 U Ultra 和 U Play 上採用的金屬中框 + 雙面玻璃設計。
不過在玻璃的處理上,U11 在沿用了 U Ultra 和 U Play 背面四曲面 3D 玻璃的基礎上,把前面板的玻璃也進行了四曲面 3D 處理。這也讓 HTC U11 成為繼榮耀 Magic 之後,又一款「八曲面」玻璃手機。
相比常見的雙面 2.5D 玻璃以及小米 6、HTC U Ultra、U Play 上這種前面 2.5D + 背面 3D 玻璃,HTC U11 的雙面 3D 玻璃可以讓手機的前後做得同樣圓潤。
在鋁合金金屬中框部分,HTC U11 也做了圓潤化的「打磨」,讓金屬中框可以和前後 3D 玻璃形成一條連貫的曲線,讓整機的握持手感更加舒適。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雖然 HTC U11 正面的玻璃蓋板是 3D 玻璃,但 U11 用的依舊是常規的不可彎曲的 LCD 顯示面板,無法像採用柔性 OLED 面板的三星 Galaxy S8 那樣,將屏幕顯示區域延伸到左右兩側的 3D 玻璃上(也就是俗稱的「雙曲面屏幕」),而只能將顯示區域覆蓋到 3D 玻璃的平面部分。
這種做法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兩側的玻璃不能顯示,但空間佔用卻一點沒少,帶來的結果就是,U11 的屏幕邊框看上去比較寬。
不過好在 U11 這次所有的版本前面板都是黑色的(順便遮住了額頭上的感測器開孔),再加上 3D 玻璃對光線的折射效果,在大多數時候,你應該不會感覺到 U11 的邊框多麼「跑馬」。
在屏幕本身的顯示效果上,U11 的這塊 5.5 英寸 2K Super LCD 的表現非常不錯。無論是色彩還原、亮度、顯示通透性,還是顯示面板和玻璃的貼合工藝,U11 的這塊屏幕基本都沒什麼能挑刺的,是一塊足以媲美 iPhone 的頂級 LCD。
HTC U11 的屏幕下方是前置指紋識別模塊,用的是常見的固態指紋識別方案(非 Under Glass),識別的速度、準確率都沒什麼問題,指紋識別模塊的兩側各有一顆觸摸實體按鍵,功能是多任務和返回。
不過和 HTC 10、U Ultra、U Play 等 HTC 的前幾款前置指紋手機一樣,U11 的指紋識別模塊依舊位於手機「下巴」中偏下的位置,習慣了之後,這個設計倒不會在使用中帶來多大的麻煩,但看上去總有些怪怪的。
除了前後四曲面 3D 玻璃,U11 在外觀上另外一個重要的看點——後蓋顏色。
在 U11 的後蓋上,HTC 用了一種叫做「分光混合成色」的技術,HTC 號稱是花了 2 年研發才「打磨」出來。具體的上色原理不清楚,但據說其中的一道工藝包含了電鍍(還記得造價 10 萬元一部的小米 6 探索銀嗎?)。
HTC U11 提供了黑、藍(和 U Ultra 遠望藍相同)、白、銀、紅五種顏色,我們重點說一下銀色和紅色。
不同角度下的銀色(上圖中間)
HTC 把 U11 銀色的英文名叫做「Amazing Silver」(不知道是不是被 Google Pixel 帶壞了),不過在多數時候,銀色的 U11 看上去會有些淡淡的發藍(比藍色的 U11 淺很多)。放在最近流行的那些要麼很黑要麼很紅的手機當中,藍色 U11 看上去甚是「清新」。
不同角度下的紅色
至於 U11 的紅色,在某些光線下看上去是大紅色,不過稍微換換角度,可以看到紅色之中夾雜了一些黃色(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太陽落山時的那種感覺),非常特別。
Edge Sense:它會不會改變未來的手機交互?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除了屏幕,智能手機的交互方式還能不能做一些創新?在 U11 上,HTC 在邊框部分做了一些不同的嘗試,HTC 把這項功能叫做 Edge Sense。
Edge Sense 的原理不難理解,就是在手機的左右中框的下半部分(注意不是整個中框)加入了壓力感應功能,用戶通過用力「捏」手機,就可以便捷地實現某些功能。需要說明的是,U11 的這個壓感是做在金屬中框上的,這和努比亞在 Z11、Z17mini 等產品中用的基於觸摸玻璃蓋板邊緣的邊緣觸控功能是兩碼事。
另外,和 iPhone 的 3D Touch 壓感屏類似,U11 的中框部分可以識別「擠壓」、「用力擠壓」兩個層級的壓力(具體的觸發力度可以在設置中進行調節),分別對應兩個功能,比如說可以設置為「擠壓」打開相機 app,「用力擠壓」拍照。
不過 Edge Sense 更大的意義在於它的可定製化。
HTC 表示,Edge Sense 除了可以設置為啟動任意 app、快速啟動常見功能(比如截屏、手電筒、語音助手),還可以單獨設置在 app 中,通過擠壓邊框和用力擠壓邊框這兩個動作,完成單擊甚至雙擊屏幕的某些功能(有些像是鍵盤滑鼠中的自定義宏),比如在簡訊 app 界面,設置擠壓中框啟動語音輸入,在地圖 app 中,設置擠壓中框開始導航,用力擠壓中框放大或縮小地圖(對應的是雙擊屏幕操作)。
由於 Edge Sense 是基於壓力觸發的,在使用中相比觸摸屏的限制更小,比如說,在雨中甚至水下(U11 支持 IP67 的防塵防水),通過擠壓邊框就可以正常啟動相機和拍攝。
在簡單的上後體驗後,我們對 Edge Sense 的第一印象還是挺不錯的。
Edge Sense 這種「擠壓」的動作足夠自然,在設置好之後也基本沒有額外的學習成本。從某種程度上看,Edge Sense 有些類似 Apple Watch 的 Digital Crown,二者都可以在不點按屏幕的情況下來快速完成某些功能,不過 Edge Sense 的動作更加自然。
至於 Edge Sense 在未來會不會改變手機的交互方式,現在討論還為時尚早,但從 HTC U11 的體驗上看,Edge Sense 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好用且具備一定實用性的功能,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音頻:可能是手機中最好的 Type-C 耳機
和之前 HTC 的多款旗艦手機一樣,U11 也沒有 3.5 毫米耳機插孔。通常說到這裡,我們就要開始吐槽了,不過 U11 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標配了一副非常優秀的 Type-C 耳機和一個「高級」Type-C 轉 3.5 毫米轉接頭。
這裡先做點科普。音頻信號可以分為數字音頻信號和模擬音頻信號,數字信號就是以數字格式(一大堆 0 和 1 組成)存儲的音頻信號,我們熟知的 mp3、AAC、FLAC、APE、WAV 都是數字音頻信號,這種信號是不能直接驅動耳機或者音箱的發聲單元的,需要先轉換為模擬音頻信號才行。
iPhone 的 Lightning 介面只能輸出數字音頻信號,不能輸出模擬信號,所以在 iPhone 7 砍掉 3.5 毫米耳機插孔後,需要在耳機或者轉接頭裡額外塞一個 codec(用於數模轉換),然後才能正常發聲。USB Type-C 則不同,完整的 USB Type-C 標準是既可以輸出數字信號,也可以輸出模擬音頻信號,對於廠商來說,這意味著直接從 USB Type-C 口中獲取模擬音頻信號就可以了,不需要再額外加一個 codec 做數模轉換了,幾乎所有去掉 3.5 毫米介面的手機配備的 Type-C 轉接頭還有很多 Type-C 耳機都是這麼做的。
不過問題來了,耳機換用 Type-C 介面最大的意義就是 Type-C 可以為耳機本身供電,從而讓耳機不需要額外增加電池,就可以實現諸如主動降噪這種需要供電才能實現的功能,而如果直接從 Type-C 獲取模擬音頻信號的話,相當於和原來的 3.5 毫米沒什麼區別了,自然無法用 Type-C 供電。
回到 HTC U11 上。U11 標配了一副叫做 Usonic 智能聲納的耳機,這副耳機可以從 Type-C 介面中獲取數字音頻信號,經過位於耳機插頭位置的 codec 轉換成模擬信號來驅動單元發聲。在這個基礎上,基於 Type-C 介面可以供電的特性,Usonic 耳機還提供了兩個特別的功能。
第一個是主動降噪。這個功能大家應該很熟悉了,Usonic 耳機的特別之出就是不用像 Bose QC20 等採用 3.5 毫米耳機插孔的產品那樣單獨配備一個電池盒,再加上 Usonic 將負責主動降噪計算的單元放在了手機內部(噪音收集位於耳機中),Usonic 的體積可以做得非常小巧,和一副啥特別功能都沒有的普通入耳式耳機沒什麼區別。
第二個功能是智能調音。Usonic 耳機牆體內部內置了麥克風,可以通過向耳道內發射信號,檢測出不同用戶耳朵對各個頻段聲音的靈敏度,從而為不同的用戶自動調出來最合適的聲音,具體的原理、過程和我們之前介紹的 Nura 智能耳機有點類似。
在音質上,U11 標配的這副 Usonic 耳機也非常不錯,優於絕大多數的手機配塞,僅有的兩個打不過的是 vivo 之前在部分產品中可以選配的 XE800 耳機(可以理解為威索尼克 GR07 的一個衍生版)以及三星 Galaxy S8 / S8+ 上標配的 AKG 雙動圈耳機。不過 S8 / S8+ 標配的這個 AKG 耳機有些特別,這副耳機雖然聲音素質非常好,但不太好推,用上 vivo Xplay6 以及更專業的前段可以推出來比 Usonic 耳機更好的聲音,但放在它的「原配」Galaxy S8 / S8+ 上,出來的聲音就比較一般了,沒有 Usonic 配 U11 來得好。
除了 Usonic 耳機,U11 還標配了一個「高級」Type-C 轉 3.5 毫米轉接頭,同樣內置了 codec、同樣從 Type-C 獲取數字信號。
HTC 表示,相比大多數去掉 3.5 毫米耳機插孔配備的直接從 Type-C 獲取模擬音頻的轉接頭,U11 的這個轉接頭音質更好(主要是其它品牌的轉接頭出來的聲音品質實在太差了),並且可以適用範圍更廣,可以用在大多數採用 Type-C 介面的手機上。
在標配了 Usonic 耳機和「高級」轉接頭後,U11 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款去掉 3.5 毫米耳機插孔但用起來沒那麼「煩人」的手機。
在外放上,U11 沿用了 BoomSound 雙揚聲器,一個揚聲器位於手機底部,一個位於聽筒位置,這種設計和 HTC 10 相同。但通過使用更大、品質更好的腔體,U11 的音質相比 HTC 10 有了明顯的進步,明顯好於市面上絕大多數智能手機(無論是不是雙揚聲器)。
驍龍 835,智能手機有史以來最好的相機?
作為一款真正的 2017 年旗艦機,U11 總算用上了高通驍龍 835。
關於驍龍 835 的詳細規格和實際表現,我們已經在驍龍 835 移動平台的報道和同樣採用驍龍 835 的小米手機 6 評測中詳細提到了,這次就不多說了。
在存儲規格上,U11 標配了 LPDDR4 運行內存和 UFS 2.1 內置快閃記憶體(具體的容量規格還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款要在全球範圍內銷售的手機,U11 的部分版本可以支持到高通驍龍 835 最高的千兆 LTE,也就是 CAT 16(國行版本是 CAT11),這應該是繼部分版本的 Galaxy S8 /S8+ 後,目前市面上第二款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智能手機(小米 6 無法支持到 CAT 16)。
但不知道是不是背後的大麴面設計和 BoomSound 揚聲器佔據了太多的內部空間,U11 的電池容量僅有 3000 毫安時(支持 QC3.0 快充)。考慮到驍龍 835 出色的能耗表現,這個容量應該夠大多數用戶勉強撐一天,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在相機部分,HTC U11 配備了 1600 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和 1200 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
其中後置攝像頭的單像素尺寸為 1.4 微米,支持全像素對焦,鏡頭光圈是f/1.7,支持四軸光學防抖。從參數上看,U11 的這顆 CMOS 很有可能是和三星 Galaxy S7、S8、vivo Xplay6「系出同門」的索尼 IMX362。
在 U11 上,HTC 還加入了自動 HDR 功能,這項功能和 Google Pixel 的 HDR+ 類似,可以自動提高拍照成功率和成像品質,不過 HTC 表示,U11 的 HDR 功能要比 Pixel 的 HDR+ 快很多,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就可以完成處理。
在可能是目前測相機最權威的機構 DxO 的測試中,去年的 HTC 10 得到了 88 分,和 Galaxy S7 edge 並列為當時智能手機的最高分,這一分數直到去年年底才被同為 HTC 出品、不過軟體部分由 Google 調教的 Google Pixel 超過(89 分)。
在 U11 上,HTC 再進一步,在 DxOMark 的測試中得到了 90 分,這是 DxO 有史以來給智能手機打出來的歷史最高分。關於 HTC U11 更多的實拍樣張以及和 Galaxy S8、iPhone 7 Plus、索尼 Xperia XZs 等手機的對比,我們會在之後為大家做詳細的對比。
有史以來最好的 HTC 手機
2015 年 3 月,HTC 發布了搭載「火龍」810 的旗艦機手機 One M9。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HTC 的移動部門幾乎就沒再傳出過什麼好消息,產品銷量和市場份額一直在往下走。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產品賣得不咋樣,但 HTC 並沒有喪失其賴以生存的創新能力,在 U11 上,我們又看到了 Edge Sense 這樣兼具實用性和功能性的交互創新,在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背景下,HTC 的這種創新值得讚賞。
與此同時,U11 仍然是一款典型的 HTC 旗艦手機,它擁有優秀的相機、出色的屏幕、優異的性能、簡潔的操作系統以及出眾的內放和外放效果,不過靠下的指紋識別位置、不太「考究」的邊框控制、相對嬌小的電池容量讓 U11 距離一款頂級「水桶型」旗艦機還有一段距離。
對於中國大陸地區的消費者來說,U11 還有一個好消息。在中國大陸市場幾乎「消失」了兩年後,HTC 將在 U11 這款產品上回顧,在產品的宣傳和營銷上投入更大的精力。這背後的原因,除了中國大陸地區這個巨大(但又難啃)的「蛋糕」,還可能和 HTC 此前寄予厚望的 Vive 系列 VR 產品發展速度沒有達到預期有關,但無論如何,對於那些喜歡 HTC 的粉絲和 U11 的潛在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關於大家關注的售價,HTC 在發布會上並沒有公布。不過根據我們的了解,HTC U11 國行版的售價應該不會超過 5000 元。
最後,大家會考慮花 5000 元購買一部 HTC U11 嗎?
※Google I/O 2017 前瞻,今年我們該期待些什麼?
※無人駕駛公司 Waymo和Lyft 達成合作,Uber 最先坐不住了
※Nike 的發光跑道和手機殼有點好玩,這會讓你更愛運動嗎?
※Google 最重磅的大會要來了,這次我們應該期待些什麼?
※比特幣病毒瘋狂蔓延,Windows 用戶該如何度過難關?| 完全極客養成指南
TAG:極客公園 |
※討論:目前 iOS 體驗最不好的 3 個功能!
※HUAWEI P20系列體驗:沒有一雙鐵手也能拍出好照片
※vivo Y71上手體驗,可能是最懂你的手機,AI體驗爽翻天
※OPPO R15體驗:就是要讓你一見鍾情!
※Pico Neo VR 一體機體驗:VR離復甦可能就差一款好的內容了
※Pico Neo 一體機體驗:VR 離復甦可能就差一款好的內容了
※是否擁有NPU,會成為手機AI體驗的賽點嗎?
※體驗了 HTC Vive Pro 後,我覺得 VR 的未來似乎也沒有那麼「悲觀」
※小米MIUI9與蘋果iOS 11誰更好?一個月真實體驗後得出了答案
※VIVE PRO上手體驗:目前最好的PC VR頭顯,價格或重回6888元
※為何說VR在頭顯面前像個笑話,2.5K液晶屏的體驗你能感受么
※有必要標配6GB大運存么?OPPO R15體驗告訴你,用了就離不開了
※小米MIX2S真機上手體驗:摸到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OPPO A1取消了指紋識別沒毛病!最多就是影響一些使用體驗
※什麼是AI智能拍照?OPPO R15相機體驗:這些照片你也能拍
※Pico Neo 一體機體驗:VR 離復甦可能就差一款好的內容了 | YES or NO
※這樣的手機給我來一打,HUAWEI nova 2s真機上手體驗!
※Pico Neo VR 一體機體驗:VR 離復甦可能就差一款好的內容了 | YES or NO
※小米MIX2S真機上手體驗,比前作優化的不是一點
※HIFIMAN RE2000:最強動圈,售價過萬的耳塞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