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楊家將,「潘仁美」不算太冤
提起楊家將的故事,大家都可說是耳熟能詳:七郎八虎出征、楊令公撞死李陵碑、潘仁美射死楊七郎、佘太君挂帥、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說書人說《楊家將》故事都要冠以「忠烈」二字,明代本《楊家將演義》今日讀來猶覺蕩氣迴腸,英烈悲壯,然而歷史上的楊家將雖也是一門名將,但與演義故事卻多有出入。
楊業,太原人,原來是五代十國中北漢政權大將,他屢立戰功,所到之處都克敵報捷,國人稱他為「無敵」。後來宋太宗進攻北漢,北漢投降,楊業就成為了北宋的將軍。楊業與契丹(遼國)作戰,多次擊敗契丹,楊業旗幟所到之地,契丹人莫不望風而逃。楊業的驍勇善戰惹來了其他大將的嫉妒,就上書誣告他,皇帝見了奏摺都不追問,直接將奏摺封好送交楊業,皇帝就是這樣信重他。
後來宋軍三路北伐,北宋開國大將潘美(潘仁美原型)統率一路,楊業為副手,王詵、劉文裕為監軍。另一開國大將曹彬貪功冒進,被契丹擊敗,大軍撤退,潘美軍駐紮代州。契丹蕭太后率領十幾萬軍隊南下,楊業認為「遼兵強盛,不可對戰」,王詵反駁說「率領數萬精兵卻害怕,太軟弱了」。楊業爭辯「這樣去作戰必定失敗」,王詵諷刺楊業「無敵」之名名不副實,還扣了一頂貪生怕死的大帽子給楊業,楊業只得出戰。
出戰前,楊業哭著對潘美說:「我是降將,皇帝信重我,我為朝廷戰死是份內的事。這次作戰我們處於劣勢,一定會失敗,但各位以害怕敵人的名義來責備我,我應當先戰死在敵人中。」楊業指著陳家穀穀口說:「等我轉戰到這裡,請各位在這裡增援我,否則我的軍隊就不會有活人了。」
潘美、王詵、劉文裕在谷口駐紮,過了三個時辰(寅時到巳時,六小時左右),契丹軍隊還沒有到來,王詵以為楊業取勝,率軍前去爭功,潘美阻止未果,軍隊向西南走了二十里。不久傳來楊業戰敗的消息,潘美立即領兵逃走了。楊業從中午殺到日落,終於殺到陳家穀穀口,看到谷口沒人,氣的拍著胸口大哭。楊業率領部下與契丹軍奮力作戰,當時還有一百多人,楊業讓他們逃跑,自己一死報國,但士兵沒有人願意捨棄他偷生,都追隨楊業繼續戰鬥。楊業受了數十處傷,部下很快都戰死了,他的兒子楊延玉也戰死於斯役。楊業又親手殺死幾十上百人,戰馬重傷不能行走,他因而被契丹人捉住了。楊業嘆息說:「皇帝看重我,我原想保疆衛國報答他,如今被奸人迫害,致使國家的軍隊戰敗,還有什麼臉面求活呢!」於是楊業絕食三日而死。楊業和他的部屬全部死在這場戰役,沒有一個人怯懦逃跑,當時聽說這件事的人沒有不流淚的。
皇帝為此痛心惋惜,將潘美降三級,王詵、劉文裕被發配,後來知道主要是王詵陷害楊業,召回了劉文裕,而王詵終生未再被取用。朝廷又錄用楊業的兒子楊延昭、延浦、延訓、延瑰、延貴、延彬(此為《宋史》記載,與演義中大郎楊延平、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光、四郎楊延輝、五郎楊延德、六郎楊延昭、七郎楊延嗣不同)為官。
楊延昭,原名楊延朗,是楊業的大兒子。楊延昭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作戰卻身先士卒,作戰勝利也不貪功,將功勞歸於部下,所以人人願為他效力。楊延昭在邊關二十餘年,契丹軍都懼怕他,稱他為「六郎」。六郎,有人牽強附會為家族排行,未免讓人啼笑皆非,契丹族應該沒有這種繁文縟節的「陋習」;也有說法六郎是契丹人敬畏的鬼神;還有一種說法是契丹在北,宋在南,故以「南斗六星」比喻宋國,六郎,就是宋國將星的意思……說法不一而足,但「六郎」無疑只是敬畏語,可在演義中卻將他的排行從老大改為了老六。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范仲淹曾用他為將,也並非是演義中楊延昭的孫子。楊延昭演義中的兒子楊宗保則是虛構的。
後人常常為潘美叫屈,就像武植(武大郎原型)和潘氏(潘金蓮原型)原是美滿夫妻,是被人抹黑醜化罷了。但作為主帥,他在楊業被污衊時沒有排解、王詵強行出兵時沒有阻止,而對於軍情又無法正確分析,可說是缺少統帥和軍事才能的。潘美是北宋的「開國大將」,可一旦聽聞契丹取勝就採取逃跑策略,這樣的人稱為「北宋名將」的話,也難怪北宋一朝雖在經濟上屹立世界之巔,但軍事上卻成為了屢戰屢敗的弱國了。楊業枉死一事,潘美雖非主謀,但難逃幫凶和從犯的惡名,應當負有很大的責任。
曹彬死後被追封為「濟陽郡王」,同為開國名將的潘美死後也被追封為「鄭王」,但史書卻將潘美能成為「鄭王」歸結於他的孫女成為了皇后的原因(亦非演義中女兒是妃子了),楊業若是泉下有知,也該含笑九泉了。


※「亞聖」孟子,一個典故就暴露了他三觀不正
※最大度的「綠帽」皇帝:皇后和情夫調情,他在一旁笑臉相陪
※清明和寒食由他而來:兩千多年後,猶在傳唱你的氣節
※七百年後 蠻族猶自尊崇諸葛武侯
TAG:顏慕白 |
※中國歷史上堪稱完美的皇帝,不是秦始皇、劉邦,很多人還不知道他
※在真實的歷史中,曹家將的貢獻遠超楊家將,為啥聲名不顯被遺忘?
※歷史上的唐伯虎真的進過寧王府,但不是為了秋香
※歷史上最昏庸的皇帝,為何連董卓都瞧不起他?
※康熙帝究竟是不是清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帝王?
※歷史上的隋文帝楊堅到底是怎麼樣做上皇帝,開闢隋朝的
※司馬懿與德川家康,中日歷史上相同的逆臣,不一樣的結局
※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楊家將》里佘太君百歲挂帥,穆桂英統領千軍,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嗎?
※原來他是曹操養子!在歷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比不過他!
※劉禪真的不是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居然還是歷史上最聰明的皇帝!
※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堪比唐宗宋祖,卻連歷史老師也叫不出名字
※歷史上劉備真的是立劉禪為帝嗎?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歷史上真實版的「梁帝和祁王」
※為何說晉朝是歷史上最爛的王朝,史書都不願記載!
※如果不意淫歷史,秦漢隋唐明對外戰爭,並不比宋朝出色!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仁德之將,理想遠大,以霍去病自勉,劉備嘆服
※王牌對王牌,歷史上的司馬懿對諸葛亮的巔峰對決,誰才是嬴家?
※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四個皇帝,漢高祖劉邦上榜,你最看好誰呢?
※歷史上三國武將誰最厲害?不說呂布,是關羽,張飛,馬超還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