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帶一路的」 | 地球知識局

唐朝是如何打造「一帶一路的」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本文為我局的第

171

篇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

大唐一帶一路

的故事


文字:柳丁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5月14日,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在北京開幕,再次吸引全球目光聚向中國。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或將重塑亞洲乃至世界格局。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漢、隋、唐、宋、元等朝代皆長期開放,與各國交好,

本文

以唐代為例

,介紹下當時中國的「一帶一路」體系。





強大的國力保障


縱觀各朝,

漢代

對外交記錄尚少,

隋朝

立國太短,

宋朝

經濟發達但國力孱弱,

元朝

固然強大但是在政治凝聚力和文化傳播上有短板。




因此論中國在國際上的巔峰地位以及對外交往之盛況,當屬唐朝。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武曌宣





北魏末年

,六鎮大起義後天下大亂,其中來自武川鎮的一批軍人以

宇文泰

為首,在關中站穩腳跟,先後建立西魏和北周,這群人被稱為

關隴集團。




他們是由

漢族以及少數民族鮮卑等精英

結合在一起的軍功豪強集團,滅北齊平南陳,

先後建立起中國歷史上恢弘的隋唐王朝

,重新

確立中國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572年,同時控制關中與四川的北周


已再現當年秦帝國的地緣優勢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盛唐之所以獨一無二,就在於當時與之並立的

高句麗。突厥,吐蕃

都處於巔峰時期。但是唐王朝卧薪嘗膽,在50年的時間內,將它們全部擊敗。




在南北朝分裂時期,

高句麗

在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逐漸崛起,並成長為東亞除了中原王朝外又一個強大的農耕政權。




由於其地處內亞草原與漢地邊緣的

關鍵樞紐——燕山遼河一帶

,一旦根

基紮實,對於中原是一個

巨大的威脅。




內亞草原與漢地邊緣的關鍵樞紐


燕山遼河一帶





因此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

四代雄主,多次興兵征討高句麗

最終於668年將其滅亡,將朝鮮半島納入中華文明圈。




事實證明了這些君主們的戰略眼光。

其後遼金清皆從此地崛起,

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的軌跡和進程。




思密達很喜歡把高麗混淆為高句麗思密達


並製作出不少抗中神劇思密達





相比高句麗,突厥則是當時的絕對強權,

突厥

自北魏末期崛起後,在隋朝時期,崛起成

為一個東起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里,南逾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的

超級大國。




曾經制霸亞洲內陸的突厥帝國





隋王朝的打擊分化

下,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但是隋末亂世中,東西突厥再次崛起,成為橫亘在唐朝北部的一個強大存在。




唐太宗

初登帝位,卧薪嘗膽,629年派李靖奇襲定襄,消滅了東突厥

汗國。657年,

唐高宗派蘇定方西征至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

滅西突厥

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汗國滅亡,並在波斯以東原西突厥故地

設置了 眾多羈縻 都督府。




真天可汗是也





最後是與

吐蕃爭奪西域並獲勝。唐朝消滅西突厥後,

在西域恢復了太

宗時期設置的

安西四鎮——龜茲﹑焉耆﹑于闐﹑疏勒

。但是此時青藏高原的

吐蕃崛起

,與唐朝就爭奪安西四鎮展開了激烈爭奪,四鎮數度易手。

692年,

武則天派大將王孝傑率軍擊破吐蕃,

收復四鎮,遣軍兩萬四千人常駐,

從此西域的形勢穩定下來。




消滅了邊疆強敵,使得唐朝進入了空前繁盛的時代,強大的國力使之牢牢控制了絲綢之路東端,為其後開展廣泛的貿易和文化交流打下了堅實基礎。




控制青藏高原的吐蕃有多個擴張方向


大唐安西四鎮和河西走廊的富饒和脆弱


使其長期成為吐蕃的進攻方向





發達的陸上絲綢之路


唐代與周邊民族和域外各國的交通,在

賈耽的《入四夷之路》

有具體反映,其中海路以

廣州

為起點,陸路則以

長安

為中心。




陸路與海路


通向西北與東南





唐代與域外交往

的陸路交通

長安出發

四通八達。





向北

經蒙古地區至葉尼塞河和鄂畢河兩河上游(在今俄羅斯中部),折西達額爾齊斯河(在今哈薩克)流域以西地區;




向西

經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門關西行,在新疆境內有三條路線過蔥嶺而通中亞、西亞和南亞;




西南

經青海至吐蕃,可達尼婆羅、天竺,或經南詔、緬甸到天竺;




向東

經河北、遼東可到朝鮮半島,還可海路至日本。




條條大路通長安





長安城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大明宮

等宮殿巍峨

壯觀,俯視全城,各國使團絡繹不絕。

慈恩寺雁塔

高聳,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子們在此留名,希望能夠金榜題名。

曲江池畔

楊柳依依,達官貴人家的貴婦小姐在此踏春賞花,人潮湧動。






長安城

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10坊,其形狀近似一個圍棋盤。




大唐長安城





城內有

東西兩市

,其中

尤以西市繁華,匯聚了酒肆、衣行、藥店、古器、珠寶、鐵鋪等

220多個行業。




這裡有來自中亞、南亞、東南亞及高麗、百濟、新羅、

日本等各國各地區的商人,其中尤其

中亞與波斯、大食的「胡商」

最多,李白

曾經賦詩:「落花踏進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長安西市圖





自長安出行往西,途經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唐朝在此設立州縣,

實行嚴密的編戶制度,推行均田制,將其納入中央管理範圍。




官員、使團、軍隊、商旅等往來穿行,承擔著傳遞公文、保衛邊疆、興販貿易、物資流轉等任務。




唐朝在沿途設立了驛站,供

來往行人休息。同時也設立了諸多關隘,向來往客商頒發

通行證——「過所」。

(西遊記里,沙和尚念念不忘行李里的通關文牒?)




西域沿途諸綠洲





經過唐初100多年的開發經營,到天寶年間,

沙州

(下轄敦煌、壽昌二縣)已經有 6395戶,32234人,成為

西疆重鎮。




來往於內地、西域以及中亞

的商人

通過河西走廊

,將中原的絲綢、瓷器、漢

文典籍等

運往西域

,同時將西域、中亞等地的珍寶、特產

以及宗教、文化書籍等傳往內地。




撒馬爾罕的金桃


關於引進唐朝的飛禽走獸藥品香料種種





出玉門關,則到了今天的

新疆以及中亞地區。

在唐朝時,此地隸屬

安西都護府。




《舊唐書·地理志》記載, 唐玄宗時,

四鎮兵力共約 4.4 萬人。




這支軍

隊在和平時期,維持西域秩序,保護來往商隊進行貿易。在戰爭時期,則以強

大的戰鬥力為後盾,維護邊疆安全,先後與吐蕃、阿拉伯帝國等強國展開過多次戰爭。




岑參在《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寫道: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生動還原了大軍開拔時的盛景。




敦煌壁畫: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


天寶十年(751),因唐將

高仙芝

在中亞的怛羅斯戰爭失利,

唐在西域的權威受到動搖。




隨後不久,

安史之亂

爆發,唐朝為了平叛,將安西四鎮以及隴右的軍隊內調參與平叛,導致吐蕃將黃河以西的唐朝領土全部佔據,

中原經陸路聯繫西亞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被切斷

,對外

貿易的重心逐漸從陸路轉向海路,於是從

廣州通阿拉伯的

「海上絲綢之路」

開始繁盛起來。




外貿重心由西北轉向東南


陸路轉向海路





這條航線大概是從廣州起航,經越南沿海、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灣至巴格達。




與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地區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是

廣州

。嶺南到大庾嶺道路的開通,使廣州到內地的交通大為改善。




藉助人工運河與天然河道,遠道來華的船舶也可以通過內航水路向腹地深入。各國商船每年穿梭於廣州與印度洋之間,《舊唐書》稱:

「廣州地際南海,每歲有崑崙乘舶,以珍貨與中國交市。」




唐朝僧人

義凈

就是從廣州出發,前往印度學習佛法,此後又坐船從印度返回到廣州,著有

《南海寄歸傳》

,記載了東南亞和南亞各國風情。




沿途眾多海域






當時雲集於廣州江中的外國商船 ,

「有婆羅門、波斯 、崑崙等舶,不知其數」。




唐朝政府在此設立

市舶司

,負責採購皇家需要的奇貨異珍,同時也向商船收取一定的費用。




居住在廣州的各國商人

「胡人」有十萬人以上。

由於貿易的發達,廣州成為南方富庶城市。




唐末

黃巢起義

時,曾一度攻佔廣州,攫取了大量財富,意圖佔據此地,對抗朝廷。

後來由於來自北方的士兵在此水土不服,遂放棄廣州,北征中原。在這場動亂中

在廣州被屠殺的「胡人」

據記載有

20萬之多

結束了唐朝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




對新羅、日本的貿易,主要以

揚州、明州、登州

等城市為主。




日本當時處於封建化初期,經常派遣

「遣唐使」

赴中國學習律令制度,文化典籍,進行朝貢貿易。日本的

大化改新

就是由中國留學30多年的

高向玄理

、留學僧

南淵請安

等策划下實施完成的,其都城

平安京

即仿中國長安城建立。






唐代宗時期,命駐青州的節度使兼任

「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代表朝廷負責監管與新羅、渤海等東亞諸國的海上運輸、海外貿易等外交事務。




新羅人

張保皋

則控制了新羅與唐朝的海上貿易,

積累了巨額財富

當時在山東半島上有諸多新羅村,雲集了眾多新羅人。




南部港口向南,東部港口向東





唐朝「一帶一路」體系的特點


唐朝三百餘年,尤其是

盛唐時期的「一帶一路」體系,

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人們念念不忘的

「漢風唐韻」,

正表明了對於漢唐那樣強盛時代的嚮往與懷念。




建立了以唐朝為中心的國際體系



第一層

以唐王朝為中心,突厥、回紇、吐蕃、契丹、渤海、南詔、粟特等民族和政權環伺而立,在唐朝「羈縻」體系下

共存

吸收唐朝文化,與唐朝通商

換取

財富。





第二層

以新羅、日本、波斯、印度諸國、阿拉伯帝國、東羅馬帝國等為

外圍

,廣泛擴展了唐朝影響力。

如新羅、日本效仿唐朝,融入儒家文化圈,與印度開展佛教為代表的文化交流,收容波斯王子卑路斯父子入長安,與阿拉伯帝國展開長期戰爭,確保唐朝對中亞的影響力

等。






促進了進一步的民族融合



唐朝統治者本身是

胡漢結合

後裔,其本身對於華夏與蠻夷之界限便較為模糊。





唐朝皇帝除了是中原王朝皇帝,還是各民族的

「天可汗」

,顯示出唐朝對於自身國家強大、國民富裕的

強烈自信。




唐朝與吐蕃、回紇等進行

和親政策,佛教與儒家文化傳入兩大少數民族政權

,客觀上也使其在後期

溫和起來

,最終吐

蕃陷於分裂,回紇被更兇悍的游牧民族取代。




唐政府吸收了不少

外國人在唐為官

。如之

前提到的安西節度使

高仙芝

本身即是高麗人,

安祿山

則是來自中亞的昭武九姓後裔。




唐玄宗時期,唐朝邊防軍已經成為

「蕃漢一體」的軍隊,

契丹等民族內附,使得河北地區

胡化嚴重。

這種政策後來為唐朝帶來了巨大災難。




以沙陀人東遷為例


深刻影響了晚唐和五代的格局





加強了中西交流



在同

期,西歐處於中世紀,波斯、阿拉伯帝國、東羅馬帝國陷於長期戰爭,印度還

處於分裂時期,

唐朝無疑是亞歐大陸最穩定和最強大的國家

,其科技和文化成就深深的影響了當時的世界。




公元 751 年,大食就在

撒馬爾罕

建立中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個造紙廠,以後又在

大馬士革和阿拉伯沿海城市

陸續建立一些造紙廠,其後造紙技術又經由這些地方,

傳入

非洲的埃及和歐洲的西班牙

,並逐漸傳播到法、意、德、英等歐洲各地。




伊斯蘭文明在造紙術傳播中


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





怛羅斯戰役

失敗後

,被阿拉伯俘虜的中國

軍人中,有一些掌握中國造紙、絲織、畫法、金銀等製作技術的人,

相應技術也因為這些戰俘而在阿拉伯世界得到傳播。




唐朝後期,中國製造

火藥

的主要成分 硝 隨著

煉丹術也傳入阿拉伯世界,被那裡

的人稱為「中國雪」

,後來被他們用於醫學、煉丹、燒制玻璃和琉璃。




此外中國的

養蠶和繅絲、織絹技術

早在

魏晉南北朝時便傳入新疆,然後再在公元 6 世紀末傳到波斯和東羅馬帝國。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大唐帝國是如何打造「一帶一路的」?地球知識局
吃不上大米的阿拉伯吃貨,最愛吃什麼 | 地球知識局
台灣溫柔鄉,日軍和美軍都在這裡享受人生 | 地球知識局
地球圖片社 在奇妙的雲層反射下,這裡的海岸讓人眩暈
美軍在台灣如何解決生理需求?地球知識局

TAG:地球知識局 |

您可能感興趣

江蘇富裕的真正原因,原來是這些猜不到的變化 | 地球知識局
在蘇聯喝酒,是一件會失業的事,但還是要喝 | 地球知識局
關於地球的幾個冷知識,世界上沒有一半的人知道!
讓你放鬆一下的冷知識
俄羅斯最頭疼的地方,原來是這裡 | 地球知識局
接地氣的冷知識,給人一種涼涼的體驗,這種冷知識還是第一次見
宋朝五恨和唐朝三恨,你知道是什麼嗎?看完漲知識了
你知道全國各地市花嗎?一路走來知識與美景兩不誤!
這三個翡翠的「冷知識」,不了解你就一直是小白!
歷史冷知識:你肯定不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是用來罵吳三桂的
這五條健身知識,每一條都打破你的常識,網友:漲知識了
想買好三七看這裡,還有你不知道的知識
白酒的基礎知識,一看便知!
都這麼大了,你需要知道這幾條冷知識,圖二的國旗有人認識嗎?
有關於「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知識,沒想到竟然是用來罵吳三桂的
寵知識 | 養的不是貓,怕是一隻逗逼
就是依靠這些東西,日軍的防禦力才有了保障 | 地球知識局
世界第一長河的源頭為什麼這麼難找?地球知識局
要擊破第一島鏈,土耳其首先需要把這個島搞定 | 地球知識局
話說「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