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震驚你!明朝第一硬漢,為扳倒嚴嵩不惜以命死劾!當世幾人還有這樣的骨頭?

震驚你!明朝第一硬漢,為扳倒嚴嵩不惜以命死劾!當世幾人還有這樣的骨頭?


點題目下方

歷史震驚你

關注中國頂尖文化平台



文:當年明月


嘉靖二十六年(1547)是一個極不平常的年份,其特別之處就在於那一年的科舉。




因為在這次進士考試錄取的名單中,有著這樣幾個名字:張居正、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



張居正就不用說了,李春芳和殷士瞻都是後來的內閣重臣,風雲人物,而這位王世貞先生更是值得一提,此人是明代「後七子」的領軍人物,引領文壇二十餘年,無人可比,而更具傳奇色彩的是,據說他閑來無事,曾寫就一書,書名《金瓶梅》。




當然,王世貞先生只是此書的作者嫌疑人之一,但此人名聲之大,影響之遠,可謂驚世駭俗,這是年頭久了,要換在幾百年前,王先生就是超一流的明星人物。




而當新科進士們整齊列隊,帶著榮耀和笑容大步邁出大明門的時候,這四位仁兄正佔據著前列最風光的位置。




能走在隊伍的前面,是因為他們有著足夠的資本,李春芳是那一科的狀元,張居正、殷士瞻都是前二甲頭名,庶吉士。王世貞更不在話下,他的父親王忬是都察院右都御史,二品大員。在當時人們的眼中,這是一群註定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的人。




然而在那支隊伍的後列,還走著一個沉默寡言的人,與前面那四位相比,此人著實不值一提,他家境貧寒、沒有背景,考試成績也一般,不是庶吉士,一般說來,這號人的最終命運也就是外派縣官,或是在六部混個職位,苦熬資歷直到退休。



歷史是喜歡開玩笑的,這個被所有人忽視的人卻最終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當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這些昔日的風雲人物,被歷史的黃沙掩沒,被無數人遺忘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記下了他的名字,他的光芒只有張居正堪與比擬。




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楊繼盛,字仲芳,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1510)生,家裡很窮。




楊繼盛不但窮,還很苦,因為他七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沒閑著,給他找了個繼母,更不幸的是,這位繼母也不是省油的燈,缺少博愛精神,沒把他當兒子,只讓他做雜役。



在苦難的童年中,楊繼盛開始成長。




童工楊繼盛的主要工作是放牛,他沒有父母的疼愛,也沒有零花錢,犯了錯還要挨打,然而楊繼盛沒有辦法,日子只能這樣一天天地過。




突然有一天,他牽著牛回家的時候,對家裡人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想讀書。」



在沒有希望工程的明代,這句話對於楊繼盛的家人而言,大致是一個笑話。




家裡沒有錢,即使有,也輪不到你。




楊繼盛的哥哥隨即給了他一個輕蔑的答覆:




「你才多大年紀,讀什麼書?」




「我能放牛,就不能讀書嗎?」一個倔強的聲音這樣回答。



然而倔強不能解決問題,楊繼盛還是不能去上學,但在他的堅持下,父母最終准許他去私塾旁聽,但前提是必須干好本職工作(放牛)。




於是

每天放牛之後,楊繼盛都會把牛系在學堂門前,然後站在窗外,或是躲到角落裡,忍受著那些交過學費的學生鄙視的目光,認真地聽著課。




這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站了六年之後,楊繼盛的熱情終於感動了他的父母,於是他們把十三歲的兒子送進了私塾。在這裡楊繼盛努力學習,不負眾望,先後考中了秀才和舉人。




可是舉人楊繼盛依然是個窮人,雖然不用再交賦稅,但他不會鑽營,生活依然窘迫,為了節省費用備考,他進入了有國家補貼的國子監。




在這裡,他遇見了那個和藹的國子監校長(祭酒)徐階。




如以往一樣,徐階認真細緻地慰問每個學生的情況,當然,也和以往一樣,他並沒有記住其中的大多數人。



楊繼盛就在被忽視的大多數人中,作為一名國子監的普通監生,他沒有官僚的背景,也沒有庶吉士的前途,自然也沒有被徐階牢記的理由。




徐階沒有想到,十年之後,這個貧寒而不起眼的學生,將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他打開那道勝利之門。



在明代,要想陞官,是要考試的,但這一關實在太難,官僚子弟吃不了苦,只好另覓他途,而要繼承父親的世襲官位,必須等到老爹死掉或是退休,是不太靠譜的。





所以國子監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因為監生可以直接做官,雖然名額極少,但總比沒有強。



於是在官僚子弟彙集的國子監,楊繼盛成為了一個孤獨的異類,同學們奢侈享樂、揮霍無度,楊繼盛卻只能每日讀書,按時就寢,因為他沒有錢,只能靠監生那點可憐的補助。




但楊繼盛從未自慚形穢,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當權貴子弟為了那幾個可憐的名額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楊繼盛卻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科舉中一舉中第,成為了一名進士。




楊繼盛的運氣實在一般,他被分配到冷衙門南京吏部,當上了六品主事,之後又改任兵部員外郎。和他的同學相比,既沒有庶吉士的光輝前景,也沒有地方官的油水實惠。




然而楊繼盛沒有怨言,他只是默默地工作,努力地幹活。




他不是一個聰明人,至少比張居正還差得遠,雖然他很勤奮,但勤奮是永遠無法彌補天分的。他缺乏大局觀,不會搞同事關係,不會拉幫結派,政務能力也很一般。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但他不以為意,因為對於出身貧寒的他而言,這一切已經足夠了。




雖然這個世界很複雜,官場很狡詐,但在楊繼盛那裡卻十分簡單,因為

他的為官之道只有一條:報效國家、體恤百姓。




這是大多數新官員們口頭禪和必喊口號,很多人喊得比他更響亮,卻沒有記住。




楊繼盛記住了,而且他照做了。

作為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他很知足,很感恩,他所期望的,只是踏踏實實地為國為民做幾件事而已。




所以當「庚戌之變」後,仇大將軍要開「馬市」再次妥協退讓的時候,楊繼盛當即站出來,憤然上書,反對馬市。




【編者註:大將軍仇鸞與嚴嵩爭權,不和。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率軍犯大同。大同總兵仇鸞重賂俺答,請求勿攻大同,移攻他處。明世宗即拜仇鸞為大將軍,節制諸路兵馬。兵部尚書丁汝夔請問嚴嵩如何戰守。嚴嵩說塞上打仗,敗了可以掩飾,京郊打仗,敗了不可掩飾,俺答不過是掠食賊,飽了自然便去。因而丁汝夔會意,戒諸將勿輕舉。諸將皆堅壁不戰,不發一矢。於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騷擾八日,於飽掠之後,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仍由古北口退去。事後,嚴嵩又殺執行他的命令的丁汝夔以塞責。因這年是庚戌年,史稱「庚戌之變」。】




仇鸞十分惱火,就告了楊繼盛的黑狀,將其關進詔獄,並貶官發配偏遠地區狄道。




狄道十分荒涼,少數民族聚居,本地人不愛好讀書,只喜歡鬧事,到這裡做官基本相當於勞改。




然而楊繼盛毫無畏懼,因為他是一個簡單的人,用簡單的方式,過簡單的生活。




他吃粗茶淡飯,住簡陋的房子,教當地人識字讀書,解決紛爭,不收一文不取一物,連蠻夷之地的鄉民也被他感化,大家都稱他為「楊父」。





居廟堂之上,處江湖之遠,皆憂其民者,方可為官。




不久後,仇鸞密謀敗亡,嘉靖想起了楊繼盛的忠言,便詔令他復官,先升他為知縣,一月後升南京戶部主事,三天後升刑部員外郎。




坐著直升飛機的楊繼盛還沒有到頂,很快他又回到了京城,這一次他的任職地點是兵部武選司。




兵部最窮的地方是職方司,而最富的無疑是武選司。武將升遷謫降,手中大筆一揮即可,又閑又富,肥得流油。




而毫無背景的楊繼盛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職位,完全是因為嚴嵩的推薦。




嚴嵩之所以保舉楊繼盛,自然不是欣賞他的正直無私,只是因為仇鸞是他的敵人,而楊繼盛曾經反對仇鸞,在他看來,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可是嚴嵩並不知道,在楊繼盛的敵人名單上,仇鸞只排第二,第一名的位置一直是留給他老人家的。




嚴嵩認為自己能夠利用楊繼盛與仇鸞的矛盾,能夠用官位和利益收買這個人,能夠將他收為己用,然而他錯了,因為他並不了解楊繼盛。




這是一個沒有私仇的人,他的心中只有公憤,即使整他個人,只要有益國家,他也毫無怨言,此即所謂大公無私。




大私無公的嚴嵩自然是無法理解這種品格的,他正在家裡等待著新同黨的加入,卻沒有想到,毀滅之路已然就此打開。




當嚴嵩自信十足的時候,楊繼盛卻已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朝局黑暗、民生凋敝,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嚴嵩,這位本應用心勤政的內閣首輔貪污受賄、結黨營私,干過的好事可謂罄竹難書(不是寫不完,是不太好找),心中裝著他自己,唯獨沒有全世界。




於是楊繼盛決定上書彈劾這個人。




在明代,彈劾可謂是家常便飯,比如你看某人不順眼,可以上書彈劾,和某人有仇,可以上書彈劾,政治鬥爭需要,可以上書彈劾,閑來無事找點活干,也可以上書彈劾。彈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講個人衛生、衣服沒穿對、腰帶沒系好,長相難看也可以彈,總之是只要想得到,就能彈得了。




而在這種環境下,明代的官員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大凡一個官員干到三品副部級,如果檔案里沒有十幾份彈章,那就是件極不正常的事情。




你彈劾我,我彈劾你,幸福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幾十年混下來,一次也沒被彈劾過的,不是人,是神。




在彈劾如吃飯穿衣的時代,平凡而不起眼的楊繼盛卻因此萬古流芳,是因為他使用了最為特別的一種彈劾方式——

死劾




在很多情況下,彈劾是一種政治手段,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大家同朝為官,混個功名也不容易,彈劾貪污,下次就少貪點,彈劾禮儀,那就注意點形象,就算是彈劾長相不佳,最多不過是去整容,你來我往,相敬如賓。




死劾,並非是簡單的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彈劾的對象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生命為賭注,冒死上劾,是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若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類的糾紛,是斷然不會有人用這一招的,嚴嵩沒有殺楊繼盛的爹,更不會搶他的老婆,相反,他提拔了楊繼盛,並希望將他收入門下。




然而楊繼盛拒絕了升官發財的機會,他已經下定決心,死劾嚴嵩。




嚴嵩不是他的仇人,他卻依然不忿,為夏言不忿、為朝局不忿、為死在蒙古馬刀下的萬民不忿,為天下不忿!




【編者註:二十五年(1546)至二十七年(1548)年間,內閣只有夏言和嚴嵩兩位大學士,夏言以其凌人的氣勢使嚴嵩惴惴不安,但嚴嵩以柔克剛,終以高人一籌的戰略將夏言擠出內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夏言因支持收復河套,再遭嚴嵩誣陷,終被棄市處死,年六十七。】




以天下為己任者,是然。




他並非不知道這樣做的下場,沈煉的遭遇就在眼前,並非沒有人勸過他,深通王陽明心學,熟悉鬥爭之道的唐順之及時看出了苗頭,作為楊繼盛的朋友,他曾寫信勸告:

「願益留意,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而為。」




【編者註:沈煉(1507年—1557年),嘉靖十七年進士,錦衣衛副官,為人剛直,嫉惡如仇,曾以「十罪疏」彈劾嚴嵩,被處以杖刑,謫居保安州為民。沈煉在塞外,卻仍以詈罵嚴嵩父子為樂。嘉靖三十六年,嚴世蕃遣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總督楊順設計誅除沈煉。恰逢白蓮教教徒閻浩等人被捕,招供多名嫌犯,於是列上沈煉的名字。沈煉終因被誣為謀反而遭到殺害。】




作為王學左派的嫡傳弟子(聶豹、徐階屬右派),唐順之十分清楚當時的政治環境,所以他苦口婆心相勸,希望楊繼盛不要出頭,以避禍患。




楊繼盛看了信,卻只是笑而不答。




他的人生只剩下了一件事情。




在上書彈劾之前,楊繼盛齋戒了三天。




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自由時光,四十二歲的楊繼盛回顧了他的過去,從童年的貧寒,到青年的求索,熬過了繼母的虐待,熬過了仇鸞的陷害,現在的他,是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前景光輝,仕途遠大。




然而現在他準備放棄所有一切,去完成那件必死無疑的大業。




因為放牛的楊繼盛、歷經磨難的楊繼盛、看盡官場黑暗的楊繼盛,依然是同一個楊繼盛。



在黑暗中的楊繼盛,是一個純潔的人。而面對這片窒息的黑暗,他無力反抗,只能發出那最後的吶喊。





楊繼盛雖然不聰明,卻也不笨,他十分明白,唐順之的話是對的。




死劾確實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但他沒有更好的方法。他沒有錢財,沒有權勢,沒有庶吉士的背景和入閣的希望,更沒有張居正和徐階的智慧。歸根結底,他只是個出身農家、天賦平凡的普通人。




他唯一擁有的,只是他的性命。




而彈劾後的流程他也很清楚,嚴嵩的誣告、錦衣衛的拷打、詔獄的長期關押,如果運氣好,可能還有行刑人的大刀。在這樣恐怖的環境下,根本不用指望什麼九死一生,只有十死無生。




然而他依然決定這樣做。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有著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等,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




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為有著一個恰如其當的名稱:




明知不可而為之。




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楊繼盛已經了無牽掛。




他拿起了筆,在鋪開的紙張上寫下了悲憤的心聲:




臣孤直罪臣楊繼盛,請以嵩十大罪為陛下陳之!




當楊繼盛將這封千古名疏封存妥當,遞送內閣轉交西苑之時,他已經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轉變,昔日那個放牛的貧農子弟,歷經幾十年的風雨,終將成為一位不朽的英雄。




就在嘉靖收到這封上疏後不久,消息靈通的嚴嵩便從皇帝的侍從那裡得知了奏疏的內容。




面對這個從五品小官義正言辭的控訴,嚴嵩害怕了,他雖然是內閣首輔,雖然是皇帝的寵臣,卻依然害怕這個來自最底層的無畏的聲音。




而且根據多年的從政經驗,他迅速作出了判斷——這人是來玩命的。




但就在他驚惶不定的時候,獨眼龍軍師嚴世蕃又出場了,聽完那慌不擇言的講述後,他卻只是鎮定地說了一句話:

「奏疏在哪裡,拿給我看。」




仔細閱覽之後,嚴世蕃露出了笑容,他告訴自己那慌張的父親,不用害怕,其實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幾乎就在嚴嵩知曉奏疏內容的同時,徐階也知道了,這也是沒辦法,十六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想在保住腦袋,混碗飯吃,就得時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動態。




徐階驚嘆於楊繼盛的勇氣,他萬沒想到,當年那個沉默的學生竟然有如此的血性,如此的勇敢,孤軍突起,去挑戰那個他絕對無法戰勝的對手。




他敬佩這個人,因為這個人做了連他都不敢去做的事情。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危險已向自己逼近。




因為楊繼盛是他的學生,而在那年頭,師生關係就是政治關係,楊繼盛上書,他雖然並不知情,卻也絕對脫離不了關係。而目前政局敵強我弱,還遠不到攤牌的時候,如此時與嚴黨開戰,必定功虧一簣。




徐階坐卧不安,直到他拿到奏疏全文,這才鬆了一口氣。




因為在這封奏疏的末尾,楊繼盛還加上了這樣一句話——「大學士徐階蒙陛下特擢,乃亦每事依違,不敢持正,不可不謂之負國也」。




真糊塗也好,假聰明也罷,這句關鍵的話最終挽救了徐階,保存了他的實力。




政壇的地震看似已經不可避免,嚴嵩驚慌失措,徐階忐忑不安,而楊繼盛卻只是鎮定自若,靜候處理。




【編者註:嘉靖三十一年(1552),禮部尚書徐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徐階與夏言的關係不疏,夏言曾舉薦過徐階,因而嚴嵩對徐階不免有些提防,但從威望與朝中勢力對比來看,徐階遠不是嚴嵩的對手,隨後雖有過幾次小小的試探,但徐階終不敢公然與嚴嵩為敵,只得謹慎處事。】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這件事情中,最為恐慌的並不是以上三位,而是另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人——高拱。




【編者註:此時,高拱因裕王老師的身份,泰然往返於首輔嚴嵩、次輔徐階二人之間。嘉靖帝駕崩後,裕王繼位,封高拱為少保兼太子太保,並以文淵閣大學士入值內閣。不久,高拱與徐階反目成仇,竟至相互攻訐,一度被逼退。但終因和皇帝關係深厚,最終還是逼退徐階,升任內閣首輔。】




無論是嚴嵩還是徐階,高拱都是以禮相待,所以這件事對高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然而就在

他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打開奏疏的抄本,看到那句要人命的話時,頓如五雷轟頂,馬上抄起文書去找徐階。——

因為裕王被牽連了進來。




他所看到的那句話,正是嚴世蕃所注意的那一句。




看著面無人色,氣喘吁吁的高拱,徐階十分納悶,然而當他順著高拱的指向,仔細研讀那句話時,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句讓嚴世蕃笑顏逐開,讓高拱嚇破膽的話是這樣寫的——

願陛下聽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裕、景二王。




徐階的臉白了,他很清楚,這是一句授人以柄的話,很容易被理解為裕王指使楊繼盛,借攻擊嚴嵩之名逼宮犯上,若被嚴黨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高拱之所以跑來找徐階,原因在於他認為楊繼盛是徐階的學生,上書必定是徐階指使,準備藉此和嚴黨決戰。




而徐階敢於攤牌,必然有著全盤計劃,但無論你徐兄有何打算,也得給兄弟劃個道出來,讓我早有準備,免得無故遭殃。




然而徐階誠懇地告訴他,自己並不知道這件事,也沒有後著。




這下子高拱傻眼了,一直以來,

裕王和嚴黨的關係並不好,而皇帝寧可信任他身邊的道士,也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以嚴世蕃的智商,絕不會放過這個一網打盡的機會。




看著團團亂轉的高拱,徐階也是焦急萬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還算是某種程度上的盟友,裕王如果倒了,對他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




千鈞一髮,面對幾近絕望的高拱,徐階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最後的辦法:




「事已至此,只能去找那個人了,聽天由命吧。」




徐階和高拱到底是政治老手,此時的嚴世蕃確實正打著裕王的主意,準備一箭雙鵰,借刀殺人。在他的指點下,嚴嵩把禍水引向了二王。




這個話題徹底觸痛了嘉靖的神經,他立刻派人前去詔獄質問楊繼盛(此時已經下獄):與二王有何種關係,為何要引出二王?




楊繼盛雖然耿直,卻並不笨,他意識到了問題中隱含的巨大風險,大聲答道:

「除了二王,朝中還有人不怕嚴嵩嗎?!」




聽到答案的嘉靖這才鬆了口氣,但危機還遠未結束,因為嚴世蕃先生從來就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也從未期盼楊繼盛會頭腦發熱,主動配合。事實上,他的計劃才剛剛開始。




嚴世蕃深知,雖然朝中嚴黨勢力龐大,但要想除掉楊繼盛,拉裕王下水,必須藉助另一個人的力量,而對於那個人,他是有把握的。




算盤打得確實不錯,可惜他的對手是徐階。




據說在象棋中,能看到後兩步的就是高手,看到後三手以上的就是大師水平,而在政治這種特殊的遊戲中,徐階是當之無愧的特級大師。他不但算出了嚴世蕃的企圖,還算準了他的預定目標。




於是在嚴世蕃動手之前,他搶先一步,找到了那個關鍵的人——陸炳。




楊繼盛和裕王的命運,就握在陸炳的手中。因為這位仁兄不但是特務頭子,還是詔獄的監獄長,在監獄裡做點手腳,搞份假口供,然後派出個把錦衣衛,深更半夜栽贓一下裕王,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陸炳是嚴黨的同盟,無論如何,他沒有拒絕嚴世蕃的理由,然而徐階依然登門拜訪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




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判斷——陸炳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已沒有別的方法。




面對陸炳這樣的老江湖,講客套或是談交情,無異於是自取其辱,徐階開門見山:

「此事不宜牽涉過廣,望三思而行。」




陸炳看著徐階,沉默不語。




他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他不願表態,也不能表態。




反正已經說了,徐階又提出了另一個要求:

「那個人還望老兄多加保全。」




聽到這句話,陸炳終於開口了:

「此人之事上通天子,非我所能為。」




意思是,這件事情已經通天,我是罩不住的。




這是句實話,徐階也只能嘆氣了:

「唯望老兄多加留意。」




陸炳點了點頭,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徐階走了,嚴世蕃來了。




當然,他的來意和徐階完全相反——把楊繼盛整死,順帶梢上裕王。




陸炳熱情地接待了他,還不斷點頭表示同意。




嚴世蕃滿意地走了,然而事情的發展並非如他所料。




此後嚴嵩父子天天在家裡等待著好消息的到來,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陸炳那邊卻毫無動靜。




嚴世蕃沒有再去找過陸炳,作為官場老手,他很清楚對方的這種態度所代表的意義——拒絕。




曾經的副手沈煉離去時的背影,是陸炳永遠無法忘懷的,所以在關鍵的時刻,他作出了這個關鍵的抉擇。




他雖然沒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卻依然堅守著僅存的良知。




外面大風大浪,斗得你死我活,而事件的中心人物楊繼盛卻是異常的平靜,他鎮定地呆在牢房中,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暴風驟雨。




在陸炳的授意下,詔獄的看守並沒有難為楊繼盛,但嚴嵩的能量卻並不是陸炳可以左右的,很快,楊繼盛就為他的勇敢付出了代價。




他被拖出了牢房,接受了廷杖一百的處罰。




廷杖是用大棍子打屁股,一般說來,如果是所謂「用心打」,六十廷杖就足以將人活活打死,即使不死也脫層皮,極為痛苦。




一位同僚實在看不下去了,他託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

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楊繼盛再次表現了他的無畏與勇氣:




「我楊椒山(楊繼盛號椒山)自己有膽,用不著這個!」




有種,實在太有種了。




楊繼盛沒錢買通行刑人,又得罪了財雄勢大的嚴嵩,一般說來是必死無疑了。


  


可讓人驚嘆的是,楊繼盛挨了一百杖,雖說皮開肉綻,傷筋動骨,竟然還是保住了一條命。除了他身體好外,估計也有某些場外因素——行刑者是錦衣衛。




不過一百杖還是結結實實的一百杖,不是打在棉花上的,楊繼盛依然只剩下了半條命,等待著他的不是救護車或高幹病房,只有潮濕而散發著惡臭的詔獄。




然而正是在這個恐怖陰森的地方,楊繼盛干出了一件聳人聽聞、挑戰人類極限的事情。



雖說是硬漢,畢竟不是鐵人,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經昏迷的楊繼盛被拖回了牢房,沒有人給他包紮,在蠅蟲滋生,骯髒陰冷的空氣中,他的傷口開始惡化感染。




在那個深夜,楊繼盛被腿上的劇痛喚醒,借著微光,他看見了自己的殘腿和碎肉,卻並沒有大聲呻吟叫喊,只是叫來了一個看守:「這裡太暗,請幫我點一盞燈借光。」




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要求,看守答應了,他點亮一盞燈,靠近了楊繼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灑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這位看守看見了一幕讓他魂飛魄散、永生難忘的可怕景象:




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那裡,他低著頭,手中拿著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刮著腿上的肉,那裡已經感染腐爛了。




他沒有麻藥,也不用鐵環,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帶著一副平靜的表情,不停地刮著腐肉,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在這個深夜,單調的摩擦聲回映在監房裡,在寂靜中訴說著這無與倫比的勇敢與剛強。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繼盛獨立完成著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以肯定)的手術,當年關老爺刮骨療毒(真假還不一定),也還有個醫生(特級醫師華佗),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群人圍著,陪他下棋解悶。




相比而言,楊繼盛先生的手術是自助式的,沒有手術燈,沒有寬敞的營房,陪伴他的只有蒼蠅蚊子,他沒有消毒的手術刀,只有往日吃飯用的碎碗片。




楊繼盛繼續著他的工作,腐肉已經颳得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掌燈的看守快要崩潰了,看著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雙腿卻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




他曾見過無數個被拷打得慘不忍睹的犯人,聽到過無數次凄慘而恐怖的哀嚎,但在這個平靜的夜裡,他提著油燈,面對這個鎮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震撼。




於是他開始顫抖,光影隨著他的手不斷地搖動著。




一個沉悶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片死一般的寂靜: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




二十年前,曾有一部極為轟動的電影《第一滴血》,後來還拍了續集,裡面的蘭博兄極為彪悍,曾把火藥灑在傷口上,給自己消毒,國人為之側目,皆視其為硬漢偶像。




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

在四百多年前,有一個叫楊繼盛的人曾經比蘭博還要蘭博,而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蘭博是假的,楊繼盛是真的。




楊繼盛就這樣活了下來,就這樣名震天下,就這樣永垂青史,因為他的堅忍、頑強、以及正直。



嚴嵩明白,陸炳是指望不上了,但刻骨的仇恨與畏懼是不會消弭的,楊繼盛非殺不可!




此時案件已經轉到了刑部,侍郎王學益是嚴黨成員,嚴嵩指使他從速解決楊繼盛,因為罵人是沒法殺頭的,嚴大人送佛送上天,指定了罪名:詐傳親王令旨。




可是副部長報上去,部長何鰲卻不批,郎中史朝賓還明確表示,絕不執行。




嚴嵩發怒了,他撤了史朝賓的官,並託人告訴何鰲,再不聽話,你就跟史郎中一起走。




何鰲妥協了,刑部就此遞交了處理意見——依律處決。




然而

嚴嵩萬萬沒有想到,他費盡心機的這份文書竟然還是無法執行,而他也無可奈何——皇帝不批。




嘉靖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鋒銳少年了,他已經做了三十年皇帝,經歷了無數風波,鬥倒了無數權臣,該吃的吃了,該玩的玩了,該整的夜整了,剩下的唯一願望就是多活幾年。




所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修道事業中去,把國事交給手下的大臣。




而這位聰明的皇帝之所以敢於放權,是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所有的大臣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沒有人能猜透他的心思。




一般說來,老闆越聰明,員工也就越難受,嘉靖老闆是不好伺候的,他不但天資聰慧,而且善於耍詐,你說東,他就偏往西,你讓他吃飯,他偏要睡覺,總之是讓你摸不著他的譜。




然而情況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日積月累的折騰中,大明公司的幾位頂尖員工終於超越了老闆的水平,成為了真正的領導者。




在這些足以掌控老闆的超級員工名單中,有著嚴嵩和嚴世蕃的名字,當然,還有徐階。在此之後不久,兩個更為厲害的人也將被列入這個名單,而他們所掌控的,將是天下。




耍猴的時代即將結束,被猴耍的時代即將開始。




至少在楊繼盛的問題上,嘉靖暫時還沒有被耍弄,他十分清楚此案奧秘,畢竟楊繼盛的目標只是嚴嵩,嚴嵩想借刀殺人,他卻不想被人當槍使。



楊繼盛的案子就這麼拖了三年,懸而不決,直到三年後的那起意外事件。





嘉靖三十四年(1555),楊繼盛仍在獄中頑強地堅持著,外面的同僚同事們卻忍耐不住了,人關了這麼久,吃了這麼多苦,連個說法都沒有,你當言官們是飯桶不成?




於是一時之間群臣上書,要求釋放楊繼盛,聲勢浩大,甚囂塵上。




嚴嵩沉不住氣了,此時,嚴黨的中堅人物,著名貪官鄢懋卿向他進言:

養虎為患。




嚴嵩點了點頭。




恰在此時,嚴嵩看到了他的乾兒子,嚴黨的另一幹將趙文華送來的一份論罪奏疏,在這份奏疏上,寫著兩個人的名字。




嚴嵩思索片刻,拿起了筆,在這兩個名字的後面,又加上了三個字:楊繼盛。




因為他十分清楚,名列這份奏疏上的人,必死無疑。而皇帝在盛怒之下,是不會注意到這個小小的筆誤的。




嚴嵩充分地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歷時三年,用盡手段,他終於把自己的死敵楊繼盛送上了黃泉之路。




然而他萬萬不會想到,在他寫下楊繼盛名字的那一刻,他已犯下了一個最為致命的錯誤,覆亡之門就此打開。




在隱忍的日子裡,徐階時刻注意著嚴嵩的言行,而他遲遲不動手,是因為他一直未能發現嚴嵩的破綻。




縱橫官場四十餘年的嚴嵩是真正的精英,他雖然貪污受賄,雖然結黨營私,卻無人能抓住他的把柄,因為他知道哪些錢可以拿,哪些不能拿,哪些人要打,哪些人要拉。




所以這麼多年來,他只受到過一次真正的威脅,然而那位慈悲為懷的夏言先生放過了他,此後他變得更加謹慎小心,狡詐無情。




然而他終於大意了,楊繼盛的死劾激起了他的憤怒,混淆了他的思維判斷,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殺死楊繼盛。




楊繼盛就是奔著死來的。




他不受嚴嵩的收買,不聽朋友的勸告,明知毫無勝利的希望,卻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以死罪彈劾嚴嵩,因為他的目的很明確:

只求一死。




用死來表達他的憤怒,用死來喚醒膽怯的人們,如同春秋時的鑄劍師那樣,楊繼盛用他的生命鑄就了那柄斬殺姦邪的利劍。




事實證明,楊繼盛的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圈套,而嚴嵩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




嘉靖三十四年(1555)九月,正如嚴嵩所預料的那樣,憤怒的嘉靖批示了這封奏疏:秋後處決。




消息傳出之後,一個女人在自己簡陋的房中,完成了另一封奏疏。




這個女人是楊繼盛的妻子,英雄的老婆自然也不是常人,在上書里,這個弱女子提出了一個公平的交換條件——

倘以罪重,必不可赦,願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




一命換一命,很公平。



明代楊繼盛《謫所寄王世貞詩札》 鎮江市博物館藏




嚴嵩看到了這封奏疏,然後扔進了文書堆里。




楊繼盛的妻子文化不高,這封文書是她口述,由王世貞代寫的,在臨刑前,他再次來到獄中,去向他的同年兼好友告別。




王世貞是個講義氣的人,之前他曾多次探監,給楊繼盛送來湯藥,幫助他熬了下來。




可是事已至此,回天乏術,於是在詔獄中,王世貞和他的朋友見了最後一面。




眼前的楊繼盛已經不成人形了,他沒有父母的疼愛,眾人的追捧,他很平凡,即使在那支光榮的進士隊伍中,他也只是一個為人忽視、沉默寡言的人,輝煌顯赫從未屬於過他。




而今的他,只剩下了殘肢破衣、遍體鱗傷,還有即將到來的死亡命運。




楊繼盛卻只是平靜地提出了最後的要求:

「我的後事,就勞煩你了。」




楊繼盛沒有錢,他的妻子也沒有錢,對他而言,要想找口棺材入土為安,是比較困難的。




王世貞用力地點了點頭,這已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完了,楊繼盛即將走向他人生的最後舞台——刑場。




在這最後訣別的時候,王世貞終於不禁放聲大哭:

「椒山,事情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啊!」




然而此時的楊繼盛笑了,他倚著牆壁,用殘腿支撐著自己的身體:

「元美(王世貞字元美),不必如此,」在昏暗的牢房中,他的臉上映射出無比自豪的光芒:




「死得其所,死又何懼!」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初一日,楊繼盛英勇就義。




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中,手無寸鐵的楊繼盛,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只憑藉他的信念和勇氣。




臨刑前,他賦詩一首: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在這一天,嚴嵩在他的府邸里歡慶自己的勝利,而嘉靖依然在西苑繼續著他的修道事業。




在這一天,楊繼盛用他的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嚴嵩的真面目,之前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的嚴黨就此走上滅亡之路,因為有這樣一句古話——眾怒難犯。




也就在這一天,努力營救卻終未如願的徐階,在他學生血淋淋的屍首前,領悟了政治鬥爭的最終秘訣:




對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嘉靖四十一年,通過萬壽宮失火事件,嚴嵩逐漸失去了嘉靖皇帝的眷戀,徐階則逐漸得到了嘉靖的信任。見時機已經成熟,在徐階的授意及支持下,御史林潤、鄒應龍,法司黃光升上表彈劾飛揚跋扈的嚴世藩,並藉機扳倒嚴嵩。




林潤、鄒應龍、黃光升認為,要告倒嚴世蕃,最具殺傷力的是其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以及設置冤獄,殘害楊繼盛、沈煉罪,這兩項,民憤極大,足以置死。




徐階不以為然,民憤對皇帝來講,算個屁?他拿著他們的讞詞,也就是給嘉靖皇帝的上書,問道:「諸公欲生之乎?」答曰:「必欲死之。」




徐階冷冷一笑:「若是,適所以生之也。夫楊、沈之獄,嵩皆巧取上旨。今顯及之,是彰上過也。必如是,諸君且不測,嚴公子則安然無恙也。」


  


正當他們愣神之時,徐階掏出了一份奏章,他們打開一看,只見言辭犀利,切中要害,只覺得殺氣撲面而來。


  


這沈、楊兩案雖說是嚴世蕃出的主意,但卻都是嘉靖自己定的罪。嘉靖是何其愛面子的人啊,如若以沈、楊兩案當作理由治嚴世蕃的罪,必定會遭到嘉靖的極力維護,到時候嚴世蕃必定能逍遙法外!


  


在奏章之中,徐階隻字不提沈、楊兩案,卻有兩條嘉靖皇帝最討厭的罪名:

作亂、通倭。


  


此折一上,皇帝立即下詔逮捕嚴世蕃,並勒令嚴嵩退休。




現在已是徐階掌控大局。很快,嚴世藩被判斬首;而嚴嵩則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兩年後病卒。




在暗中觀察學習嚴嵩十幾年後,徐階終於「出師」了,一招制敵!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

或支付稿酬。

謝謝。QQ:12203980097


為你精選10個優質微信號給你生活的養料,喜歡就長按關注。


古典文化精粹


XDLHHY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聖盞堂


jianteabow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讀史知今


iiihistory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古典與文化


iiiclassica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讀書智


idushuzhi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經典讀物



JDDWWX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她閱


SHE-READ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吃喝玩樂愛北京


CHWLABJ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國學文化與生活藝術



GXWHYSHYS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每日精彩正能量


MRJCZN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思想匯聚人生


SXHJRS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好女人好家庭



HNRHJT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獵奇鎮


LCZ88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教你變漂亮



JNBPL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健康養生道


JKYSD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生活寶典


SHBD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治癒繫心理


ZYXXL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歷史震驚你


LSZJN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震驚你 的精彩文章:

解密新中國奇案:冒充周總理筆跡詐騙中央銀行巨款
揭秘丨劉備:史上最坑老婆的男人
一位57歲母親退齣兒子家庭的真實經歷,值得每個老人借鑒

TAG:歷史震驚你 |

您可能感興趣

這5件事最傷腎,很多人還不惜命,每天做好幾次!
漢武大帝為何不惜一切代價,弄到汗血馬?這些年,我們有些錯怪他
有些人為了復國不惜頭破血流,這兩個朝代為何沒人這樣做?
謝娜睡前原來有這麼一個「特殊愛好」,為多吃一口烤肉不惜暴露!張傑直呼:媽呀!
這些明星愛狗如命,為愛犬不惜一擲千金,羨慕了吧!
曹操三父子都喜歡的女人,為她不惜兄弟反目,卻為何又賜死了她?
你身邊有哪些人,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糟透,真是哀其不惜
你為了臉不惜花幾千幾萬,最後洋相卻出在這裡!
這隻鴨子愛上一隻狗,每天寸步不離的追隨,腳掌磨破也在所不惜!
孤注一擲!莫雷不死心或亮出殺手鐧,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打造三巨頭
「北漂」路上的戚薇,為達目的竟不惜一切,這樣的她你喜歡嗎?
究竟是什麼馬這麼有魅力,讓漢武帝不惜賠上數十萬性命也要得到?
蠍子精一直深愛著唐僧,她為了唐僧不惜這樣做!
一人之下:她為獲得異能不惜粉身碎骨,神明靈都拿她無可奈何
一個女人對你有這5個表現的,得而不惜請放手!這些女的太愛你了
兵器怪,死得快,這些怪兵器敵人卻最愛,看見玩命搶,不惜把命喪
正式宣布!勇士老闆下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留住這些人!
王藝真是一個狠角色,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說出這一句話!
為得美人一笑,他不惜殺害忠臣,後發明比挖心還殘忍的酷刑!
慈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害死親妹妹!夠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