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喚醒阿膠記憶,傳承膏方文化


首家膏方博物館正式開館


文/范宏博 攝影/潘之望 宋佳音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在今年的世界博物館日來臨之際,首家膏方博物館正式開館。該博物館坐落在山東省東阿縣中膏集團院內,由中膏集團承建,是按照上古中醫的核心思想進行設計、施工、建造的,整體上採用代表陰陽的黑白兩色為主色調。其核心展廳採用五行布局,分設木、火、土、金、水五廳。博物館穹頂採用人字形設計,寓意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中國膏方博物館


膏方博物館收藏了諸多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珍貴葯具,為了收集這些文物,中膏集團創始人曾凱等人煞費苦心。他們歷時9年,足跡遍布16省,共收集和中醫膏方相關的文物1500餘件,展品有清代膏方木刻板、清代醫用象牙戥子、民國藥用杵臼、清民國藥用鐵研船、清代細貴藥材銅製鍘刀、清代銅製膏方掛旗工具、元代紫釉香薰爐等。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孩子在膏方博物館內近距離接觸膏方文化


曾凱指出,中醫收藏不僅是一種愛好,更是對中醫文化的一種傳承、一種情懷。膏方文化是中醫文化的一個結晶,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今後,膏方博物館將免費對外開放,希望人們在膏方博物館可以領略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明。


走進展廳內,一則落款為「滌生曾國藩」的題詞首先映入眼帘。題詞內容為:「祖德宗功千載福澤,子承孫繼萬年蒸嘗。」這是曾國藩為好友曾德生所辦的醫館而題。

曾德生醫館的創始人曾傳德,字德生(1809~1888年),清道光年間人,是曾子第七十代嫡孫。曾德生師從名醫崔建庵,研製中醫藥膏方,壽人濟世。崔建庵曾贈送給曾德生手稿真跡《婦科宗主》,傳承至今,也收藏在膏方博物館,中膏集團創始人曾凱為曾德生醫館膏方第七代傳承人。


在博物館的1號展廳內,一隻造型精美的清代宮廷服用膏方罐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古代能工巧匠的工藝之精妙,可窺一斑。據介紹,膏方出現於秦漢時期,興盛於明清時期。清代膏方屬於宮廷御用,備受達官貴人青睞。晚清時,隨著貿易和物流的發展,配製膏方所需的藥材能夠在全國流通,膏方才開始在民間流行。


隨後,曾凱指著清代阿膠進貢手摺子解釋道,手摺子是清朝時進貢者進入皇宮午門的特殊「通行證」,其方格內可放進貢禮單。阿膠在膏方的製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所謂「無膠不成膏」。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中藥是否道地,直接決定了其品質的好壞。東阿縣是阿膠的原產地,建國後,我國的歷版藥典都明確規定阿膠要用驢皮熬制。中膏集團擁有專屬養驢基地,每頭驢的耳朵上都戴著黃色的標牌,這相當於驢的「身份證」,用於驢皮溯源。東阿黑毛驢驢皮是製作阿膠的最佳原料,熬出的阿膠透如琥珀,符合上乘阿膠的標準。

膏方製作工藝要求非常高,在人工、器皿、物料、技法等方面,要嚴格遵循古法要求。制膏方非精細加工不能成膏,需要老銅鍋熬制、冬竹攪拌、瓷罐保存,從煎煮、過濾,到濃縮、收膏,都需要制膏者經驗豐富。


在活動現場,膏方技藝傳承人現場演示了阿膠熬制工藝和膏方製作工藝。傳承人介紹說,熬制阿膠和膏方使用的是東阿的泉水。泉水源自泰山與太行山兩股地下潛流,經層層地下岩石、砂層濾過,清潤醇厚,比重高,易於去雜提純,是熬膏的最佳用水。


現代科學也證明,東阿之水溶入了大量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鈣、鉀、鎂、鍶等,不含對人體有害的鉛、砷等,有助於驢皮中膠原蛋白水解濃縮。這樣製成的阿膠,分子量小而純度高,易被人體吸收,能通達五臟六腑,滋養筋脈。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膏方技藝傳承人在配製熬膏方所需的中藥


膏方是否靈驗,不僅要看其選料是否道地,也和熬制的工藝有著很大關係。收膏的標準是「滴水成珠」和「掛旗」。所謂滴水成珠,就是收膏時,取一點膏澆滴在水中,不會迅速分散和溶化,而是像珠子一樣在水中,這是對膏膠黏稠度的一種檢測。掛旗則是用竹片在膏里攪拌後拿出來,膏藥會像一面旗一樣掛在竹片上。在博物館內,參觀者近距離接觸了膏方的製作過程,紛紛表示大開眼界。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專業藥師在操作「葯碾子」

藥用鐵研船又稱「葯碾子」,是由鐵制的碾槽和像車輪的碾盤組成,使用時用雙腳蹬住,來回研磨。一些藥材如酸棗仁、白豆蔻等,都需要在槽中來回軋碾,以便讓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幾位前來參觀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體驗了一把,在專業藥師的幫助下,孩子們將雙腳踏在碾輪上,輕鬆地滾動著,玩得不亦樂乎。

世界博物館日,中國膏方博物館東阿開館,快去感受源遠流長的膏方文化吧!



中膏集團創始人曾凱(左)和曹東義教授(右)共同為博物館開館揭牌。


中國葯文化研究會葯食同源產業學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曹東義教授對膏方博物館的建成大為讚賞。他興奮地說:「水火既濟結成膏,葯食同源養氣血。在膏方博物館內徜徉,靜感中醫的博大精深,彷彿穿越於千年時空,和古人進行對話。」


他還指出,「膏」是雨水對土壤的恩澤作用,中醫的膏方就是潤澤人體的流膏,通常用於慢性病的調養。膏方文化作為中醫養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流傳千年,享譽萬家,它深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蘊含著豐富的哲學精神。膏方博物館在道地阿膠的產地——東阿建成,有助於喚醒阿膠的歷史記憶,讓大眾了解膏方背后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養生文化,將阿膠文化、膏方文化植根心靈。


編輯 || 范宏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得了肛瘺只能手術嗎?
做白斬雞 切法是關鍵
孩子走路外八字是腿部發育有問題?
上火了能隨便清火嗎?
泌尿系感染試試茶療方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