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上海江鎮中學足球隊合影。


「中國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口號喊了許多年,但一直到最近,球迷們才終於看到了這句話步入現實。


一個月前,中國足協與中國青少年校足辦聯合主辦的青少年超級聯賽拉開大幕,在許多人看來,這稱得上是中國青少年足球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首次出現的主客場制,更加嚴格與合理的比賽組織,史上最高的比賽密度……在參賽球隊上海江鎮中學足球隊主教練陳華剛看來,青超聯賽打響後,現在是他20多年青訓教練生涯中最「累」的時候。


但這個「累」字,卻是一名真心希望中國足球越來越好的足球人所願意看到的。在陳華剛的青訓生涯里,他已經培養出了傅歡、蔡慧康和女足黃旖旎這三名國腳。


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按這個趨勢下去,我們能夠成為足球強國。」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比賽數量終於能和日韓相比


一直以來,每當出現分析中國青少年足球的文章,其中總會提到一個關鍵點:比賽數量。


的確,多年來,中國青少年足球的比賽場次不足的問題飽受詬病,也被圈內人看成是給中國足球「拖後腿」的主要因素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之前,中國各年齡段青少年球員的年平均比賽場次僅有20場左右。2011年之後,中國足協對青少年競賽體系進行了整合調整,這才讓這樣的窘境開始了好轉。


近幾年間,參加中國足協「U字頭」賽事的青少年隊伍一般一年能夠有30到40場的比賽數量。然而這還不夠——去年,足協提出的目標是:第一目標達到40場左右,第二目標達到50場左右,第三目標達到世界通行的60場左右。

今年新出現的青超聯賽,解決的正是這個當務之急。


「青超聯賽是屬於分大區的比賽,大區的主客場比賽,一年就能打到15場。之後還有後面階段的比賽。」參加今年青超的上海江鎮中學足球隊主教練陳華剛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全部加到一起的話,U字頭比賽還能有30場左右,加上一些友誼賽、交流賽,單論U14這一支隊伍的話,目標是一年能打上70到80場。」


這個數字是怎樣一個概念?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陳華剛指導小球員。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日本,一支青少球隊參加全國統一組織的比賽數量一年有近30場,不過他們還會參加大量的地區級別比賽,一年下來,50到60場的比賽數量應可保證。


而在韓國,青少年足球賽事採取主客場制已久,一支隊伍平均每年的比賽數量約在60-100場之間。


換句話說,至少從今年開始,雖然仍有差距,但中國的青少年足球比賽數量已經有和日韓相比的資格了。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孩子們很累,但沒人不想踢


毫無疑問,比賽數量的增加,帶來的是小球員競技水平的提高。


「比賽頻繁了,對孩子的幫助還是很大的。不管是水平好的球員,還是相對差一點的球員,都是一種鍛煉。可以讓替補球員,讓更多的孩子去感受比賽。」陳華剛說。


競技場,實戰才是提高技戰術水平的最佳辦法,「以賽代練,把訓練中的技術運用上去。比賽中會發現很多問題,然後下來再去訓練中彌補。」


由於江鎮中學足球隊隸屬於上海申花的青訓梯隊系統,因此能夠進入隊伍的小球員,幾乎都有著進入職業足球的理想。


青超聯賽打響後,這一批只有初中年紀的孩子,也擁有了更加緊張的日程。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每個周末都有的主客場賽事,意味著他們沒有「休息天」。周一到周五訓練,周末青超。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諸如U字頭比賽、上海地方比賽、各類邀請賽等等賽事穿插其中。


此外,雖然今年的青超劃分了大區,但由於球隊數量的關係,同一大區球隊之間的距離也並非都很近。比如江鎮中學U14隊伍要去同為華中大區的武漢和長沙連續兩個客場,因為距離較遠,中間就不方便回來,而要在那邊一直待上十幾天。


陳華剛直言,「孩子投入的辛苦更多了,畢竟不是成年人,體力和心理上也會產生一些疲勞。」


「但因為說太累了不想踢的孩子,沒有。」


和傳統的體校一樣,在江鎮中學隊中踢球的孩子,也是遵循半天文化課,半天訓練的模式。


不過陳華剛說,相比當年,現在對青少年球員文化課的實際重視程度遠超往日。除了學校安排的半天課程外,球隊還請了教師在晚上為孩子們補習。


14歲的姜宇涵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踢球了,目前他已經踢了三場青超。


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青超開始後,自己感受到的變化就是,「比賽多了,鍛煉多了。但因為比賽都在周末,對文化課的影響還好。不過的確比以前更累了一點」。


但他對這個變化的看法是:「累點好。今後還是走職業足球道路,自己的目標就是進入國少隊。」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青訓教練「市場需求」暴漲


比賽數量的增加,固然是發展青少年足球的一大進步,但比賽的質量和軟硬體保障,依舊是擔心之處。


在圈內人士看來,短板仍然存在,首當其衝的就是教練缺乏的問題。


此前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上海校園足球聯盟秘書長游松輝就曾表示,在校園足球領域,教練員從數量和質量上都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缺口不小。


而校園足球這樣的基層,正是更上一層的專業青少年足球的基礎。說到這裡,陳華剛也有些無奈。


「如果每個學校都有有經驗的專職足球教練,對孩子打基礎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我們還不夠。很多基層教練不夠專業。」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即便到了青超聯賽隊伍這樣的青少年足球「高端」領域,好教練依然是個稀缺資源。

「一些好的球隊,一個年齡段隊伍就有專門的教練、助教、守門員教練、隊醫。像我們還起步不久,4支隊伍也就4個主教練、3個守門教員、兩個隊醫。」


「高薪挖人的很多,像北方有球隊就重金挖了不少人。」


不過,教練資源的缺乏,或許是推動足球發展中一個難以避免的「時間差」。隨著對青訓教練「市場需求」的暴漲,陳華剛說現在也有了更多人願意投身這一事業。


「我1995年剛開始做青訓教練時,一個工資500塊,在上海是很低了。但現在我們的收入都好了太多。如果沒有經驗,還有培訓的體系。一開始你跟著有經驗的教練做助教,待遇也不會是很低的。」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這麼搞,我們能成足球強國


對於像陳華剛這樣的青訓教練來說,足球和小球員們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


一周7天他從不離開球隊,吃住都在隊里,「家庭確實很難照顧。不過家人也都理解,我也確實是心裡喜歡足球。」


他說,青超聯賽開始之後,現在幾乎是自己20多年青訓生涯中最累的一段時間,但自己並沒有因此而想離開。

作為經歷過中國足球高峰和低谷的足球人,陳華剛對現在足球大環境的改善有著深切的體會。


曾經,中國青少年足球中「改年齡」幾乎是一個必須遵守的潛規則,也打壓了那些正常年齡的孩子,「改得確實是比較狠的。據我了解,以前有些地方收小球員,看了後第一句話:你先把年齡改了再來。」


他說,現在雖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杜絕這種亂象,但至少比以前已經「好了很多」。

一位青訓教練眼中的青超聯賽:中國足球這樣搞,我們能成強國



而在中國足球被「假賭黑」陰雲蔽日的那段時間裡,「職業球員」這條路也曾被太多家長嗤之以鼻。


但現在的青超聯賽場邊,幾乎場場可見小球員家長們在觀眾席上帶著鼓和標語吶喊助威。


「足球現在能給孩子帶來很多,比如很多大學的特長生,或者體院,或者是企業隊、基層教練,都需要足球人才。我認為是比以前的出路多多了。」一位家長表示。


現在,他手下又有弟子進入了國少隊。「陳華剛希望能再培養幾個出來」,這是他現在的目標。


而對於中國青少年足球的未來,他也終於有了信心。

「過去十年,我們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改革。但現在這麼多力量來搞足球,按這個趨勢,我們應該能夠成為足球強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安倍再陷風波:被曝為加計學園設系提供方便
荷蘭國王21年來每月2次擔任客機副駕,還想學開波音737
32歲的詹姆斯回頭望去,我怎麼比20歲還逆天
「最貴上海德比」周六上演,上海雙雄是否代表中超最高水準
韓國總統文在寅:絕對不能容忍朝鮮的挑釁以及核威脅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歐洲足球羞不羞,非洲血統撐起國家隊,球迷:如果換作中國一樣行
中國國家足球隊歷任主教練
中國少年足球隊在莫斯科大勝對手,教練都感覺這是奇蹟
他曾經只是一名五人足球的球員,如今在歐洲最大的舞台一戰成名!
中國海油的這個團隊,像足球隊一樣戰鬥!
他是人民軍隊成立初期的最高指揮,也一度訓練出亞洲一流的足球隊
這八首詩,足以為中國足球隊正名
比中國足球還搞笑的是中國足球電影
阿根廷足球的上一次成年國際大賽冠軍,離我們有多遠?
為什麼中國踢球的孩子這麼少?球迷:足球在中國會失去本質
各個國家最帥的足球運動員,中國這位帥到去演戲
足球——女足熱身賽:中國不敵法國
足球史上這個「世界球王」是中國人,他曾稱霸亞洲,德國都膽顫
曾被中國隊壓著打的日本足球,如何成為亞洲一流強隊?
北宋四大奸臣之一的他,靠踢足球上位,他能拯救中國足球?
足球王國,這個國家是世界盃史上奪冠最多的足球隊,拿了5個冠軍
不領悟這一點,中國青少年足球永遠是涼的
國足兩連敗!曾連贏歐美強隊,今晚中國足球的褲子都輸沒了
足球小將,這次是中國的!
世界上最帥的4位男星,美國隊長足球先生都上榜,他是唯一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