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誰在製造「小近視眼」

誰在製造「小近視眼」

眼科醫生們正在為一個數字憂心忡忡:20年前,上海市小學畢業生髮展成為近視眼的僅為極少數,但如今,剛入學的6~7歲上海兒童的近視患病率已接近10%,三、四年級10歲左右兒童近視患病率超過50%。值得注意的是,6~10歲發生近視的青少年,18歲成年前發展成為高度近視眼(高於600度)的風險大大增加。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暨眼底病學組組長、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執行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許迅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對當前我國青少年的視力發展狀況表示憂慮。「我們統計,高達90%的大學生是近視。中國20~30歲年輕人中有20%患有高度近視。」


他說,一般來講,相當一部分高度近視在中年以後發展成病理性近視,病理性近視的患病率目前約為人群的1%至2%,中國至少有1000萬以上這樣的患者,它是成人常見的致盲原因之一。可怕的是,大多數青少年學生的家長對此並不重視。相比於奧數培訓班、英語提高班、「小升初」擇校,給孩子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鏡,根本不算事兒。

在小學畢業前,遠視度數就已經耗盡


在上海,隨意走進一家餐廳,都可能看到「低頭族」。年輕的爸媽在刷手機,年幼的孩子則邊看iPad邊吃飯。


一隻裝滿水的玻璃杯,就能成為一個支點,把iPad往側前方一架,點擊「播放」鍵,時下最流行的動畫片就能開始專屬播映了。


為了方便孩子吃飯,上海家長妮妮幾乎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上下載了孩子所有喜歡看的動畫片,每次外出吃飯,妮妮與朋友聊天,孩子就在一旁乖乖地邊看動畫片、邊吃飯。

妮妮認為,現在的孩子不可能不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現在(幼兒園)不給他接觸,到了小學,也不得不接觸。躲不掉的。乾脆就這樣吧。」


許迅說,手機和平板電腦現在成了「懶惰媽媽」的陪伴神器,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小學入學伊始,就被檢出近視。


近年來,上海一些民辦小學在招生時會使用平板電腦作為面談環節的工具。比如,平板電腦上跳出若干個圖形,讓孩子尋找圖形的規律並選擇答案。


這種做法,一方面響應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不能筆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學校考察學生的要求,得到了較多應用。但同時,家長們也由此形成了讓孩子「先練練」的心理,練著練著,孩子就離不開平板電腦了。


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看到,每一個報名的孩子,都被要求同時購買一套標價468元的「遊戲」。培訓機構要求孩子課後自行登錄該遊戲,邊闖關邊學習英語單詞。每個月,培訓機構還會對通關成功、積分前十名的孩子進行獎勵。該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寓教於樂」的新方法,「這是健康的遊戲,有助於孩子知識的鞏固」。伴隨著手機、平板電腦、「健康遊戲」的發展,孩子們的視力越來越糟。

湖南某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小容,從小愛玩電子遊戲,最開始在遊戲廳里打《坦克大戰》,後來用電腦玩《星際爭霸》,現在又是網遊高手。他在念大學時,已經高度近視伴散光。而18歲的湖南大學生小陽,也是著名的遊戲玩家,學習成績全班第一,同時伴有高度近視。


因為小陽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父母對他的視力問題並未有多大重視,「只要不影響學習,就沒關係」。


許迅說,除了遺傳性近視,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是天生的遠視眼(正向度數),過去,人到了成年時,眼睛發育成為正視眼定型,保留輕度遠視度數。但現在,我國青少年大多在還沒有成年時,甚至在小學畢業前,遠視度數就已經耗盡,「中國青少年整體人群的屈光度數已經嚴重向近視方向漂移。」


「愛學習」的東亞人近視發病率高


這種「近視漂移」的罪魁禍首,專家們認為,一是持續不斷的學業壓力,二是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一個值得探究的現象是,兒童近視的發病率在崇尚「學習」的東亞人群中最高。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伊恩·摩根2012年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韓國96%的年輕人(20歲以下)患有近視,排名第一,我國台灣地區的比例是85%,新加坡則是82%。

許迅強調,東亞人群的近視發病率高,並非出於遺傳,一個例證是,在上世紀60年代,只有20%的中國人患有近視。


「兒童和青少年面臨著極端的學業壓力。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即使這意味著他們童年的大部分時光被關在室內。我們都知道,缺乏自然光會增加近視的風險。」他說。


許迅團隊的研究發現,中國青少年在入學後二、三年級近視發生率激增,到了三、四年級,約一半的孩子發展成為近視。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給幼兒園的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英語、數學、繪畫、音樂、棋藝,卻犧牲了體育鍛煉和戶外玩耍的時光。」許迅說。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的楊智寬教授也發現一個問題,文革時的近視發病率最低,而恢復高考後近視發病人群日漸增加、且越來越低齡化,「這與越來越重的學業負擔明顯相關」。


戶外運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楊智寬介紹,喜愛戶外運動的澳大利亞華人要比新加坡華人的近視發病率低20%,而研究表明80%以上的近視發病與後天相關,為「獲得性近視」。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近距離工作導致的用眼負荷大增」,其中近距離工作視物的距離和持續性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看來手機的危害最大,手機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尤其是遊戲更加具有吸引力,它有獨立的光源,不需要光照。特別容易導致持續性的視覺工作。」楊智寬說,手機、電腦、液晶電視均含有藍光損害,而目前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家長,對藍光的損害認知都非常少,這種藍光實際上可能會損害眼底。


近年來,不少學校都開展了信息化教學改革,有不少學校開展基於iPad使用的實驗教學,楊智寬認為,這種方法尤其不智,「最容易損傷孩子的視力。研究表明,以目前的速度,20年後眼底病可能會大爆發。」


怎麼辦?


2016年10月,國家衛計委、教育部和體育總局曾聯合下發文件,要求各地積極採取措施,關注、緩解青少年近視問題。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出於學生減負的需要,還是出於增強學生體質的需要,上海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最直接的一個做法是——規定所有中小學校每天都要保證「陽光1小時」。


也就是說,所有的孩子,每天在校期間至少有1小時的戶外活動。「教育部門的規定擺在那裡,學校很重視,但家長是否全力配合,還真要看各人的重視程度。」許迅說。


「人的觀念」,總是決定一件事到底能不能執行下去、執行到什麼程度的最關鍵因素。近視問題也是一樣,許迅認為,近視在我國青少年群體中高發這件事兒,實際上並未引起家長們多大程度的重視。


這位醫生在門診接待中發現,除了弱視、斜視的患兒家長會重視治療,很少有家長因為孩子近視來看病,「家長覺得,配副眼鏡就可以了。」


但實際上,青少年近視「一定要醫治」。根據許迅團隊的調研,青少年近視後每年的度數增長幅度在75度左右,因此,6~10歲段發生近視的青少年,成年後絕大部分會發展成為高度近視,「目前中學生高度近視比例是10~20%,誰也說不準,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10年後會不會達到50%。」


而高度近視中,會有一部分發展成病理性近視,出現致盲的眼底併發症。高度近視性的黃斑變性、視網膜脫離、青光眼等眼底病變會帶來嚴重的視力損害,有可能導致不可逆的低視力,乃至致盲,而這種情況,眼科醫生們認為是「災難性的」,「不能通過光學或手術解決」。


許迅說,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會變成高度近視,但現實是,目前10個青少年裡至少有一兩人發展成為可怕的高度近視,其中相當一部分將最終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視力。


北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玲所做的2016年國民素質調查報告指出,男性健康問題第一是眼科問題,女性健康問題第一是乳腺問題、第二就是眼科問題。近視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的影響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報告認為,到2020年我國全國人口近視發病率將達到50%,其中高度近視人群將達到7000萬人。


「大多數患者只會在視力已經非常差的時候才尋求治療,但情況往往已經不可逆轉了。」許迅說,對青少年來說,光學離焦原理設計的特殊眼鏡如OK鏡,以及M膽鹼受體阻斷藥物如阿托品,是目前業界公認能緩解近視快速增長的措施。可惜的是,大多數家長對此並不在意,也未尋求過眼科醫生的幫助。(王燁捷 洪克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華碩ZenFone AR將在美開售:Verizon獨家承銷
智能T恤可實時監測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呼吸頻率
工人曝光特斯拉環境:壓力大 受傷痛折磨不敢說
[動圖]直擊GoPro擋子彈救他一命:在脖子里炸裂
谷歌演示能讓電影級VR畫面運行在移動設備的Seurat技術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中國沒有湖北,面積將縮小近一半!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又是苦主!國字型大小近五戰敘利亞2平3負
菜鳥聯手快遞公司上線新版電子面單:面積縮小近一半
健身有多重要?健美選手停止鍛煉1個月,臂圍竟然縮小近7厘米!
《輻射76》迎來版本更新 主機版補丁大小近50G
她是劉少奇第六任妻子,比丈夫小近30歲,如今子女身價過億!
她比何鴻燊小近40歲,憑什麼被賭王恩寵30年?
科幻電影要變現實了,該激光技術可把體積縮小近1/1000!
小行星2000 QW7即將飛臨地球:大小近2.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