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灣故事-舊金山合約簽訂

台灣故事-舊金山合約簽訂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中,末代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在降書下筆簽字,代表日本正式向盟軍代表陳儀投降。然而,隨之而來國共內戰,導致國際情勢丕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十二月,中華民國政府就撤退到盟國託蔣介石代管的台灣;短短四年,中華民國的戰前領土最後只剩下金門、馬祖。

質疑點一:陳儀接受降書的身分是「行政長官」而非「省長」

質疑點二:宣言、公報皆非條約

質疑點三:佔領主義跟廢止《馬關條約》不是中華民國能夠單方面決定

按照台灣地位未定論者的說法,日本投降的對象是同盟國全體,中國戰區只是代表受降,所以如果佔領主義成立,那也不是由中華民國佔領,而應該是盟軍全體(形成聯合國),或是戰爭中攻擊台灣的主要國家──美國才對。另外,中華民國宣稱廢止《馬關條約》的時間是一九三七年「抗戰開始」,但正式對日宣戰,卻是一九四一年珍珠港事變之後。在國際法上,正式宣戰之後才能稱為「戰爭狀態」(Statusofwar),之前只能稱之「戰爭行為」(Actofwar),不正式宣告開戰,理當無法主張擁有任何戰勝權利。更況且《馬關條約》內也沒有條文記載,可由清國或其繼承政府得以單方面解除之條款或方式。

質疑點四:台灣可以比照義大利跟德國殖民地的處理方式

和《舊金山和約》有點類似,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五日生效的《巴黎和約》(又稱《五國和約》)中,和日本一樣屬於戰敗國的德國和義大利,也放棄了所有殖民地。但是,該和約言明和約生效一年內,須由同盟國共同決定這些領土歸屬,這是《舊金山和約》沒有的內容。因此,台灣應該要借用《巴黎和約》說明的辦法,比照辦理。其實,德國後來還分別被美歐跟蘇聯佔領長達五十五年,直到一九九○年九月十二日《德國最終解決條約》生效後,才由美蘇兩邊軍政府正式宣布結束佔領,主權交還給統一德國。

以上種種論點,乍看之下有些專業難懂,但他們正是台灣今天國際地位的歷史淵源,不論你認為哪一種說法比較有道理,也許都值得多花更多一點時間去思考和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合金彈頭》系列1-6的故事背景
煙台故事:?煙台山上的鐵證
紐約故事 圖片里的國度
《阿彌陀佛的故事》5-6集
《阿彌陀佛的故事》7 - 8 集
《阿彌陀佛的故事》3-4集
鳳凰山的美麗故事
《阿彌陀佛的故事》1-2 集
《西遊記》連載故事10
宿遷湖濱新區地名故事林場篇之:鍋框山與鏊子山
原創故事《蓋聶外傳之廣陵散》 第2集
《阿彌陀佛的故事》第9集
台州樵夫的故事
新作 | GDG葛喬治:北京融創壹號莊園F82別墅及其背後的故事
《孤島驚魂5》開啟系列新篇章 沙盒機制融入故事
遇見書房-原創作品《春秋故事》
故事 金蟬脫殼
【原創】江湖故事
LUCY講故事 | 中國原創繪本系列《小金魚兒》
故事電台 玉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