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黑幫不打架不砍人,還能坐在辦公室里數錢?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黑幫,跟日本的一樣奇怪。
作為世界上唯一承認黑幫合法性的國家,日本黑道組織在官方話語中被定義為「暴力團」,打架鬥毆,都是真槍實刀地干。
他們卻自認為是「任俠團體」,一本正經開公司,嚴守長幼尊卑,不忠於組織就切手指。但也會在萬聖節,笑眯眯地給小孩派送糖果。
來自體力勞動者的「義氣」與「責任」,勾勒出了日本黑幫的特殊氣質。
紋身是一種對抗
在日本一些溫泉浴室的門口,經常能看到禁止紋身(Irezumi)的人入內的字樣。
日本黑幫中非常流行的「套裝」一樣的全身紋身。/《日本紋身》(The Japanese Tatoo)
因為在日本,紋身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犯罪。儘管日本人紋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萬年的繩文(Jōmon)時代,但當今日本人對紋身的理解來自晚近的江戶(Edo)時期左右。
但當今日本人對紋身的理解來自晚近的江戶(Edo)時期左右。那時候,紋身是一種處罰罪犯的措施。
日本當局會根據犯罪類型和量刑輕重,在罪犯的手臂、手腕、額頭或面部等顯眼位置刺青。從形式上說,這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懲戒手段,即通過標記人群中的危險者,提示其他人遠離。
日本江戶時代,廣島縣會在罪犯的額頭上紋「犬」,筑前、阿波、高山野、肥前等縣在額頭或手臂上紋符號,作為標識。/iromegane.com
同時,刺青也旨在警告潛在的犯罪者,讓他們不要冒著被社會排斥的風險挑戰法律。
18世紀後,紋身在日本逐漸恢復了它的裝飾意義,有的紋身甚至寄託著民間信仰的功能意義。甚至當時有些消防員相信龍紋身能對抗烈火,於是紛紛在身上紋龍。
日本江戶時代的紋身示例。/Wikipedia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西方人來到日本以及「明治維新」的發展,日本政府以維護日本人形象為由,於1879年全面禁止紋身。這一禁令直到1945年美國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接管戰敗的日本後才解除。
1882年外國人在日本長崎紋身的繪畫。/橫濱紋身博物館
和紋身懲戒罪犯的歷史接近,日本黑社會的歷史也能追溯至江戶時期,露天商業活動中混雜的販夫走卒、賭徒等社會底層賤民都是暴力犯罪的潛在人群。他們有專門的稱謂——極道(Yakuza),名稱據說來自於日本傳統紙牌遊戲花札的最壞組合「八、九、三」,專門指涉暴力犯罪的個人或團體。
日本傳統紙牌遊戲花札的最壞組合「八、九、三」。/Outsider Japan
由於出身卑微,日本極道傳統中不乏「義」的一面,具體表現為用最直接的方式劫富濟貧,並組建屬於自己階級的暴力社團和利益集團。這一傳統保留到近代,除了2015年,山口組一直在萬聖節向當地兒童派發免費糖果。
日本黑幫山口組在萬聖節給兒童發糖。/RocketNews24
日本極道從一開始就帶有自下而上暴力對抗權貴,牟取自身利益的基因,在紋身被世人視為犯罪的主流文化背景下,主動紋身象徵著對禁忌的挑戰,標誌著自己與普通人不再相同,紋身也就成為這一群體建立社會地位和對抗當局的「旗幟」。
而且極道的紋身全部採用手工刺青(Tebori,手彫り),耗時長,痛苦大,因此紋身的象徵意義還在於「重新開始」,甚至「涅槃」。
1946年日本紋身師在黑幫幫派成員的肩上雕紋。/WordPress.com
人人都紋身的極道呼喚著勇於忍受痛苦的新人,在他們看來刺青是進入極道的隱喻。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在紀錄片《極道的死亡標記》(Marked Death of Yakuza)中採訪了一位紋身師,他曾是某黑幫成員。據他說,人們在成為黑幫成員以前,都會花很長時間在自己身上刺滿紋身,它意味著痛苦、流血和不可回頭。
紋身師在幫日本黑幫刺青。/Anton Kusters
因此,從紋身這一細節可以瞥見日本極道歷史的許多面向。
不過,儘管今天的日本黑道仍然保留著紋身傳統,但在組織結構、經營範圍、盈利模式、和警察的關係等,已經和往昔發生了巨變。
熱衷「洗白」的黑幫
日本主要極道團體包括山口組、住吉會、稻川會及神戶山口組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口組。
山口組創始人山口春吉。/Wikipedia
自1915年山口春吉創立至今,山口組已歷經六代掌門。
它是當今日本最大的黑幫組織,成員近25000人,勢力範圍遍布除廣島和沖繩以外的所有地區,甚至歐美國家也有他們的蹤跡。山口組年收入達800億美元(2014年),是世界第二大黑幫俄羅斯「松采沃兄弟會」的十倍。
回顧山口組的發跡史,初代目也就是山口組創始人山口春吉在進入極道以前,就是個碼頭工人。
日本港口和碼頭自江戶時期起就是風起雲湧的草根江湖,尤其在日本開埠、引進西方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後,港口和碼頭文化中草莽的一面反而更盛。
比利時攝影師Anton Kusters潛入日本黑幫工作數月,以「Yakuza」為主題拍攝的一組照片。/Anton Kusters
雖然20世紀初西方式的現代公司經營模式已在日本頗具規模,管理港灣的公司甚至有分管人力資源和現場督查的不同部門,但在人際關係和精神氣質上還有一些日本本土性的東西並沒有消失。
1912年,山口春吉在一家碼頭公司做人力資源管理。三年後,他召集周邊五十餘名碼頭工人成立了山口組。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山口組這樣的現代日本黑幫保留著強烈的儀式感,但它在本質上不同於古代草莽起義的「歃血為盟」。
從一開始,山口組就有一個現代內核,它是一種日式的工團主義(syndicalism),簡單來說它更像一個以盈利為目標的工會,有自己的社團產業,保障工人和社團成員的利益,不排斥使用暴力。山口組在成立之初,還需向它的上級大島組繳費。
1998年日本淺草寺街頭的黑幫成員。/Bruce Gilden
山口組通過鐵腕手段對內建立成員的凝聚力和忠誠度,這也是集體行動和個人犧牲精神的基礎。作為起初不被政府承認的暴力團體,山口組只得與更高級別的黑幫、敵對公司和政府打好交道,進而維護社團的共同利益。
為了達到目的,暗殺、綁架、敲詐是山口組動用法外權力的主要手段。
1975年至79年間,日本攝影師Seiji Kurata街拍中的日本黑幫成員。/Seiji Kurata
初代目治下的山口組因上游黑幫大島組屬於「博徒系」黑幫,因此它除了爭奪傳統產業的地盤外,還涉足賭博業。30年代初,隨著日本實體經濟蕭索和軍國主義抬頭,脫離了大島組的山口組開始發展風俗和娛樂行業。
日本黑幫涉足風俗業。/Anton Kusters
山口組的經營模式從成立之初就帶有現代公司的痕迹,為它在「戰後」日本經濟重建之時,趁機洗白創造了條件。這是日本現代「暴力團」的通例,而非山口組的特例。
三代目田岡一雄是迄今在任時間最長的山口組掌門(1946-1981),他見證了戰後日本從重建到崛起的整個過程。
1947年,民間貿易重新開放,山口組積极參与港口貿易。1949年,田岡一雄擔任港洞會會長。港洞會的前身是碼頭工人工會,這就再次印證了日本極道與暴力工人運動的關聯。
山口組三代目田岡一雄(左)和日本著名喜劇演員榎本健一(右)在酒席間接吻。/Wikipedia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承認黑幫合法性的國家,其政府規定,只要黑幫在制定的法律下活動,就發給其合法准證。日本黑幫的特殊地位也促使新經濟環境下的傳統「暴力團」紛紛洗白自己,也有社團核心人物轉投政壇的例子。
2012年10月日本法務大臣田中慶秋被曝接受外國捐款,並與黑幫有往來,後因身體原因辭職。/The Japan Daily Press
這時,黑幫核心人物遊走於黑白兩道之間已不是秘密。也是從戰後起,日本黑幫開始了蠻長而不停歇的「洗白」之路,直到今天。
九十年代至今,山口組這樣的大型「暴力團」把業務拓展到房地產和金融行業,主要犯罪類型也由過去的直接暴力犯罪變成洗錢、賣淫和軍火走私。作為地方自治團體,山口組下轄的56個分會不惜代價在各地收攬民心。
日本黑幫成員參加淺草神社三社祭,只有在傳統活動時黑幫成員能公開炫耀身上精美的紋身。/Wikimedia Commons
他們不僅有「不允許使用童工,不賣毒品,也不亂扔煙頭」的「幫規」,還開辦網站吸引民意,甚至在1995年神戶大地震和2011年海嘯後積極組織賑災,利用慈善手段收買人心。
日本黑幫的「衰落」
當日本黑幫紛紛放棄暴力路徑的時候,幫派內部的人員組織結構、管理經營模式和幫派與外界的關係都被重新定義了。
但戰後日本黑幫一邊「洗白」,一邊也走向了「衰落」。
2011年日本311海嘯發生後,黑幫團體比政府更快地響應了救援。/WordPress.com
這裡的「衰落」並不是指黑幫社團的收入降低了,相反金融和房地等暴利產業使其收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衰落」是指他們不再需要打架、砍人,光是西裝革履地坐在辦公室里數錢,就可以活得很滋潤。
日本黑幫通常擁有自己的辦公室、名片盒企業網站,高級成員甚至有養老金,會在警察處註冊。/Alexandre Sargos
為什麼日本黑幫會如此「墮落」?
一方面,日本黑幫依賴國家權力在經濟中的干預作用。他們希望政府控制失業率、通貨膨脹,維持現有經濟政治結構。要是全社會經濟都不行了,黑社會也不會好過。
另一方面,黑幫也渴求社會認可和獨立地位,並以此留住談判權和地方自治權。
一些日本黑幫會直接購買企業股票,逐步將幫派成員送進企業董事會,以威脅和控制企業。/Wall Street Journal
看似是黑幫自己主動選擇「洗白」,本質上是日本政府對產業政策和勞資關係調整的結果。為了從戰爭中迅速恢復,國家加強了對工業、工人和工會的多重控制。黑幫組織與工人多有交集,因此無法不受國家權力的影響。
20世紀下半葉至今,山口組內鬥不斷,針對中高層領導的暗殺事件頻發。這是日本黑幫集體受到衝擊的縮影。
1964年,日本警方發布《暴力取締對策綱要》,重新指定十個合法的廣域「暴力團」,其中並不包括山口組。
此舉不只使部分「暴力團」置於官方權力的視野下,也在於瓦解和取締山口組。警方不僅出動警力取締黑幫,還動用其他「暴力團」勢力挑起黑幫內鬥。
日本黑幫內部「斷指」的懲罰。/The Daily Beast
70年代後,日本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政府也不間斷地動用立法手段加強經濟干預。隨之而來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反而推動了黑幫離開暴力領域,轉入金融和房地產等高利潤行業。
在這其中,也有一些脊梁骨不夠硬的黑幫分支被「招安」里。沒有被招安和洗白不徹底的黑幫也在接二連三的打擊行動中受挫,打擊範圍涵蓋歐美和東亞地區的許多國家,主要指控包括組織賣淫、人口綁架、軍火走私和毒品走私。
1988年12月15日,山口組成員參加紀念四代目竹中正久的紀念活動。/Flickr
山口組六代目筱田建市於1997年被捕入獄,出獄時已經是2011年。彼時人心早已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四年後,山口組在時值「百年慶典」前後遇到了很大的內部分歧,並最終導致分裂,13個二級團體因不滿筱田建市而自立門戶。
這些都難免讓人想起電影《教父》三部曲,在經濟環境發生變革的時代,以家庭或類家庭結構組成的社團很難再用江湖法則生存下去。當經濟基礎不復存在的時候,家庭關係、社會紐帶、凝聚力和犧牲精神也就無從談起了。
日本黑幫成員參加淺草神社三社祭活動,根據日本法律規定,黑幫成員平時在公共場合不允許露出紋身。/Wikimedia Commons
近年來,退出日本黑幫的人越來越多。少部分黑幫成員轉型成為刺青藝人,仍遊走在極道文化邊緣。
更多的人選擇徹底退出,重新開始生活。尤其對於一些底層成員而言,繼續暴力團生涯絕非一條好的出路。在管控加劇的情況下,曾經威風八面的黑幫成員反倒成了「弱勢群體」。
醫學專家在檢查前黑幫成員的硅膠手指。/Getty Images
甚至因刺青不能去溫泉泡澡都是小事,有些黑幫成員的子女在校被其他同學看不起,冷落、排擠他們的事件更時有發生。
日本獨立記者鈴木智彥在《潛入報道:黑道的修羅場》中提到,大阪市一名山口組的二級團體幹部,只是因為問店家「東西可以便宜一些嗎」,就被扭送了警察局。
參考資料
[1] BBC:Marked Death of Yakuza(2009)
[2] Eiko Siniawer:Befitting Bedfellows: Yakuza and the State in Modern Japan(2012)
[3] Bruce Gragert:Yakuza: The Warlords of Japanese Organized Crime(2010)
[4] David Johnson:The Japanese Way of Justice: Prosecuting Crime in Japan(2001)
[5] D. Kaplan and A. Dubro:Yakuza: Japan"s Criminal Underworld(2003)
[6] Peter Hill:The Japanese Mafia: Yakuza, Law, and the State(2003)
[7] 李小牧:《歌舞伎町案內人》(2005)
[8] 日本放送協會:《歌舞伎町的夜與晝》(2008)
[9] 網易新聞:《日本最大黑社會山口組致歉:今年萬聖節沒糖果》(2015年10月23日)


※張學友乾媽張國榮紅顏知己,捧紅渣男卻慘遭劈腿
※有一種友誼叫陳坤周迅,關係好到買房都要買一起
※有一種人,今天你愛理不理,明天你高攀不起
※看不起畢加索的狂妄天才,一生只愛朋友妻子
TAG:牛人班 |
※為什麼日本人從不給老人讓座?看完後不敢相信!
※日本人識別帽子上為什麼會有兩塊布,沒想到還能救命!
※為什麼日本人就連約會也要戴口罩?到底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此人被日本人抓走,不僅沒吃苦,還胡吃海喝,鬼子哭求:你走吧
※日本人的那些腦洞設計,你還真想不到
※日本女兵包裡面裝的是什麼?不說你肯定想不到是這個!
※那個日本人不但自己冒充中國人在巴基斯坦騙吃騙喝,還想帶人去玩
※日本當時為什麼不跟德國一起攻打蘇聯?沒想到他打的是這個主意
※為什麼日本人吃什麼都能配米飯?原來是這樣!
※日本這款便利貼紙讓無數人瘋狂,感覺撕錢都不心疼了……
※換湯不換藥,日本這樣做只能自取其辱,得不償失!
※那年我們打殘日本,也打掉日本野心,近千年,他們不敢對我們叫板
※那一年,我們打殘日本,也打掉日本野心,近千年,他們不敢對我們叫板
※公主婚後都「租房」?為什麼說再不買日本房就晚了
※日本的雪人,惟妙惟肖,小黃人還是什麼都沒所謂,你看看什麼他們堆不出來?
※元朝為什麼沒打下日本?除了颱風,這三個活寶也「功不可沒」
※去日本還不知道要買什麼?葯妝店就夠你逛一天!
※又被坑錢!這次宰的是日本人!威尼斯市長:來了小費都不給就得花點錢!
※這個國家由一幫罪犯建立,打起仗來都不要命,日本至今都後怕不已!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日本吃不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