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汪品先院士:科學從來不是用發財和當官來衡量

汪品先院士:科學從來不是用發財和當官來衡量

本文首發於上海科技報


年逾八旬資深院士汪品先,最近又按捺不住科學家的情懷,主動請纓,新學期在同濟大學面向全校學子開設一門名為《科學、文化與海洋》的人文素質課,希望引導年輕的學子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拂去功利主義,祛除浮躁心理,在人文的滋養中一步步地取得科學創新實踐的突破。

汪品先院士:科學從來不是用發財和當官來衡量


本照片由同濟大學宣傳部提供,江平老師拍攝


現代科學是在文藝復興中產生的


首堂課的主題為「科學與文化——好奇心、幽默感和創造性」。汪品先院士首先從現代科學的起源說起,他說,現代科學是在文藝復興中產生的,科學根植於文化的土壤。許多國家設有「藝術與科學院」,將科學與文化兩者放在一起,科學和藝術的共同點,都是創造思維、創新衝動。汪品先舉例說,比如作為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的達?芬奇,近來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因為他留存的6000頁手稿與插圖涵蓋眾多學科領域,僅解剖學的圖畫就達200多頁,但並未發表,因為他只是個人興趣,並不想追求其他的東西。

在汪品先看來,科學和藝術一樣,原創性的科學需要靈感,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是在澡盆里發現的,歐陽修的作文構思是在「馬上、枕上、廁上」完成的,並不局限在書桌上。智慧的靈感猶如閃光,可以稍縱即逝,據說通用電氣公司研究大樓的樓梯口都擺有紙和筆,讓研究人員可是隨時記錄下突發的思想。

汪品先院士:科學從來不是用發財和當官來衡量



本照片由同濟大學宣傳部提供,江平老師拍攝


汪品先說,很多具有突破性的科學思考,和文藝思考之間在創造性並沒有區別,這種思考要求聯想和類比,並不以本學科為界限,奧地利的休斯用希臘女神命名已經消失的古大洋,叫做「特底斯河」;英國化學家洛夫洛克把地球系統比作希臘的大地女神,提出了「蓋婭」學說。可是,我國過去從科學院到高考均實行文理分家,導致中間出現斷層,而斷層犧牲掉的正是「創新」。而斷層的成因除了政策外,還有缺乏兩者之間的橋樑,缺乏文化人的科學興趣和科學家的文化素養,缺乏兩棲型的人才。

猶太民族以1000多萬的人口,贏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諾貝爾獎。汪品先對猶太民族取得的科學成績非常推崇,他們的文化值得關注,三千年歷史有二千年流離失所,可是卻在外界壓力下形成了對知識和智慧的重視。


科學家的工作不能用「拿到多少經費」來衡量


美國副總統Joseph Blden曾經狂傲地說,雖然中國的理工科畢業生比美國多好幾倍,但是沒有一項創新來自中國。我們需要反思!


在汪品先眼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法,極大地提高了科學的地位,但是科學又屬於文化範疇,所以科學既是文化又是生產力。而我們過度強調了物質,冷落了科學的文化方面。科學對社會的貢獻既包括有形的物質產品,也包括無形的精神升華。科學不是競技、更不是賭博,科學家的工作不可能單純用「產生多少價值」,更不能用「拿到多少經費」來衡量。過分強調科學帶來的利益,過分忽視了科學的本性,就可能促進違背科學道德的行為。

汪品先院士:科學從來不是用發財和當官來衡量


本照片由春秋君拍攝


「科學的土壤是文化,而且是先進文化。假如科學家失去文化滋養、缺乏探索驅動的科學研究,只能做技術改良,難以有創新突破。」以布魯諾、魏格納為例,汪品先院士說,回顧科學史上的許多重大突破,科學家不但幾十年如一日、如痴如醉地潛心探索,甚至可以為追求真理而獻出生命。許多重大的發現,研究者本人一沒發財、二沒當官,生前潦倒一世,身後才被追認。「這與今天我們按論文數目發獎金、科研立項時就盤算著得幾等獎的科技「文化」相比,相去何止千里!」


汪品先認為科學研究本身是一種文化追求,很難在文化受壓抑的的條件下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的相互交融是科學創新的最佳土壤,振興華夏不只是經濟和軍事,同樣重要的是文化,而華夏文化不能只靠孔夫子、太極拳,需要有科學與文化結合的新時代文化。

我們忽視了科學的「有趣」和「幽默」


「我們從來都是把科學描繪得太嚴肅了,學生一說科學就是認為那是考試,但是我們好像不知道科學本來是『好玩的』,既『有用』,而真正的原始創新往往是源於『有趣』:比如說我研究這個問題,如果有用那我太高興了;如果沒有用我還是要研究,因為解決不了我睡不好。出發點不是功利性 ,而是發自內心的。」汪品先說。


為此,他指出,科學研究和文藝創作都是智慧的產物,智慧有餘時就可以表現為科學中的幽默。他認為在我國的科學交流中,活躍氣氛不足,拘謹呆板有餘,嚴重缺乏幽默感。而科學表達中的「幽默」,有助於思想的表達、傳播的效果和爭論中的主動處境。他舉例說,2009年《自然》雜誌上刊發的一篇文章以「低俗生活」為題用漫畫介紹深海海底的新發現:岩石里生活著長壽的微生物;以「高雅生活」為題介紹4萬米高空的細菌,它們可以在大氣層里傳播,促進雲核的冰晶形成,影響降雨降雪。


最後汪品先院士以闡述這門課的宗旨作結,「這門課的目的,就是想在科學和文化之間構築橋樑——-哪怕只是架在校園角落裡的一座小木橋。」話音剛落,全場掌聲經久不息。


記者了解到,汪品先院士開設的這門課包含8次講座,每雙周二晚舉行,其中6講由汪品先院士主授,2講由校外知名專家講授。由汪院士主授的另5場講座,主題涵蓋「人類與海洋——兼談華夏文化的軟肋」、「東西方文化——我國知識界的百年困惑」、「科學與視野——時空的跨度和認識的深度」、「創新和語言——漢語、外語和雙語」等。


採訪、編輯/吳苡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自繪Mandelbrot集合(七)
轉基因作物便宜了誰?
崔永元終於賣食品了!他的套路你能看懂嗎?
趙南元:評「克隆人」所謂的倫理問題
長著「吸盤觸手」的神話海妖——大型頭足類 Cephalopoda

TAG:科學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的定義和偽科學的由來
想不到寺院里的師父原來是科學老師啊
權威《科學》發文:基因療法時代已經到來!
科學家:神秘的上帝粒子究竟為何物 它的來源及發現真的不易!
科學家們只是衡量宇宙的擴張速度,但我們需要新的物理學來解釋它
真實存在的,科學界至今也無法解釋的,人類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是中醫達不到當代科學的水平,還是當代科學達不到解釋中醫的水平?
中國科學家發明了納米機器人來對抗癌症
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認為:可能來自宇宙塵埃!
最新的科學研究告訴你,原來這樣是健康的!
用概率來解釋因果關係到底科學不科學?
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的科學成就曝光,你不能不為之震撼
科學家:蟲子應該被當做人類食物來源
用科學的方式來毀童年,假如迪士尼動畫發生在現實?
科學家:我們可以採用人類自己的科學技術來尋找外星文明!
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秦叔逵:醫學是科學與人性之光的結合
星際來客在太陽系亂滾,科學家無法從科學上準確解釋發生了什麼
自己的壽命竟然可以用科學計算出來
科學家否定地球的水來自分子雲,他認為水來源於罕見的宇宙蛋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