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伊日生活美學總經理黃禹銘在淡水的私宅。攝:徐翌全/端傳媒


一直嚮往有山,喜歡山海。設計師跟我說,我瞭望台再做一層,就能看到淡海,留到下一幢吧!」黃禹銘說。這一座隱身山中的房子,是他尋覓許久,顧不得屋舍老舊無法貸款,一見鍾情而結緣的房子。出於保留房子原有的氛圍和建築結構,並沒有太多的增建和修改。這兩個原本不相連的空間,透過當代藝術空間的概念,合為一體。


私領域的部分,也就是寢室的部分,使用黑色為基底的水泥打磨混白色石子,就好像是私密的錄像作品「黑盒子」播放室;在公共空間部分,像是餐廳和客廳,就使用了「白盒子」的呈現手法,讓自然光平均的散播在開放的空間裡頭。為了連接反差極大的室內空間,他們選用木質地的材料,用一個木盒子作為緩衝地帶,連接公私領域,也巧妙的把衛浴和廁所空間給隱藏起來。靠近黑盒子的是主人的衛浴空間,靠近白盒子的是供客人使用的。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公共空間部分,像是餐廳和客廳,使用「白盒子」的呈現手法,讓自然光平均散播在開放空間。攝:徐翌全/端傳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寢室的部分,使用黑色為基底的水泥打磨混白色石子,像是私密的錄像作品「黑盒子」播放室。攝:徐翌全/端傳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衛浴和廁所空間。攝:徐翌全/端傳媒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公共區域少用隔間,開闊和明亮感一氣呵成。仔細一看,會發現傢具和盆栽腳下都加裝了輪子,能輕易移動,創造不同的空間感。攝:徐翌全/端傳媒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午後的庭園。攝:徐翌全/端傳媒


環顧公共區域,會發現到隔間的使用非常少,幾乎都是開放的。尤其在公共空間部分,透過四周開窗和院子的落地窗,光線平均地分散在整個空間裡頭,加上原來鐵皮屋原始的閣樓空間的開放,開闊和明亮感是一氣呵成的。巧妙的是,仔細一看,會發現傢具和盆栽腳下都加裝了輪子,在不同空間需求的時候,就能輕易地移動這些東西,來創造不同的空間感。


多年美學的生活實踐


大多數一走進來的人,都會被宛如中央廚房般齊全的廚房,散落各處的植物,還有滿室的藝術品,給吸引住。雖然乍看之下有些像showroom,但其實展現了黃禹銘信仰的生活美學;從用的東西、吃的東西,再到藝術品,建構一個生活即是美學的概念。這裡頭的每一個物件,都有生活的功能,不是為了增添生活味的綴飾的樣品屋。


那張似乎有點歲月的長桌,曾是專櫃裡頭的展示台,黃禹銘說:「這一張桌子是原本101專櫃的桌子,當時撤櫃改裝時,我跟公司買下來的。」脫落的塗料、真實的原木,質地單純的展現,展現了他對於環保的支持,摒棄了矯揉和造作,難以想像多年前的他,也曾追求時尚,奔向時代的最前沿。當年在開設日光大道富錦店的時候,就是收集了600件使用過的木棧板,作為餐廳裡頭的牆面。在廊道供人穿鞋子的椅子,原是義大利某間戲院的座椅,上頭甚至是有編號的。


聽聞在松山車站的總公司有一個廚房,他親自下廚給員工吃,起初實在是半信半疑,但看到這些鍋碗瓢盆,專業的廚房和長桌,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就自然呈現。那張長桌,像極了歐洲咖啡館流行的「communal table」,讓大家在吃喝之餘,也能夠跟朋友互動,所以他也時常和夥伴在這裡工作,一起吃飯建立感情。

當藝術不再遙不可及


結束採訪後,車子慢慢駛入喧囂的淡水市區,那蜿蜒的路,茂密的樹林,充滿泥土草根的味道,還有彷彿是美國雕塑家Richard Serra的作品一樣,耐候鋼因氧化而有了粗糙的表面和鏽蝕紅銅色的圍牆,輕柔但剛毅的包圍著屋舍,仍舊環繞在我的腦海。



我們在這個家,看見了何謂藝術即生活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讀書,好好生活」,對黃禹銘來說,就是極致的生活美學。攝:徐翌全/端傳媒


那天午後,陽光普照,我們一行人在庭園裡頭,仔細地辨認他口中的40棵茶花、30棵柑橘樹,還有金桔、檸檬、柳丁、枇杷、無花果、櫻花樹。看著黃禹銘拿著花灑,替每一個植物澆水的模樣,像極了一位貼心溫柔的紳士。「我喜歡在院子裡頭看季節的變化,我喜歡雙腳踩在草皮上的感覺。」 與大自然親近,並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讀書,好好生活」,並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對黃禹銘來說,就是極致的生活美學。


(本文轉自端傳媒。)


_______________


「收口」精彩文章推薦:


《找照片,要多逛國外家居設計網站》

《Pinterest,設計師一定要加入的裝潢圖庫網站》


《裝飾設計師必備知識圖解》


《兒童房間該怎麼設計呢?》


《你說,設計這份工作能做一輩子嗎?》


《這個書架憑什麼征服世界?》


《中村好文:談家的觸感》


《設計師的價值》


《林夕:教我如何掛好一幅畫》


《運用裝飾讓空間活起來》


《瓷磚貼到轉角,怎麼收邊?》

《都說是「實木」,可被忽悠了哦! ( 板材科普貼)》


《這樣的大理石設計才是最頂級的》


《「踢腳線」與「頂角線」全面詳解》


《圖說四合院》


《精裝修各種收口做法,建議你收了它》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收口平台」,分享精彩文章。我們的目標是做最實用的,與技術、材料、設計素材相關的室內設計知識分享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口平台 的精彩文章:

水管保養法,用熱水每個月沖一次
其實,這些裝潢都可以不必做
關於照明:夜晚就要像夜晚
也談照明:黃燈對健康較好
驗房,從看得見的地方驗起

TAG:收口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藝術家拍攝了上百隻雞,看了這些你也會覺得這些雞很「有范兒」
別以為我在騙你,這些也是藝術品
藝術家眼中的視角,是我們能看見的嗎?
上帝把他的藝術品都留在了這裡,把這個地方變成了夢境
藝術家把自己鎖在屋裡兩周,看看無聊的他都幹了些什麼
這些花朵真好看!其實,它們都是日本藝術家做的髮釵
能畫這些作品的藝術家,我想問問還有誰?
天哪!這麼漂亮的茶葉罐我還是第一次見,擺在家裡就是藝術品
因為實用性,我們得以生存;因為藝術,我們得以觸摸生活
藝術家都是「騙子」,看完這些畫我信了!
我從沒見過這麼喜歡錢的藝術家,當代美術危險了!
生了8個娃的女畫家,她說:藝術家不能太有錢!
去看畫展吧,藝術家們需要你
能把珠子玩到這個境界,不得不承認一句藝術家
內涵段子:這你就不懂了吧人家這叫快閃族,是一種行為藝術
身為一個大藝術家她居然以這種方式回歸了
好的字畫掛家裡就是不一樣,家居藝術魅力就是這樣誕生的
一了:不要高看我,我的藝術遠沒我的生活有意思
張國榮不是明星而是藝術家,他做的這些事情,再沒人能做到
如何做一個有錢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