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青瓦一个家,这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地方
什么是家?有人说:「有房就有家」,也有人说:「和亲人一起生活的地方」。更有人说,家是粉墙黛瓦,是寻常巷陌间燕子的呢喃,是不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默默等候我们归去的老瓦房。
在家的一瓦之下,有儿时伙伴们的嬉笑怒骂,也有着一家人共度的安然岁月。可时间不疼人,老瓦房渐渐被一栋栋钢筋水泥的洋楼替代,亲人们也去到更远的地方。何处是吾乡?
天地之间有片瓦,五行相合是吾家
《周书》载「神农作瓦器」,《礼记》云「夏时昆吾作瓦」,瓦的起源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
在千年的岁月中,中国人的瓦分阴阳,正面为阳,反面为阴,一块阴一块阳相扣相合,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大道。
更为让人惊叹的是,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一瓦遮头,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瓦,顺乎阴阳,合乎五行,它不仅守护我们走过千年岁月,更是陪伴我们生老病死。瓦在,家在。
人有生老病死,瓦有吗?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颠沛流离时杜甫所住的茅草屋在风雨中飘摇欲倒,漫漫长夜,屋内雨点如麻,一片凄凉。
于是杜甫有了期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稳如泰山,不惧风雨的瓦房,才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家。
有史为鉴,在《清明上河图》中,一段京华烟云飘在瓦上。远远看去,青瓦盖顶的普通人家,它不同于琉璃瓦铺就的宫殿,华丽庄严不可亲近。只因它记载着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点滴,带着一丝温润,淌过流年沧桑。
随着年深日久,瓦上会渐渐长出碧绿的瓦苔瓦松。小时候长疮了家里人会取来竹梯爬上屋顶扯些瓦松下来,捣烂了敷在疮上,没过几天就好了。
瓦房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下雨之前,屋前檐下的柱础就先潮润,古人云:「天欲雨,柱础润」,果然不假。老人说:「屋子一旦上了年岁,就有灵性,能知天地人意。」
人们常说瓦通灵,殊不知人有生死,瓦亦有。所以每隔几年都需要上房「捡瓦」,人们会选择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里,用新瓦把老瓦换下。只为让瓦质本洁来还洁去,归于山林,归于天地,归于我们最初的来处。
有瓦的日子里,春夏秋冬都是诗
你见过瓦房的四季吗?秋天,丰收了,一片片青瓦晒着红色的辣椒,烟囱上升起袅袅炊烟,氤氲着人间的烟火气,温暖而妥贴,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冬天,屋子里燃烧着猩红的炭火,雪花片片落在青瓦上,月光清冷如水,是「雪花数片又成晴,透瓦清霜伴月明」。
春天,落花铺满青瓦,夜里忽来一场雨,雨点敲击瓦楞的清响,瓦沟淌水的声音,清清泠泠,飘入梦乡,是「一春梦雨常飘瓦」。
夏天,烈日炎炎,青瓦沉沉,老猫在屋檐阴凉处打盹,庭前投下斑驳的树影,午梦被流莺婉转的啼声唤醒,是「绿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就这样,从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有瓦的日子,春夏秋冬都是诗。
留不住的瓦房,回不去的故乡
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90多万个古村落消失,平均每天就有近300个古村落消失。而随之逐渐消亡的,还有中国的瓦房。冯骥才痛心疾首的说:「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就消失不见了。」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着我们不断向前,老家也一样,从农村到城市,改造、重建、变迁,遗失的遗失,消亡的消亡,就像我们安身立命的青瓦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幻化成我们的精神的故里。
欢迎在文末发表留言评论,
也请别忘了动手点赞支持哦!


※一片青瓦一個家,這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地方
※十首古代趣味詩,古人的文字遊戲,大有智慧
※欣賞丨古代名家論佳肴美酒的字帖
※畫意|蒼巨如龍,這樣的松樹看著讓人敬畏
※富甲三省、船行六河、興盛13代,豫商翹楚康百萬的成功密碼
TAG:大道知行 |
※一旦兩國開戰,國家那些地方最安全?這些方法有人一輩子不知道
※有一個地方,叫中山
※女人身上這幾個地方有痣,旺夫招財,一生富貴
※一個叫家的地方
※唯一一處一陵葬二帝的地方——乾陵
※臉上黑痣長在這三個地方,家業永垂不朽,興旺一輩子!
※神奇的雪域天堂——西藏,一個人一輩子一定要去的地方!
※這是國民黨第一特務戴笠最後一夜住的地方,墓地至今有址無墓
※身體這幾大地方長痣,代表著他將是人中龍鳳,一生好命有財!
※這四個地方露出馬腳的女人,在外面一定有了人
※中國最神秘的一個地方,一般人不敢去,被稱為「中國百慕大」
※女人一生一定要遊玩安徽的地方
※不一樣地方的胎記預示著不一樣的命運,這些人命中藏金
※這三個地方長.痣,人中龍鳳,一生好命有財!
※一南一北,這兩個地方是我國專為瀕危動物建立的國家公園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喜愛宮崎駿的人一定要去的地方-三鷹美術館
※雙園和洞屋嶺,這兩座小山村,一座片瓦無存,一座正在凋零,我得為鄉愁找一處存放的地方!
※廣西的這個地方,被稱為「夢境家園」,中國最美古鎮之一
※這裡是國內最冷的地方,一步一景而且很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