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真實世界的達康書記:他當市長的日常被拍成紀錄片,上了BBC,豆瓣評分9.1,還獲得了金馬獎

真實世界的達康書記:他當市長的日常被拍成紀錄片,上了BBC,豆瓣評分9.1,還獲得了金馬獎


關於這個享有「中國市長」稱號的國際形象代言人,有人讚賞他的大刀闊斧、堅決果敢;也有人指責他勞民傷財、離任後剩餘的工程難以為繼。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張老六


全文3464字,讀完大約6分鐘




《人民的名義》完美收官,相較於主角侯亮平,沒有過硬的背景卻能橫衝直撞辦案的「青天」人設,農民出身的達康書記步步小心如履薄冰的一面更能詮釋官場現象,令人唏噓不已。




故而每每看到達康書記化險為夷、政績又深受上級肯定時,喜歡他的觀眾便不由自主地強化代入感:他痛斥「胸懷宇宙」的孫連城推責任耍無賴時,觀眾拍手稱快;他治理環境污染的超前思想被沙書記肯定時,觀眾頗感自豪;眼見妻子被拘捕,他竟能放下男兒那點的矜貴,客觀地支持了

局長 ,觀眾暗自嘆道,做人當如李達康!




《人民的名義》劇照 李達康




「位卑未泯濟民志,權重不移公僕心」,李達康把當官當作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負擔。




只是,試問又有幾個官員能真正做到如此個性鮮明,於公慎獨慎微,於私絕情寡義?




竊以為,這樣的官員在現實社會中根本不存在,沒想到卻被事實打臉,紀錄片電影《大同》(英文名Chinese Mayor)的主人公耿彥波,就是真實世界中的李達康。






紀錄片《大同》劇照




他的日常被拍成紀錄片,2015年2月10日,該片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第四台首次播出,耿彥波因此成為國際上的「中國市長」,同年,該片獲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影片在豆瓣評分高達9.1。







耿彥波,山西省和順縣人,祖上數代皆為農民。陋室多明娟,困苦出英雄,從小覺得「做官如果做到縣長就已經很大了」的耿彥波,在37歲時當上了靈石縣委副書記。




他當了「大官」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對一座晉商大院進行修繕開發,就是「五嶽歸來不看山,王家歸來不看院」的王家大院,如今早已聲名大噪。




修繕後的王家大院




但王家大院除了帶給他掌聲,還有子彈、花圈以及寄給中央信訪局的投訴信件。




這使耿彥波有些惴惴不安,可一想到王家大院每年給山西省帶來3000萬的財政收入,他又守住初心,篤定前行了。



他第二次大刀闊斧地拆遷和改建,修復了被稱為「儒商世家」的常家莊園,這座宅院建築群與王家大院並稱為「晉中雙寶」,連年遊人如織。





修繕後的常家莊園




有了這兩項漂亮的成績,耿彥波在城建上開始發揮驚人的野心,有其作品《大同賦》為證:"文化名城,古韻新章。一軸雙城,無限風光。傳統與現代齊飛,人文共生態一體。創優發展環境,集聚天下英才,建非常之功;打造產業園區,吸納八方投資,立不朽之業。」




詩中的文化名城,是山西省大同市,明朝時期最重要的要塞之一,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它曾是兩漢要塞、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以及後來的中華煤都。




但煤都沾了煤的光,也倒了煤的霉,「十年前,大同的天就像扣了個黑鍋蓋,一年見不上幾天太陽,那時天灰地黑,淺色衣服不能穿,道路塵土飛揚,窗戶縫貼上膠布家裡依然一天一層灰。」這是大同市民共同的回憶。






開採煤礦還帶來地下水滲漏、地表塌陷、環境污染,以及最嚴重的資源枯竭等負面效應。




2008年出任大同市市長的耿彥波,面對煤都光環背後日趨衰敗的景象,感到憂心忡忡,大同的煤炭產業是以煤炭資源而產生的,但如果哪一天煤炭枯竭,那建立在煤炭基礎上的產業就會崩塌。




不能再坐以待斃了,一個激進大膽的建設計劃在他腦中形成:拆遷大量舊屋甚至新屋,「一軸雙城,分開發展;古今兼顧,新舊兩利」,要以拆掉三千棟房子、遷走50萬戶人家的代價,換取「建設一座文化古城」的理想。





紀錄片《大同》截圖





有過改造經驗的耿彥波深知搞城建如同帶兵打仗,他必須充分展示他的幹事氣魄和指揮能力。




隨著耿彥波的一聲令下,除了老舊斑駁的院墻,連剛建不久的新房也被挖土機無情地推倒,灰霾和雜訊霎時充斥了大半個城市。





紀錄片《大同》截圖





可將城市裡三分之一的房子拆除,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房屋一座座倒塌,困難也接踵而來。




首當其衝的就是拆遷區的居民:有自建房因手續不齊全,房子被拆掉後連住處都沒有的;有剛建的私產房,卻和平房區的搬遷戶被扔到了同一個安置區的;有和警察發生肢體衝突而受傷,生死未卜的;有財物在強拆中被毀,自己和家人還遭遇了拳打腳踢的。




老嫗端坐在挖掘機前,用身體與器械對峙,女子擋在壓路機前,一副視死如歸的架勢,哭喊聲和叫罵聲回蕩在整個拆遷區。





紀錄片《大同》截圖




憤怒的市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耿拆拆」,拆遷迫使他們居無定所,有人用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諷刺他: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拆遷現場因種種原因進度緩慢,耿彥波毫不客氣地給出具體期限,要求拆遷大隊必須7天內完成工程,「七天內拿不下來,我就全面接收了,不是讓你干不幹的問題」

(筆者註:《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對孫連城等人說:「大風廠的廠房一個星期必須拆除,拆除不了,我跟市委拆你們的烏紗帽!」)





紀錄片《大同》里的耿彥波





《人民的名義》里的李達康




工地上,有婦女拿著醫院的X光片跌跌撞撞地來到耿彥波面前,哭著說自己身體不好,沒別的要求,希望能在活著的時候住上新房。




耿彥波見狀有些心軟,詢問她現在的住房情況後,便授意負責人做好她的安置,沒想到的是,婦人又說,新房要離女兒的單位近一點。




一名老太太,在第一次攔截了耿彥波之後,得了一套房,沒多久,她拿著殘疾證又找上門來,說六樓太高上不去,那套留給兒子住,要求再多分一套房。




面對這些市儈村民,耿彥波態度十分明確,同情歸同情,規矩是規矩,但是不能要挾政府,「我是同情弱者的,你不要在此挑戰政府





紀錄片《大同》里的耿彥波





但是現實中的問題太多太多,耿彥波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他這邊努力地推動項目,而有些官員卻在推卸責任。




一次大會又提及拆遷,耿彥波責問工作進度落後片區的鄉領導,對方的回答很簡單:鄉裡頭現在就沒有能力去落實這些東西。那人說完兩手一攤,笑了笑。




沒想到耿彥波在大會上竟絲毫沒有給他留情面,劈頭蓋臉就是一句「你趕緊寫辭職報告,趕緊換個能辦的人

」。

(筆者註:《人民的名義》李達康在會議上說:這筆錢給大家一個星期的時間,錢不到位,主動辭職!)





紀錄片《大同》里的耿彥波





《人民的名義》里的李達康




除了官員不配合,工程質量也出了問題,驗收時發現偷工減料證據確鑿,耿彥波怒不可遏,厲聲斥責工程承建方。




在場的眾人面色凝重,負責人表示會重新返工,卻被耿彥波斷然回絕。他已經對這群人失去了信任,工程出了問題,監管也有漏洞,「這是你們的權利么,誰用的工地么!」





紀錄片《大同》里的耿彥波




站在既得利益的角度考慮,很多人還是想繼續維持合作關係,耿彥波卻拂袖而去:「我要對我的資金負責任,這不是錢的問題。




城市的轉型,除了改建還需要引入資金,為了接待一個來大同考察的新能源公司的領導,耿彥波天沒亮就到機場接人,他想盡辦法吸引這個投資項目落地,在接待酒店一待就到半夜。




萬分擔心的妻子打了無數通電話,都沒得到回應,氣得不顧阻撓地衝到會議現場,「他已連著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她啜泣著,「不要活了,都死了算了。」





紀錄片《大同》里的耿彥波




晨光熹微中,巍峨的城樓和狹窄的街道被鍍上一層亮色,耿彥波心中大氣磅礴的古城與眼前殘磚斷瓦的廢墟有些格格不入,「帳前滴盡英雄淚,楚歌四起,烏騅漫嘶」,他看似號令千軍卻是單槍匹馬。





紀錄片《大同》劇照




很多人不理解他對大同文化產業的執著,修城墻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增加就業。「我感到一個城市,它永恆的生命力就是文化,有文化的城市,才是個永恆的城市」,他明白這個道理,並且在為之努力。





紀錄片《大同》劇照




掩映在蔥鬱樹木間的五龍壁,融合四個朝代(遼代的技術,金代的大殿,明代的泥塑,清代的壁畫)精華的華嚴寺,黛瓦青壁、檐角飛翹的城樓……耿彥波期待著這些古建築物再次煥發生機,使得大同從煤炭向文化產業轉型,給新建的古城帶來真正的底蘊。





紀錄片《大同》劇照





拆遷工作進入了尾聲,正當耿彥波信心滿滿準備大展拳腳時,一紙調令把他調到太原,「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這是耿彥波常說的話,可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離去如此突然。





紀錄片《大同》里的耿彥波




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剩下一半的工程怎麼辦?還有因動工欠下的600億元債務怎麼辦?




大同市數萬人自發遊行請願,懇請「耿市長回來

。但調任已經成了定局,耿彥波坐在車裡,看著車窗外送別的人群和尚未完成的工程,涕淚交加,他心中或許有不舍,有不甘,有遺憾。





紀錄片《大同》里的耿彥波




關於這個享有「中國市長」稱號的國際形象代言人,有人讚賞他的大刀闊斧、堅決果敢;也有人指責他勞民傷財、離任後剩餘的工程難以為繼。




無論是哪一種,當初的斷壁殘垣如今早已繁華一片,當人們穿行在厚厚的城牆間,感受著濃厚的古城文化氣息,是否能體會拆遷體制中的弊端與阻礙,大同市在發展中的疼痛與矛盾?



評論功能已開通!


點擊文末「寫留言」,即可參與評論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版權所有

,華哥編輯】


歡迎添加華哥微信(zglgag168)


歡迎分享



點擊下面標題,可查看更多文章


《人民的名義》揭開的秘密: 機會是如何在人脈圈子裡流通的?


天局——《人民的名義》里趙東來推薦的神秘的書,讀完酣暢淋漓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

回復關鍵詞【

996

】,送你一篇特別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決策問答:牛尾還是雞頭?本行還是跳槽?經驗不足的我感到迷茫啊……
特朗普就職100天,為什麼我們感覺像過了15年?
一言不合就撒錢,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在景區里扔硬幣?
比《人民的名義》尺度更大:韓國的反腐片不只是突破禁區,還改變了國家
溫哥華富二代的中國爸媽:"大學畢業前,無論你做什麼,我們都會給你買單」

TAG:世界華人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評分9.0,世人遺棄的超級英雄,被DC拍成了美劇!
BBC你又贏了,把國家醜聞拍成豆瓣9.2
這段驚世大丑聞,被BBC拍成了豆瓣9.0
這部BBC高分「紀錄片」,這次被拍成了泥石流!
時隔六年,我們將韓國的《熔爐》,拍成了8.3分的國產片
網友:被拍得這麼搞笑,何不就拍成喜劇片呢?豆瓣評分 3.8!
116歲的比得兔,終於第一次被拍成了電影
把蘇軾拍成說rap的吃貨,B站新出的紀錄片被罵了!
豆瓣評分8.7,一部連斯皮爾伯格都沒拍成的電影,結果讓他拍火了
1985-2005年中國人的片刻記憶,被這個法國小哥哥拍成了片!
同一個故事中國拍成電影才5.2分,日本人拍就能7.3分!
苗苗得罪攝影師,身高168卻拍成150,坐下來更慘了:像個球
同一本小說,日本人拍成7分,而我們只有5分……
畢贛的60分鐘3D長鏡頭是這樣拍成的!
200年前的「吃人」懸案,被拍成了近期最佳恐怖片
BBC花了49年跟拍14個孩子,拍成了這部人生教科書
智商167的天才,卻成美國歷史上最難抓的殺手?故事被拍成電影,還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趙雅芝厲害了!65的年紀配15的臉,上樓梯都能拍成大片
勒索李嘉誠10.38億的世紀悍匪,為什麼被王晶拍成這樣了?
36.4億!3件億元拍品,20個拍賣紀錄,且看香港蘇富比春拍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