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技進步是終究是為人文關懷,我們應該30年、50年來看待世界

科技進步是終究是為人文關懷,我們應該30年、50年來看待世界


經歷長達近一年的籌備,DeepTech深科技聯手MIT Technology Review 即將在中國大陸地區推出全球最權威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35 歲以下年度創新 35 人(MIT TR35)中國區榜單。


4 月 28 日,MIT TR35中國區榜單啟動儀式成功舉辦。在當天的活動中,圍繞榜單的五大板塊:發明家、先鋒者、創業家、人文關懷者、遠見者,來自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投資人、創業者和技術研發人員代表共同對話,希望在世界科技浪潮里找到中國的定位。此次啟動儀式的合作方包括雲享客、華興Alpha、華興Turbo、中科創星、中科院青促會、硬科技創新聯盟、華創資本等。



科技進步是終究是為人文關懷,我們應該30年、50年來看待世界



DT君節選了當天對話中的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科技、人性與正義


科技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人文關懷者通過科技創新將世界變得更清潔,更宜居,更健康。



科技進步是終究是為人文關懷,我們應該30年、50年來看待世界



主持人: 王鵬(新京報資深記者,「尋找中國創客」的創始人成員之一)


討論嘉賓:李俊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鄭宇(全球TR35榜單獲獎者,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黃如方(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


施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人文關懷讓科技更有溫度

黃如方:我可能是在座最不一樣的一位,我自己也是一名罕見病的患者。首先,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跟我自己所代表的群體是有關係的。這完全是一個自下而上行動的力量,而且我們在解決這樣一個罕見疾病社會問題的時候,而在去年,我創立了根底健康互聯網診療平台,希望從科技的角度探索在生命科學領域最頂尖的。


其實,罕見疾病是生命科學領域、醫學領域最難的探索的一個未知的世界,包括我自己得的罕見疾病,目前全世界沒有任何治療的方法,甚至科學家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我這樣的孩子出生,我爸爸媽媽都是健康。當然我們也是從公益和商業的角度做一些探索。


鄭宇:我主要負責城市計算領域的研究,所謂城市計算,就是用城市裡各種大數據,包括我們交通流、環境氣候,還有我們的規劃和能源來解決我們城市裡面臨的各種問題,包括城市的擁堵、空氣的污染等等。


獲得 TR35 之後,城市計算的領域引起了更多的關注,更多人能看到這個方向,可以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不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之上,讓城市的運作變得更高效。


另外對我個人來說,這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因為這個方向還有很多沒有探索的問題,有待我們解決,未來的方向,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加進來,跟我們一起研究這個問題,把這個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施一:我的研究主要探索病毒如何感染人,我們如何有效的防控它。我去年去比利時參加了一次埃波拉病毒發現40周年紀念會。當時一位埃波拉的患者倖存者做了一個報告,他說儘管他從埃波拉病毒里倖存了,但是之後他面臨了很多社會的問題,比如家人的不理解,和社會其他成員的歧視問題。這些可能需要整個社會、科學家和政府工作人員和各界人士共同關懷才行。


他們正在試圖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


施一:其實寨卡病毒是一個老病毒,其實在1947年的時候,就在非洲被發現。但是當時寨卡病毒感染人的例數很少,另外他感染人引起的癥狀很輕微。直到2015年、2016年,在南美、巴西的時候,大家發現寨卡病毒感染能夠跟小頭症聯繫起來,並且還發現有一些成人的患者,能夠引起很嚴重的神經性疾病。


所以這時候這個病毒才受到重視,從這個時候開始,全球的科學家們才真正進入寨卡病毒研究的快速階段。現在疫苗在加緊研製,相關的一些抗病毒感染的手段,比如藥物和疫苗還在研製階段,希望在未來的一兩年之內,能夠拿出有效的產品。


李俊峰:關於二氧化碳和全球變暖的關係,現在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語言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科學事實。一種聲音則認為,科學家對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置疑的。


科技進步是終究是為人文關懷,我們應該30年、50年來看待世界



我是這麼看的,人類知識對大自然的理解和認識還需要漫長的過程,我們不一定太急於過早的下結論。如果我們對氣候變化問題認識不加以干預的時候,會對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現在為什麼這麼著急?因為這些東西改變很困難,就是用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我是搞能源的,能源系統不是三五年改變的,要三十年、五十年,所以在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上就糾結起來了,我把這個領域的人分成三類:


第一類:科學家,看問題三十年、五十年;


第二類:政治家,看問題五年、十年;


第三類:經濟學家,看問題三個月、五個月。


這種情況下再做平衡就很困難了,政治家們大部分聽經濟學家的判斷做政治決策,需要長遠決策的時候聽科學家的,這種情況老在糾結,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就反反覆復出現這種問題,以後還會繼續反覆。


對未來審慎的想像


黃如方:其實疾病對於我們來講都是遲早的事,我們老了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病。對於我個人來講,從一開始就碰到了,所以我覺得生命其實在於一個體驗,每個人的生命就是一種體驗,罕見疾病往往又是在疾病帶來的危害里,是比較危重的,而且又是天生的,像我們這種病是屬於遺傳病,是基因出了一些問題。

舉一個最形象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手機的生產都有兩品率,大部分的手機都是很優質的,總有一兩個是次品,那麼我本人是一個次品,在生命傳承的過程中,老天開了一個玩笑,就把我們搞錯了。


這種生命的個體,本身又會面臨一個大的風險,是人類會想像什麼樣的生命是最好的?所以實際上現在的科技,可以想讓我們生一個男的絕對可以做到,想要生一個很帥的人也可以做到,甚至包括要什麼樣的智商。


實際上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做到這一步,在上一個環節中我們想像人工智慧、高科技產品的時候,其實未來會面臨一個非常可怕的挑戰,未來的人都會長得差不多,可以活到150歲,希望我們可以做到這樣。


但是我們的風險是什麼,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嗎?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我們的科技走得太快了,科學家想像的力量太快了,就會出現像罕見病這樣的群體存在,稍微不太完美的產品是不是應該在生命個體里可以跟大家在一起,是不是要把我們剔除掉,這樣黃如方就沒有了,霍金也沒有了,其實喬布斯也是罕見病患者。


如果這些病人本身在懷孕那一刻人們就知道他們有這些問題,其實這些人全部可以被處理掉,這是我想拋給大家的思考。


鄭宇:我們現在環境不光是空氣污染、霧霾,這是看得見的東西,還有很多看不見的東西,包括水污染、地表水、地下水,這種污染一旦污染很多年才會凈化回來,這些水是直接攝入人體的。


很多的影響,我自己都不知道會多嚴重,這種環境一旦破壞之後,要很多年才能恢復。我覺得用科技能把這方面修復的話,對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如何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發展經濟,在如何不迫害環境的情況下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健康,我覺得這應該是重點研究的。但是現在環境的問題,是我最擔憂的問題。


施一:其實傳染病的傳播過程跟人的行為有很大關係。拿咱們國家為例,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吃活禽的傳統,為什麼或活禽市場是現在科學研究發展是很好催生新型禽流感病毒的地方,正是因為有這個地方的存在,一旦我們人們接觸活禽市場、活禽的時候很容易被感染新的禽流感病毒。


在西方國家,他們其實並沒有這樣的傳統,他們主要是冰鮮的家禽類。所以相對來說,他們那人感染禽流感的風險會低。


另外還有一點要提一下,我想提埃博拉這個事情。埃博拉疫情在西非 2015年、2016 年為什麼那麼嚴重,其實跟當地人文環境,包括他們行為習慣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現在知道埃博拉病毒需要通過直接接觸才能傳播的,那麼在這個西非國家,他們有這麼一個分屬,當他們有親人朋友死亡下葬的時候,在下葬之前,需要行吻面禮。

在這之前西非國家對這個傳染病認識很膚淺,他們不了解埃博拉病毒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播,所以導致當時的疫情非常嚴重。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讓他們更早或者更好知道傳染病傳播的方式、途徑或者環節,能夠很好控制傳染病的風險。


另外得益於咱們要多研發一些防控手段,疫苗包括藥物或者其他一些治療性抗體,都是很好的防止傳染病的手段。所以希望我們將來作為科學家來講,能夠搶佔性的多關注一些可能尚未引發大規模疫情的傳染病,提早做一些準備。


李俊峰:人文關懷上,我想首先體現兩個東西,一個公平與正義,這個東西很難理解,什麼叫公平什麼叫正義,像剛才黃先生說的上帝也好,大自然也好,造物的時候就有缺憾。缺憾本身就是一種美,就像人的生命一樣。


人類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試圖想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完美,但是這個做不到,寧可有一點缺憾,我們儘可能做到公平、正義就行,不可能做到完美,不可能做到100%。


人文關懷裡,缺憾也是一種美,你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完美,不可能有特別完美的東西,上帝也會犯錯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張首晟:能否獨立產生人類能力之外的科研成果,這是AI最大考驗
入選MIT TR35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回到學校就評上副教授
深度學習軟體是黑盒子,但醫療行業將不介意使用
海豚的性生活五花八門,為繁殖?為享受?

TAG:DeepTech深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別在20歲的年紀擁有50歲的眼睛,你應該趁早·····
狗年說狗,2018年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它
2017年無人機領域的年終獎 你覺得應該發給誰
98年的我和83年的他,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2018年2月這些遊戲你不應該錯過
【20180304新款美甲】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2018 年,前端開發人員應該關注哪些新晉技術?
屬虎的老年人在2018年中應該注意什麼?都看看!
3月26日-4月1日沒有去掃墓的你們,應該到這裡來……
我的人生應該是從20歲分界的吧
祝大家2018年的狗年吉祥——狗年應該從何時算起?
20多歲的年輕人應該學習哪些技能?
80後中年人應該想明白的9件事
25歲之前,人人都應該是個詩人
美國少年:我今年16歲,想有一天成為美國總統,現在應該怎麼做?
2018汪年駕到,女人至少應該養5條狗…
2018世界盃,你應該掌握的100個知識點
2018年上半年的智能投影應該怎麼選?
25到30歲:女人最焦慮的五年,應該怎麼過?
外國人評出的中國2018年最應該去的10個地方,有一處中國人真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