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張永軍:《三體》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

張永軍:《三體》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

張永軍:《三體》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



2017年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這就意味著,2016年亦像2015年一樣,一併成為「歷史」。於是,2015年8月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和2016年3月「人機圍棋大戰」中李世石九段負於「阿爾法」機器人,即相應地成為「歷史事件」。而這,似乎正便於我將這兩件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聯繫到一起。

在《三體》中,三體世界的科技發展遠居於人類文明之上,或正如作品中所言,在三體世界看來,人類只不過像只蟲子那樣不足為懼。在葉文潔一廂情願地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人類的命運被徹底改變——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終於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倏然來臨。


在「人機圍棋大戰」中,李世石九段基於人類思維而迎戰「阿爾法」,但「阿爾法」卻擁有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誠如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和倫理學專家傑瑞·卡普蘭教授在其新著《人工智慧時代》里所舉的油漆工和油漆機器人的案例,他的思維和它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李世石九段的告負,說明了人類若仍然按照自我意志來「由此及彼」,藉以推想「機器人」的「想法」和活動,那是力有不逮的,其結果必然陷入無知。

張永軍:《三體》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


歸根結底,這兩個「歷史事件」,均讓我們識見了人類的「無知」,或者說,讓我們警醒到人類繼續陶醉於對自身主宰地位不可動搖的盲目樂觀的危險與可悲。而這,無疑成為我推許劉慈欣《三體》的致因。


平心而論,將《三體》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甚或將它說成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標誌著中國科幻文學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對於這樣的評價,我是有一定保留的。因為,我最傾情的「硬科幻」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這一特質,在《三體》中的表現並不完美。在《三體》的閱讀過程中,讀者對情節的期許、對結局的關注,遠遠超過對「科學元素」的投入和思考。或者說,在優秀科幻小說須具備的「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諸要素中,《三體》的「科學元素」並不飽滿,抑或說並未就科學技術在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讀罷《三體》,我首先想到的竟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英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有此傳統:出於幻境—頓入人間的寫作姿態。讓文學先是一個技術活兒,再次是娛樂功能,最後才去體現形而上的道;想像力的建立基礎為廣義相對論,形成一種看似或者可能的真實,從而故事也就穩定妥貼,而對政治、社會乃至人類的反思是基於講好故事的基礎。就此而言,我以為,《三體》可以是一部筆法新穎抑或呈現魔幻主義比較成功的科幻小說,但它卻未能登至科幻文學的峰巔。


由此,那麼是否說《三體》的意義和價值要受到損貶甚或應予以推敲、質疑呢?這似乎並非筆者的初衷。因為,在閱讀《三體》,包括其後的《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它們被稱為《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的過程中,我每每震撼於它在展示知識儲備外折射出的深刻思想,或者說表現出的一種深思熟慮的前瞻思考、理性認知、生命感悟、人生境界和現實觀照。換言之,對於《三體》以科幻的形式,實現對社會、人類乃至歷史發展的一種考量、預設與警省,筆者仍然由衷欽佩並「心有戚戚焉」。

張永軍:《三體》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


《三體》電影海報


曾幾何時,我們對明天充滿期待;但俯仰之際,我們對明天已懷隱憂。這份「隱憂」,緣自人們對發展的反思、未知的敬畏、人性的考量。對於這份「隱憂」,筆者深感欣慰,因為它體現出人類認知的進益與境界的提高。但是,另有一種「隱憂」,卻罕有人意識到,那就是人類對於所有「隱憂」或者說對於所有預設問題的觀照,都是基於對自身主宰地位不可動搖的盲目樂觀與無限自信。一方面,以「萬物之靈」自居的人類,在地球這個星球上絕對自信,高高在上,儼然是幾乎所有規則的制定者和使用者;另一方面,對未知世界或者說在對可能存在的外星球文明的預設、探究中,人類又一味憧憬,盲目樂觀。殊不知,也許從外在文明的眼中,人類可能真的會像蟲子那樣微不足道,就像蟲子在人類的眼中一樣。《三體》中三體世界的強大、對地球人類的冷漠,正是對人類這種因自我陶醉、自我標榜而導致的「無知」的一種警示。或許,《三體》並不能很快撼動這種穩定的認同感,因為這種認同感仍然基於人類原有的習慣、習俗和習見,但「三體」的可能存在,將提醒、警示人類必須打破這種認同感,或者說必須意識到自身的「無能」「無知」。王汎森在《為什麼要閱讀經典》中說:「一切諸經,皆不過是敲門磚,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就這一意義而言,《三體》不妨被推為一部「經典」,一部科幻現實主義作品的傑作。

張永軍:《三體》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



《三體》作者 劉慈欣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對於研究者來說,在科學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發現問題。但發現問題則意味著能夠打破一直統治我們整個思考和認識的封閉的、不可穿透的、遺留下來的前見。具有這種打破能力,並以這種方式發現新問題,使新問題回答成為可能,這些就是研究者的任務。」用故事的形式傳播真理或揭示發現,能夠更持久、更鮮活,也更便於人們接受、共鳴和習得。在對人類未知或未及的問題中,科幻小說作家的能量可能要優於更多社會學者。劉慈欣的出現,或者說以《三體》為代表的「硬科幻」小說的湧現,正在使我們想見這種可能。惟願他們能穿越現實,實現從科幻到魔幻而及未來,抵達更高遠的深度和廣度。


(《文學自由談》2017年第2期。圖片來自網路)


雙月刊 · 單月27日出刊


郵局可訂郵發代號/6-111

編輯部辦理郵購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新華路237號(300040)


海外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


海外代號/BM1132


每期定價/8.00元全年定價/48.0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自由談 的精彩文章:

TAG:文學自由談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幻文學之史
中國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告訴宇宙真相!
還在惦記《三體》嗎?《衛斯理》才是國產科幻鼻祖IP
《給孩子的科幻》首發,北島、劉慈欣、韓松共話當今科幻文學
從「科學文藝」到「葛優宇宙」,聊聊《流浪地球》前的中國科幻
宋明煒:科幻文學的真實性原則與詩學特徵
《三體》大IP之前的中國科幻,劉德華打怪獸,吳京吞炮彈
科幻的文學性和世界建構
寒假閱讀?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帶上她的眼睛》及拓展閱讀李淼《三體中的物理學》
陳楸帆暢談中國當代科幻小說與女性文學
他把中國科幻帶向世界,翻譯《三體》讓日本作家嫉妒,打造出龐大科幻王國
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陽泉市第五屆文學藝術創作獎特別獎
中國科技館「科學之夜」科幻角色徵集啦!
武俠、科幻、抖音…中國文化新元素在海外C位出道!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科幻創作與中國科幻
來自星星的韓國科幻
科幻文學應不止《三體》一種類型
劉宇昆:將中國科幻推向世界的引路人
小島大讚中國科幻佳作《流浪地球》!更期待《三體》
《穿越效應》,教科書式的「國產科幻片」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