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甲午戰爭後列強放棄瓜分中國 是列強「仁慈」還是中國尚能一搏?

甲午戰爭後列強放棄瓜分中國 是列強「仁慈」還是中國尚能一搏?


甲午戰爭後在列強中盛行著所謂的「中國滅亡觀」,他們認為中國事實上已經滅亡了,可以輕易把它分解為若干個國家或區域,然後按照各國在華業已形成的「勢力範圍」分別進行統治。然而,這種局面最終沒有形成,是列強「仁慈」還是中國尚能一搏?



甲午戰爭後列強放棄瓜分中國 是列強「仁慈」還是中國尚能一搏?


一:列強侵略中國,選擇了漸進的過程


中世紀以後國與國戰爭的集中爆發地開始主要在歐洲,繼傳統強國西班牙、葡萄牙之後,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等先後崛起,伴隨著每一個新興大國的崛起往往都有一場或數場戰爭,相比較而言,東方的亞洲還算平靜,從7世紀開始,中國除了按「歷史周期率」,大約每過二、三百年來一次改朝換代外,還沒有感受到來自外部世界的真正威脅。


改變來自19紀世紀初,這時中國的國力正在衰弱,而歐洲列強的爭霸格局也初步形成,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爭奪進入到新的階段,一邊是蠢蠢欲動的獵人,一邊是尚無知覺的獵物,一場圍獵活動便圍繞尚未被殖民化的中國展開了。中國在當時有4億多人口,是英國的20多倍,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30%以上,不容任何一個國家輕視,中國還有80多萬常備軍隊,數量列世界第一,用直接征服的辦法對付中國,想必任何一個西方國家也都有所忌憚。所以,繼荷蘭、葡萄牙、西班牙之後興緻沖衝來到中國的英國,一開始派來的不是他們的軍隊,而是東印度公司的商船。


工業製造和對外貿易是英國征服世界的最有力武器,在世界的其它角落素來所向披靡。但來到中國卻感到了力不從心,中國的茶葉是英國人所必需的生活物資,每年都要大量進口,而英國的機製品和毛紡織品卻在自給自足慣了的中國難以打開市場。維護英鎊的強勢地位是英國全球爭霸的重要一環,控制金銀出口是保持英鎊堅挺的最重要途徑,為此英國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但在對華貨易嚴重逆差的情況下,大不列顛只能看著白花花的銀子一船又一船運往東方。

如果說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那麼經濟就是政治的先導,在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展開全面較量之前,最初也會以貿易戰的形式展開。為改變貿易上的被動,英國人拿出了在印度種植的鴉片,他們堅稱這純粹是經濟問題,並且避免以國家的形式出面,但這些根本無法改變鴉片貿易在道德上的虧欠,於是雙方圍繞著禁煙與反禁煙展開了近距離的交鋒。


大清國戰敗了,但也許出於自知之明,英國此時仍不敢過於貪婪,除了戰爭賠款和割讓香港島,他們更看中的是通商口岸的增加和關稅的便利,他們仍然認為只要實現了真正的「自由貿易」,仍有足夠的信心先從經濟上征服這個國家。但過了幾年,他們發現成效並不大,中國太大也太古老了,有很多東西是外人不容易搞清楚的,在英國的倡導下,法、美國、俄等急欲擴大在華利益的歐美國家紛紛提出「修約」,經過反覆的外交交鋒,最終仍由艦炮說了算,於是有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有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新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不平等條約就像繩索,每簽訂一份,就如同在大清國龐大軀體上套了一根,歐美國家發起了「屠龍」之戰,卻不想讓這條龍速死,就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接連爆發了1853年的貝拉爾起義、1856年的奧德起義和1857年的民族大起義,英國殖民者從中進行了反思,在尋找著新的殖民模式,在中國這裡他們或許相信,不用消滅它的政權,不用替代它的政府直接對其人民進行統治,只要在經濟上完成對它的徹底控制,就能控制起這個國家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這個國家長久的統治。


所以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的炮艦在天津大沽口一帶不斷揚言要進攻北京、火燒紫禁城,而在上海城外卻出動軍隊與清軍合作,用槍炮共同對準試圖推翻清政府統治的太平軍。歐美列強要是的長遠的利益,他們知道自己連印度都統治不好,直接統治中國只能勢得其反,所以需要一個弱勢卻不倒的清政府。


甲午戰敗,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為保住岌岌可危的地位,全盤接受了列強的訛詐,外國軍隊進駐北京及周邊地區後,慈禧太后以及她所領導的政權在軍事、政治以及經濟上就被列強牢牢地控制住,此時的清政府已經發生了質變:它不再代表4億多中國人民,而蛻變為列強在中國實施統治的代理人,至此中國被列強徹底「套牢」了。

二,經濟上的分割比領土分裂更徹底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西方殖民主義貪婪本性造成的,那就忽視了歷史悲劇內在的一面;如果說這這一切是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這幾任皇帝以及慈禧太后等人奉行投降主義、昏庸無能造成的,那也沒有完全了解歷史。


事實上,除同治皇帝在位時年幼不說,其它幾個人大體上都是「排外」的,至少做過精神上的「強硬派」。道光皇帝十幾次下詔禁煙、兩次對外宣戰;咸豐皇帝對列強一向反感,嘴上比前任還強硬,也多次表示不惜一戰;光緒皇帝雖然大部分時間並不掌權,但在有限的空間里也力主富國強兵,希望國家走向富強,擺脫列強的控制;至於慈禧太后,雖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她的形象偏於負面,但她也不能算一個徹底的投降主義者,她曾下令向11個列強同時宣戰。


當時中國的問題並不是出在幾最高領導人身上,如何那樣就太簡單了。中國的問題複雜得多,複雜到誰也拿它沒辦法。這些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歸納出很多。有人說,當西方列強已氣勢洶洶地從19世紀殺過來時中國還停留在16世紀,其實16世紀恐怕都是高估,說中國仍停留在10世紀之前也大體沒錯。自秦朝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制度以來,2000多年中雖然其制度體系也在不斷地更新改造,但核心並沒有多少改變,這種體制在政治上強調君王至上和中央集權,在經濟上強調重農輕商,用這種模式漢朝輕鬆統治了410年,唐朝290年,宋朝320年,明朝276年,在統治者看來穩定是它的優點。


清朝建立後延用的也是這樣一套制度體系,治理國家的手段與漢朝、唐朝雖有一些區別,但實質性差別不大,從財政體制上說,它延續了農業國家的稅收辦法,建立了土地稅為主體的稅賦體系,收多少、支多少都有一套完整的辦法,如果天下無事或事情不大,它都能運轉下去,周而復始。但當一些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出現時,如何去應對,單從經濟層面考慮都會成為一件棘手的問題,這一點在晚清體現得十分突出。

晚清政府沒有公共財政的概念,是一個「小政府」的框架,從農業上收一些稅,拿出一大半去養它的常備軍,剩下的發發官員薪俸、供皇室支出、搞搞救災也就沒有了,財政調節經濟的功能、投入基礎建設的功能、強化國防的功能基本體現不到,國家雖大、政府卻很小,鴉片戰爭輕鬆被打敗,國家財政準備不足、缺乏動員能力是要害。


近代經濟不僅以工業化為先導,而且更重視政府的財政職能,更注重發展對外貿易,同時開始重視金融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在金融建設上晚清政府幾乎交了一張白卷:長期沒有金融方面的法規、沒有中央銀行,甚至長期沒有一家本國資本開辦的商業銀行,嘗試著發行紙幣卻失敗了,而坐視20來家國外銀行在中國發行紙幣且到處流通;缺乏金融的支撐洋務運動成了一個「爛尾工程」。這一系列體制和機制缺失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反過來又作用於整個經濟和軍事,作用於政治,使中國身上的繩索套得更緊了。


三:為什麼幾次「解套」的努力都失敗了


中國人從來不甘於被壓迫和奴役,當然不會失去抗爭,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也是無數中國人試圖自救、試圖奮發自強的歷史。

太平天國運動是由一群農民發起的自救運動,他們的矛頭雖然對準的是無能的滿清政府,但他們的動機是讓4億多中國人擺脫內外的壓迫和剝削,重新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所以他們所做的可以看作是一次「解套」行動。與中國歷史上許多農民起義一樣,太平軍打出了平均土地的口號,並立即產生了極大的號召力,讓它用了短短的3年時間就實現與清政府的南北對峙。


但是,與以往歷代不同的是此時的中外形勢都發生著巨變,中國社會的階層不再是原來簡單的以農業人口為絕對主體,各種新階層的興起產生了多樣化的利益訴求,而經濟發展也呈現出多元,一個簡單的土地改革口號外加披著宗教外衣的政治主張,無法調動起全社會各個階層,奮不顧身地投入到一場革命中,太平軍前期風捲殘雲,之後卻銳氣漸消,根本之處就在這裡。並且,以往的農民起義從來沒有外部勢力的介入,太平軍還要面對西方列強,西方勢力經過精準的算計,認為站在清政府一邊才是他們利益最大化的體現,儘管他們與清政府是對手,但還是選擇支持它,在內外夾擊之下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


太平天國運動是「體制外」的抗爭,「體制內」的精英們隨後發起了洋務運動,也試圖為中國「解套」。這場運動表面紅紅火火,其實有太多的短板,最根本的在指導思想上,一個「中體西用」道出了洋務派左右逢源的心態,也道出了他們境況的恓惶:不敢冒政治上的風險,卻又想順利推進他們的近代化,由此得來的支持必須是有限的和附加了條件的。這種從思想到體制、機制都充滿矛盾和缺陷的運動,遇到關鍵環節就容易露出破綻。低效、缺乏創新是對洋務運動的總體評價,依靠這場先天不足、後天乏力的經濟運動,中國還難以從列強的繩索下掙脫。


雖然失敗已是常事,但甲午戰爭還是把國人打懵了,因為對手是日本,不久前這個國家還不如自己,現在卻與列強平起平坐,也有資格向中國的軀體上套上它們拋出的繩索。這場巨變又引發了中國的變法運動,與其說它是日本明治維新在中國的翻版,不如說是一群思想上實在迫不及待的知識分子,在進行的一場註定無法成功的「模仿秀」,因為此時的中國已經不具備發起一場明治維新的內外部條件,這其中有政治、經濟和思想上的原因,也有列強的因素,歐美列強可以容忍日本的崛起,卻不會坐視中國把身上的繩索掙開,因為這些繩索是列強們花了幾十年時間才一根根套上去的。


四:不能讓「國亡而人種在」的悲劇重演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揭開那段痛苦的傷疤,一定是為了有所收穫,回顧近代以來被殖民的歷史,在我們的內心裡不僅有激憤和憂傷,更要有冷靜的思考。


儘管那段往事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但很多事彷彿就發生在昨天,有些人、有些話彷彿時常來到我們的眼前和耳邊,我們甚至不能保證以往的屈辱今後絕不會重演,當重新遇到類似的挑戰,我們也無法預知自己會不會做得比我們的前人更好。


晚清的中國儘管內在里無比空虛和脆弱,但仍不是一個小國,當英國人第一次用炮艦讓清政府臣服時,所提出的條件還是有限的,不是那時的殖民者尚有仁慈,而是如果那時就把中國逼到懸崖邊,從最高統治者到民眾只能選擇一戰的話,結果仍難預料。清政府內部稱《南京條約》為「萬年和約」,以為惡夢就此開始也能從此了結,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惡魔的盒子一旦打開就再也蓋不上了,後面的事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套在身上的繩索被列強有步驟地逐漸收緊,直到最後被完全「套牢」。


歷史的啟示是,涉及國家利益和原則的「吃虧」沒有大小、多少之分,除了反抗沒有別的選擇,忍讓和妥協無法換來民族的尊嚴,一個被徹底「套牢」的中國即使軀殼仍在,國家也已經滅亡了,就像一名侵略者說的那樣,最終讓中國人成為另一個猶太民族,「國亡而人種在」。


歷史的車輪不會停下來讓你去反思,你只能一邊思考一邊奮力前行。前進的道路從來都是坎坷的,路雖然寬闊,你卻無法一個人獨行,你的身邊有朋友也聚集著對手,更多時候,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你才會變得更強大。對積貧積弱的近代中國,有人說它是一隻睡獅,一旦驚醒將讓世界震驚,問題是,這一覺終究還是不能睡得太久太久,不能讓對手以為你其實真的已經死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哥心情驛站 的精彩文章:

鬼子拼刺刀為什麼那麼厲害 為啥中國士兵和它差距那麼大
沒有比它更蠢的國家了 以致落得淪亡的下場
希特勒死後女納粹陪葬 圖,蘇飛行員看到許多女納粹殉死
奴隸少女希特勒,希特勒與16歲少女有一腿

TAG:軒哥心情驛站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近代史上最奇怪的戰爭:中國和列強都不承認它是戰爭
假如二戰進攻中國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中國會勝利嗎
戰鬥力最強悍的帝國,曾妄想滅了中國,後來卻說:中國不可戰勝
此地曾是中國領土,如今戰爭持續不斷,被稱為小中國!
中國乒協終於強勢重拳反擊國際乒聯打壓!只是可惜了國乒兩大女王
他是中國血脈,卻在戰場上誘殺了大批志願軍,成了美國的「英雄」
世界最強刺刀:美國只能排第三,第一名中國製造,因太霸道而棄用
此國是中國二戰盟友,暗地裡卻和日本合作,若沒有他中國抗戰能提前三年
二戰中,這個小國以為中國好欺負,結果最後卻被德國給大屠殺了!
美國智庫吹牛:如果有必要,美軍能在七天內摧毀中國一半戰機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的幾百萬漢奸都是什麼下場?是槍斃還是放了
中國一炮大顯神威,現身歐洲「後院」,美國盟友爭相搶購!
又一大國和中國決裂!公然挑釁要「佔領」南海,中國如何反擊?
女足中國隊三連勝奪冠,打臉亞足聯,中國球迷這回解氣了
她是世界選美大賽奪冠第一人,為中國摘得榮耀,顏值艷壓一線女星
中國歷史上神奇的朝代,縱使國內四分五裂,外戰依然是無敵的存在
此國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曾得中國無私援助,後來卻令中國寒心
美稱中國第二艘航母戰力強大 乃是中國海軍革命性發展
美國多條戰線威逼中國:撕破臉中國應如何反擊
超級富豪的前妻是「中國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