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名老中醫陸德銘經驗:燮理氣血陰陽,崇尚陰陽互求

名老中醫陸德銘經驗:燮理氣血陰陽,崇尚陰陽互求

陸氏在臨床診治中,善於運用祖國醫學陰陽氣血理論指導臨床實踐。他指出,辨證論治首當辨明陰陽,因為病因、脈證與藥性皆有陰陽,陰陽既明,則治之無訛。

名老中醫陸德銘經驗:燮理氣血陰陽,崇尚陰陽互求

(一)首辨陰陽,崇尚陰中求陽,陽中求陰從外科臨床所表現的證候群中,可以辨別出陰陽的屬性。如發病迅速,皮損淺表,紅腫熱痛明顯,腫勢根腳收縮、腫塊軟硬適度,瘡瘍潰後膿出稠厚,並症見初起形寒發熱,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者屬陽;而發病緩慢,病程較長,病變部位較深,皮色暗紫或不變,膚熱不顯,腫勢平塌,根腳漫散,腫塊堅硬如石或柔軟如棉,疼痛不顯,瘡瘍潰後膿水稀薄或純為血水,並伴有初起無明顯癥狀,中期潮熱、顴紅,或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自汗、盜汗等症者屬陰。所以臨床辨證,審別陰陽是首要的環節。在論治方面,當考慮到病有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藥物的寒涼溫熱之性,在施治上以陰葯治陽病,以陽葯治陰病。以陰陽來審別疾病的性質、病變的部位、體質的強弱、邪正的盛衰等,指導臨床辨證用藥,從而調節機體失和之陰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也即《內經》所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則瀉之」,「陰平陽秘」之義。

陸氏常告誡學生,在臨證辨治時,病情往往是複雜變化著的,不要拘泥於一點,而要綜合參考分析,一個病往往是多個癥狀組合而成,不可能單純表現為純陰證或純陽證,往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錯,而且隨著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陰陽的屬性也會隨之而產生相應變化,所以要從疾病發展的整個過程去辨別陰陽,抓住主要的癥狀,掌握疾病的性質,施治方可有的放矢。如在治療乳癖時擅用仙茅、仙靈脾、肉蓯蓉、鹿角片等補助腎陽,同時常在助陽葯中酌加山萸肉、枸杞子、天冬、生首烏等滋陰補腎,以期治陽顧陰,收陰生陽長、陰陽平補之功。在乳癌術後,病人往往氣血兩虧,復因化療、放療耗竭陰液,故術後多重在調補氣血,養陰生津,常用黃芪、党參、白朮、茯苓等健脾益氣,當歸、白芍、枸杞子、生地、玄參、麥冬等養血滋陰,使正氣得復,陰精不竭。又如乳癌術後部分患者卵巢切除,更年期癥狀提前出現,表現為心煩易怒,面顴紅赤,熱升火,汗出陣陣,咽喉乾燥等一派陰虛火旺之象,陸氏則以二仙湯為主,平補腎陰腎陽,收陰陽互補、平衡陰陽之功。

(二)再論氣血,強調氣血貴充裕、調暢氣與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在生理上,氣與血既是人體臟腑各種生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在病理上,臟腑發生病變可以影響氣血的變化,而氣血的病變亦必然導致某些臟腑功能活動的異常。陸氏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正氣旺盛,外來之邪就不易侵犯,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當人體氣機紊亂,正氣相對薄弱時,則抵禦外邪能力減弱,而致人體發病,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陸氏在臨床上十分重視扶助正氣,常以四君子湯,益氣健脾,以固根本,對生黃芪的用量尤為講究,經常用至60克。陸氏認為,黃芪用量非大不可,否則,難以起到扶助正氣的功效。如在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和複發性口腔炎時,黃芪常用量為60克,配合養陰方葯,癥狀很快就能得到控制,而有時黃芪用量不足時,往往效果不明顯。陸氏善用黃芪,認為黃芪乃補氣類之要葯,用於久病氣虛體弱者,常與党參、白朮配伍而達補氣健脾之效;用於衛外陽氣不固者,常與防風、白朮同用,取玉屏風散之意,達固密腠理,益衛固表之效;用於氣虛脾弱水腫者,常與防己、白朮配伍而行氣利水;用於氣血不足,瘡瘍膿成不潰,或潰後久不斂口者,與穿山甲、皂角刺、白朮、茯苓、党參等配伍,達補養氣血,生肌托毒之功;用於氣虛伴血瘀者,常與桃仁、丹參、三棱、莪術合用,達行氣活血作用。陸氏認為黃芪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消除機體水腫,改善皮膚血液循環的作用。在扶助正氣的同時,陸氏也非常重視精血的調理。他認為,氣與血共同來源於脾胃化生,氣中有血,血中有氣,兩者相互依附,相互為用,共同滋養溫煦臟腑。在臨診時,症見面色萎黃髮白,頭暈目眩屬血虛者,常以當歸、白芍、熟地、阿膠、川芎、雞血藤等,四物之義調補氣血;對症見皮膚瘙癢乾燥,脫屑等血虛生風者,常以生熟地、當歸、肉蓯蓉、防風、肥玉竹等養血祛風潤燥。在臨床上往往氣血同病,故常採用氣血同治的方法,如補氣攝血,行氣活血,補氣活血等,而氣血病變表現在外科臨床上,多見於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不攝血等。如在治療甲狀腺病時,由於肝氣鬱結,橫逆犯脾,脾失健運,而致氣滯痰瘀凝聚於頸部而成腫塊;往往採用疏肝理氣化痰活血等法,使腫塊得以消散。又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痛,常多發於年老體弱患者,在皮損痊癒後仍有持續性的劇烈疼痛,陸氏認為多因患者年老體弱有正氣不足,氣不運血之本虛,同時又兼有氣血瘀滯之邪實,故治當標本兼顧,扶正以祛邪,益氣活血而化瘀。再如,乳衄一症,多由肝氣不舒,郁久化火,迫血妄行而致,也有病久體虛,氣不攝血而致,故臨床亦多以瀉肝涼血和補氣攝血等治療。

古人曰:「善補陽者,必於以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化生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助,而用之不竭。」陸氏集多年臨床經驗,從眾多的中藥中篩選出:黃芪、党參、白朮、茯苓最善補氣健脾;當歸、熟地、首烏、枸杞補血生血效果最佳;仙靈脾、仙茅、巴戟肉、肉蓯蓉等最宜溫腎助陽;玄參、麥冬、石斛、沙參、女貞子、天花粉最善補陰生津;柴胡、制香附、鬱金、延胡索等疏肝理氣;桃仁、丹參、三棱、莪術等活血化瘀。總之,陸氏治療氣血之病,大多以行氣活血,益氣活血,補益氣血,益氣攝血等相兼并用,這些治法應用於臨床確實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國醫研習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古今藥茶1000方:清熱瀉火茶(11-20)
中醫、中藥要如何復興呢?
名老中醫李明富臨床經驗:虛勞證候多,重在分綱目
郝萬山講傷寒論:講關於六經辨證的若干問題
祛除一分郁滯 調和一分血氣

TAG:靠譜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陰陽密匙——陰向陽
陰陽法風水理氣之黃泉八煞
茅山陰陽術
《黃帝內經》: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從這三方面可以理解陰陽
中醫的陰陽是什麼
怎樣理解中醫的氣血陰陽1
中醫中的陰陽魂魄氣血關聯性
王陽明奇兵之道中的《周易》陰陽思想
肝之陰陽
中醫之二-陰陽
風水理氣之陰陽
太和中醫:《易經》沙龍之醫易說陰陽
身體中的陰陽與智慧
陰陽眼
陰陽風水之「山祖」
華山陰陽指(武俠故事)
陰陽貴在平衡,滋陰補陽克強化身體健康!
虛勞施治的氣血陰陽為綱
道與陰陽
玄清風水命理:《易經》最為神秘的「陰陽五行」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