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環保組織為低碳能源寫了宏篇大論 媒體:不現實

環保組織為低碳能源寫了宏篇大論 媒體:不現實

據《金融時報》報道,由傑出國際公民組成的獨立組織能源過渡委員會剛剛發布了一份題為《更好的能源,更大的繁榮》(Better Energy, Greater Prosperity)的報告,該報告描述了如何能夠實現向低碳環保的能源系統的過渡。毫無疑問它值得一看,用意也很好,但它的內容卻脫離了現實情況,因而很危險。




該委員會的結論是,為了防止嚴重的氣候變化,我們需要採取四個步驟來實現想要達到的目標。

1. 在全球經濟範圍內,能源去碳化,同時擴大電氣化範圍


2. 對不能電氣化的活動進行去碳化


3. 加快能源生產率的提升


4. 在整個碳排放預算目標內優化化石燃料的使用。

該報告不加區別地假定,這些事情都能夠在不破壞全球經濟的情況下完成。「can」(能夠)和「could」(可能)這兩個詞頻繁出現在報告當中。例如:「到2040年,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和風能)可能會佔全球能源組合的45%,其它的零碳能源佔大約35%,化石燃料占其餘的20%。」



「must」(必須)是該報告的另一關鍵詞,出現在以下的命令句當中:


? 能源生產率必須每年增長3個百分點


? 未減的碳使用必須馬上開始減少

? 從現在到2100年,能源系統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必須要低於900億噸。(自2014年以來,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一直在35.9億噸左右,也就是說要達到該目標,需要在當前的排放量基礎上持續大幅度地削減。)


? 公共政策必須確保私人利益相關者面臨可信可靠的市場信號。這需要……碳的遠期價格上升曲線是明顯可預見的……碳的價格在2020年代達到每公噸50美元左右,到2030年代上漲到每公噸100美元左右。


不能盲目樂觀


保持樂觀態度是好事情,但沒有冷靜地認清現實狀況而盲目樂觀是危險的,因為這會讓注意力從實際發生的事情和沒有發生的事情轉移開來。


當然,實施碳定價是好事情,但也許能源過渡委員會的成員能夠告訴我們為什麼這種機制目前沒有以所需的規模落實,即便是在非常嚴肅對待氣候政策的歐洲也如此?要達到2020年代所需的每公噸50美元碳價,要作出什麼樣的改變?如果連歐洲在那一方向上都沒有出現取得進展的跡象,那該委員會真的預見像印度、奈及利亞這樣的國家會對它們的公民和企業實施這樣的定價?又或者會預見美國會這麼做?

上面提到的幾個必做事項目前還沒有實施的原因是毫無疑問的。


該委員會以同樣不加區別的方式總結道,對低碳環保能源系統的額外投資——每年在300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之間——「不會帶來很大的宏觀經濟挑戰」。它說,通過在現在至2030年間減少大約3.7萬億美元的化石燃料投資,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和其它低碳技術上額外投資6萬億美元,在更加高效的能源節省設備和建築上投資近9萬億美元,就能夠取得想要的結果。


對於能源過渡委員會的這種超級宏觀的論證,我不懷疑它的真實性。但處在完全理性的世界裡的某種全球政府是不會實施這類措施的。現實要比理想混亂得多。部分國家在取得進展,但很多國家則沒有。從全球範圍來看,沒什麼跡象顯示各國會以這種規模來改變能源投資支出。


從俄羅斯到沙烏地阿拉伯再到澳大利亞,就多個國家地區而言,當前的能源市場反映了根深蒂固的利益關係。那些利益可謂能源系統變革的重大障礙,但該報告卻沒怎麼承認實施快速的過渡可能會給受益於當前系統的國家帶來顛覆性的後果。它也幾乎沒有提及能源系統的變革會對當前的投資和就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碳定價目標只是該報告難以置信的假定壓過嚴肅認真的分析的其中一個例子。要是報告作者只是提出了問題的嚴重程度,描述可使用的工具——比如碳定價或者部署碳捕捉和存儲技術——然後發問為什麼如此之多的工具還沒有被採用,那該報告會實用得多。


採取行動的選項在過去二十年都非常地清晰,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發展也在逐漸減少眾多潛在措施的實施成本。如今的挑戰並不在於鑒定可以做些什麼,而在於理解為什麼現實與理想仍然相差甚遠。


全球能源經濟令人鼓舞的改變跡象多不勝數——能源使用效率肯定是在提升,新技術也在帶來影響。最好的研究分析,比如來自格蘭瑟姆研究所的研究,稱這些顛覆性技術取得突破並不是因為政府機構的強制執行,而是因為簡單的經濟競爭性的驅使。


現實狀況錯綜複雜,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找到良好的全球解決方案的可能性仍舊偏低。正因為此,發表報告展示烏托邦式的結果,而沒有解決經濟和行為方面的種種挑戰,沒有展開有關B計劃(適應戰略)的實質性討論,可以說是幫倒忙的行為。


知道正確的答案並不足以帶來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體驗勞斯萊斯「自殺式」車門:一種優雅的設計傳統
福特新的掌舵人--來自自動駕駛子公司的Jim Hackett
為規避被訴罰款 FCA主動申請修復排放軟體
是真誠還是套路?魅族明天發布未知新機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鈍根無需學習大經大論?恰恰相反!
家養柯基犬是種什麼體驗,寵民們五大論言太貼切
佛法:學佛不是大論,換個角度,認知變了!事物也變了!
桓玄拋出一個可長篇大論的調研課題,此人僅用六字回答,桓玄嘆服
拒絕長篇大論,送你一些簡單回答
語文教材里的「四大論證方法」邏輯混亂,是有害的 | 短史記
讀陰陽大論有感
即使精通五部大論,不修此法也難逃下墮惡道
「押題王」鍾漢良終於重出江湖,發微博長篇大論,這次真的中了嗎
比富士康還「痴人說夢」,致歉華為長篇大論只擁立自己?華為不傻
總能把錯的說成對的,長篇大論張口就來的3個星座
由教授跟小姨子跑了引發的愛情大論戰,魯迅喊「不要停」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二:改善虛寒體質春季應該這麼做
會講多種語言的煩惱?法夫爾和羅伊斯長篇大論,卻發現說的是法語
鑒別和田玉何須長篇大論?一字出真理!
並不是所有香水都需要長篇大論,但LE LABO值得
Cell 年度十大論文終於出爐,你讀過幾篇?
盤點ALAT七大論壇看點 引領激光應用走向高端
酷見未來大會亮點提前揭曉,四大論壇探討行業前瞻
萬字詳解央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4大論斷和5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