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尚書》里的歷史:《甘誓》——啟說,誰不敬天我揍誰

《尚書》里的歷史:《甘誓》——啟說,誰不敬天我揍誰

天下無臣 時拾史事

《尚書》里的歷史:《甘誓》——啟說,誰不敬天我揍誰

啟,禹的兒子。雖然啟的童年沒有老爸的關懷,但啟的未來卻得到老爸的關愛,因為禹給啟留下了一個家天下。不過,《竹書紀年》告訴我們,啟得這個天下可不容易:「益干啟位,啟殺之。」有個禹時期的大臣益居然在禹死後想搶王位,結果被啟幹掉了,好險啊。對《竹書紀年》這記載,孟子有不同意見:「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孟子·萬章上》)孟子把禹到啟之間的王位轉變表述得很自然很浪漫,讓人感覺那年代的人生活在君子國里一樣。《戰國策·燕策一》就沒那麼溫馨感人了:「禹授益,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到底誰說的是真的呢?說實話,我不知道,反正在禹死後,啟成為中國第一名繼承老爸王位的人,這本是可喜可賀的大事,但啟開心不起來。在夏朝控制區的東邊,還有個十分不聽話的部落,叫有扈氏,這讓啟很生氣。新王上任三把火,就有一把火是燒扈的。

在甘這個地方(現在的洛陽西南) ,啟打算親率大軍狠狠地揍有扈氏一頓,讓扈明白這天下是誰家的天下。師出要有名,在征伐開始之前,是需要讓軍隊清楚為什麼要打這一仗的。不過,如果說人家不聽自己的就得去揍一頓,這是很不妥當的,起不到鼓舞士氣的作用。所以,啟把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提升到了一個極高的層次:為了上天而戰!啟告訴將士:「有扈氏太壞了,居然認為自己比上天還要威武,毫不知道尊敬上天。不但如此,還經常侮辱大臣,真是把自己當成天上天下都第一了。這種人,上天怎麼會容忍呢?現在,我奉行上天的意願,要對有扈氏的滔天罪行進行狠狠地懲罰。」啟感覺到了四周湧起了濃濃的戰意,立即進行任務落實:「站在戰車左邊的戰士一定要好好完成左邊的戰鬥任務,否則就是違令;站在戰車右邊的戰士一定要好好完成右邊的戰鬥任務,否則就是違令;駕御戰車的戰士一定要勇敢往前,平穩駕御,否則就是違令。」啟環顧將士,緩緩總結:「努力執行好命令的,我會在祖廟隆重獎賞;沒執行好命令的,我會在社壇公開殺戮!」

這場大戰的結果怎樣?《尚書》里沒說,《呂氏春秋·先己》里竟然有記載:「夏後伯啟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 呂不韋那群編輯不僅知道甘大戰的結果,還知道啟在戰後的反思。當被有扈氏打敗後,啟的將領請求再戰,啟語重心長地說:「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啟開始了像苦行僧一樣的生活——「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鐘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啟經過一年的積德修行後,有扈氏居然主動前來拜服。對此,《呂氏春秋》總結到:「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大家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我覺得是呂不韋那群編輯把孟子的文章扯到啟這裡來,太狡猾了。

當然,歷史中啟很大可能是最後的勝利方,不然夏朝就不會延續下去。 《竹書紀年》說啟「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這在位時間可不短,啟總有辦法解決有扈氏這刺頭。

更多靠譜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讀者群號 5358583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翻新怪談,艷遇
一段佳話是怎樣變成一場血腥殺戮的!
腓特烈大帝,從「弱受」到「大帝」的蛻變
這個智囊有點二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尚書》:周文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人在做,天在看。「天」為何物?且看《尚書》《簡易經》
從《尚書》看周公:《尚書》中的天命
《尚書》:堯舜禪讓的故事並不只是王位傳遞那麼簡單
知識文化: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你可知六子全書是什麼
張獻忠燒了朱元璋祖墳,還抓了前南京兵部尚書,尚書說:誓死不降
《尚書》:儒家的「天下大同」
還在為用人難發愁?看《尚書·堯典》教你如何用人
《尚書》:古人如何教育「二代」們?
宋祁:都叫我「紅杏尚書」,但我宋詞可不只有「紅杏枝頭春意鬧」
《尚書·堯典》導讀1:堯舜何以稱為古聖王?
隱居的崇禎大臣向永曆要官做,皇帝說:做禮部尚書,他說:要入閣
《尚書》:無盡之藏
《尚書》:顛覆王朝的酒香
如果你能把這部奇書《尚書》修好,在漢代你也能做到位極人臣!
《書集傳》:《尚書正義》之後,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著
《尚書》、《詩經》等古籍,怎麼逃過焚書坑儒的?
《三希堂法帖》是誰編寫的?歷任三部尚書的他又有哪些作為?
北宋此人官至尚書,編寫《新唐書》不被人知,卻因一首詞流傳千古
《尚書》 10句智慧名言,經典透徹,都是閱歷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