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千字文釋義》將「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歸為一段,因為「閏余成歲」和「律呂調陽」的內容較多,考慮到篇幅,所以這裡將段落拆開,放在後面單獨解讀。

【日月運行於天,而辰宿紀其次舍度數。於是日行一周天,而為一日。月行二十九日有奇,與日相會,而為一月。】

古人認為,日月星辰在天上運行,可以對應不同的周期。比如太陽繞天一周,就是一天(其實是地球自轉一周)。月亮繞地公轉一周,一共二十九天有餘,這就是農曆的一月。另外,地球繞日公轉一周,就是一年。

上文說,古人講一周天分成十二次,可以對應十二支、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恰好,從地球上看起來,木星(歲星)在天球公轉的周期恰好是十二年,一年行進一個星次。但是木星是西升東落的,和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正好相反,為了便於計算,所以假設在地球上有個「太歲」,也是東升西落,行進速度與歲星相同,從子到巳,從午到亥。如《續文獻通考·郊社考(卷一百九)》所載:「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所以說,太歲本來是天文學概念,但是夾雜數術之後,就變成了每一年的守護神,還冒犯不得,哈哈!

【積三月而成時,積四時而成歲焉。冬之氣寒,夏之氣暑。】

三個月合為一季度,春夏秋冬四季合為一年。

冬天寒冷,夏天炎熱,春天溫暖,秋天清涼。

一季含三月,所以每個月都可以用季節名之。比如一月是春季的第一個月,相當於春季的老大,所以稱為孟春;二月是春季的第二個月,相當於春季的老二,所以稱之為仲春;三月是春季的最後一個月,相當於春季的老幺,所以稱之為季春。同理,夏秋冬也可以各自分出孟、仲、季。

【《易》云:「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言四時相代也。萬物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言秋冬而春夏在其中矣。】

《周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之所以在地球上能形成四季,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軸和公轉軸並不重合,從而形成了黃道與赤道的夾角。並由此形成一年四季,以及熱帶、溫帶、寒帶等變化。《三字經》中與之對應的文字為:「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季節的劃分,本來沒有統一標準,比如印度可以將一年劃分為三季、四季、六季,乃至十二季,標準相當混亂,也從側面反映出印度氣候之複雜。中國將一年劃分為四季,相對而言,春夏秋冬都是相對分明的,這是大自然的恩賜,使得中華大地適合農耕,以便自給自足。

當然,中國的季節劃分也有其他標準,比如中醫講季夏單獨出來,列為長夏,與春夏秋冬合而為五,以對應五行。當然,這僅僅是中醫學概念,對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沒有影響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蓮精舍 的精彩文章:

TAG:易蓮精舍 |

您可能感興趣

超奈斯·Q系·仙女頭像: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我們來日方長
ins·高甜系·動漫情頭:春來夏往,秋收冬藏,我們來日方長!
參商天策葉問水X藏劍李傲血: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是藏還是葬?
古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要順應四時
「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今日寒露,是該進入秋收冬藏的季節了
糖尿病患者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賦於空間氣度與溫度
春播夏長,秋收冬藏,天下萬事都有其規律
立夏養生,為秋收冬藏打基礎
新中式設計: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秋收冬藏,現在是補腎好的時機!
秋收冬藏,大雪進補並非只壯陽這麼簡單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天成長發育吃什麼好?這7類食物就是天然鈣片,既營養又健康,你知道嗎?
健康養生|秋收冬藏,立冬養生需滋陰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