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器引茶:一生只愛一個人叫專情,一泡茶要用N套茶具泡叫專業!

以器引茶:一生只愛一個人叫專情,一泡茶要用N套茶具泡叫專業!

在我們浩瀚的陶史瓷海中,有很多器物都是生而為茶服務的。

為了讓器物更好地表現茶湯,古人在器物的原料、工藝、器型、掛不掛釉、掛什麼釉……各種維度上,窮盡巧思。而之於喝茶人,他們也早在這些器物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以器引茶」的趣味——

為什麼有的壺喝某種茶會香氣更好?為什麼用某種杯子喝某個茶會湯感不同?

而到了今天,茶葉的品類已經相較古代豐富很多,器物的製作工藝也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也跟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相同的是,總有一些人在以器引茶來「玩味」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經驗總結和講究。

理想中的「以器引茶」,很期待能讓不同茶器的材質、工藝、器型……等,能夠一一對應不同的茶葉類型,從而完美地表達這泡茶葉,使品飲能有一個有規可循的操作體系。

當然這樣的構想雖然美好,但顯然操作性上也略顯單薄——畢竟即使同一種茶類在不同的沖泡條件下,也有不同的特性,更何況喝茶本身就是比較私人、個性化的體驗過程。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做一場關於「以器引茶」的探討,在屏蔽了水、茶、人、泡茶方法等影響維度,單純在器物中尋找,尋找更細緻地體驗一杯茶湯的可能。

材質篇

陶器

「陶瓷」二字雖然在使用中,經常二者合一,但二者在材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欽州陶泥燒水煮茶壺

因為使用的是大地黏土,陶器的質地特點表現上——整體胎質較粗糙、斷面吸水率高、不透光,但對於喝茶使用者而言,它透氣、導熱慢、保溫性能好,而且比較有吸附性的毛孔,出來的湯感更內斂、且回味多,對於比較喜歡體驗湯感的人,使用陶器會有突出的感受。

在外觀上,陶器不媚不俗、充滿拙趣,對喜歡這種天然古樸的風格的人而言,也頗有雅趣。

瓷器

而瓷器在燒制中,對胎土要求更高,瓷器的總體特點——硬度更高、半透光、不吸水,而且胎體細膩。

但是它導熱性較好、不透氣,在對茶葉的表現上,直觀上可以捕捉的香氣、滋味等更豐富。

青花瓷茶杯

而因為原物料產地的不同、工藝的不同、釉料釉色的不同、繪製風格的不同等等,瓷器也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千變萬化的呈現,比如淡淡天青色的汝瓷、如冰似玉的青瓷、景德鎮青花瓷等等。

所以除了物理上的影響,對於強調氛圍、意境的茶人們而言,風格多樣的瓷器,在感官、審美上的「以器引茶」,也給予了更多可能。

紫砂

陶土種類、元素萬千,但能被稱為「紫砂」的,只有宜興紫砂泥料。

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它礦物質成分上的「得天獨厚」,使用上它基本上介於陶和瓷之間,又兼有二者的一些優點——

它色澤溫潤,質地古樸,又有一定的透氣性。而因為特殊的泥料成分,用其泡茶時,茶湯更勁道、層次感豐富,甚至可以調整一些口感的協調度,遂成為茶人大愛。

岩礦材質

岩礦材質的茶器,近年多見於台灣陶藝家的創作作品,其由岩礦砂粒與陶土特殊配方燒制而成。經過多次的高溫氧化、還原、多重燒制,它會形成類似麥飯石的內質結構,一些並未完全瓷化的不規則氣孔。

老岩泥材質的斷面

而這些海綿性氣孔,則更有利於水質口感的細膩,體現茶湯香氣的純正清揚。特別是表面顆粒狀的胎質,散熱慢,因而有一定的聚溫性。對一些重發酵的茶品,有一定的修飾效果。

老岩泥電陶壺爐套組

器型篇

蓋碗VS紫砂壺

(左)黛紫色蓋碗;(右)宜興原礦紫砂壺(紫泥)

作為茶桌上的兩大泡茶神器,在茶品選擇上,蓋碗和紫砂都有一定的包容性,但因為材質的區別,器型的不同,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差異。

如果想體驗喝茶湯的節奏、細膩的湯水變化、香氣的表達,瓷質蓋碗可以捕捉更多。

而紫砂相較蓋碗,因為材質特殊,泡出的茶也更顯醇厚,回味上也會有更特殊的表現。

杯子的敞口、撇口與束口

品茗杯器型數不勝數,在不考慮材質、厚度等因素的前提下,只就杯口的收放而言,它們還是對茶湯有一定的影響。

敞口杯,器型大開大合,在聚香性上優勢不多、但茶湯入口時的「紮實感」更高。

(左)葵口斗笠杯;(右)問鼎汝瓷·精工斗笠杯

撇口杯的杯口微微外撇,這也讓它入口時,圓潤度較高,湯感的甜度上的東西會感受度更多,甚至因為高度、寬窄等因素,它的留香、掛杯效果也會更好。

(左)半手工靈芝杯;(右)明末青花夔龍杯

束口杯,一般口小於肚的杯子,在聚香、聚味的效果上是最明顯的,而且散熱慢,很適合喝香氣高的茶類。

(左)問鼎汝瓷·天青龍膽杯;(右)「花開富貴」對杯

壺的「高寬大」和「矮扁窄」

品茗壺的器型也是千變萬化、品種繁多,尤其是紫砂壺,每一款壺型甚至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只按它們在內部空間上的大小,和茶葉與水可能的接觸程度,來簡單區分。當然,到底空間是大還是小,其實都是相對的概念,最終都是根據投茶量來看。

(左)建水紫陶·田記窯傳統柴燒壺;(右)建陽油滴壺

「高寬大」的壺型,肚腹能容,可以讓茶葉充分地與水接觸,更溫潤地讓茶葉的茶性發揮出來。對於顆類狀的茶葉和緊壓茶,這種泡開後葉片肥大的茶葉,能更充分完整地舒張身體。有一定的空間優勢。

(左)紫砂粗陶泡茶壺;(右)手制紫砂壺·大彬

「矮扁窄」的壺型,壺壁較矮,內部空間相對狹小,很適合條索狀、或者葉片較小的散茶平靜躺在壺裡,析出內質。同時口大身矮的扁平壺,對於較細嫩,不太強求高溫的茶類,也比較適合。

實驗篇:一個關於茶器密度影響茶湯的實驗

琢磨器物與茶葉互動影響,讓很多喝茶人沉浸其中,樂趣多多;而對於很多創作器物的人,為了做出跟茶高度契合的茶器,也在不停地嘗試不同的胎土、釉窯、厚度、密度等各種層面,可能對不同茶葉產生的影響。

今天,有人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用同樣的泥料,同樣的燒制方法、燒制同樣器型、同樣大小的3把壺,而唯一不同的,是這三把壺的進窯燒制的次數不一樣。

而燒成次數較多的器皿,它的色澤更深、質地更密實,也就是密度更高,體積上亦會稍稍緊縮,所敲出的聲響則較清脆。

是的,這個實驗要做的,就是測試當所有其他的變數都全部統一,唯一的變數只剩下「密度」的時候,茶器對茶湯的影響。

一次、二次還是三次燒,除了外觀色澤上從淺到深的變化外,還可以從壺底「火、炎、焱」的刻字進行區分。

泥料:台灣老岩泥

壺型:三彎梨式壺

容量:150ml

一次燒(火):只燒一次,溫度約為1250度,氣孔最豐富、保溫性相對最佳。

二次燒(炎):燒制二次,溫度約為1260度,氣孔適中、導熱性溫和。

三次燒(焱):燒制三次,溫度約為1270度,質地相對密實、導熱性最好。

這個有趣實驗的發起人、也是玩泥巴玩了一輩子的台灣陶作坊的創始人、林榮國先生認為,密度的不同會對一泡茶的呈現,有一定的區別。

而為了驗證他的猜想正確與否,茶語茶評組,也拿到了這三把壺,來嘗試在相同的沖泡條件、沖泡方法下,這三把壺究竟會有什麼樣的不同。

為了對不同的密度的壺的特點,有更公平的呈現,我們分別選擇了熟普、烏龍、生普,這三種特點不同的茶葉,來進行嘗試。

圖為烏龍(嶺頭單叢)沖泡實驗前,沖泡使用的皆是日常品飲沖泡方法,而非專業審評沖泡法

熟普對沖

生普對沖品飲

而對沖實驗結果證明——

一次燒的壺,在沖泡熟普的時候,到了第三泡,湯色明顯比另外兩個壺的湯色更深,滋味會更顯醇厚。

二次燒的壺,在表現烏龍、半發酵茶類,會香氣突出,特別是帶有喉韻、岩韻的茶,更能彰顯茶湯的順滑之感。

三次燒的壺,對於容易苦澀度偏高的生普,會更好地展示茶葉的協調性。

而這三者在這三次的沖泡表現和區別基本非常明顯,哪怕是口感知覺並不敏銳之人,也能很快喝出端倪,這也讓整個茶語專業小組,對茶器密度可能會對茶葉沖泡產生影響這件事,有了更切身的體會。

(關於此次試驗的詳細報道,請關注茶語網的後續文章)

4

結語

當然,要論「以器引茶」,除了以上我們討論的各種維度,其他當然還有很多——

比如夏天瓷器的冰涼入骨就讓人好感頓生,冬天手捧粗陶喝茶就更暖意怡人;

比如綠茶陣營普遍偏愛對茶湯影響不大的玻璃杯,因為透明的杯體才能看得見茶葉的舞蹈;宋朝人更偏愛用黑釉盞喝茶,因為宋代的「茶色白,宜黑盞」;

比如有人喜歡青瓷冰裂般的開片,有人鍾愛建盞的奪目曜變、玉毫條達……

器對茶的影響,又或者說最終對人的影響,不單單只在味覺、在嗅覺,還在觸覺、視覺以及一些無可名狀的感覺……

這些共同參與一泡茶湯品飲過程的各種蛛絲馬跡,都是我們愛上一杯茶的共同見證。

感謝所有致力於器物創作的陶藝家,無論是前人還是今天的你們,因為一款茶的滋味可能窮其一生都不能把它捕捉完善,但是藉助不同茶器,依然讓我們對一泡茶有了更多的理解。

撰文:Via

部分圖片攝影:游力克

專業支持:艾八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優秀作文】茶悟
你絕對想不到:枸杞和菊花泡茶的功效!
茶看東西1︱喝茶的印度
老闆圈喝茶的四個「秘密「!
三次衝擊上市的香飄飄奶茶為何還被按暫停鍵?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杯子能抵一整套茶具,泡杯好茶只需一顆球!
一個人懂不懂喝茶,就看他會不會用這三種泡茶茶具
品茶味人生,從一套好茶具開始
愛喝茶的你一定要看!這種茶具有毒!正流向市場,很多人在用……
一套好茶具,驚艷了茶時光!
一茶一世界一壺品人生,汝道汝窯功夫茶具評測:走,喝茶去
全國人民喝茶都是用一樣的茶具嗎?
王菲同款魔力茶杯,一顆「球」掌握泡茶時間,一個杯子抵一套茶具
心理測試:選一套有情調的茶具泡茶,秒測一直呵護你的人TA是誰?
王菲最愛的黑科技泡茶杯,獨創倒立泡茶法,一杯能抵一套茶具!
這個杯子能抵1套茶具,泡茶好喝極了
泡茶用什麼茶具?六大茶類齊全了,不再愁不知道怎麼選茶具泡茶了
泡茶時,分別有哪些茶具可以使用?
茶具里有一個瘦高的杯子,你知道是做什麼用的嗎?
愛喝茶的有福了,新出一款「功夫茶具」,好用不貴上檔次,有品位
論泡一杯好茶,你選擇什麼樣的茶具更重要?
新中式茶具之「品茶品人生」,哪一盞是你心靈的歸屬?
天哪!這些自動茶具太高級又實用,擺在家裡就是一件藝術品
釉上彩的茶具有毒?能用來泡茶喝嗎?
你沒有見過的一套奇特茶具,身份的代表,沒有它的評茶師就是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