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男人,居然想把城市打造成國家公園?

這個男人,居然想把城市打造成國家公園?

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 s Park)是倫敦眾多綠色空間中的一個,得益於諸多綠色改造項目,倫敦已成為生態型都市的典範之一。

撰文:Emma Marris

攝影:SIMON ROBERTS,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公園到底是什麼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公園是避開城市紛擾的一處所在,那裡保留了大自然的原始屬性。在這個越來越頻繁地受人類活動左右,常用來滿足人類需要與慾望的世界,公園便是一處本色之地。事實上,人們也真的離不開公園的慰藉,公園就像人類心靈的避難所,搶救著那些長時間與綠色自然無緣的人們,搶救著過於操勞各類瑣事的人們。

偉大的自然主義者約翰·繆爾在國家公園運動開始時就提出了此類觀點。1901年,他寫道:「成千上萬身體疲憊、意志恍惚、過分文明的人開始意識到,登山就像是回家,荒野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從那以後,人類對公園的認知就沒有什麼大的改動,北美、歐洲和澳洲的人們尤為如此。

然而,自稱為「游擊式地理學者」的Daniel Raven-Ellison卻試圖改變這一觀點,他是國家地理學會的一位探險家。

Raven-Ellison並非生長於鄉野,反之,他的家鄉是建城於公元43年的倫敦,一座現如今擁有900萬人口的大都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就居住著5,400多人。

Raven-Ellison四處奔走遊說,希望把整個倫敦打造成一個國家公園。他認為,儘管倫敦的街道很繁華,混凝土的用量並不少,但與國家公園相關的特質也很多。如果你把官方的城市公園和各式庭院、小塊綠地等加起來,你會發現,倫敦的綠色空間佔比已高達47%。甚至,該城還擁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有些地方的荒野程度也相當之高。

倘若在倫敦市邊緣的埃平森林(Epping Forest)散步,你或許還會偶遇獾、蝙蝠和嘴裡塞滿草的黇[tiān]鹿。有時還能看到在人行道上溜達的赤狐,或者藏在後院的赤狐幼崽。整座城市的樹木差不多有840萬株之多,樺樹、酸橙樹、蘋果樹、梧桐、橡樹和山楂樹等等,種類極為豐富。就連倫敦地底之下都孕育著其特有的生物多樣性,例如地鐵通道里的「地鐵蚊」(Culex molestus)就是如此,它已被列為新的物種。

如果拿倫敦和大型公園相比,當然還有很大差異,那裡仍人潮擁擠、建築密集,車流量龐大。但這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妥,Raven-Ellison把這一差異稱為特色。

他說道:「如果把人的因素考慮進來,那麼倫敦絕對可以稱作英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仔細想來,這話也在理,畢竟與偏遠地帶以及人為改造程度較低的地方相比,倫敦的生物多樣性有它獨特的價值所在。

「位於熱帶雨林的國家公園與沙漠中的國家公園不同,而一座城市又與這兩者皆不相同,雖然如此,但這並不等同於城市價值相對較低。」Raven-Ellison為我們重新定義了公園的含義,希望人們能開闊眼界,珍視近在眼前的自然生態,並激發人們把這種觀念更多的落在實處。

舊金山市的要塞公園(Presidio)同樣是個著名的城市公園,你可以享受美麗的遠景和包括滑板在內的休閑運動。

生物自衛型都市

並非只有Raven-Ellison一人呼籲,希望人類與其他500萬個物種隔離開來,所有物種本就該共同享有這個星球。如今,全世界的半數人口定居城鎮,該比例仍在年年遞增,我們必須認識到生態型城市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城市規劃師Timothy Beatley領導著名為「生物自衛型城市」(Biophillic Cities)的聯盟,重點提及了新加坡、紐西蘭惠靈頓、西班牙維多利亞、英國伯明翰、舊金山、波特蘭和密爾沃基等生態城市,它們都致力於打造更多的綠色空間,促進生物多樣性,並在城市結構中融入更多元的荒野元素。該組織的名稱取自生物學家E. O. Wilson在1986年完成的著作《Biophilia》。Wilson在書中堅稱,人類天生熱愛大自然,這種與其他物種間的相關性來源於人類漫長的進化史,期間人類棲身於大自然的懷抱,與其他物種相互依存。

Beatley認為:「城市的自然屬性絕非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營造快樂、促進健康,讓生活更有意義的必備條件,而這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觀念。」他在城市規劃中要求種植大量樹木,在高層建築的牆面和屋頂布置苔蘚和蕨類植物,選擇鳥類友好型的窗格玻璃。在推廣本地植物之餘,還選擇適宜傳粉昆蟲和其他生物的非本地植物,鼓勵私有住房用戶種植耐旱型植物,並搭建野生動物友好型花園。

不僅如此,加深青少年兒童的自然歷史教育也是個重要環節,應鼓勵人們在清晨多出門走走,換個角度去欣賞身邊的自然世界。想一想,你能說出街道上的樹木種類嗎?公園裡的鳥兒有什麼特徵呢?你還記得最後一次尋覓小昆蟲是哪年嗎?

其實推廣這樣的觀念並不困難,在美國西部最大的都市舊金山,那裡滿城車輛,建築密集,這種觀念依然可以被喚醒。在該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市民科學計劃共收集了數千份有關蛞蝓[kuò yú]、爬行動物、松鼠等動物的觀察報告,其途徑涵蓋各類社交媒體以及名為「iNaturalist」的手機端應用程序。為了給孩子們提供可以下腳的池塘和動手的堆肥,市民科學計劃的負責人Lila Higgins還在博物館內建造了昆蟲飛舞、百花齊放的小花園。

Wilson提出了生物自衛本能的概念,這可謂超越時代的壯舉。大量科學研究證明,與大自然的接觸有助於提高人類心理與身體的機能,使人更寬容大度、更具合作精神、增強免疫系統、緩解壓力以及降低血壓。Raven-Ellison和Beatley正打算打開這扇門,讓你我不必遠離城市就能享有這些福利。

作為倫敦八個皇家公園中最古老的一個,聖詹姆士公園的美景由來已久。

半個倫敦

包括市長Sadiq Khan在內,很多倫敦政治家都支持Raven-Ellison的「國家公園式都市」計劃。這需要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的共同努力,官方的政策法規和居民的民間行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共建手段。Raven-Ellison說道:「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每一個小小的努力與進步都是添磚加瓦。看似簡單的動作就有可能影響許多生命的延續,例如在院落的柵欄上打個洞方便刺蝟的進出;在私家車道旁種植些多肉植物;把花園布置的更野性一些。」

Raven-Ellison認為,倫敦達到51%的綠色空間佔比是完全可行的,畢竟現在的佔比就已經達到了47%。Wilson在他最新出版的《半個地球》(Half Earth)一書中也提到了半數這個概念,但他強調地球的半數面積應該作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然保護區來對待,以此來保護物種、荒野生境和不同的生態系統。而人們只能偶爾參觀這些保護區,如果想要經常參觀,就只能通過網路攝像頭的方式。

近日,一支由自然資源保護論者組成的國際團隊在《生物科學》(Bio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認為,由於人類推進了城市化發展,促使很多地區的農村人口大幅降低,因此自然資源的生存空間就得以變得更多,讓「保護半個地球」的目標不再遙遙無期,反倒變得近在眼前。

儘管如此,為了實現這一願景,城鎮居民可不能僅僅停留在「製造自然」這一階段,而是要由衷的熱愛自然。Raven-Ellison認為,單單要求「不干預自然保護區」是不夠的,城鎮里還需要創造更多的綠色空間,讓居民從各個感官上接觸大自然。「半個地球」的概念需要「半個倫敦」來補充完善。

Raven-Ellison總結道:「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代能真正關心大自然最原始、最荒野的一面,那麼我們就必須為他們打造身邊的綠色世界,讓他們剛剛踏出門階的那一刻就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徵稿日期5月1日-8月31日

一等獎獲得者將成為國家地理中文網簽約攝影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地球上最冷、最黑暗的冬季,卻讓我感到了最久違的愜意之美!
龜茲古國的風情
震驚!這些人走路竟然不用腳?
金邊的白屋貧民窟,被天堂包圍著的人擠人的「墳墓」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湖北這座城市被國家選中,將打造成特大城市,是你的家鄉嗎?
韓國的經紀公司就是在造成還是毀人?
全球最小的島嶼,被一個家族打造成私人度假區,只有一棵樹一間房
把自己打造成,你想讓孩子成為的那個人
這個國家即將沉沒,數千萬人準備移居,原因正是當地人造成的
泰國榴槤滯銷,爛在地里也沒人買!泰國人抱怨稱是中國人造成的!
韓國網紅打卡地丨就這樣,韓國人把這些廢墟打造成了網紅~
由於人類造成的歷史原因,這個國家即將真正消失,全國都要搬家
每一個陽台都能打造成一個私人庭院!
一個男人的花園夢 想把家裡打造成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夢想逐漸清晰
你會把自己的家打造成這樣一個花園之家嗎?很多人看了豎起大拇指
全世界哪國能對美國造成毀滅性打擊?美國親口承認:只有這個國家
哪個國家能對美國造成毀滅性打擊?美國已親口承認:只有1個國家
烏克蘭這個國家美女成災,是什麼原因造成該國多美女?
太陽系中還有三顆行星有望打造成人類的新家園,它們都有誰?
兩個人的私人仇恨,造成兩個國家長達八年的殘酷戰爭,誰這麼大面子
雖然中國人在巴基斯坦受歡迎,但要小心這種女人,不然會造成陰影
太陽系中還有三顆行星有望打造成人類的新家園,它們都有誰
男人變心,為什麼女人不敢離婚?原來是這4個原因造成的
散文:家鄉虎形地,已經被人們打造成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