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所大學120年的長征

一所大學120年的長征

"大不自多 海納江河

惟學無際 際於天地

形上謂道兮 形下謂器

禮主別異兮 樂主和同……"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課堂上

59歲的數學教授蘇德礦輕聲唱起了校歌

台下的青年學生們應聲而和

夏日微風吹進教室,牆上樹影斑駁

遠處,一些師生正在布置

校慶120年的活動展台

古雅的歌詞

來自抗戰時期,浙大西遷途中

竺可楨校長邀請一代儒宗馬一浮撰寫

此時正是1938年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中國大地

杭州失守後,浙大師生踏上"西遷"之路

期間,馬一浮與竺可楨達成講學之議

跟隨浙大一路西行,沿途開辦國學講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他以此告誡青年學子

"樹起脊樑,猛著精彩,依此立旨。"

兩年多時間

浙大師生穿越六省2600公里路途

抵達貴州

物理系的玻璃儀器、米尺,無恙

運送的140箱文瀾閣《四庫全書》,無恙

而竺可楨

失去了結髮18載的妻子張俠魂與幼子

張俠魂與竺可楨感情甚篤

一位出身望族的新女性,

正直而有俠義之氣

西遷途中因得痢疾,幼子與她先後不治

在浙大師生中,張俠魂享有很高的聲望

為支援抗戰,她甚至捐出了結婚戒指

竺可楨曾送給張俠魂一支自來水鋼筆

張俠魂很是喜歡

入殮時,竺可楨親手將這支鋼筆放入棺內

全場嗚咽

3個月後,西遷至廣西宜山

竺可楨又送走了一位浙大校友——蔣百里

中午還在長談,晚上心臟病突發而逝

戰時從簡

這位中國近代軍事學的開創者被就地斂葬

1947年遷葬杭州,竺扶棺大哭

"百里,百里,有所待乎?

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

蔣百里病逝後半月

1938年11月19日

竺可楨在校務會議上提出浙大校訓"求是"

求是,就是"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

1943年秋考取浙江大學的李政道曾說

"『求是』校訓的熏陶,

發端了幾十年來我細推物理之樂。

得益匪淺。"

在宜山

日軍發動專門針對浙江大學的大轟炸

在浙大任教的豐子愷在日記中記載

有時一天就遇到空襲三次

找空曠地躲避,連飯都吃不上

"但大部分學生並不離校,

皆卧倒在溝壑中。"

數學家蘇步青

為避轟炸,

在山洞裡為學生舉辦數學討論班。

他說:"山洞雖小,

但數學的天地是廣闊的。"

西遷至貴州湄潭後

為了增加口糧,蘇步青開了半畝荒地

每天光腳挑糞施肥,人稱"菜農教授"

同事王淦昌,一家七口

見此景也開始飼養奶羊

每天從家把奶羊牽出,

拴在雙修寺外草地上

然後走進設在寺內的物理實驗室

做完一天的實驗,再牽著羊回家

1941年, "羊倌教授"王淦昌

在國際權威雜誌《物理評論》上

發表《關於探測中微子的建議》

由於戰亂,

沒有條件用實驗來證明中微子的存在

在美國,物理學家艾倫據此開展了實驗

實驗名為"王淦昌--艾倫"

美國科學家萊茵斯和考恩"接棒"後

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破舊不堪的唐家祠堂里

談家楨建起了生物實驗室

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燈

竹管作導管、瓦盆做蒸發皿,

挖地窖代替冰箱

只有在作細微鏡觀察標本和染色體時

才捨得用一用煤油燈,提高解析度

這樣的條件下

他在國際權威雜誌

《遺傳學》上發表論文

《異色瓢蟲色斑嵌鑲顯性遺傳理論》

引起極大震動

1944年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李約瑟

兩次訪問浙江大學

深感佩服

稱浙大為"東方劍橋"

為國為民

是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情懷和使命

浙江大學的歷史上

走出過無數胸懷救國理想的志士仁人

在沉沉長夜中

試圖為國家民族探索救亡圖存之路

第一個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

第一個將《資本論》傳入中國的馬一浮

還有陳獨秀、馬敘倫、章炳麟……

1942年,浙大學生

在遵義"倒孔(孔祥熙)"

竺可楨阻止學生遊行無果

最後自己走在了隊伍的最前列

大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竺可楨的回答是:

絕不在於造就多少工程師和科學家

而是

"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

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

浙大校史館內

竺可楨贈送給張俠魂的鋼筆不遠處

擺放著一台高速攝影機

這是1964年浙大研製的

我國第一台250萬幅/秒高速攝影機

1966年成功拍攝了

我國第一套核爆炸過程照片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

為了發展新中國的核工業

一批批科學家和青年學子

離開江南旖麗之地

奔赴祖國的大西北

建設起我國第一座原子城

戈壁灘上,大漠斜陽

無數科學人才的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這裡

聲名至今不為人知

王淦昌、程開甲、趙九章、

錢三強、賀賢土、唐孝威等院士

是來自浙江大學的傑出代表

"不分晝夜作業在儀器旁,困了和衣隨地打個噸,餓了用晚餐留剩的食物充饑。難忘的1966年12月28日,晴空萬里,一聲驚雷,一朵灰褐色的蘑菇雲在戈壁灘上騰空而起,全場歡呼雀躍。兩天以後,我們在百公里外的試驗基地研究所大本營實驗室,親眼看到了核爆炸現場取回的高速膠捲的沖印結果,緊繃了幾十天的神經才慢慢放鬆下來。"

——浙大教師趙田冬(1960年考入浙大,1965年留校)

地下核實驗

原來靠手控自動鑽井機挖坑道

1970年,

28歲的浙大教師路甬祥等人主動請纓

研究出全液壓鑽井機,後獲國家大獎

路甬祥是1959級浙大學生,

畢業後留校任教

當社會上踴躍地"搞運動"時

路甬祥沒有隨波逐流

"那時有一個樸素的想法,

覺得知識和科學技術

將來對國家肯定是有用的,

這個信念我始終沒有動搖過。"

他和幾個朋友

躲進了實驗室搞科研、寫論文

實驗室被封門後

設計、備料、冷加工、熱處理

全部自己動手

1978年,科學的春天重回大地

路甬祥到德國做訪問學者

德國人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

而他每天工作15個小時,每周工作6天半

取得巨大成就引發德國液壓界關注

兩年研究生活臨近結束時

導師熱情挽留他

大公司高薪聘請他

在德方為他舉辦的挽留會上

路甬祥說:

"在戰後的艱難歲月里,你們之中每個人都參加了國家的復興。雖然一天的勞累只得到幾個土豆充饑,但你們並沒有跑到國外去尋找舒適的生活。今天,我的祖國正處在振興時期,也需要我回去……如果一個人成功後不能為自己的祖國出力,那個人生活得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浙江大學校史館內99位歷史名人

2017年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

光量子計算機研究成功

C919大飛機試飛成功

在這些重大科研項目中

每位浙大人,和其他院校的科學家一起

秉承120年來無數先輩的心愿

薪火相傳,弦歌不絕

為人類命運,為國家發展,為民眾福祉

竭盡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全部心力

這心力,

是浙大師生歷經劫難

在抗戰時期保護《四庫全書》

所懷有的文明"守夜人"的一腔赤誠

5個月跋涉

從浙入閩,過贛進湘

庫書終存於貴陽城北"地母洞"

春秋兩次曝晒,歷年無歇

如此6載,國寶萬無一失

這心力

是常書鴻放棄在巴黎

成為大畫家的輝煌前途

一生孤守敦煌,在千里大沙漠中

為人類文明保存並研究敦煌學

而獻出的一片丹心

他曾昏倒在沙漠中

幸被石油勘探隊一位工程師搭救

他說"我思前想後,我決不離開,

不管任何艱難險阻,

我與敦煌藝術終生相伴!"

1994年,常書鴻病逝

依照遺囑,

骨灰一部分被安放在敦煌莫高窟前

這心力

是邵飄萍立志"新聞救國",一生疾惡如仇

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的錚錚風骨。

他與蔡元培一起創辦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

第一期學習的有毛澤東、羅章龍等

他提出記者要"主持公道,不怕犧牲"

品性要完全獨立,有操守人格

做到"貧賤不能移,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泰山崩於前,麋鹿興於左而志不亂"。

1926年4月26日

他被奉系軍閥張作霖

以"宣傳赤化"的罪名殺害。

這心力

是浙大電機系1935級學生劉奎斗

二度勇赴國難

暮年又為教育事業獻出一切的奉獻精神。

1937年他投筆從戎,

參加著名的崑崙關大捷

後回校復學,1942年畢業

抗戰趨緊,又加入遠征軍

1944年緬北瓦魯班之役

攻破日軍十八師團司令部,

擄獲關防(即印章)

劉蓋印模向竺校長報喜

竺可楨將之張貼在學校布告欄里

1997年百年校慶

劉奎斗賣家產,

兩次共向母校捐贈260萬美元

自己不留名,建樓"竺可楨國際教育大樓"

這心力

是新時期浙大教授

為學生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台

為民眾紮根基層同喜共悲的一片深情

數學教授蘇德礦授課生動幽默

很多學生因他愛上了枯燥的微積分

每次網路直播都有上萬人聽課

汪自強教授變身"老農民"科技扶貧11年

每個月都要去偏遠山區

教農民種甘薯、養蜜蜂

幫農民增收達10倍

八十多歲的原浙醫大老校長鄭樹

捐出50萬元獎金

在浙大發起設立300萬元"醫德基金"

她說,醫生是救人不是修機器

傳統醫學教育有四個字"無德不醫"

這心力

還是一位"拾荒老人"

給杭城百姓留下的獨特記憶

韋思浩老人

常在外拾荒,卻是杭州圖書館常客

與該館免費開放不拒絕乞丐現象一起

成為"網紅"

2015年底,老人因交通事故不幸離世

人們發現

他原來是一位教齡超30年的教師

長年化名捐資幫助貧困學生

還常寫信鼓勵孩子們

韋思浩1957年入學原杭州大學

因為歷史原因,不久即回老家工作

58歲時取得浙江大學專科教育畢業證書

名校浙大,有無數成就顯赫的校友

但從這位老人身上

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教育的偉大意義:

培養一顆無論身處何地、

始終仰望星空的高貴靈魂

這也是深刻在幾代中國知識分子心中

人文和科學精神的本質內核

1936年9月18日

竺可楨與新生談話時,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

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

竺可楨給出的回答:

第一,求學,應不僅在科目本身,

而且要訓練如何能正確地訓練自己的思想

第二,我們人生的目的是在服務

而不在享受。

百廿回眸,當永紀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孫立人將軍血戰緬甸胡康河谷
張學良被囚禁流放也要帶走的七件珍寶!
抗戰期間,中國空軍曾遠征轟炸日本本土?
10大民國人物,50句經典言論,重拾華夏風骨!

TAG:民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4月26日12時40分前後發射的長征十一號火箭飛行軌跡圖
2018年女紅軍105歲,丈夫是副國級,94歲時重走長征路
劉帥的警衛員今年100歲了:15歲參軍16歲長征3過草地「九死一生」
氪空間2019年底管理面積將達150萬,劉成城:萬里長征第一步
他們在抗戰中帶一群動物長征,跨5省走了2000公里,歷時1年死3人
龍樂豪:長征八號、長征七號A啟動研製,2020-2021年相繼首飛
1.45米法國女人,帶領一百多名中國孤兒,走480公里小長征
中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2019年首飛
1985年的鄉村婚禮是這樣 美國記者50年後重走長征路拍下中國新娘
他12歲參軍,15歲長征,是至今健在的唯一大埔縣籍開國將軍,99歲
長征11又一飛:中國第12發,全球第39發
中國公布2019年航天發射計劃 胖五復飛長征11號海上首秀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火箭或於2019年6月首飛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2站!
43天7次發射!中國長征火箭開啟「超級2018」
190612 跟王源一起學習長征精神 走長征路在行動
包為民:長征五號「復飛」是2019年中國航天的重頭戲
重磅!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2020年上半年首飛
國軍將領跟隨紅軍走完長征,去世僅69歲,1980年恢複名譽
43天7次發射 中國長征火箭開啟「超級2018」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