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本聯育:家庭系統里的婚姻

華本聯育:家庭系統里的婚姻

第一點:欣賞對方

欣賞對方就是承認對方與你一樣的珍貴、有價值,雖然對方與你不一樣。任何企圖塑造對方成為不同的人的嘗試,都必然失敗,對婚姻關係做成傷害。每當你同意對方都是正確的,你是放棄了一些自己的東西,同時增加了一些你們兩人共同擁有的東西。你會發現:雖然不一樣,但是卻同樣地好。

第二點:雙方的原生家庭

一個家庭系統的良知,總是以維持孩子屬於這個家庭的權利。孩子為了保持與家庭的連結,可以做什麼和必須忍受些什麼是很重要的。孩子做了一些行為使他能夠保證繼續有他在家庭的位置,他便感到清白;做了些什麼使他擔心失去與家庭連結的行為,他便會有罪惡感。而屬於這個家庭的一個必須的條件可能使同一個人不容於另一個系統里。常見的例子之一就是某些宗教的規定,一個成員必須信奉同樣的宗教才能留在他/她的家庭里。如果他/她的結婚對象的原來家庭信奉另一種宗教,但是也有同樣的規定時,這兩人的結合會產生對失去屬於原來系統的權利。這給他倆的關係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兩人的良知使他們懷有罪惡感。

一對夫妻的婚姻關係若要成功,必須離開各自的原來家庭系統。這不單只是在生活上獨立生活,還必須包括各自放下一些原來家庭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他倆需要共同建立他們自己的一套,這一套還必須對各自的原來家庭是公平的。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我的原來家庭很好,只是我配偶的原來家庭不夠好。這樣的想法,對他們的婚姻關係是毒藥。與一個人結婚,就是與這個人的原來家庭結婚,必須對對方的原來家庭充份尊重,婚姻關係才有機會成功。

第三點:夫婦之間的付出與收取

任何兩人之間的付出與收取有足夠的平衡,他倆的關係便容易成功。沒有人能夠什麼都付出:也沒有人能夠什麼都收取。因此,每個人都有付出與收取的限度。一雙夫妻若要關係良好,雙方都需要明白:只付出對方能夠收取的;亦只要求對方能夠付出的。當雙方都明白和遵守這點時,很快,他們兩人的付出輿收取的能力都會添增。

當一方只接受而不給予時,另一方要不了多久便會失去再給於的興趣。當一方只給予而不接受時,另一方要不了多久就不想再接受了。當一方的給予超過另一方回饋的能力或意願時,伴侶關係也就會結束了。

如果一個伴侶總是索求,而另一個只給予而自己沒有索求,那個索求的伴侶處於一個低劣的位置,而給予的伴侶則處於一個優越的位置。這樣會對兩人之間的愛做成傷害。愛只能站在索求和給予的平衡上:雙方都必須相信,他們的需要需要對方能夠滿足。對此,雙方亦必須感到安全。所有的索求與給予都是以愛為基礎,兩個人不斷地交換索求與給予,兩人的關係便能有良好美滿的發展。

伴侶之間施與受的平衡需求,限制著這份關係里的愛;而同時這份關係里的愛亦在限制著兩人施與受的平衡需求。當一方做的事傷害了對方,對方必然回報以某種能夠傷害這方的事以保持施輿受的平衡。若受傷的一方太傲慢而不肯以適當的方式【回報】給對方,平衡就變得不可能,此時他倆的關係就會處於一個危險的狀態。例如,其中一方發生了【婚外情】而另外一方如果頑固地執著於自己的清白,那麼和解便變得不可能了。可是,如何受傷的一方願意把部份的傷害回報給對方,使到自己也有【傷害了對方】的罪惡感,他倆重新開始便有可能。當雙方都愛對方,而且願意繼續他們的伴侶關係,那回報的傷害便不能超過、也不能

相等、而必須是少於得到的傷害。這樣,兩人之間的互動才能產生積極的力量使伴侶關係得以維繫而且改善。例如:對一個曾經有婚外情的丈夫,妻子要求一個丈夫送他一幢房子作為補償。這使丈夫的財產少了一大截,感到肉痛。

有些伴侶愈來愈嚴重地去傷害彼此,這樣地摧殘兩人之間的愛絕對不會給他們甚麼好處,而只會使他們緊緊地埋藏在彼此的不快樂之中。這樣仍算得是一種施與受的平衡,只不過其中沒有愛。

第四點:受害者的無助

一個被傷害的人,就是受害者,會感到無助.受害者的無助感越大,人們對那個做成傷害的人的責備會越嚴厲。但是,一個受傷的伴侶,當傷害過後,很少會是完全無助的。他們通常都有能力採取一些行動:不是結束關係,便是要求對方作出某些補償去重建一份平衡,結束對方的內疚,使關係可以有一個新的開始。

若受害者不採取行動,就算其它人替他/她採取了行動,事情還沒有了結;被壓抑的怨恨會做成牽連,在系統里那些最無法保護自己的年青年幼成員身上浮現,例如孩子和孫子輩。

第五點:分手做成的痛苦

當一方做出的傷害使另一方決定要分手而離開,在這種情況下,痛苦是無可避免的。通常,離開的一方會做成對方的痛苦。對方會停留在痛苦的狀況,直到所受的痛苦足以彌補他給予對方的傷痛為止。

當伴侶分手,不僅是離開的一方有了新機會,另一方亦會有新的機會。但是如果這方陷於痛苦之中,拒絕因分手而帶來的新機會,便會使離開的一方在開始新生活時感到困難。那麼,儘管分手了,他們還是相互緊緊地牽連在一起。

在另一方面,若這一方設法讓自己接受更好的機會時,同時也就是讓前任伴侶自由、減輕前任伴侶的負擔,他/她便是在不幸之中做些真正有好處的事了。寬恕,在那時便是最具建設性的方式,因為這樣,即使分手了,他們也和解了。寬恕是真正的治療,它能保護受害者的尊嚴,同時也保護犯錯者的尊嚴。

第六點:前度婚姻引起的牽連

家庭系統中的隱藏動力(tllc Hiddcn Dynarnics)對公正及報應存在一份很深的需要。一個家庭和它的後繼家庭所表現出來的,就像是屬於一個共同的靈魂。這個靈魂保護著利益與損失之間的平衡,其效應往往跨越數代的時間,例如,如果一個丈夫用一種激暴的方式與他的第一位妻子分開,引致她感受到傷害,她對他會有一份很大的憤怒。這樣引起的牽連可能出現在這位男士第二次婚姻的一個女兒身上:這個女兒對他有一份很大的憤怒,往往說不出為了什麼。

如果這出現在一次家庭系統排列里,導師或會嘗試用這樣的方法去尋找解決。丈夫對第一任妻子說:【我對你不公平,我感到懊悔。我重視你曾經給我的東西。你對我的愛很深,我對你的也是一樣,這些都沒有改變。】 這樣,在系統排列里的第一任妻子會因為受到尊重和重視而變得更寬仁。這個丈夫可以繼續說:【這是我的新太太和孩子們】請對我們寬仁一些。每次這樣處理,那位第一任太太總能同意接受。笫一次婚姻的連結便是以這樣照顧各方面的方式而鬆開。

第七點:其中一人不能生育

當在一段婚姻關係里有一些人力不能改變的因素時,例如其中一人無法生育,而另一個卻很想有孩子,無法生育的一個需要明白;若配偶沒有離去,那是一份很特別的給予,因此應該得到他/她特別的尊崇。他/她若能真誠地向配偶說:【雖然我不能生育】你仍然選擇與我一起,這是一份極深意義的禮物,我深深地感領,我願意在其它對你有很深意義的事情上給你支持。這樣,兩人之間仍然能夠維持付出與收取的平衡。

如果當事人是那個對父親心懷憤怒的女兒,導師可以引導這個女兒對父親說:【這個婦人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支持你和我的母親。發生在你們成人之間的事情輿我無關。請以我為你的女兒看待;我接受你是我的父親。】然後,女兒對母親說:【你是唯一適合做我的母親的人。我與父親的第一任太太沒有任何關係。我會在你身邊支持你。請以我為你的女兒看待,我接受你是我的母親。】女兒可以再加多一句:【你很大;我很小。】如此,她便得回她在家庭里應該有的【女兒】位置,而父親的前度婚姻引起的牽連,亦不會對這個女兒有負面的影響。

第八點:對配偶與對兒女的責任之間的衝突

先有配偶的關係,才有父母的責任出現。根據系統排列的原則,先來到系統的關係有優先權,所以配偶的關係不應被對兒女的責任抹殺了。很多本來很好的婚姻關係,就是在孩子出世後開始變壞的。父母往往把精力都耗盡在對孩子的工作上,而沒有針對兩人之間的關係做些什麼。其實,對兒女的愛需要夫妻之間的愛的滋養,而兒女亦是夫妻的愛的產物,怎能忽視?保持夫妻之間的愛在良好的水平上,對兒女的責任會做得更好。見到父母之間充滿恩愛,孩子會更感安全和快樂。

第九點:沒有婚姻的感情關係

結婚就是對青春期的告別。沒有婚姻的感情關係,就是青春期的延續。當兩人生活在一起一段時間了卻仍未結婚,他們是對對方說:【我正在嘗試找一個更好的。】這是沒有停止的傷害。

華本聯育教育諮詢機構以國際頂尖心理技術,結合多年經驗總結的實用家庭教育方法,針對青少年教育問題,比如叛逆、厭學、早戀、沉迷網路等問題,提供全方位的系統解決方案,教育模式細分為九塊:自然教育、感恩教育、家長教育、團體拓展、國學教育、薩提亞家庭治療、家庭系統排列、催眠治療、教練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彭華勇 的精彩文章:

華本聯育:冥想打坐,可幫助治療很多不治之症

TAG:彭華勇 |

您可能感興趣

潘麟導師:印醫的脈輪系統與中醫的經絡系統
農業物聯網:奶羊物聯網養殖與追溯系統解決方案
《九型系統:原生家庭與親子關係》
主龍類系統發育國際研討會回顧
俄媒:中俄或建立統一的北斗和格洛納斯監控系統
聯想集團高效辦公的秘密:統一融合視頻會議系統
在中國,家教是你給孩子的終生豪禮——西方學校中心教育與東方家庭教育系統
喜訊!華為開始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網友:安卓系統,再見!
智慧養殖:智慧養鵝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
國際導師蘇菩提丨家庭、事業、健康系統排列工作坊
全國政協常委尚福林: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
本野桂 出任索尼中國專業系統集團總裁
日本和香港將互通金融系統
主龍類系統發育——新數據和新方法
星際文件系統:雄心勃勃的互聯網顛覆者
侏羅紀世界:進化新演示 豐富的恐龍管理系統
學誠法師:佛教是一種系統完整的生命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韓建華:「中國中世紀都城系統」的考古學觀察——以長安城為中心
楊揚:建議系統培養國際體育組織人才 為中國體育爭取更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