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陳岷:中醫收藏家的杏林衛士

陳岷:中醫收藏家的杏林衛士

中醫文化,是指有關中醫的思維方式、傳統習俗、行為規範、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甚至一些影響深遠的事件等。從而保證了中醫發展的連貫性和繼承性,使得千百年來的醫學理論及其表達方式、評判標準等有著系統的統一性。陳岷30年風雨無阻一路探索,他的中醫收藏不僅是一種愛好,更是對中醫文化的一種傳承、民族情懷的一種體現。

陳岷先生與中醫打交道30多年了,其間不僅醫術上日益積澱,文化藏品也漸漸從掛滿一面牆,發展到堆滿兩套房的規模。早年的「小神醫」,對中醫藥文化研究和收藏偏愛有加,如今更是眾人眼中的「國粹傳承人」、「傳統文化守望者」。

一直以來,陳岷不遺餘力地搜集整理醫道文物典籍,以書為師同時治病修行。記者第一次見到陳岷時,他正埋頭梳理一摞古籍,眼睛從書里一時拔不出來,恰恰與滿屋子的藏品構成一座獨立靜默的世界。陳岷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像朝聖,在古人與今人、古物與今物的對話中尋求超越時空。

陳岷的中醫文化藏品數以萬記,醫藥典籍、匾額葯號、製藥器具、名醫塑像、藥瓶藥罐、圖章藥方……這裡有不足十元的藥瓶,也有價值連城的名醫手抄孤本,有古南京專治跌打的馮了性藥酒瓶,也有舊上海灘最著名的四大堂藥罐,300多個葯章像兵馬俑一般排列,木頭、黃銅、青花、鐵、石頭等各式材質的碾葯鍋佇立遍地,神農、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董奉、蘇耽等歷代名醫的古董雕像和光輝事迹高懸滿堂。

值得一提的是,據資料記載,中國建立最早且頗具規模的中醫史專業博物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從新石器時代以來的中醫藥文物館藏是14000餘件。而陳岷幾乎憑藉一人之力成就今日規模,品種之多、數量之眾、藏品之精,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也實屬罕見。

中醫藏品里的日月山河

陳岷說:「瓶瓶罐罐里寫的都是中醫故事。」不少中醫愛好者慕名拜訪,普通人眼裡破舊的瓷瓶、泛黃的古籍、斑駁的牌匾,他們看來儘是無價之寶。如果客人要求,陳岷就算再忙,也多會帶他們去「藏寶庫」開開眼,於滿目琳琅間,咂摸每件藏品的歷史和韻味,及其凝聚的傳統文化精髓。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一枚枚始於清代的青花小藥瓶,宛若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青花花紋多採用圖案與紋飾相結合的畫法,線條簡單,結合點染,使得圖案勾勒的景緻「似是而非」。這些小瓷瓶不僅造型精美,圖案也體現了作者的創造力。

藥瓶中有不少記載功效各異的「花露」,而市面上現存的「露」類藥品,僅有緩解小兒痱毒的金銀花露。偶然機會,陳岷從一位杭州收藏家手裡收得名喚「仙佛香露」的葯壺,此壺渾圓而無手柄,壺身繪畫九名仕女,手持靈芝與壽桃,身傍藍色獨角麒麟。

「南有慶余堂,北有同仁堂」,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岩為他的國葯字型大小起名,自《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擇「慶余」二字。仙佛香露就是胡慶余堂所制,此露不僅是上等飲品,還具有神奇療效。陳岷解釋說:"壺身設計寓意『懸壺濟世』的醫道情懷,仕女象徵九陰之術,麒麟又與民間古話『麒麟送子』相合。」

同仁堂曾出產過一種手工救命小藥瓶,銅製瓶身前後分刻「京都同仁堂」、「救苦還魂丹」,瓶帽與瓶座空心,以繩子相串聯掛於脖子。藥丸存入瓶中,遇突發情況一取即服,十分便捷。「這才是急救啊!」每念及此,陳岷都對前人智慧讚嘆不已,伴隨著他的娓娓講述,這些深具年代感的藥罐醫書彷彿也瞬間亮堂起來。

一片冰心三十年

雖生長在大都市,陳岷卻有著與都市兒童不同的世界。長輩們平時喜歡種花養草,陳岷耳濡目染,也對花草產生了特別的感情。許是愛屋及烏,陳岷從小就對中醫藥物格外喜愛,小時候路過中藥房,總要進去嗅嗅味兒,留戀上一陣才悻然離去。

在收藏藥瓶的過程中,陳岷偶然得知日本人、韓國人對藥瓶大量收購,這激起了他內心的民族情懷。他告訴記者:「20年前,一個小藥瓶市場收購價是5元,而日本人、韓國人竟可以開出300元天價,對我來說簡直難以匹敵。」當時,他暗暗發誓,力所能及時絕不能讓傳統瑰寶流落國外。一個小小的藥瓶,就這樣開啟了陳岷20年中醫文化研究、收藏、傳承之路。

陳岷常告誡學生,中醫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當我們還在進行中醫廢存之爭的口水戰時,國外的收藏家們卻在不惜重金收集我們的中醫文物。「所以我能多收一件,就是給我們的國家、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多留一件。」

幾年前,陳岷得知有一套珍貴的古醫書現世,立馬放下碗筷驅車數百公里趕往。而幾乎同時一位日本藏家得知消息,並開出了更高的價格。賣家在重金面前有些猶豫,見天色已晚,請買家回去等消息。結果陳岷就在門口守了整整一夜,最終打動賣家求得寶物。

受制於時間的侵蝕,搜集來的古書很多已經支離破碎,陳岷把它們送到專業人士手上仔細修補。有一位前清貢生手抄《醫肇津梁》,悟道後出家歸隱。此書的賣家是一位重慶人,當時與陳岷交易六年沒見過面,只一個電話,兩人就定下來。線裝抄本輾轉到陳岷手中時,大量紙張無法打開,請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修復了大半年才得以重見天日。一次分享會上,陳岷在主辦方的鼓勵下,又將這部醫書複印成冊,捐給到場的眾多醫者。

「我跟陳岷十幾年的交情,他不僅人品好,待人接物也很大氣,」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委員駱中華評價陳岷說,「在中醫藥文化傳承跟收藏方面,肯如此下功夫的人,不多見。」陳岷在杭州收藏品市場結識了不少好友,駱中華是其中之一。如今有三位老友已陸續離世,一人去世前,將收藏四十年的藥品悉數相贈,陳岷頓感身肩重任。

傳統寶藏社會共享

上下求索數十年,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加,如何對這些醫藥典籍和歷史文物進行有效保存和研究利用,成了陳岷心頭一塊大石。多年收藏憑一己之力,兢兢業業把這些珍貴的中醫藥文物搶救下來,到現在形成一個系統龐大的寶庫。但要實現藏品的應用價值,還需社會各界的支持才能得以發揚光大。

2016年國務院發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7年伊始《中國詩詞大會》又燒起一把傳統文化熱。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和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的熱度似乎在不斷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似乎在覺醒。

「我們希望藉助各方力量,成立公益性質的民間中醫藥博物館,將這些藏品系統化地向大眾展示,成為研究幾千年名醫藥號和推廣中醫文化的基地。」 據悉,目前中國的民間醫藥博物館已有三所,分別在北滬渝三地。

良醫曾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之一,在「達則兼濟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之間,還有一個同樣體現家國情懷的「醫者懸壺濟世」。陳岷家中掛有一副匾額,正是「功同良相」四個大字,左右附對聯、上下存典故,上聯「術邁華佗方葯懸之肘後」、下聯「名齊扁鵲長桑授以真傳」,上刊「杏林春滿」、下刊「橘井泉香」。

無論處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千百年來濟世良醫們在入世、出世間的大智慧,昭然於卷卷字裡行間。翻看陳岷的藏書目錄,康熙乾隆年間文人傳抄的《鳳林寺傳授女科秘寶》、清政府收藏過的廬陵縣《習武跌打治法全書》底稿、劉伯溫和鄭之龍之輩蓋章收藏的藥方、流入日本最終返回故土的五嶽真形圖冊,甚至還有上海南匯名家徐鏞1826年所著原稿,糾正了部分公開資料徐鏞1820年去世的錯誤……

「只要醫書在,中醫就一定在。」陳岷展望著,將來他還要把這些寶貝編成書籍,搞一個小型收藏館,傳給世人。護書使者並非誰都可當,陳岷指著一本道書上的話警醒自己:「能可將身坐地獄,不可道法送人情,金寶世間有,法寶天下無,輕泄漏慢者,永受沉淪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王保安:中醫世家杏林薪傳,妙手仁心精進醫道
嶺南中醫世家|梁翰芬:四代名醫一脈源,杏林春滿譽南天
與華佗張仲景齊名的建安三神醫之一,醫家被稱為杏林就來源於他
杏林矩陣|「岐黃中國」杏林名家講壇之嚴世芸:海派中醫的形成、特徵及發展
中醫中國夢·杏林春風中
道教金丹與中醫丹藥的淵源丨杏林大觀園
杏林矩陣|「岐黃中國」杏林名家講壇之房敏:傳統推拿與健康文化
芳香避穢的中草藥(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尚中醫|「岐黃中國」杏林名家講壇啟動儀式
為什麼中醫界被稱為「杏林」
古代醫界為何稱「杏林」?醫生為何自稱「杏林中人」
董氏杏林憑虎守,蘇家橘井有龍蟠
華州杏林鎮:啟聖宮的傳說及宮、廟
杏林矩陣|「岐黃中國」杏林名家講壇之許家佗:中醫診療技術現代化的現在與未來
《皇甫神醫》定檔在即 陳浩民王鷗上演杏林傳奇
為什麼醫家都自稱「杏林中人」?「杏林春暖」為何成為醫界代名詞?
杏林耕耘五十載 青史留輝樹楷模——專訪九江市中醫醫院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付義
《有請大醫生》:杏林春暖迎佳節 普外專家話健康
妙用「白芷」(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河中醫一附院中醫護理傳承與創新論壇:砭法傳中原,杏林滿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