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時興起的嚴肅

一時興起的嚴肅

今天學妹在微博上@我,關於馬里蘭大學女留學生「美國空氣甜」的畢業演講。我不上綱上線,但確實一時興起。文章太嚴肅,我一時間連題圖都找不到~

[關於場合和身份]

我沒有聽這場演講,也不想聽,主要原因不是對內容,而是演講者的技巧有欠缺,語言美感不足,語音語調太拖沓,不太引起我的好奇心。最關鍵的是,她使用了一個很土的開頭。而這也是我最奇怪的地方,中國留學生的畢業發言,什麼時候自我定位能從「遠渡重洋來自發展中國家在這裡開啟人生新篇章的中國畢業生」邁向「我是xx大學xx屆的一名畢業生」。

今天早上熬友發給我演講,我也這麼回他的。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麼多批留學生去了又回來了,這麼多一代一代的中國人、美國人、各個國家的人在做文化交流,在讓彼此更加有血有肉和熟悉,那麼今天的中國留學生——

難道除了我是中國人我從中國來之外沒有更好的破冰開場白么?

難道沒有一些比國籍身份更宏大的,也比中美不同更本質的關於「人」的議題值得最後一次和母校師生探討嗎?

回到女孩子的演講,除了開頭的空氣甜,難道她在全文中沒有提到這四年在馬大和美國自己的個人成長嗎?那些,無關乎國籍、種族、政治信仰,單純作為一個人的成長。而如果她提到了,我不覺得聽眾應該抓住「美國空氣更甜」的開頭不放。關乎人性的感觸永遠比關乎政治的感觸更值得被傾聽和尊重。我想那也是一個初出茅廬,並且以畢業致辭人身份初出茅廬的優秀女孩子,對自己的真心話。這是她的畢業季,她擁抱世界,更擁抱自己——以誠實的方式。

去年此時,是我的留學畢業季。

肯尼迪學院有一個院內的畢業儀式,也在選學生代表作演講,我記得當時參選的有大概十個我們項目的同學,如果非要看國籍,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泰國都有,我也去選,我寫好了稿子。最後選的是一個美國的男生,是我們學院平常各種活動的mc和單口相聲壓軸選手。而去參選的過程,對著選拔委員會的同學,也就是我兩年的同學,說出我在畢業典禮上特別想講的話,至今我都覺得是很美好的過程。至今我都記得我寫稿子寫到心裡特別激動。

那篇演講稿里沒有出現過「中國」一次。

我當然提到我是留學生,我是項目里年紀最小的學生,我初來乍到有很多的struggling, 也有很多新奇,我曾受到傷害卻也跨過障礙,我曾經也不確信跟身邊的美國同學如何談笑風生,而到後來他們是我遇到大事時的精神支柱,一個個教會我勇敢、原則和原則之後的寬容。而到最後,我發現struggle並不僅僅是一個,不僅僅因為我是留學生,我來自一個非英語母語國家,我人生地不熟,我就過的艱難。生活對每一個學生都不容易。我說道我的同學裡,有人忙著職業轉折,有人忙著身份轉變——從訂婚到分手,或者從新婚到母親,有人背負歷史又要面對未來——來自動亂國家,身上有責任,有人忙著現實因素的折磨——簽證怎麼辦?

留學生活不僅僅是一個「中國就是我,我就是中國」那樣高偉光的過程。當然在平常交往和課堂中,會有太多機會,讓你覺得,你得做點兒什麼,說點兒什麼。但留學同時還是一個機會,向每一個你和我展示生活最狼狽又最真實的模樣,一開始你以為自己是弱勢的,因為你「寄人籬下」,可到最後在你自己的一些勇敢和環境的善意之下,你會覺得,所有的狼狽緊密相連,我們參與著彼此狼狽的年輕生活,在這共同的狼狽里有時談到各自的風土人情,談到各自政治體制下的無奈,談到未來的願望,但歸根結底,那些談話都融於每一個人和人的共同記憶,而不是「美國人」和「中國人」,「印度人」和「英國人」之間的「戰略對話」。

假如說,留學是為了成為了國際化、全球化人才,那到底什麼是國際化、全球化。從我自身的經歷,當有一天在某個群體中,我不再自加壁壘,不再覺得我的護照紅是那麼「特別」,特別到,好像我對人群說話,必須要先從「我從哪裡來,那裡多麼慘/多麼好」而開頭,而是能想到自己在這個群體中有很多個體體驗的瞬間,並且那些瞬間讓我成熟和自信。

這是真正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和公民意識同樣重要。

在某種意義上,留學生畢業一開頭必談國家(無論批評或讚美),和奧運冠軍得獎必感謝國家,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美國大學素來以納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態度為人稱道,天下英才是不是也應該在講話的一開頭,就有一點「天下」的胸懷。

[關於愛國,或者不愛國]

《國強少年強》那篇演講之後,作為一篇愛國演講的作者,我也成為了愛國少女。而我恰恰是那種很認真又很cynical的人,生活中連愛不愛一個人都要想很久才能確定,我至今都不知道「愛」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也許像我愛父母一樣,雖然平常很煩他們,但打死都不能承受他們的離開的。也許像我愛母校一樣,其實母校不多我一個不少我一個,但它給了我驕傲的幾年歲月。也許像我愛自己家的房子一樣,房子當然不是我選的,不是我裝修的,但是這麼多年住下來很舒服,我覺得沒有搬家的必要。

正因為我對情感最猶疑,所以我最討厭對別人的愛恨指手畫腳。

「你怎麼能愛他呢?他渣啊!」

「你怎麼能不愛國呢?你忘本啊。」

那渣就渣,忘就忘,你不是對方,你怎麼知道對方的腦迴路和心電圖?你又憑什麼裝出你知道的樣子?

女孩子在演講里說道,在中國讀書的時候,從來沒有討論過種族、平等、性別這些話題,到了美國一下思維的大門全打開了。我啞然失笑,但依然不覺得她有錯。我的震驚不代表她的罪。

因為這也許是實情。也許當年她的中學沒有教這些,也許她的老師、父母不鼓勵她辯論這些,也許教科書里講了、別的同學想了,但那時的她並不善於思考。總之「在中國什麼都不懂,去美國啥都懂了」也許就是她真實的成長體驗。你沒有那份體驗,我沒有那份體驗,不代表我們就可以肆意揣度,不合理處必是小女孩的一出大戲和陰謀。這很惡毒,很狹隘。

今年三月演說家新一季開錄,我做了《國強少年強》的續篇。在這個續篇里我解答了自己對於「愛國」這個概念的困惑,這對我本人非常重要,我是那種想不明白就不可以含糊過去的人,也是一個迷信的宿命論者。我發現對於國家,環境,我身邊現有的一切,用「愛」不如用「珍惜緣分」來的更貼切。

那麼多的國家和地區,基因組合的億萬種可能,這樣一個我,生在了這樣一個國家。我們都不曾主動選擇過彼此,卻切實擁有了彼此。

我很幸運,能夠隨遇而安,有些人不那麼幸運,一直在掙扎。我無法跟那些掙扎的人說你要珍惜,相反,我希望他們找到自己的出口;而並不掙扎,過得不錯的我,是很珍惜這一切的。

[關於公共表達]

最後說點題外話。昨天看到演講的女孩子發了微博公開解釋,心裡倒是咯噔一下,我不批評她的演講,並且,我始終覺得能夠被選為畢業典禮致辭人的學生,肯定有過人之處。但我確實覺得,公眾說什麼,你就回應什麼,在事件發酵期間很容易讓自己越描越黑,顯得被動。一個人說不過一萬張嘴,就讓那些嘴互相說話吧——畢竟此時此刻我也是那萬張嘴中看熱鬧的一張。表達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傾聽或者不傾聽,要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

「留學生」早就是輿論熱點,因為這個概念背後承載著太多社會階級、民族尊嚴、文化自信、教育強國——所有有可能撼動這個國家根基的話題。那麼留學生談國家,就是熱點乘以熱點,數量級的全民探討。我是得益於這種全民探討的,所以我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說三道四。然而作為得益者,也更能明白,公眾的健忘和時間的強大。好的,壞的,風口浪尖的,喜憂參半的,終究要被新的熱點蓋過。對於自己而言,也是新的成績帶給自己驚喜,新的失誤帶給自己困境。所以罵就罵了,火就火了,過氣了就過氣了。人們永遠會為你新的成績而鼓掌,也會為你新的一無所成而毫不記得你曾開口說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吉如JR 的精彩文章:

TAG:許吉如JR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是一時興起,我卻一往情深
原來的撲面熱情,不過只是一時興起
盛極一時的一抹紅
分手絕不是一時興起
孫允珠:愛情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決定在一起,便一生不分開
子爭一時又一時
愛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相濡以沫
男人的這個事情一定不能「憋」,憋的一時爽,後果很嚴重!
瑜伽,練一時爽一時,一直練一直爽
從盛極一時到風光不再,一部茶史也是我們的屈辱史
陳冠希一時懟人一時爽,一直懟人一直爽?
某一時刻
跟風一時酷,穿這些一直酷
宣化上人:你一時清凈,你一時就在靈山;你時時清凈,時時都在靈山
健身不是一時興起,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
當年紅極一時的偶像組合《飛輪海》為何吳尊單飛後就一蹶不振了?
一時興起,揮一桿,沒料到一球打下一架武裝直升機
史上有哪些曾風靡一時或被大量使用後被證明是有嚴重危害的東西?
曾經風靡一時的子彈犬,真的要捲土重來了
張韶涵換回十年前髮型 那時她還沒和媽媽鬧掰 歐若拉也風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