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並巴蜀與天府之國的形成
成都簡史——天府之國的歷史與文化2
◎肖 平 (成都圖書館副館長、成都歷史文化研究專家)
古蜀國經過二千多年的持續繁榮和發展,至開明十二世已經成為「東接於巴(越過嘉陵江)、南接于越(抵達貴州)、北與秦分(擁有漢中盆地)、西奄峨嶓(今雅安蘆山一帶)」的大國,其富庶廣袤成為秦國統一天下首先攻取的對象,「得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浮大船向東,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司馬錯率軍沿漢中褒斜至成都的「秦蜀棧道」即金牛道入蜀,數月之內攻佔蜀地。隨後,秦在成都設立了蜀郡,「移秦民萬家實之」,即使在秦滅六國後,仍繼續實行移民政策,將六國的富豪大戶大量遷往蜀地。《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漢代成都臨邛(今邛崍市)冶鐵大戶卓氏家族時說:「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富至僮千人。」與卓氏家族同時被遷往臨邛的程氏和鄭氏家族,原為山東一帶的戰俘,入蜀後也因冶鐵而成為富可敵國的富商大賈。這些移民將中原的鐵器鑄造技術與農耕方法帶入蜀地,不僅對蜀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客觀上促進了區域文化之間的融合,從而使巴蜀文化迅速融入華夏文明的滾滾洪流中。
公元前311年,秦國蜀郡守張儀按照首都咸陽的建制修築了新的成都城,成為成都建城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傳說最初築城時,因地勢低洼潮濕,修好的城牆常常坍塌,後來江中浮起一隻大龜,沿乾濕分界線爬行,人們按照大龜爬行的路線築城,順利完成了築城任務,因此秦代的成都城又名「龜化城」「秦城」或「張儀城」。這是成都城市歷史上最早的、完整的、規模巨大的城垣,「周回12里、高7丈」,城牆下部為糧倉,城上建有多座觀樓和射欄。城內則分為大城和少城兩部分,大城是蜀侯、蜀相和蜀郡守的治所,又是秦移民聚居的區域,是成都的政治中心;少城在大城之西,是成都縣治所在和鐵官、鹽官、市官等商業機構所在地,為成都的經濟中心。這種「二城並列」的格局,古人稱為「層城」或「重城」。成都這種獨特的城垣格局承續了二千多年,一直發展到明清時期的「三城相套」,成為中國古代城市格局的一種重要類型。
從開明九世「徒治成都」起,成都具有世界罕見的3000年城址不變、2500年城名不改的歷史特徵。縱觀全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能夠保持兩千年以上城址從不遷徙的城市只有兩座,那就是江蘇的蘇州和四川的成都。而城址不遷且城名至今未改的城市則只有一座,那就是成都。這說明古蜀先民建都成都的科學性和巴蜀文化內部結構的穩定性。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守,他在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主持修建了澤被後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余秋雨在其《都江堰》一文中感嘆道:「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蹟,與都江堰同時代或晚於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都乾涸了、斷流了、淤塞了、廢弛了,甚至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而都江堰不僅是唯一留存於世的無壩引水工程,並且至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都江堰的誕生,使得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余秋雨評論說:「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為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可以毫不誇張地 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遊的川行華章。說得近一點,有了它,抗日戰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全的後方。」
李冰在興建都江堰的同時,還疏浚了成都平原的水系,「穿二江成都之中」(即郫江和檢江,二江併流從成都西南方穿過),從而形成了秦漢時期著名的「二江經濟帶」和「南市」,當時成都的商業區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西南方向郫江和檢江之間的斜長地帶。「兩江珥其市,九橋帶雙流。」極盡繁華熱鬧景象。一直到唐宋時期,成都的商業中心才由西南方向(錦江上游)轉為以大慈寺為中心的東南方向(錦江下游)。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李冰對成都平原水系的科學治理,為以後成都的興盛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冰在創築都江堰水利工程時所顯現的「天人合一」思想,其實就是蜀文化的核心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和互動。正是由於蜀文化具有豐富而深刻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內涵,成都才能夠成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鶴鳴山被稱作道教祖庭,青城山被稱作道教發祥地)。崇尚自然、熱愛自然、享受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成為成都文化傳承中十分重要的和諧基因,也是成都的神韻和魅力所在。
世界罕見:3000年城址不變 2500年城名不改
因為有了都江堰 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守,他在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主持修建了澤被後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誕生,使得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余秋雨評論說:「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為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
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李冰對成都平原水系的科學治理,為以後成都的興盛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范冰冰與舒淇兩大女神戛納同框 網友贊:美哭了
※抓住要害,破解難題
※外賣大叔送餐後留下100元錢 為特教孩子
※滿目粉裙 范冰冰雪膚甜美秒殺各路妖艷花蝴蝶
TAG:中國青年 |
※三國:「赤壁之戰」是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起因嗎?
※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三國結盟,新的世界格局形成!
※聯合國的形成
※成吉思汗,今日世界之形成
※英國、法國、西班牙,西歐現代國家是如何形成的?
※《上帝與黃金:英國、美國與現代世界的形成》
※樊登推薦《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姊妹篇「今日中國之形成」上架
※歷史故事——孫權稱帝之三國鼎立形成
※從皇帝的生日到普天同慶,國慶節是如何演變形成的?
※響應美國號召,亞洲三國艦隊駛往伊朗,新的八國聯軍形成
※戲說三國之漢王朝的最後幾年,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
※內陸國、沿海國和島國,不同的海陸位置關係形成不同的國家性格
※北宋、遼、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俄國的形成和領土擴張,是怎麼從一個小國變成橫跨亞歐的大國的
※中國盆景藝術的形成
※中國小鎮與俄羅斯一河之隔,與對岸破落的俄羅斯小鎮形成鮮明對比
※阿拉伯國家的形成,源於美國傳教士的無心插柳和英國一戰中的欺騙
※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完全由火山噴發而形成,景色令人叫絕!
※西夏王國是如何形成的?
※劉進寶:「絲綢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國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