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語言與停頓之間:成熟的人不該只活在烏托邦里

語言與停頓之間:成熟的人不該只活在烏托邦里

張楚說自己不是一個迷戀攝影的人,而是一個迷戀鏡頭的人,特別是那種一百多年前的、別具包容感的老鏡頭。他說,科技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也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7年4月底,音樂人張楚的首次攝影個展「語言與停頓之間」在西安青年美術館揭幕。提起張楚,人們大多想到音樂、想到搖滾,想到1994年香港紅磡體育館那場至今讓人記憶猶新的演唱會。今天的他,在音樂之外也通過攝影進行創作的體驗與表達。

張楚的攝影和音樂到底有何關係?不停創作也不停輾轉各地的他如何看待今天人們「隨波逐流」的生活?24歲就獲得粉絲無數的張楚對今天渴望一夜成名的年輕人又想說些什麼?

攝影展開幕的一個月後,YT新媒體與張楚在北京三影堂見面,聊了聊音樂、攝影與人生。

YT 獨家對話 - 張楚:體驗未知的創意人生

「攝影亦是一種未知體驗」

YT:先介紹一下自己吧,很多人可能更了解你音樂人的一面而非攝影師。

ZC:我是張楚,跟攝影沒有太多關係,我的工作是做音樂方面的,但是我非常喜歡攝影。說再具體點我是喜歡鏡頭,我不是那種迷戀攝影的人,而是迷戀鏡頭的人。我喜歡一些老的鏡頭,很老的、一百年前的那些法國、德國的牌子,它們的那種空間感和解析度有一種數字相機沒有的包容感。

展覽「語言與停頓之間」現場

YT:這次展覽名為「語言與停頓之間」,你是怎麼想到這樣一個標題或者說主題的?

ZC:語言是我們常用於表達或者去否定某些事物的工具。但做藝術的時候,語言或許更像是為了呈現那些未知的自我和未知的他人的工具,想揭示未知經驗的一種存在。我們想用語言去把這種「未知」呈現出來。

但語言又會容易產生習慣性,容易變成一種邏輯模式。所以我就又用了「停頓」這麼一個辭彙。我想,停頓是轉變語言態度的一個過程。其實不管是在我的音樂里還是展覽里,都是這樣的。我曾寫過一首歌叫《晃動一下》,那個歌詞寫的是「是擁抱/還是需要保留/不同樣的感受/將會在打開心扉之後/可以再次呼吸到擁有」,這就是想說停頓是能夠改變你之後看事物的態度的。

張楚,甜蜜的光,2016,150cm x 95cm

YT:展覽中展出的作品大概是什麼時候完成的?

ZC:這個展覽中的作品都是最近兩三年的,我的照片種類其實挺多的,包括我們排練演出的照片,但是這次都沒有放。

YT:為什麼?

ZC:可能覺得(排練演出的照片)離我的生活太近了吧。現在展覽展示的是比較原始化的那個我,就是老有一種「精神懸念」的自己。不是要把什麼都在現實中落實成一個我認可的東西,對我個人來說就是「一直懸在那兒」的狀態。

一高興就忘了,2016,150cm x 110cm

YT:我在網上看一些關於你之前的記錄,有人說是你是在18歲的時候去敦煌旅行,然後愛上了攝影。

ZC:你們是不是特別喜歡這樣的話題啊,契機什麼之類的。但其實那只是一個很小的故事,就是說我最早開始對攝影有感覺。但我第一個真正的相機是在2000年的時候買的,一個佳能的膠片機,還帶遠控的。後來也拍了些135。其實從2000年左右開始,中國的城市就漸漸被拆得亂七八糟的了,所以一些那時候的照片,好像都是在記錄那種變遷特別快的時代,快速的城市化。

YT:哈哈,人們總愛尋找、演繹藝術家開始創作的小故事。

ZC:那只是最早的一個初心的印象了,後來才開始去花好多精力做這件事,研究各種東西。做音樂的時候我也會去研究音箱器材,因為你做完音樂大家得聽,所以我也會去研究什麼樣的耳機或者什麼樣的器材可以讓人有更好的聽覺體驗。跟照相機一樣,音箱、器材等等無非都是想讓你聽音樂的時候聽得很生動,做到最接近這個(最好效果)的可能性。所以還是覺得很有樂趣的。

土生土長,2016,150cm x 100cm

YT:你平時會用手機拍照嗎?

ZC:會的。但拍得很少,生活中留一個記錄吧。

YT:有沒有印象深刻的拍攝經歷?

ZC:那我就講在西班牙塞維利亞機場把,在那裡拍了好多照片。因為它機場的大廳跟我去的別的機場不一樣,它被設計成了一個類似教堂的內部結構,塗的藍色。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不同的層次,特別像孩子在想像一樣。我就在那拍啊拍,覺得特別開心。我覺得搞美術搞雕塑,真的是一件挺神奇的事。

張楚鏡頭下的塞維利亞機場

YT:是否拍過和演出經歷相關的作品?

ZC:我也有,但這次沒有選。比如說有一次我們去香港演出,就住在海邊,剛好那天颱風。原來颱風中的香港是那樣子的,我就出去拍,颱風天拍出的照片特別好看。

YT:感覺你常將一路上的見聞都拍進照片,或者寫到歌里。

ZC:也不一定,就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

張楚攝影作品

「想紅是件勢不可擋的事」

YT:17歲到北京來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呢?

ZC:我的狀態?不到20歲,就是叛逆的、厭煩固有生活的人。在幾個大學住了一年多。然後1990年以後,音樂行業就開始有一些工作了。以前是沒有工作的,北京那時候沒有音樂酒吧,也幾乎沒有音樂人。

YT:創作的狀態呢?

ZC:我是容易一邊表達一邊思考的人,我喜歡這樣。有時候思考是一件特別過癮的事。因為你去發現未知的事情真的是很愉快的,特別是這個階段,我覺得我還是喜歡那些未知的東西,雖然我的周圍已經到了很多人都要去世的年紀。

反正還活著,我覺得對我個人來說「未知」是一件很需要去體會的事。生老病死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恆常的,所以幹嘛不去嘗試未知的東西呢?

(左起)張楚,何勇,竇唯當年的「魔岩三傑」成為一代人心中難忘的回憶

YT:感覺現在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少。

ZC:我覺得特別是這兩三年,在中國甚至整個亞洲,隨大流的人越來越多,對吧?我認為這就是文化空間沒有打破的原因,科技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大家最多發表點言論,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YT:對此你怎麼看?

ZC:我會對這個特別反感,我就特別想要去認識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經驗,我覺得那特別有樂趣。任何一個有他經驗的人,都令我特別嚮往。反倒是我的工作,特別是音樂這一塊,情懷或者是什麼之類的,被包裹了過多的社會美好的情結的時候,我就覺得反倒對我的生活束縛了特別多,情結有點偏烏托邦。烏托邦對年輕人來說還是一種渴望,但對一個更成熟的人來說,它應該是去更多地探究吧。

「魔岩三傑」和唐朝樂隊1994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

YT:你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都特別想紅的現象?

ZC:我覺得挺好的。想紅是一件勢不可當的事情。我只是覺得有個性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真的特別了不起。因為很多年以後人可能就會變得沒想法了。

1995年1月 《CityMagazine號外》推出魔岩三傑與唐朝樂隊特輯,回顧94年底中國搖滾新勢力香港紅磡演唱會

「如果人的眼睛能看到360度,一切就會有意思的多」

YT:音樂和視覺藝術,給你帶來了怎樣不同的體驗?

ZC:我認為視覺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東西,如果人能夠完全地活在視覺裡頭,比如說我現在…因為我們現在只能看到前面,如果人的眼睛能讓你看到所有,360度的,我覺得人會變得非常有意思。

YT:有沒有想過把視覺上面的創作和音樂結合在一起呢?MV或者其他什麼的。

ZC:那就是愛勞動的人吧?哈哈,愛勞動的人喜歡把各種事兒都幹了。

1994年,張楚完成專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YT:那你是愛勞動的人嗎?(笑)

ZC:我也愛勞動,對,但是有的時候不是那麼自信。雖說自信應該是一件好事。比如你做一個新東西,你自己很自信,但可能社會不認可,你就會不自信。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YT:你覺得在今天怎麼樣才能保持獨立,或者說堅持自己的想法?

ZC:那就真得堅持,不能被別人打斷。不容易被環境所打斷吧,這說難很難,說不難,養成個好習慣就好。就是要有根弦,保持敏感,努力保持認知方法的敏感不磨滅。

YT:這是否也是你一直以來堅持的?

ZC:對。

舞台上的張楚

張楚:語言和停頓之間

2017.4.24 - 5.30

西安青年美術館

吳小霜@Y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巴洛克時代的家庭糾紛:父親和老公為了「我」打架
沒節操的維納斯:除了老公,其他都是真愛

TAG:YT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海豚之間是如何溝通交流的,它們的語言竟然與人類的類似
我們是活給自己看的,不必沉浸在他人的語言中
你和寵物之間,愛是最好的語言
疾病是靈魂的語言,它在揭示我們內在的瘀堵~
感情中,女人即便把這些事情做得再好,她的身體語言也不會說謊的
因對詞時語言不通,佘詩曼做了一個貼心舉動,網友:人美情商也高
動物之間「別樣」的友情,語言不通卻相聊甚歡
語言不通、沒錢沒幫手,看我如何在印尼順產老三
他和項羽都是戰神,雖然國度不同,語言不通,創造的名詞卻一樣
男人的這些「身體語言」,就是在說他不愛了,難以掩飾
金星:一瞬間的愛情,不需要任何的語言與行動,依然很美好純潔
男人從心底愛一個女人,就會從這些身體語言告訴你,掩飾不了的
認知系統如何在不同語言之間來回切換
英國王室不好當,喬治與夏洛特不許和長輩同桌吃飯,還要學好幾種語言
不同地域的古代人如何交流的?他們有通用語言普通話嗎?
丈夫一句話讓趙薇不委屈,可多少男人卻在無意間用語言傷人?
中國古代各民族之間語言不通,是如何交流的呢?
陳黎:我在不同的語言間旅行
精通八國語言還不夠,穆里尼奧又開始學習新語言,下一站呼之欲出
異性之間,女人這些身體語言,暗示她已經喜歡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