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李德仁、楊元喜、龔健雅三位院士講述「我的科研故事」

聽李德仁、楊元喜、龔健雅三位院士講述「我的科研故事」

人物名片

李德仁: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像圖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環境遙感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科協副主席、湖北省測繪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土地學會名譽會長、武漢歐美同學會會長、武漢留學回國博士聯誼會會長、武漢中國光谷首席科學家、武漢關愛協會理事長。

楊元喜: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專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博士學位。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導航應用管理中心研究員。

曾任鄭州測繪學院教授、博士導師;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AG)第四委員會秘書;《測繪學報》常務副主編;中國科協科普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諮詢專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龔健雅: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測繪局科技領軍人才、國務院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測繪學科組召集人,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第六委員會主席。

報告現場

問題1:北斗導航系統是國家大力扶持的產業,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我們目前在用的時候,特別是車載數據進行配准等,大多數還是用的GPS數據。請問楊院士,北斗的數據和GPS的數據在質量上有哪些不同?

楊元喜: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自行研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

2000年底,北斗一號系統建成,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到2012年,建成了覆蓋亞太區域的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到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我國的北斗系統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目前已成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目前,北斗系統的質量與GPS相比,並沒有很大差距,而當前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衛星星座決定了定位性能。如果是東西方向的軌跡,而南面有一座山,同步衛星被擋住了,那麼就會影響最終的定位結果。這是由我們目前的衛星星座所決定的,再過兩到三年,這個現象就會消失。

第二點,我國廠商所做的北斗接收機的質量還不過關。今年在河南省,大家都反映「北斗為什麼跳了一秒?」我國在2017年1月1日迎來了7時59分61秒,這增加的一秒是閏秒,是指為保持協調世界時接近於世界時時刻,由國際計量局統一規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對協調世界時增加或減少的1秒。

這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常識,可是我們中國很多接收機的廠商卻沒有把這個閏秒計算在內。那一秒引起了兩萬多公里的誤差,所以定位的點突然就跳了。大家都在問北斗定位的結果怎麼跳了,其實北斗沒有跳,是接收機跳了。

問題2:我們都知道,一個專業的發展往往會帶動其他專業的發展;一個行業的崛起,也會給其他行業帶來很多機會。請問楊院士,您覺得北斗的發展會給其他哪些行業帶來巨變?

楊元喜:為什麼要建設北斗系統?它是我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隨著北斗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來舉一些和我們的生活工作切實相關的例子,有了北斗,測繪和測量工作將會更方便,高鐵運行將會更加便利,我們的生活也將會更加豐富多彩。如果之前有北斗的話,馬航MH370不會失去聯繫、汶川地震中失蹤的直升機也不會遲遲找不到。

現在,北斗可以裝在衛星上、飛機上、汽車上以及我們的手機里。北斗,將會帶動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

問題3:想當大學老師,但是擔心無法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怕辜負學生。院士們有沒有過這種擔心,可不可以給一些建議?

楊元喜:我覺得我不能算一個很好的老師,因為我教了幾十年書,連普通話都沒講好。但是,當一個好老師除了要說好普通話,還需要具備你對學生、對教材以及對專業的熱情。只要你擁有了這些,就一定可以當一個很好的老師。

李德仁:我把王之卓老先生講過的一句話送給大家。王先生曾說,「我們拿一個勺到油缸裡面去舀油,如果缸里只有一勺油,你舀上來就是一點點;如果是滿缸的油,你隨便一舀就是滿勺的油。」

如果你當老師,你首先要把自己充實。如果你的學問和品行都是滿滿一缸的,那你絕對是一個好老師。

龔健雅:我上大學之前,當過民辦老師。當時文革剛剛結束,我面臨著一群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學生們也不怎麼願意上課。那時候有75%的小學生可以升初中,剩下25%的學生可能十幾歲就要回家種田。

雖然那時我自己也在準備高考,但是怕那群孩子以後沒書讀,決心好好教他們。剛開始的半年,我主要培養班內的學風,還聯合其他老師一起提升班內的學習氛圍。最後,我班上的學生都考上了初中。

甚至連最調皮搗蛋、不願意讀書的學生,我也想辦法把他送到了初中。雖然那個時候自己也很忙,但是既然已經選擇當老師,就一定要把學生教好。

問題4:古人說,「常立志不如立長志」,請問三位院士,你們在自己年輕的時候或者是在科研工作中,對於這種想法是否認同,是否有過相似的經歷?

李德仁:我從小就有一個模糊的目標:母親把我生下來,祖國把我養大,我一定要做些不虛度人生的事。雖然,我的這個目標一直是明確的,但是人生的環境是多變的。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被分到了水泥製品廠,負責做水泥電線杆。當時生產需要一種高強度的水泥管,但我們的礬土水泥廢渣很多。

我花了一個星期看硅酸鹽水泥學、工藝學方面的書,自己進行化驗,還請教北京建材院的院長,研製了具有快凝高強特性的硫鋁酸鹽。我研製的特種水泥用於青海湖、海上工程和唐山地震的災後重建。

我的第一個國家發明獎,不是測繪也不是遙感,而是硫鋁酸鈣水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志向,要為國家做點有價值的事。而且無論自己身處什麼環境,做事都應該做得深入。

我在給王之卓先生當助手的時候,給自己的要求是「不能讓王先生挑出來我的毛病」。我先後跟著王先生阿克曼先生讀碩士和博士,我的老師們幾乎沒有挑到我的毛病。同學們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總是偷懶讓老師幫忙改、幫忙查。

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的人生追求也應該永無終止。楊院士現在在做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我在做PNT-RC。PNT體系是由美國國防部與運輸部在2006年聯合發起的一項研究,它的目標是為了解決當前導航手段眾多,但缺乏一體化的PNT體系結構指導的問題。

我為什麼要做PNT-RC呢?我認為位置和時間都是一個點,導航是一條線,我們還需要一個面。比如,周邊交通堵塞,我需要知道堵塞的狀態;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我需要知道災區在哪裡,倒塌的房子在哪裡。

所以,大地測量和導航的人是做PNT的,而我們做遙感和地理信息的人,就要加一個遙感「R」。同時,我還要把這些信息快速地送到需要的人手上去,那麼就要把通信(communication)加上去。

楊元喜:第一點,我應該說是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我只想把自己做好。當士兵的時候,我沒有想過立功,也沒有立過功,不能算是一個好士兵;當教授的時候,大家都想當優秀教師,我是唯一沒有當過優秀教師的。

第二點,我會放棄所有目標。很多人都有上進心,別人希望自己能立功,我希望沒有我;別人希望能得到優秀教師,我希望沒有我。評教授的時候,我們學院述職要答辯,我根本就不答辯,因為我認為當時我還不夠格做教授。

我有兩個博士拿了全國優秀百篇論文,我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的優秀博士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我的學生。雖然我沒有拿到優秀教師的榮譽,但我不遺憾,因為我已經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龔健雅:我的目標是在不斷修正的,在對學科的興趣和導師的引導下,不斷提升自我,提高目標。我從一開始希望成為技術員,一直到現在成為院士。有時候,我們很難直接定一個最高的目標。

比如我自己,三十多年以前我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現在能當院士。我很同意楊院士剛才講的: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了之後肯定有機會可以進步的。所以,我覺得年輕的時候還是要多做一些事,厚積才能薄發。

大家最近可能都聽說了武大的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要改名為遙感與宇航學院,為什麼呢?

現在,遙感學院把做硬體、做飛船、做衛星、做感測器的人請來,讓我們學院可以做得更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專業的同學、老師還有工程師等為國家做貢獻,為國家解決重大問題,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同學們,你們要有自己的理想、頑強的精神和創新的本領,不要怕權威,也不要怕我們這些老師。我們要敢於創新,做前人沒有做過的、做國家需要的,那麼就不會虛度我們的一生。

問題5:三位院士在自己的科研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

龔健雅: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我讀博士期間,李老師給我發了五萬元,買了一台IBM的計算機。

李德仁:做水泥是我的科研經歷中最難忘的。在做採樣工作時,我穿著一身石棉衣,淋上水,進到九百多攝氏度的窯頭。我按照測量學的方法,每隔十米採樣,一直從窯頭走到窯尾。

楊元喜:我們學院以前只有一個小型計算機,所以上機是要排隊的。因為我參加的工程需要運行的數據量極大,運行一次要好幾個小時,所以我無法和同學們共享計算機。

我們學院當時給我開綠燈,讓我可以晚上用。我在裡面待了七天七夜,最後完成了這個小工程。當時我也挺開心的,花了那麼多的時間沒有白費。

然後,對方為了檢驗我的水平,給了我一個已知點,讓我來做平差。我把這個已知點加進去之後,發現數據非常糟糕。後來對方告訴我,我的平差結果不對,他把已知點的坐標改了之後就對不上了。

大家應該知道,已知點不能改,因為它在平差中是起到控制作用的!對方是一個外行,因為他給出的錯誤條件,作為內行的我得到了一個錯誤結果,七天白乾了。

這是我科研經歷中最難忘的一件事。在這裡也作為一個警示告誡同學們,在做科研工作時一定要和對方溝通好,以免造成外行對內行進行「瞎指揮」。

問題6:請問楊院士在自己的科研過程中一共歷經了哪些階段,在自己的角色發生變化時,您如何適應和調整?

楊元喜:第一個階段是我做助教和講師時,我們學院的所有教授都選過我當他們的助手。其實他們的專業各不相同,有重力場、衛星大地測量、坐標系統等等,但我和他們合作得都很愉快。

這是我和同學們分享的第一個體會:要樂於當助教和助手,這是我們人生成長的一個極好平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學到知識、增加才幹,是其他地方所無法給予的。

同時,我們還要攢足自己的人脈關係。如我,很多教授,包括李院士,都是我的終生引導者和支持者。

第二個階段是我當教授的時候,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甩手掌柜。我希望我是學生們的合作夥伴,所以我會指導學生,討論和點評他們提出的問題。我和學生們相處得很好,我們團隊內部也合作得很好。

在我的團隊,同學之間沒有鬧過矛盾,也沒有同學對我有不滿,因為我們都是平等相處的。

第三個階段是我現在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和總參測繪研究所副所長的時候。雖然平時工作很忙,但我依然會抽出一些空閑時間親自做一些事情。

測繪學報上,我最近發的一篇文章,就是我在今年的春節期間寫的。而且直到目前為止,只要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我,那就一定是我親自寫的。這也是我確保自己一定要堅持的,直到我不能寫為止。

同時,我還會親自做一些審稿工作。比如院士們的文章,都是我親自選的。院士所寫的文章,立足點都是很高的,而年輕人比較容易眼高手低,審稿過程中可能會拒掉這些他們認為比較「過時」的文章。等我把這些文章撿回來的時候,我發現其實都是好文章。

所以,現在院士們的文章都不送初審了,由我親自審稿,確保這些好文章可以和同學們分享。

來源 | GIS圈

【 猜你想讀

【大家】楊元喜: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走向全球是必然

題 abcdefg

推/薦/閱/讀

融入人民生活,推動文明進步

——談「航天+」的理念與實踐設想:

《航天技術民用的新發展、新機遇》《新的社會形態將如何發生?》《淺結合、深結合與融合》《新常態下的「航天+」》《鼓勵創新,也包容失敗》《中國航天產業突圍正逢時》

商業航天與航天商業化:

《商業航天倒逼航天商業化》《淺談航天商業化與商業航天的概念》《中國航天商業化與商業航天的憂心》《中國航天商業化與商業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時代:

《迎接大航天時代的到來(上)》《迎接大航天時代的到來(下)》

北斗白皮書的產業化解讀:

《獨家: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白皮書的產業化解讀:北斗的未來在世界》

社評文章:

《小衛星大躍進局面高燒不退 衝動背後深層原因剖析!》

《中國的商業航天怎麼玩?軟銀+「一網」模式分析》

《產業觀察:航天雲網 荊棘路》

《混改,為商業航天和航天商業化打開的一扇窗》

《重磅!70億的商業用戶,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偉大事業面前,唯年輕與狂熱不可錯過!》

《為航天設立遠大目標!》

航天技術民用及二次開發:

《民用航天:航天夢想與現實的交匯》

《航天技術民用轉化機制的兩個範本:基於NASA和ESA的分析》

《構建中國航天技術轉讓機制的思考》

《航天技術改變人類生活:從肌膚保養到太空育種》

分享最前瞻性話題,

傳遞最正能量聲音。

衛星應用領域第一刊

衛星與網路

聯繫我們

內容、營銷合作請聯繫:

微信號:nongyan258766

投稿郵箱:

Emil:tougao@yinhexi.la

雜誌訂閱請聯繫:

Emil:dingyue@yinhexi.la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珍藏:那個時代真的是洋氣的
別人家的手繪本——論建築師曬朋友圈的正確方式
又一波唯美海報亮相,快拿去佔領你的朋友圈吧
偃旗息鼓?騰訊表態:我們和蘋果之間,其實誤會!
30歲女人保養秘籍

TAG:搜狐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董卿對話黃永玉、王洛勇、孟非、王堅、劉亮程,講述城市的故事
《國家寶藏》第二季開啟廣東省博物館專場 胡杏兒、岳雲鵬、劉昊然、肖央講述故事
大英博物館講述「亞述之王」:藝術拼湊的統治者和王朝形象
《唐明皇》講述了李隆基的人生歷程及他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
漢橋話畫:衛賢《高士圖》講述東漢名士梁鴻與妻子舉案齊眉的愛情故事
文萃藝術論壇 聽方輝博士講述黃賓虹的「渾厚華滋」
手書《葭州志》的葭州人傑張宗商,佳縣韓海燕為您講述背後的故事
《潘尼沃斯》:講述「管家俠」阿福的背景故事!
聽賈祝文先生講述郭氏的歷史傳承
徐公子講述 臨泉鯛陽古郡和畢卓墓的故事
葛劍雄、俞立中、陳戌源、馬伊琍匯聚一堂,傾情講述對上海的愛
山崎賢人&三浦友和新作演師徒曝預告 《羊與鋼的森林》講述調音師的溫情故事
袁本良講述莊嚴與國寶的故事
南懷瑾老師講述:仁之修養
陳大惠老師講述:陳曉旭生病去世的因緣
郭布羅·潤麒講述護軍事件的真相
南懷瑾老師講述:祭祀的原則和人文精神
《賽德克·巴萊》主演林慶台講述自己的信仰經歷
上海曌豐文化講述隋唐書法藝術的奧義
《偶像練習生》:聽陳立農講述他和許凱皓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