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亞貴:微信摘句

楊亞貴:微信摘句

說說文客,一個展示原創作品的平台,一個文學愛好者交流的天地!

微信摘句(四則)

文 /楊亞貴

(一)

朋友的朋友是南方人,對我們北方人長年累月地喜歡吃麵食,實在不可理解。

我們是用文字對話的,我寫道:「世界之大,物候各異;就地而食,天下取食之道也!

朋友寫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我說:「還是你說的簡潔,明了。」

(二)

一位遠嫁他鄉的朋友,忽然發來一條消息:「我權當昨天聽狗放屁了!」

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但沒頭沒腦收到一句罵,未免突兀。

我追問:「咋回事?我們昨天是對話了,但我也沒說什麼過言話呀!」

很快,消息返回:「發錯了,抱歉!」

我當然知道,這罵不是針對我的,但既然收到了罵,索性不依不饒。朋友費了不少口舌解釋,仍然無濟於事,不得已才說:是她們一家三口,在一塊玩呢,那罵,是對著她丫頭的,但女兒不解其意。她說:找人驗證。於是,那句罵,被故鄉的我接收了。

「不信!」

她說:「我找人證明,找人解釋。」

手機里,傳來她先生的語音:「哈哈……哈,咱女子跟她媽開玩笑呢!莫在意,哈……見笑了……對不起!」

我這才折回來:「你們一家真融洽,真幸福,能融入你們的玩笑,我也很開心!」

「這下相信了吧!把人能笑瓜了!哈……」

我沒有笑瓜,但我真的很開心。

(三)

老同學夫婦在女兒工作和成家的雲南定居,同學群中,邀大家去雲南旅遊,卻不誇讚雲南的風物民俗,說:「第一次不來雲南,是你們的錯,第二次不來雲南,是我的錯!」

猛然聽之,不解其意。再思之,晃然大悟。第一次不來是由於不知道雲南之好,第二次不來,當然是接待不周,或者雲南的風物未必盡如人意。

我說:「呵,老同學,幾年不見,說話高深了,要作了哲學家啦!」

(四)

微信對話欄,那邊是剛聯繫到的老同學,分手已三十多年了。

我說:「聽說,你嫁的丈夫,曾經是你的老師!」

「是啊!我曾經叫他X老師,嘻嘻!」

「許廣平也叫魯迅老師呢!」

「亂比較,那是名人!」

「同學,你早熟!」

「那時候,懵懵懂懂,什麼都糊塗!」

「你丈夫為人師表,引誘學生……」

「他家過去成份高,被村人欺負,又有老母病癱在床……」

「同學,你早戀!」

「不要再笑話人家了,求你了!」我腦子裡,出現了多年前那個靦腆的面容,由白皙變得腓紅。

教師去年退休,子女學業有成,兩口兒含飴弄孫,養花種草,晨昏攜手溜彎。

真是幸福。

作者簡介】:楊亞貴,男,生於1961年,藍田縣湯峪鎮人。西安市于右任書法學會會員。2016年至今,在報刋及多家微信平台發表散文作品五十餘篇。秉燭夜讀,跬步求進,崇尚深沉厚重,意境幽遠,簡約凝鍊的文風。

一,快捷關註:輕點每篇文章最上方日期和作者後面的藍色小字說說文客,進入關注。

歡迎關注,歡迎閱讀,歡迎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說文客 的精彩文章:

TAG:說說文客 |

您可能感興趣

王鐸行書欣賞《梁簡文帝蕭綱駢文摘句》
《水滸傳》尋章摘句(二)
尋章摘句之 《書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