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錢穆:有目的有意義的人生

錢穆:有目的有意義的人生

人生目的和自由

文/錢穆

整個自然界像是並無目的的。日何為而照耀?地何為而運轉?山何為而峙?水何為而流?云何為而舒捲?風何為而飄蕩?這些全屬自然,豈不是無目的可言。

由自然界演進而有生物,生物則便有目的。生物之目的,在其生命之維持與延續。維持自己的生命,維持生命之延續。植物之發芽抽葉,開花結果;動物之求食求偶,流浪爭奪;蟻營巢,蜂釀蜜,一切活動,都為上述之目的,先求生命之保存,再求生命之延續。生物只有此一目的,更無其他目的可言。而此一求生目的,亦自然所給與。因此生物之唯一目的,亦可說是無目的,仍是一自然。

生命演進而有人類。人類生命與其他生物的生命大不同。其不同之最大特徵,人類在求生目的之外,更還有其他目的存在。而其重要性,則更超過了其求生目的。換言之,求生遂非最高目的,而更有其他超人生之目的。有時遂若人生僅為一手段,而另有目的之存在。

當你晨起,在園中或戶外作十分鐘乃至一刻鐘以上之散步,散步便即是人生,而非人生目的之所在。你不僅為散步而散步,你或者想多吸新鮮空氣,增加你身體的健康;你或在散步時欣賞自然風物,調凝你的精神。

當你午飯後約友去看電影,這亦是一人生,而亦並非是你之目的所在。你並不僅為看電影而去看電影。你或為一種應酬,或正進行你的戀愛,或欲排遣無聊,或為轉換腦筋,或為電影的本身內容所吸引。看電影是一件事,你所以要去看電影,則另有目的,另有意義。

人生只是一串不斷的事情之連續,而在此不斷的事情之連續的後面,則各有其不同的目的。人生正為此許多目的而始有其意義。

有目的有意義的人生,我們將稱之為人文的人生,或文化的人生,以示別於自然的人生,即只以求生為唯一目的之人生。

其實文化人生中依然有大量的自然人生之存在。在你整天勞動之後,晚上便想睡眠。這並非你作意要睡眠,只是自然人生叫你不得不睡眠。睡眠像是無目的的,倘使說睡眠也有目的,這只是自然人生為你早就安排好,你即使不想睡眠,也總得要睡眠。

人老了便得死。死並不是人生之目的,人並不自己作意要死,只是自然人生為你早安排好了一個死,要你不得不死。

病也不是人生之目的,人並不想要病,但自然人生為他安排有病。飢求食,寒求衣,也是一種自然人生。倘使人能自然免於饑寒,便可不需衣食,正如人能自然免於勞倦,便可不需睡眠,是同樣的道理。

人生若只專為求食求衣,倦了睡,病了躺,死便完,這只是為生存而生存,便和其他生物一切草木禽獸一般,只求生存,更無其他目的可言了。這樣的人生,並沒有意義,不好叫它是人生,更不好叫它有文化,這不是人文,是自然。

文化的人生,是在人類達成其自然人生之目的以外,或正在其達成自然人生之目的之中,偷著些余剩的精力來干另一些勾當,來玩另一套把戲。

自然只安排人一套求生的機構,給與人一番求生的意志。人類憑著它自己的聰明,運用那自然給與的機構,幸而能輕巧地完成了自然所指示它的求生的過程。在此以外,當他飽了,暖了,還未疲倦,還可不上床睡眠的時候,在他不病未死的時候,他便把自然給與他的那一筆資本,節省下一些來自作經營。西方人說,閑暇乃文化之母,便是這意思。

文化的人生,應便是人類從自然人生中解放出來的一個自由。人類的生活,許人於求生目的之外,尚可有其他之目的,並可有選擇此等目的之自由,此為人類生活之兩大特徵,亦可說是人類生活之兩大本質。

然而這一種自由之獲得,已經過了人類幾十萬年艱辛奮鬥的長途程。只有按照這一觀點,才配來研究人類文化的發展史。也只有按照這一觀點,才能指示出人類文化前程一線的光明。

若照自然科學家唯物機械論的觀點來看人生,則人生仍還是自然,像並無自由可能。若照宗教家目的論的觀點來看人生,則人生終極目的,已有上帝預先為他們安排指定,也無自由之可言。

但我們現在則要反對此上述兩種觀點。當你清晨起床,可以到園中或戶外去散步,但也盡可不散步;當你午飯已畢,可以約友去看電影,但也盡可不約友不去看電影。這全是你的自由。

一切人生目的,既由人自由選擇,則目的與目的之間,更不該有高下是非之分。愛散步,便散步。愛看電影,便看電影。只要不妨礙你自然人生的求生目的,只要在你於求生目的之外,能節省得這一筆本錢,你什麼事都可干。這是文化人生推類至盡一個應該達到的結論。

人類一達到這種文化人生自由的境界,回頭來看自然人生,會覺索然寡味,於是人類便禁不住自己去盡量使用這一個自由。甚至寧願把自然人生的唯一目的,即求生目的也不要,而去追向這自由。所以西方人說,不自由,毋寧死。自殺尋死,也是人的自由。科學的機械論,宗教的目的論,都管不住這一個決心,都說不明這一種自由。

自殺是文化人生中的一件事,並非自然人生中的一件事。自然人生只求生,文化人生甚至有求死。求死也有一目的,即是從自然人生中求解放,求自由。 若專從文化人生之自由本質言,你散步也好,看電影也好,自殺也好,全是你的自由,別人無法干涉,而且也不該干涉。目的與目的之間,更不必有其他評價,只有自由與不自由,是它中間唯一可有的評價。

然而一切問題,卻就從此起。唯其人類要求人生目的選擇之盡量的自由,所以人生目的便該盡量地增多,盡量地加富。目的愈增多,愈加富,則選擇愈廣大,愈自由。

兩個目的由你挑,你只有兩分自由。十個目的由你挑,你便有十分自由。自然則只為人類安排唯一的一個目的,即求生,因此在自然人生中無自由可言。除卻求生目的之外的其他目的,則全要人類自己去花心去創造,去發現。然而創造發現,也並不是盡人可能,也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所以凡能提供文化人生以新目的,來擴大文化之自由領域者,這些全是人類中之傑出人,全應享受人類之紀念與崇拜。

文化人生的許多目的,有時要受外面自然勢力之阻抑與限制,有時要在人與人間起衝突,更有時在同一人的本身內部又不能兩全。你要了甲,便不能再要乙;你接受了乙,又要妨礙丙。文化人生的許多的目的中間於是便有是非高下之分辨。一切是非高下,全從這一個困難局面下產生。除卻這一個困難局面,便無是非高下之存在。換言之,即人生種種目的之是非高下,仍只看他的自由量而定。除卻自由,仍沒有其他評判一切人生目的價值之標準。也不該有此項的標準。

讓我舉一個評判善惡的問題來略加以說明。善惡問題,也是在文化人生中始有的問題。人類分別善惡的標準,也只有根據人類所希獲得的人生自由量之大小上出發。若捨棄這一個標準,便也無善惡可言。

這番理論如何說的呢?

在自然界,根本無善惡。一陣颶風,一次地震,淹死燒死成千成萬的人,你不能說颶風地震有什麼惡。一隻老虎,深夜拖去一個人,這老虎也沒有犯什麼罪,也沒有它的所謂惡。

在原始社會裡的人,那時還是自然人生的成分多,文化人生的成分少,殺人不算一回事。文化人生曙光初啟,那時能多殺人還受人崇拜,說他是英雄,甚至贊他是神聖。直到近代,一面發明原子彈,一面提倡全民戰爭,還要加之以提倡世界革命,把全世界人類捲入戰爭漩渦,連打上十年八年乃至幾十年的仗,殺人何止千萬萬萬,也還有人在煽動,也還有人在贊助,也還有人在崇拜,也還有人在替他們辯護。這些也是人類自己選擇的自由呀!你那能一筆抹殺,稱之為惡。這並不是故作過分悲觀的論調,當面的事實,還需我們平心靜氣來分析。

但從另一方面言,一個人殺一個人,壓抑了人家的自由,來滿足他自己的自由,在人類開始覺悟自由為唯一最可寶貴的人生本質的時候,便已開始有人會不能同情於這般殺人的勾當。孟子曾說過:「殺一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他早已極端反對殺人了。但他又說:「聞誅一夫紂矣。」這豈不又贊成殺一個人來救天下嗎?救天下與得天下,當然不可相提並論。然而殺人的問題,其間還包含許多複雜的意味,則已可想而知。

然而我們終要承認殺人是一件大惡事。我們總希望人類,將來能少殺人,而終至於不殺人。明白言之,從前人類並不認殺人是惡,漸漸人類要承認殺人是惡,將來人類終將承認殺人是大惡,而且成為一種無條件無餘地的赤裸裸的大惡。這便是上文提過的人類文化人生演進路程中可以預想的一件事,這是我們文化人生演進向前的一個指示路程的箭頭。

讓我再稍為深進一層來發揮這裡面的更深一層的涵義。殺人也是人類在沒有更好辦法之前所選擇的一種辦法呀。人類在無更好辦法時來選擇殺人之一法,這也已是人類之自由,所以那時也不算它是一種惡。幸而人類終於能提供出比殺人更好的辦法來。有了更好的辦法,那以前的辦法便見得不很好。照中國文字的原義講,惡只是次一肩的,便是不很好的。若人類提供了好的辦法,能無限進展,則次好的便要變成不好的。惡字的內涵義,便也循此轉變了。

你坐一條獨木船渡河,總比沒有發明獨木船的時候好。那時你在河邊,別人貢獻你一條獨木船,你將感謝不盡。後來花樣多了,有帆船,有汽船,安穩而快速得多了。你若在河邊喚渡,那渡人隱藏了汽船,甚至靳帆船而不與,他竟交與你一條獨木船,那不能不說他含有一番惡意,也不能不說這是件惡事。

論題的中心便在這裡了。若沒有文化的人生,則自然人生也不算是惡。若沒有更高文化的人生,則淺演文化的人生,也不好算是惡。正為文化人生愈演而愈進,因而惡的觀念惡的評價,也將隨而更鮮明更深刻。這並不是文化人生中產生了更多的惡,實乃是文化人生中已產生了更多的善。

讓我們更進一步說,其實只是更顯豁一層說,我們將不承認人類本身有所謂惡的存在,直要到文化人生中所不該的始是惡。惡本是文化人生中的一件事,而問題仍在他自由選擇之該當與不該當。沒有好的可挑,只有挑次好的。沒有次好的,只有挑不好的。當其在沒有次好的以前,不好的也算是好。能許他有挑選之自由,這總已算是好,而且他也總挑他所覺得為好的,那是他的自由。那便是文化人生之起點,也是文化人生之終點。那便是文化人生之本質呀。

你要人挑選更好的,你得先提供他以更好的。誰能提供出更好的來呢?人與人總是一般,誰也不知道誰比誰更能提供出更好的,則莫如鼓勵人,大家盡量地提供,大家自由地創新。這初看像是一條險路,然而要求文化人生之演進,卻只有這條路可走。你讓一個人提供,不如讓十個人提供;讓十個人提供,不如讓一百個人提供。提供得愈多,挑選得愈精。精的挑選得多了,更要在精與精之間再加以安排。上午散步,下午便看電影,把一日的人生,把一世的人生,把整個世界的人生,盡量精選,再把它一切安排妥帖,那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然而文化人生則只有照此一條路向前。

人類中間的宗教家、哲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這些都是為文化人生創造出更好的新目的,提供出更好的新自由。提供了善的,便替換出了惡的。若你有了善的不懂挑,則只有耐心善意的教你挑,那是教育,不是殺伐與裁製。在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科學的園地里,也只有教育,沒有殺伐與裁製。

佛經里有一段故事,說有一個戀愛他親母而篡弒他親父的,佛說:只要他肯皈依佛法,佛便可為他洗凈罪孽。這裡面有一番甚深涵義:即佛家根本不承認人類本身有罪惡之存在,只教人類能有更高挑選之自由。一切宗教的最高精神都該如是的。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的最高精神,也都該如是。

若說人類本身有罪惡,便將不許人有挑選之自由,窒塞了人類之自由創造,自由提供,不讓人類在其人生中有更好的發現與更廣的尋求,那可以算是一種大罪惡。而且或許是人類中間唯一的罪惡吧。固然,讓人盡量自由地挑選,自由地創新,本身便可有種種差誤,種種危險的。然而文化人生之演進,其勢免不了差誤與危險,便只有照上述的那條險路走。

根據上述理論,在消極方面限制人,壓抑人,絕非文化人生進程中一件合理想的事。最合理想的,只有在正面,積極方面,誘導人,指點人,讓人更自由地來選擇,並還容許人更自由地提供與創造。

你試想,若使人類社會到今天,已有各種合理想的宗教,合理想的哲學、藝術、科學,叫人真能過活著合理想的文化人生,到那時像前面說過的殺人勾當,自然要更見其為罪大而惡極。然而在那時又那裡會還有殺人的事件產生呢?

正因為直到今天,真真夠得上更好的人生新目的的,提供得不夠多,宗教、哲學、藝術、文學、科學,種種文化人生中應有的幾塊大柱石還未安放好,還未達到理想的程度,而且有好些前人早已提供的,後人又忘了,模糊了,忽略了,或是故意地輕蔑了,拋棄了,遂至於文化的人生有時要走上逆轉倒退的路。更好的消失了,只有挑選次好的;次好的沒有了,只有挑選不好的。

人類到了吃不飽,穿不暖,倦了不得息,日里不得好好活,夜裡不得好好睡,病了不得醫,死了不得葬,人類社會開始回復到自然人生的境界線上去,那竟可能有人吃人。到那時,人吃人也竟可能不算得是惡,那還是一種人類自由的選擇呀。

局面安定些了,亂國用重典,殺人者死,懸為不刊之大法。固然法律絕非是太平盛世理想中最可寶貴的一件事,人文演進之重要關鍵不在此。若使教育有辦法,政治尚是次好的;若是政治有辦法,法律又是次好的;若使法律有辦法,戰爭又是次好的;只要戰爭有辦法,較之人吃人,也還算得是較好的。

依照目前人類文化所已達到的境界,只有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科學,都在正面誘導人,感化人,都在為人類生活提供新目的,讓人有更廣更深的挑選之自由,都還是站在教育的地位上,那才能算是更好的。政治法律之類,無論如何,是在限制人,壓抑人,而並不是提供人以更多的自由。只可管束人於更少的自由里,只能算是次好的。戰爭殺伐,只在消滅對方人之存在,更不論對方自由之多少,那只能算末好的。

至於到了人吃人的時代,人類完全回到它自然人生的老家去,那時便只有各自求生,成為人生之唯一目的。那時則只有兩個目的給你挑,即是生和死。其實則只有一個目的,叫你儘可能地去求生。到那時,便沒有什麼不好的,同時也不用說,到那時是再也沒有什麼好的了。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六然訓》中的人生境界
歷代名家畫竹,清雅澹泊,風骨傲然
中英對照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的目的與意義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
人生要有目標,而不能只有目的,最大的對手永遠都是自己
宇宙的存在,對於人類有著某種特殊的目的意義
一切盲目的個人崇拜都不過是一種有目的的基於生態需要而產生的生存依附
為何皇帝出生總是有怪事發生,是真有其事,還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人類的誕生是偶然還是另有目的?生物學家:為宇宙終極目標而生
男人賺錢只有一個目的:給愛的女人過不打折的人生
女人外面有人,為什麼不願和丈夫攤牌?目的只有一個
人生真愛就只有一場,目的只有一個
宗道法師:你的人生有目的嗎?
獲得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嗎?
這3種女人,男人再愛也別娶,她們和你結婚都是有目的、有動機的
寂靜法師:人生沒有目的,只有超越!
古代的春遊,主要目的是生孩子:當年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
男人要錢包的目的!
林清玄: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擔每個過程
有沒有人注意到《流浪地球》的目的地有三顆恆星?對此你怎麼看?
知畫的心機有多重,生產的時候叫的是令妃,只為了達到這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