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御醫手稿值兩個億?謝謝,請不要胡扯了 | 短史記

清朝御醫手稿值兩個億?謝謝,請不要胡扯了 | 短史記

短史記微信號:tengxun_lishi






圖:汪必昌所著《聊復集·怪證彙纂》手稿



文 | 楊津濤




近日,清朝嘉慶年間御醫汪必昌所著《聊復集·怪證彙纂》手稿被發現,其中記有治療疑難雜症的藥方600餘個。有專家稱,按每個藥方價值40萬元計算,這個稿本的總價將達到2.16億元。




其實,御醫的醫術,通常都不高明;他們的藥方,也值不了這麼多錢。




對御醫而言


活下來比治好病更重要




自有皇(王)權,即有「御醫」。如金代之太醫院,被元、明、清沿用,名義上雖是全國最高醫療行政機構,實際上主要還是為皇室服務。




雖然御醫常被世人目為「醫術精湛之名醫」,但伴君如伴虎,「獨到見解」常等同於自招禍端。

如據《明史》記載:明仁宗朱高熾做太子時,其妃張氏「經期不至者十月」,御醫會診,一致認為張氏有孕,向太子道賀。唯有一位名為盛寅的御醫,認為張氏其實無孕,而是有病,並開了一副可能導致墮胎的「禁藥」。張氏病情加重,無奈之下要求一試盛寅的藥方。朱高熾遂一面命人將盛寅關押,一面令張氏服藥;若張氏有發生危險,即將盛寅處以「磔死」酷刑。萬幸張氏服藥後痊癒,盛寅也保住了一條小命。①



並不是每一個御醫都有盛寅這種好運。

同治皇帝死於天花,太醫院院判李德立等,均被「革職戴罪當差」。光緒皇帝、慈禧太后死後,太醫院院使張仲元、御醫全順等,也全被革職。②




御醫在診治過程中,甚至於有因擔驚受怕而自喪性命者。

嘉靖年間「壬寅宮變」,明世宗差點被宮女楊金英等人勒死。太醫院院使許紳奉命急救,將皇帝從鬼門關拉了回來。明世宗前腳封賞許紳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後腳許紳就病重將死。許在遺言里說:「吾不起矣。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意思是說:我活不了啦。之前急救皇帝時,自知若救不回來肯定難逃一死,故深罹「驚悸」,已病入膏荒。稍後,許紳果然病故。③




客觀醫療環境如此,出於趨利避害的考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樂衷於開無風險的補藥,而非治病之葯;樂衷於用「慢治」卸責,而諱言藥到病除)、「從眾診斷」(隨大流,寄望於法不責眾,忌諱發表獨立見解)……等,遂成為御醫們主修的職業技術。




各種怪章程


讓御醫無精進醫術的空間




除性命壓力之外,御醫在給皇室成員診治時,還要遵循一系列有違醫療規律、破壞合理醫療計劃的規矩。




1、宮中醫療章程,使御醫們致力於「既不任功,也不任過」




比如:




清代民間醫生杜鍾駿,受人舉薦,入宮給光緒帝看病,就很不解地問內務府大臣:「六日輪流一診,各抒己見,前後不相聞問,如何能愈病?」——當時,共有6名醫生,輪流給光緒帝看病,分別診斷、分別開藥,醫生們之間互相也不通訊息,任何一名醫生都沒有辦法持續用藥。內務府大臣的回答是:「內廷章程向來如此,予不敢言」。




這種多人分別診斷、前後不通訊息的「內廷章程」,在某種程度上,乃是針對御醫「從眾診斷」這一自保之道而設。但這種規矩有違醫療規律

,杜鍾駿深感醫治光緒無望,又找到工部尚書陸潤庠,大發牢騷:「我輩來此滿擬治好皇上之病,以博微名。及今看來徒勞無益,希望全無,不求有功,先求無過。似此醫治必不見功,將來誰執其咎,請公便中一言。」陸潤庠的回答是:「君不必多慮,內廷之事向來如此,既不任功,亦不任過,不便進言。」杜鍾駿只好「默然而退,以為此來必無成功也」。④




2、用藥決策權在「聖裁」;皇帝常愛篡改御醫的藥方




再比如:




晚清名醫馬文植,受詔入宮給慈禧診脈後,開下藥方,先「呈內大臣、諸侍醫看過」,再「進呈皇太后御覽」。稍後,李蓮英傳旨,太后認為「馬文植所擬方葯甚佳」,「著大臣議奏應服何方」——

要大臣們商議,究竟該用太醫院之前的藥方呢,還是用馬文植的新藥方。

大臣們回奏:「臣等不明醫藥,未敢擅定,恭請聖裁」。稍後,慈禧傳來聖裁:「仍用太醫院方,明日同議,著馬文植主稿」——

用太醫院的藥方,卻讓馬文植主稿,這「聖裁」,可謂和得一手好稀泥。




御醫無權決定最終的用藥,藥方的審核權在大臣和「聖裁」,尚不是違背醫療規律之最極端者。

最讓御醫們手足無措的,是「聖裁」常常親自下手更改藥方。




比如,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都曾按照自己經驗,命令更換藥方中的若干藥材。薛寶田等給慈禧太后議定藥方,呈御覽後,慈禧要求將藥方中的「續斷」改為「當歸」。光緒帝改動藥方更為頻繁,如曾在御醫開的藥方中,擅自加上「乳香、紫花地丁、白芷」三味葯。光緒不喜歡「杜仲、菟絲子」,「凡醫生有用此二葯者,必圈去不用。」




久病不愈,令光緒帝對御醫極為不滿,認為是御醫「總因治不得法,病久遷延,致成種種痛楚」,故

時常下旨,對御醫進行「業務指導」。

比如,他要求「尚宜斟酌立方,如生地、元參、菊花、桑葉等清涼養陰之品,每日稍佐二三味,以防浮熱時常上溢」。⑥




3、御醫醫術有限,清末太醫院計劃選派留學生出國學習現代醫學



這些宮廷規矩,

一方面制約著御醫的醫術發揮應有的效應,另一方面也引導御醫朝著「揣摩聖裁」的方向「精進」自己的醫術。

這直接導致御醫雖然名為當時醫生群體中的佼佼者,但其真實醫術水平卻始終很有限。




比如,

劉聲芳在康熙、雍正兩朝當了30年御醫,深得信任。有人研究了他留下的醫案,發現經治療後病情好轉的僅7例,效果不明或惡化的案例要更多。

一名正黃旗二等侍衛和一名宮女,都是在經劉聲芳治療後死亡。劉聲芳因此受到了罰俸等處置。後來劉聲芳被廢黜,也是因為被雍正認為「不用心調治,推諉輕忽,居心巧詐」,沒能治好皇帝的病——當時,雍正長期服用丹藥,由重金屬中毒,引起失眠、記憶衰退、神經質、食欲不振等癥狀,相當嚴重。⑦




現代醫學自西方傳入後,太醫院亦著手改革,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1906年,太醫院初步制定計劃,設立學堂,招收新生,讓他們先學「中西參用之醫學」,再派到國外深造。

1908年,發生光緒帝驅逐御醫事件,鑒於「中國醫理相延古法,並非專門科學」,太醫院加快了選派留學生的腳步。

按太醫院的計劃,留學生回國後,「本院醫務逐加改定,分設中西二科,以冀克收完全效果」。⑧這一計劃沒能落實,清朝就滅亡了。




圖註:光緒皇帝




蔣之醫官、毛之醫療組


都是學習現代醫學出身




1924年,溥儀被驅逐出宮,中國最後一批御醫們回歸民間,成為普通郎中。此後,這些前御醫們及其弟子,鮮少再有給大人物看病的機會。

現代醫學(亦即通常所謂的「西醫」),取代了以「古法醫理」為學術依據的御醫,成為高層政治人物的醫療首選。




(PS:中醫、西醫乃是一種民族主義語境下的名稱,就學術層面而言,當作「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下文凡涉「西醫」者,均系指現代醫學)




近代政治人物中,孫中山學現代醫學出身,且曾開設診所,一生所用皆是現代醫學。蔣介石尊重中國傳統文化,但在醫學上更相信現代醫學。西安事變中,蔣介石脊椎受傷,戴笠推薦了杭州的一名中醫,稱「醫傷科,中醫有時實勝於西醫」,但蔣並未採信。他更相信南京鼓樓醫院「西醫」鄭祖穆的意見,「照例醫治脊椎病者,須仰卧或仆卧於石膏模型中數月之久」等。⑨




蔣介石身邊醫官也都是學習現代醫學出身的「西醫」。

如吳麟孫曾在德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熊丸先後就讀於同濟大學醫學院、華西醫學院。其中熊丸從1942年起,除了兩次出國外,此後數十年都一直在蔣介石身邊為他治病。蔣信任這些學習現代醫學出身的醫官,「與醫生配合度很高」。




毛澤東去世時,其醫療組全體醫生在護理記錄上簽字,簽名者有胡旭東、陶壽淇、方圻、吳潔、姜泗長、高日新、翟樹職、李志綏、陶桓樂、王新德、薛世文、周光裕、朱水壽、徐德隆、李春福。⑩

這些醫生也都是學習現代醫學出身的「西醫」。

比如王新德畢業於上海醫學院,是神經病學專家;陶壽淇曾留學美國,是心血管內科學家;陶恆樂是心內科學家;方圻先後就讀於協和醫學院等學校,是心血管病專家;姜泗長畢業於北平大學醫學院,是耳鼻喉科專家。




綜上。當不難了解傳統「御醫」在醫術上的真實成色。至於媒體報道稱:《聊復集·怪證彙纂》「每個藥方價值40萬元,稿本總價將達到2.16億元」,如此簡單粗暴的計算

(「

每個藥方價值40萬元」這種標準,顯見

完全建立在「御醫」這一名頭之上),

不過是一種刻意的炒作。

將該書作為古籍史料進行研究,是合適的,作為醫書來評定其價值,卻是非常可疑的。





圖:蔣介石遺體。蔣直到臨終搶救,亦依賴現代醫學






注釋


①③《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方伎列傳》;②⑤惲麗梅:《清宮醫藥與醫事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86、83頁;④(清)杜鍾駿:《德宗請脈記》,庄建平主編:《近代史資料文庫(第1卷)》,上海書店出版社,第182頁;⑥梁峻:《光緒皇帝與御醫》,《北京中醫》2007年第11、12期;⑦張田生:《醫療與政治——清代御醫劉聲芳政治沉浮考論》,《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⑧梁峻、曹麗娟:《清末太醫院之整頓》,《北京中醫》2007年第9期;⑨皮國立:《抗戰前蔣介石的日常醫療經驗與衛生觀》,《中華民國史研究(第1輯)蔣介石的日常生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第302、303頁;⑩余瑋:《細訴偉人身邊事——訪「紅牆醫師」王新德》,《黨史縱覽》2013年第4期。




長按二維碼

,關注「短史記」微信公眾號(微信id:tengxun_lishi);

無法長按二維碼,請在微信中直接搜索「

短史記

,可以獲取更多靠譜的歷史資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5月31日,聽楊天石解讀台灣時期蔣介石與美國的矛盾丨活動預告
蔣介石三次想把公路修進西藏,為何均以失敗告終?
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被朝廷集體打成了「思想犯」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御醫手稿值10個億?想錢想瘋了吧!
御醫 | 馬紫缐:不孕不育,看看你是不是「脾虛」
嘉靖召御醫診脈,御醫見皇袍拖地,說了一句話,換個字腦袋就掉了
朱元璋病重,御醫束手無策,朱元璋大怒:除了此人,都給我殺了!
朱元璋的愛妃肚子疼,御醫治好後預言:十年後必死,果然應驗!
乾隆得了難以啟齒的病,請御醫看後,一個女人和他一起住了100天
嘉靖召御醫診脈,御醫見皇袍拖地,說了幾個字,換個字人頭不保
清朝的最後一任御醫是誰?太醫院是什麼樣的?
慈禧45歲時得了一個病,為何御醫們都看明白了,卻不敢開藥方
慈禧厭食嘔吐不止,御醫把脈後連忙給她賀喜,立馬被拖出去砍了
清代最後一位御醫是誰?清太醫院又是什麼樣的?
為何古代皇帝多是「短命鬼」?御醫:戒不了這些,吃什麼也沒用!
故事:貴妃難產請御醫都沒法,有人請來戲班,頭一晚羊水就破了(下)
慈禧48歲有喜,御醫不敢看也不敢說,只有他機智應對之後還被追殺!
50年不感冒,82歲不掉牙,被譽為「當代御醫」的他,靠的是這個方子!
清代最後一任御醫的傳世手稿《太醫院志》向你介紹清太醫是怎樣的院
宮裡御醫眾多,又不愁吃穿,大多數皇帝為何還短命?原因很簡單
慈禧守寡時曾意外懷孕,三個御醫說了三句話,只有一個活了命
故事:貴妃難產請御醫都沒法,有人請來戲班,頭一晚羊水就破了
清朝最後的御醫,坐牢28年,出獄後將價值千萬的秘方無償捐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