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京丨今兒吃了義利麵包,又想起了小時候的春遊。

北京丨今兒吃了義利麵包,又想起了小時候的春遊。




本文轉自公眾號:芝麻匠通訊社


ID:ZhimajiangNews




前些天,袋兒淋的回歸勾起不少人童年的回憶,它被稱為「冷飲中的愛馬仕」,陪伴了幾代北京人。



和袋兒淋一樣,京城還有許多特有的零食,它們歷經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依舊保持著原來的味道,受到人們青睞。




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義利麵包。




百年義利從上海起家




在北京,幾乎所有人都吃過義利,即使沒吃過,也一定對它不陌生:黃藍相間的包裝上用紅字標著「中華老字號」,裡面是一塊枕形的麵包。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視劇里有它的身影:





電視劇《幸福來敲門》片段




今天走在超市裡,依然能看到它:





京報網圖




毫不誇張地說,麵包真正走進北京普羅大眾的生活,就是從義利開始的。這個始於1906年的老字號,是北京人心中當之無愧的「麵包王」。




不過您知道嗎?義利原本是打上海來的,它的誕生還和一位英國人有關。




1906年,一艘從英國駛來的航船到了上海,從這艘船上走下一名叫詹姆斯·尼爾的船員。





詹姆斯·尼爾




他來到上海之後,開始做起了兼職,將從歐洲帶來的罐頭、食品在碼頭上出售,銷路非常好。一晃幾年,小攤位變成了小公司,詹姆斯也越來越懂中國文化,於是他依託中國儒家「先義後利」的思想,為企業命名為義利洋行。




後來公司幾經易手,1946年轉到了中國人倪家璽的手上,更名為義利食品公司。





倪家璽


1950年冬,義利從上海遷到北京,新廠位於宣武區廣義街。就是在這個時候,義利推出了果子麵包、維生素麵包等經典口味。







不同於現在,那時的義利麵包還是蠟紙包裝,但在那個物質不充裕的年代,它已經屬於市場上的奢侈品。相比較同等分量的麵包,義利要貴上5分錢左右。




60年代,義利麵包的款式大致分為兩種:圓形的和枕形的。圓形的一毛五一個,有2兩;枕形的三毛五一個,是4兩。一般孩子春遊都要帶4兩的才能吃飽。




1963年,義利食品公司職工正在生產乳白麵包 北京日報圖




幾十年過去了,義利麵包仍然一直堅持平實路線——口味不變、包裝不變、價格低廉。在很多老主顧看來,他們選擇義利,看中的是實惠,咀嚼的是回憶。






難以忘卻的味道




那究竟義利麵包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這還得從它的「維生素」和「果子」兩種口味談起。




先說這維生素麵包,看上去顏色要比一般麵包更黃一些。








是因為其中添加了維生素B2,也就是核黃素。





核黃素




對北京人來說,維生素麵包的意義非同尋常。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社會物資比較匱乏,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國人的身體健康。因此食品廠就把當時人們身體急需的維生素B加入到麵包中,以此來改善身體狀況。




可見,那個年代的維生素麵包是有「食療」功效的。



如今咱們補充維生素,肯定用不著光靠麵包了。但不少人吃慣了這股子味道,依舊對它念念不忘。




再說這果子麵包,北京人親切地稱其為「大果料」,其中蘋果脯、葡萄乾、青梅、瓜條、核桃仁五種果料的分量,足足佔到了麵包總量的40%左右。







其實果子麵包最開始出現在上海時,走的是「高端定製」路線,那時候使用的都是新鮮的水果,要租界區才吃得起。每天早上六點,剛剛出爐的果子麵包就會被送到顧客家裡。




然而,當義利食品廠搬到北京後,要面向老百姓,產量增大了,使用新鮮的水果不僅需要更多的成本,儲存也是個問題。




怎麼辦呢?




麵包師傅就瞄上了老北京特產:果脯。效果還不錯,適合北京人口味的果子麵包一下子就贏得了市場。對於不少生活在20世紀50年代的人來說,義利的果子麵包就是那個時代他們對麵包認知的象徵。





京報網圖




如今市面上賣的果子麵包大致分三種:塑料紙包裝、蠟紙包裝、亮錫紙包裝,價格依次遞增。




這第一種果子麵包,是機器加工的,果料含量大概在30%左右,而且由於機器攪拌的不均勻,常常會遇到果料時多時少的情況。




後兩種果子麵包都是手工揉制,尤其是這亮錫紙包裝的,果料含量高達50%,看上去就很「豐富」。







不僅如此,它對果料的要求也比一般麵包嚴格許多,葡萄乾多大、核桃多碎都有統一規定。




除了用料的講究,義利麵包的面也與眾不同。




大部分的麵包都是一次發酵,僅需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但義利不同,每車麵糰兒都要發酵3—5個小時,而且每小時都要做一次「按摩」,以保證氧氣進入、發酵充分。







所以義利麵包吃在嘴裡嚼著更有勁兒,還有一股特殊的發酵的香氣。




正是這種獨特的味道,讓老北京見到它都感到十分親切,並能引起許多兒時的回憶。正如人們所說:「多少年過去了,還是這個味兒!」




老字號走出「青春路」




義利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世紀80年代,由於原料價格瘋漲導致經營困難,義利麵包曾一度退出市場。




1992年,懷有「義利情結」的消費者還在《北京晚報》上刊發《義利麵包哪裡去了?》一文。







直到2002年,經過工藝改良後的果子麵包重新上市,銷量猛增6倍,義利才算回歸。




新時代下,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義利也在不斷創新,開發出了多種口味,有全麥麵包:





京報網圖




還有添加了不同餡料的「元氣棒」:








即便是50、60年代口感瓷實的乳白麵包,也被開發出了新的吃法——將它放入烤箱或微波爐,烤成麵包干,或者裹上雞蛋煎一下,配上一杯牛奶或咖啡,絕對是一種享受。








從2011年開始,百年義利的連鎖店也先後落戶京城各地,並在短短4年內開到了50多家。





2011年7月,義利食品第一家門店在西城區福長街開張 北京日報圖





百年義利連鎖店 北晚新視覺供圖




今天的義利包裝還與蠟紙時代一致,繁體的「義利」商標與「創建於1906年」的字樣依然醒目。







歷經百年,義利麵包依然煥發生機,彷彿是個老頑童,每個人都能從它身上,尋出自己小時候的味道。




就在前些天,一個朋友還在微信群里發消息說:「今兒吃了義利麵包,又想起了小時候的春遊啊……」引發不少人共鳴。




在老北京人心中,它的意義已遠不止於一個麵包那麼簡單了。老字號見證著一個城市的發展變化,也承載著一代代人的美好記憶。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全中國哪裡的方言最難懂?
讓白先勇挂念一生,桂林到底有什麼魅力?
西藏丨那些偏居一隅的小鎮,藏著最地道的藏鄉風情。
垃圾食品麥當勞,完爆90%的中餐!

TAG:那一座城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天到了,小時候常吃的冰棍,你還記得幾種?
小時候,你攢的錢都去哪兒了
春暖花開的時候一起去看展,如果你在那兒!
小時候街邊的美食,吃過5種的如今都是土豪了!可惜如今會做的人太少!
再見了,小時候
小時候的美味,我再也吃不到今年的味道了!
小時候不懂事,我偷拿了廟裡的錢,結果有個「東西」也跟著來了…
那些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動畫,再也沒有時間去看了,時光荏苒!
最經典小白鞋,春天來了,是時候拿出來晒晒了!
太陽暖洋洋,應該出去浪!是時候想想該去哪兒踏春啦!
北京上海都逛膩了?是時候開拓一下紐約的時髦去處!
春天最適合盤玩的串兒,是時候開擼了!
小時候的零食,你們還記得嗎,很多都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春天來了,是時候穿風衣了!
小時候總覺得媽媽做的飯是最香的……這家千島湖手藝小吃店能不能喚起你兒時的記憶?
春天到了,是時候開始扮靚了!忍不住又要剁手了!
看海賊王的時候,你們看到哪些情節哭了?
告別油膩的吃飯睡覺小日子,是時候出去踏春了!
小時候經常吃的小零食,你多久沒吃了!最想吃哪個?
黃龍果太貴了,吃的時候留了一點籽,撒在盆里自己長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