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技術+模式 創新小麥綠色發展

技術+模式 創新小麥綠色發展

技術+模式 創新小麥綠色發展


示範區小麥豐收在即

「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引領了我們河北省的小麥發展事業,為之指出了方向。」5月23日,河北省小麥首席專家、石家莊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郭進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的「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觀摩會」上說道。

《中國科學報》記者從此次會議上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種植業綠色增產增效協同創新行動」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集成示範了廣適性品種篩選技術、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肥水需求預報技術四類綜合技術,形成了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政府推動三種生產類型需要的技術模式。

節水省肥是特色

「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的底線。小麥作為我國第二大口糧作物,對於維護和實現這一戰略意義重大。」中國農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王漢中表示。

然而,小麥生產面臨諸多挑戰:種麥效益較低影響生產積極性,2016年我國小麥質量尤其堪憂,科技應用日益受到規模限制,產業化組織模式難以適應新要求,我國小麥國際競爭力不斷下降,小麥生產面臨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加劇。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協同灌溉所、加工所、植保所、農機所、區劃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市農林科學院,藁城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等優勢單位,針對華北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增大,小麥生產中地下水、化肥、農藥等資源過度消耗的突出問題,開展協同攻關,集成了以「節水省肥」為特色的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模式。

「中國農科院這一項目抓得准、接地氣、有成效。抓得準的核心就是水肥,華北等水資源短缺的主產區小麥生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嚴重;高肥利用也使資源環境不堪重負,一畝地要用42個氮,而中國農科院試驗中發現30個就足夠了。」郭進考表示。

在石家莊市藁城區梅花鎮木連城村示範現場,作科所研究員、項目主持人孫果忠介紹,通過強化單項技術的集成創新,合理配置各種資源要素,項目重點集成了節水優質高產品種、規範化播種術、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麥田減蒸降耗增效節水技術、墒情監測智能化與灌溉預報網路化技術、測土配方施肥與新型肥料、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小麥籽粒高效高值化加工技術等方面的8項先進技術。


提供技術支撐

「我們收購小麥時認準了『藁優2018』,一斤要比普通小麥多1毛錢。」藁城茂源糧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會學說道。「藁優2018」正是項目遴選的節水優質高產品種,也是河北省種植面積最大的優質強筋麥品種。

在木連城村示範區,小麥畝產超過550公斤,品質超過國標優質強筋麥一級標準,帶動周邊種植戶的3.2萬畝小麥實現良種良法、增產增收。該村農民王新道對綠色增產增效項目給農民帶來的好處讚不絕口:「綠色節水肥,高產又省工。麥浪金燦燦,百姓笑開顏。」

項目目前集成創新的「黃淮海小麥機械化生產技術」和「小麥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已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業主推技術,在全國小麥生產中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

「通過培訓農業機械操作人員,實現標準化作業,達到小麥品種類型、耕作模式、種植規格、機具作業幅寬、作業機具的調試等規範一致,實現與其他作業環節及玉米等下茬作物匹配,從制度上保證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輕簡化、規模化。」孫果忠介紹。

植保所研究員劉太國介紹,項目改變過去按病蟲害種類防治做法,以分大區按重點時期統防統治。堅持突出重點、分區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針對黃淮海麥區、小麥不同生育階段的重點病蟲,採取綠色防控與配套技術相結合、應急處置與持續治理相結合、專業化防治與群眾聯防相結合的防控策略,注重安全用藥,保障小麥產量和品質安全。

此外,麥田減蒸降耗增效節水技術綜合利用生物節水、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等技術手段,實現小麥生長過程中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藉助墒情監測智能化與灌溉預報網路化技術通過測墒補灌和水氮耦合技術指導水肥一體化應用,實現省工、省水、省肥。

《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到,較常規種植,項目集成創新實現畝節水30~50方、節肥8~10公斤,增產增效超過當地一般麥田10%~20%,充分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面向產業 模式創新

全國麵粉加工排名第六、挂面加工排名第一的河北省金沙河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里,應用了項目建成的小麥收儲自動分類系統,實現原糧收儲環節小麥質量在線紅外快速檢測、自動分類儲存,提高原糧加工產品的適宜性,穩定和提高了加工產品質量。

近年來,金沙河集團又加快對接農業板塊。副總經理魏海京表示,「我們朝優質小麥方向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的趨勢越來越顯著。」不過,他也擔心規模愈大,在自然災害面前的成本與風險也愈大,「希望在農業板塊得到指導,從源頭上解決小麥生產的問題」。

項目通過加快小麥最新科技的集成與成果轉化,形成三類生產組織的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即整建制大面積穩產高效模式、服務新型生產組織的大面積增產增效模式、與糧食企業聯動的大面積優質增效模式。

孫果忠表示,與糧食企業聯動,集成精量播種、優質強筋品種、節水灌溉、氮肥後移、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全程機械化等技術,實現優質小麥畝產500公斤以上,加價10%~30%訂單銷售,實現優質增收。

「農產品的生產發展要考慮市場需求,新技術、新模式要考慮新型農業組織的需要。」王漢中表示,農業發展日益趨向定位市場化、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技術現代化與集成化、服務專業化、產品品質化。

他認為,項目圍繞整個產業鏈,切中了現實需要,成效顯著,為當前農業生產模式轉變提供了科技支撐,為農業和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

王漢中希望科研人員更加重視節水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視技術創新、模式創造、機制創設;更加重視優質高產高效,倡導產加銷一體化和產品品牌化,「這是產業發展的重要選擇,甚至至是唯一的選擇」。

來源:科學網

生物易構|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耗材採購平台

技術+模式 創新小麥綠色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自然》總編輯:改變科研評估規則,現在是時候了
危廢處理,熱發展下須冷思考
線蟲蛋白可用於殺滅害蟲
你能想像么?未來人造血液可以無限量供應!
近期幹細胞領域突破性研究進展一覽

TAG:Science |

您可能感興趣

重創新 綠色發展唱大風
發展創新文化 推動科技創新
技術創新跨區域產業集群模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趨勢
三大創新型技術推動網路安全發展
顛覆性技術創新引爆洗衣新時代 三星領銜行業創新發展
技術創新成遊樂業發展新抓手
科技創新發展的五大環節
顛覆式的創新技術——區塊鏈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戲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老」活動有了新面貌:大瀝從民俗活動提煉優秀文化內核,創新傳播方式,打造城市發展的特色品牌
「金融新時代 科技新發展 創新新氣象」 ——綠盟科技金融事業部技術總監徐特的網路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全市「紅色引擎工程」拓面提質創新發展
金融創新驅動發展
雄安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
創新金融科技業務模式,浦發銀行創立「科技合作共同體」
葉甜春: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技術與產業創新發展情況
積極拓展場景布局 凡普金科創新金融科技發展
葉燕斐:綠色金融創新與發展
內燃機製造 創新技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