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灸療文化?周四理療篇

傳統灸療文化?周四理療篇

斑禿的溫和灸療法

(風池穴+大椎穴+太溪穴等)

斑禿,俗稱「鬼剃頭」,中醫稱「油風」,是一種非瘢痕性脫髮。它常發生於身體有毛髮的部位,局部皮膚正常,無自覺癥狀。此病與精血相關甚密。

艾灸可以涼血熄風、補精養血、活血化瘀,能有效地治療斑禿。

【癥狀】

作為一種突然發生、以局限性毛髮脫落為特徵的皮膚病,斑禿的皮損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非瘢痕性脫髮,在斑禿邊緣常可見「感嘆號」樣毛髮。病區皮膚除無毛髮外,不存在其他異常。

【病因】

斑禿的發生多由氣血逆亂,發失榮養所致。不良生活習慣(如喜食厚味、酗酒等),加上外邪入侵,易導致體內濕氣黏稠,造成肝鬱血淤、氣血兩虛、肝腎不足等。

【治則】

艾灸的重點是活血通絡,治風驅邪、益氣疏肝、補腎生髮。

1、治風驅邪。可取風池穴、大椎穴等灸之。

2、補益腎水。再取太溪穴、腎腧穴等灸之。

3、生氣化血。配以足三里穴灸之。

4、清泄肝火。再配以太沖穴灸之。

5、改善頭皮組織的血液循環。可加灸阿是穴(脫髮部位)。

【主穴】

風池穴、大椎穴、太溪穴

【輔穴】

腎腧穴、足三里穴、太沖穴

【灸法】

溫和灸。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所灸穴位或患病處,離皮膚2~4厘米距離,進行熏炙,使所灸部位既有溫熱感,又無灼痛。為確保灸感,施灸者可將食指、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感知受熱程度。謹防燙傷。

初灸者,一般每穴灸上10~15分鐘,至皮膚稍有紅暈。之後可視具體情況,適當延長施灸時間。

該灸法的特點是,溫度較恆定和持續,對局部氣血阻滯有散開的作用。適用於病痛局部灸療。

【時間】

溫和灸以上穴位15~20分鐘,每天1~2次,1周為1個療程。

【主穴增效療法】

風池穴:雙手拇指用力拿捏10次。

大椎穴:用掌心按揉10~20次。

太溪穴:用拇指指腹著力拿捏30~50次。

附:食療增效簡便方1——黑芝麻炒菠菜

【原料】菠菜50克,黑芝麻20克

【製法】將黑芝麻與菠菜一起炒熟食用,每日1次。

【功效】補腎益肺,可治脫髮。

附:食療增效簡便方2——側柏桑椹膏

【原料】側柏葉50克,桑椹200克,蜂蜜50克

【製法】水煎側柏葉20分鐘後去渣,再納入桑椹,文火煎煮半小時後去渣,加蜂蜜成膏。

【功效】清熱涼血、祛風生髮。

附:食療增效簡便方3——桑椹生髮膏

【原料】桑椹200克,何首烏150克,熟地300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桑椹、何首烏、熟地加水煎煮3次,取汁濃縮,加蜂蜜熬成膏。

【功效】滋養精血、生髮烏髮。

附:食療增效簡便方4——桃仁芝麻粥

【原料】白米200克,桃仁10克,黑芝麻10克,黑大豆10克

【製法】同煮成粥。

【功效】滋補腎陰、活血祛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青傳統食與療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海青傳統食與療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傳統灸療文化?理療篇】慢性咽炎的溫和灸療法
【傳統食療文化?葯膳篇】養肝益腎:蓯蓉桑葚湯
【傳統食療文化?葯膳篇】健脾柔肝:五味烏雞煲
藝考生文化課提分全靠文綜理綜?
【傳統文化】姚科
傳統養生文化簡介(二)
傳統文化 京劇
藝考生文化課提分全靠文理綜?
傳統文化春節
中華傳統文化 藝術篇
傳統文化課‖第六講:聽老子講道理
傳統命理文化:面相識人術
中國傳統文化脈絡系列研究2——文化根脈
傳統文化?唐詩三百首
德州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成立 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的孝
大理石文化簡史
【傳統文化】古今皆防晒
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根脈——東營歷史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