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蔥少年到花甲老人,村醫維護村民健康默默奉獻48年
來源: 山西日報(太原)
從青蔥少年到花甲老人,澤州縣大箕鎮兩谷坨村村醫王餘糧為維護村民健康默默奉獻
「我願意留在山裡,竭盡所能幫村民」
破桌、破凳、破葦席,16歲的他選擇留在村衛生室工作。不圖名,不圖利,問心無悔,64歲的他依然堅守在村民身邊,在村衛生室這個崗位工作了48年。他就是晉城市澤州縣大箕鎮兩谷坨村村醫王餘糧。「我現在身體還可以,想多盡些心力,同時也希望有年輕人接我的班,繼續為村民健康服務。」5月15日,正在村衛生室忙碌的王餘糧向記者吐露心聲。
兩谷坨村位於澤州縣大箕鎮東南部,太行山南麓,東與河南博愛縣青天河村接壤,南與河南省沁陽市楊庄河村搭界,由大平、東村、西村、西庄、李道辿5個自然村組成。假如沒有王餘糧在這裡堅守,村民就得跑到40多公里外看病。
王餘糧15歲時因車禍導致右腿殘疾,村裡考慮到他家境貧寒,次年將他安排到村衛生室幫忙謀生。當時,衛生室條件十分簡陋,破桌子、破凳子,診療床用磚頭搭起,上面架著一張木板,木板上鋪著一條破葦席。
王餘糧跟著兩位老村醫學習,年少的他身殘志堅,用心鑽研,為成為一名合格的「赤腳醫生」而努力。他走訪民間,請教中醫,收集各種單方、驗方120餘個,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當稍微有些積蓄後,他自費訂閱《赤腳醫生》雜誌和《中醫》雜誌,購買各種醫藥書籍進行學習。
上世紀70年代,農村生活水平低,患胃病的人多,他利用民間驗方治好了不少患者。一到夏秋季節,腸道傳染病就多發,他研製出治療痢疾的方劑,減輕了村民痛苦。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工作積極,成績優秀,他曾多次有調往鄉衛生院工作的機會,他都婉言謝絕了。他說:「兩谷坨村交通不便,村民看病不方便,得有醫生守在這兒。我願意留下來,為父老鄉親排憂解難。」踐行承諾,人生不悔,王餘糧紮根兩谷坨村,安心當一輩子村醫。
半個世紀過去了,村衛生室煥然一新。在南河西衛生院院長王東海幫助下,衛生室從老舊房子搬到了村委大院內,配備了紫外線消毒車、高壓消毒鍋、冷藏箱、診斷床、電腦、印表機、體重秤、桌椅板凳等醫療設施。醫療條件好了,王餘糧的幹勁更足了。
「我無怨無悔,因為這是我的職責」
選擇當村醫,就註定要奉獻和付出。1977年,兩谷坨村麻疹大流行,有一天,打針和輸液的患者多達58人。王餘糧從早上忙到晚上,一口飯都沒有顧上吃。不管下雨,還是下雪,王餘糧對村民都是隨叫隨到,任勞任怨。一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天降大雪,一位老人支氣管哮喘發作,情況十分危急。半夜兩點多鐘,他頂著嚴寒和風雪,拄著拐杖趕到患者家中進行治療。待患者好轉後,凌晨4點多鐘,他返回衛生室。路上雪下得很大,又沒有帶手電筒,在拐彎下坡的山道上,王餘糧摔了一跤,滑下了5米多深的山溝,手腕受傷。此後,他的右手腕每逢天陰下雨或者勞累過度時,就疼痛難忍。
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王餘糧什麼時候都忘不了當醫生的職責。2010年春節期間,一村民面部被鐵鍬砍傷,緊急送到衛生室。王餘糧得知消息後,趕到村衛生室門前,看到一個人捂著臉部,鮮血淋漓。適逢春節假期,加上交通不便,患者難以及時送往上級醫院。在此情況下,王餘糧不畏難、不推諉,給患者清洗傷口,並縫合了十幾針。為預防感染,他又堅持給患者輸液治療。這個春節假期就這樣在忙碌中過去了。
隨著年紀漸長,每一次看似普通的出診,對王餘糧來說都是一次艱難的跋涉,5個自然村,有的位於山溝處,有的落在山樑間,相距遠的村子有幾公里路,但他從來沒有退縮,48年如一日,守護著父老鄉親,用實際行動贏得村民和同行的尊重。「我無怨無悔,這就是我的職責。」對於所有付出,王餘糧如是說。
「當一輩子村醫,是挺自豪的事情」
「當一輩子村醫,是挺自豪的事情」
近年來,隨著國家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扶持力度,村衛生室也迎來新的機遇。做好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過花甲的王餘糧依然幹勁十足。
為適應當前衛生工作形勢,掌握基層衛生工作政策,提高服務村民的能力,只要是南河西衛生院開展的學習培訓,王餘糧都去參加。近幾年,通過省吃儉用,王餘糧買來一輛三輪摩托車,為解決交通不便、節省時間創造條件,現在無論出診還是開會學習,他都騎車前往,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開支。
為做好村衛生室具體工作,他57歲開始學習電腦,現在已能熟練操作衛生室管理信息系統和新農合業務系統。全村183戶600多名村民的健康信息都登記在冊,牢記在心。同時,他為村裡的高齡老人、高血壓、糖尿病及重度精神病等90多位患者建立起慢性病管理檔案並及時隨訪。「現在,農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農民對疾病的防控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以 預防為主 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這讓我很高興。」王餘糧說。
2011年,國家出台新政策,鄉村醫生每人每月可領到400元補助。王餘糧第一次拿到國家發給村醫的補助時,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他感慨地說:「國家沒有忘記我們這些堅守在醫療衛生事業最前沿的白衣戰士。」
現如今,在南河西衛生院的帶領下,兩谷坨村衛生室事業蒸蒸日上,王餘糧的付出也獲得了喜人回報。2015年,兩谷坨村衛生室被晉城市衛生計生委評為群眾滿意的村衛生室。
「我能當一輩子村醫,是一件挺自豪的事情。」王餘糧說,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會堅守在崗位上,為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竭盡心力。
本報記者 秦洋 本報通訊員 鄭紅梅 李艷
你還沒關注「鄉村白大褂」嗎?


※村醫注意:當心患者那些不疼不癢的腫塊!
※全國首創「聯村示範衛生室」啟動
※甘州區對鄉村醫生進行定額補助
※殷切盼望公開鄉村醫生公共衛生經費去向
※周醫生,我永遠記住你
TAG:鄉村白大褂 |
※19歲追隨閻錫山到寶島,從壯年到88歲老人守墓58年,只為感恩!
※洛陽78歲老人愛女紅 23年做香包免費贈他人
※新春拜年老少同樂 5歲娃娃給百歲老人送上「文化大禮」
※7旬老人承包荒山31年 千畝果園年入3百萬
※年近80老人獨居山洞40多年,洞里堆滿了和田玉
※德國老人花40年融入狼群
※86歲老人堅持十多年往家裡撿垃圾,家裡虱子老鼠滿天飛
※德國80歲老人飼養狼群40餘年,每天吃生肉,與狼共舞!
※世上年齡最大的老人享年113歲 一輩子沒離開過村莊
※湯陰80後小伙給村裡老人的「特殊年貨」
※南太島國年味濃!斐濟總統向80歲以上老人派紅包
※耄耋老人的木板年畫夢 近70年堅守匠人之心
※77歲老人與母親「乾屍」共同生活30年!
※遼寧錫伯族村落:青年人大多進城謀生 老人留守
※75歲老人獨居百年祖屋:父母全都餓死
※10歲開始學扎平安燈,湖州70歲老人仍堅持這百年手藝!
※86歲留守老人最期盼的新年禮物:兒孫鐵騎返鄉來
※村裡老人每天吃它,成功活到了108歲,比80歲的老人都健康!
※75歲老人和老伴修鞋40多年,靠修鞋養活4個孩子長大
※越南老人請20個人挖出「百年老樹根」